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研究论文

2022-04-1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以元认知理策略对高职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指导学生将应用元认知策略应用到自主学习中去,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监督学习策略的执行情况,最后进行学习总结和纠正,最终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研究论文 篇1:

挖掘化学潜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取知识,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预习、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灵活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发展就是要教给学习者自己获取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善于在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中发现知识信息的价值或作用,找到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一、编写好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导学案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模式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导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得好、学得活、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编排上要最大限度地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住教材的知识脉络,要符合本班的学情,注重学法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坚持运用让学生“跷脚摘果子”的原则,如果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生茫然无知,会失去信心甚至干脆不学,如果设计太容易,又会使学生懒得动脑,会泯灭他们求知的欲望。

今年我校在导学案的编写中,将导学案分为这样几大块,第一块为学习目标,教材重难点,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增强学习的目标性。第二块为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在每堂课之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准,结合读教材,自主完成,是学生自主学习必要的准备过程,然后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流,对于确实有疑问的问题集中起来,老师进行点评。这样在每堂课之前,学生对于每节课内容已有所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学习部分,有知识梳理,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教师把握住时机,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导学,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整堂课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运用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往往会产生好奇,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教师要主动保护、激发、肯定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多想“为什么”“怎么办”。探究性实验,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便于在众多的学习主题中,选择与自己认知匹配的学习主题,开拓学习思路,加强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探究性学习小组,同时对每个探究小组的行动进行了专项指导,使学生了解,应用课本所学知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一边做一边看一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学生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激发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物质后,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脱离的现象,要求学生探究蛋黄派食品包装袋中气体成分,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讲解了石灰石的利用后,要求学生收集不同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并对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实验药品的选择,设计三个实验进行了比较:(1)大理石和稀盐酸;(2)大理石和稀硫酸;(3)纯碱和稀盐酸。通过实验比较选择哪一组最适合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是发生装置的选择,此发生装置适用条件。三是收集装置的选择,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家庭小实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在做好教材所需要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特点和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化学研究些什么时,我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蜡烛燃烧实验现象,并事先列好实验提纲,学生根据实验提纲填写好实验报告。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兴趣较为浓厚,第二天小组交流时,学生争相发言,纷纷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那情景着实让老师感动。在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反应的能量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石灰和水煮鸡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使他们感到化学奥妙无穷,迫切要求了解能量改变的原因,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运用这些家庭小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小组合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有了独立思考的基础,还应发挥集体的智慧,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看法,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他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展示自主自学的学习成果,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讨论与交流,进行互动答疑,辩驳质疑,初步解决预习环节中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或拿不准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这一环节教师的助学服务主要表现在教师一定要及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并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营造良好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开学初,我将全班同学合理编排,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同学观察能力较强,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利用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储存知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偏重知识传授,忽视知识迁移应用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其实用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不仅是改变形式的学,而且用的本身就是学,通过用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更具体、更深刻、更有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在讲授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时,指导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小组,到大型企业宝南木业有限公司去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学生兴趣特浓,组织得有模有样。从工厂排放的尾气的收集,到气体成分的探究,根据检测结果和学生所学知识,给宝南木业领导写了一封空气污染与防治的建议书,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位化学老师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教师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鲁垛镇中心初中)

作者:高银龙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研究论文 篇2:

元认知下的高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元认知理策略对高职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指导学生将应用元认知策略应用到自主学习中去,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监督学习策略的执行情况,最后进行学习总结和纠正,最终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元认知 高职学生 英语自主学习

一、元认知理论内涵

(一)元认知

J. H. Flavell 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有两个一般性维度:知识和经验i。他主