教师与幼儿互动性原则

2023-02-21

第一篇:教师与幼儿互动性原则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互动教育孩子

没有一个家庭不希望孩子长大后拥有丰富的知识;没有一个家庭不希望孩子长大后事业有成;没有一个家庭不希望孩子长大后拥有幸福和快乐。

因为,伴随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的希望就滋长开了。在过去岁月里未曾实现的一些梦想,不自觉当中,全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去实现了;在过去岁月里业已感受到的人生的一些缺憾,不自觉当中,全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去弥补了。

人生不能彩排,这种期盼加剧。 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孩子选一所好幼儿园,为孩子找一位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好老师已成为年轻父母们的共识。如何不辜负每一位家长对幼儿园一名普通老师的希望呢?仔细想了想,除了对孩子的爱,还是对孩子的爱。几年来,我具体做了这样几件工作:

一、及时充实班级网站,与家长搭建互动平台。

孩子在幼儿园进行的主题活动、生活活动还有角区活动和户外的健康系列活动,我都会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不论时间多晚都会把当天的活动照片发送到班级网页上,让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必要时,在每张照片的下面还会做出简要说明。

对于家长在访客留言栏目中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在学习上的还是在生活上的我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详细、具体的答复,例如:

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在小班的时候班里只有两个小女孩梳小辫,到大班下学期时却只有一个小女孩不梳小辫了。每天午睡起床后,老师要拿出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给每个小女孩梳小辫,真是特别麻烦。当时就有家长反映说‘孩子非要留小辫,怎么说也不肯剪头发。’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了原因:在老师给一个小女孩梳小辫时,会和她聊天、交流,梳好了还会夸她很漂亮,这时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都会注视她、都会羡慕的看着她。我想,这可能是小女孩非要留小辫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孩子普遍的现象就是个性强,秀秀也不例外,她感兴趣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不感兴趣的就不往心理去。幼儿园有“千字童”识字特色班,在周六上,班里没有识字教学课。

也有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存有疑问,或是的不理解,或是提意见,一般以游客身份留言,在对家长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 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与人交往,能按基本的社会原则行事,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良好手段之一。为此,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之中,让孩子扩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和认识社会,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1、组织幼儿以远足的形式参观游玩幼儿园周边的小区、广场、菜市场、超市等,观察出现的变化,养成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的良好习惯,萌发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利用家长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结合主题开展了“参观东营市湿地博物馆”、“我也学手语”、“超市购物”、“走进菜市场”、“大手牵小手,情牵困难学生”、“走进特校,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动性,使幼儿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从而获得知识与快乐。

三、请家长进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我的班级每学期都进行的家长开放日和英语实验课的展示活动,是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好机会。平时家长总是匆匆来,匆匆去,很难得有时间和老师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些家长还真不知道幼儿园的孩子是怎么上课的?老师是怎么组织这么小的孩子学习的?为此,家长开放日的这一天,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聆听我们和孩子的学习对话,观摩我们和孩子的活动。许多家长都表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更具体地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现,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特别开心。每次总有家长发出感慨:“老师真不容易!”“老师这工作确实辛苦!”。展示活动在家长的感谢声中结束了,我们知道,将来的工作会更具挑战性,因为,我们要比现在做得更好!

四、家园互动,从小事做起。

走在我班教室门外,你都会发现有一块家长园地,别小看了这块园地,这里是我们与家长无声交流的阵地。我们总是把近阶段的学习主题早早告诉给家长,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公布在墙上,把幼儿的学习情况张贴在这里。家长只要浏览了这一块园地,就能明白幼儿的学习情况。

我和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孩子,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在培养孩子们茁壮成长。我会不断努力,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满意,让家长觉得我是可以信任的,我们的班级是值得信赖的,值得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放在这个大家庭里。

第二篇:优秀论文 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互动技巧漫谈

幼儿教师与家长互动技巧漫谈

为了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师难免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如不掌握一定的技巧,不仅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家长和教师的冲突。

一、“心态”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并非是万能的,幼儿园在科学育儿方面也并不一定强于家长,而仅仅是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幼儿教师要善于向家长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儿水平,拓展幼教的教学思路,同时提高家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双方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幼儿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教师在一起的时间,家长也就比教师更了解幼儿的性格、兴趣等,因此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与家长进行高效的沟通的能力。每个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都取了一些经验,即使这些经验并不成熟,同样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该有一些经验方面的交流,不仅仅能够让老师充分了解孩子,还能在沟通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与家长的沟通视为幼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在工作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实践要求我们幼教老师必须与家长紧密合作、紧密配合。

- 1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每天进行提醒,并且邀请家长一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记得曾经有一个叫天天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用很勉强的声音和老师打招呼。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天天每次都是在家长的不断催促下才打招呼,而且声音还特别的小。经过与家长的交流,才知道天天有点儿怕老师。这让我感到很奇怪,我既没有批评过他,也没有惩罚过他,他为什么会怕老师呢?第二天,天天来到幼儿园的时候,我主动与天天打招呼,这次天天很主动的就回答了“老师好”。这时我向天天的家长夸奖天天,天天的家长才说天天平时在家也很内向,做事情都很被动。随后我又从家长口中得知,天天很喜欢贴纸,于是我便投其所好,和天天约定谁先打招呼谁就能得到贴纸。经过半个月,天天就很主动地和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并交谈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科任老师、生活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幼儿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孩子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孩子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 3

第三篇: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到环境,使孩子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重要位置。其中幼儿园教室环境是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最为熟悉的,但在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室空间环境创设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1)从布置的内容上看,装饰性的内容多与教育教学联系的内容少,尽管表面看上去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但仔细分析多是有观赏价值,而缺乏教育性。 (2)从布置的形式上看,比较单调,多是用吹塑纸、及时贴等平面粘贴,缺乏多样性。 (3)从布置的方法上看,几乎都是教师设想计划,动手制作,幼儿很少参与环境布置,教师一般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对师幼互动创设教室环境中的观察与记录。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利用环境来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展示环境,而不是单纯的装饰物,使幼儿真正的自己参与环境创设中,发挥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通过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把环境布置当做是自己独做的事情,尊重幼儿的兴趣, 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探索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以促进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环境间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孩子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性,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的、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地参与创设环境。

四、研究方法

本实验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阶段推进、不断完善的策略。

1、本课题实验研究选取教室空间环境的创设及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方法等,作为实验内容,观察幼儿与空间环境互动的情况。

2、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记录,从改变教室空间环境,教师观念等方面入手,进行中测,与前期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3、进行第三阶段的实验干预,进行后测,前后空间环境对幼儿的不同影响,探讨教室空间环境能引起幼儿互动的途径。 五 、研究过程

2005年4月——2005年7月 第一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05年9月——2006年9月 第二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第三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综合、归纳、概括、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六、理论基础

教室空间环境是指幼儿活动的场所,包括学习室、睡眠室、盥洗室。“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具体表现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即尊重幼儿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引导、支持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改变教师“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的观点,变为“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七 课题的可行性论证 课题组教师科研意识强,整体素质高,具备科研能力。其中4位教师为本科学历,其余为大专或本科再读。曾经参加过省、市级的课题研究,共40余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园有一定的资金设备资料,保证研究的需要,有计算机辅助研究,立课题档案,保存研究资料有专用U盘保存和使用

第四篇: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从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聚焦学生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学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课堂转型在世界各国缓缓地进展着。各国都开展着课堂转型的“静悄悄的革命”。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全国许多中小学都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行课改中摸索出的各自课堂转型的模式,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核心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些经验表明,课堂转型,最根本的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转型最核心的是课堂互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我们学校在承担省级课题《“一三五”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细化该“学导课堂模式”的研究,把课堂转型作为主要任务,研究学导课堂教学教师导学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学生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在近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深感学导课堂模式的深化与普及还存在着观念障碍和制度障碍,还存在着策略研究上的局限性。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选择《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这一课题,期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专家的指引下,取得课堂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二、研究选题的理论依据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翻转课堂”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问题情境,构建师生互动的机制,是这一研究的原始形态。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课堂转型的研究都涉及到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揭示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自我角色认同会影响教师处理教学中各种关系的方式,强调教师角色转换对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

我校探索基于学导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侧重点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行为,并通过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参与,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归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和方法。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包括:校本研修中的角色体验、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体验、自我反思中的角色体验。教师角色转换的方法包括:角色期望的学习、角色扮演的体验、角色冲突的调解、角色沟通等。

2.研究学导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包括学导案的设计策略、教学对话策略、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学法指导策略、教学评价策略、课堂强化策略、学生学习行为调节策略。 3.研究课堂媒体呈示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媒体呈示的时机、种类与学生即时学情的适切性策略,教师媒体呈示的时机、种类与学习内容的融洽性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是“学导课堂模式”研究的继续,对于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教师深化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理念的理解,深化对“先学后导”、“学导结合”、“以导促学”原则的理解,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灌输中心”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是通过研究过程,组织教师深化探究课堂互动的策略,让教师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设计。

三是把评价作为一种研究工具,让教师通过评价来反思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五、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法:教师须先确定观察主题,进行行为分类,制定观察表,进行课堂观察。根据观察记录的分析,提出课堂互动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策略。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实践反思的镜子。教师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2.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学中课堂互动低效事例的分析,在同伴互助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寻找到解决课堂习惯培养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媒体呈示问题、教学评价问题、等问题的有效策略。

3.调查(测验)法:教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前测、后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自学兴趣、态度、能力、习惯、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等现状,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有效性、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主要采取“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多轮”和“多人同课循环”等课例研究的形式,教学目标制定、调整与落实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学导案设计变式研究、学情分析有效性策略研究、学法指导有效性策略研究、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有效性策略研究。、

六、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11月)成立课题研究和分主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确定分主题研究的年级和教师,按主题开展培训。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分两阶段开展分主题研究。

其中:2015年11月——2016年3月,开展课例研究; 4月、5月,开展中期检查,通过数据信息采集、分析,进行效果评价,同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典型课例。

3.第三阶段,总结、整合、提升阶段:(2016年6月)分主题总结,整合研究,形成各类变式的课例,各类有效性策略的成果。

七、研究预期成果: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形成若干篇研究论文。 3.形成若干典型案例。 4.编撰优秀学导案。 5.刻录相关课堂教学视频。

八、研究的组织管理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乔丰年(校长) 副组长:何焕利(副校长) 学术秘书:闵卫强(教导处主任)

成 员:陈 林(副校长) 拜敏娟(副校长) 李盈利(副校长)

武亚娟(副校长) 王群英(工会主席) 董琳娜(教研室主任)

闫敏娜(教研室副主任) 张朝晖(教导处副主任) 周春妮(教导处副主任)

(二)课题指导小组 王昌民(渭南师范学院教授) 李晓燕(渭南市实验小学监察员) 闵渭安(临渭区教育局局长) 邢唯远(临渭区教育局副局长) 赵根全(临渭区教研室主任) 杨晓蓉(临渭区教研室副主任)

2015年9月

第五篇:家长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互动的感悟和思考

与刘老师沟通互动的感悟和思考

做一个好家长难吗?难——要想做好家长工作,需要全身心的爱孩子,需要对幼儿进行仔细观察、需要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需要频繁地与孩子交流、需要对孩子耐心引导、需要不怕辛苦……

庆幸的是,在我感到迷茫无措的时候遇到了刘老师,刘老师真的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她总是以十足的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总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积极与家长沟通,解决问题。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刘老师,说刘老师就像是另一个妈妈一样可亲可敬。

而且,刘老师一向设身处地的为孩子和家长着想,总是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去看问题,再加上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熟练的教学技巧,深得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我作为家长非常感激刘老师对孩子如此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同时也希望我能像刘老师一样和孩子相处融洽亲密。为此,我经常和刘老师沟通交流,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令我颇有感悟,受益匪浅。现在,就让我谈谈一直以来与刘老师交流的成果和感悟吧!

刘老师教会我,要教育好一个孩子一定要从“爱”开始。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拉近距离。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家长,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孩子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正视孩子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就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孩子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采取易于未成年人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多多参与。教育不是你说我听,而是要让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所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与此同时,作为家长要做到育人先育己。把对孩子的教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儿童时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好多习惯在这期间养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教育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时时以身作则,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说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样可学。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与刘老师的交流也使我深知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紧迫感、使命感。我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与刘老师一起,积极探索,让孩子的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

郭姝含

郭姝含的妈妈杨海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下一篇:技术支持工程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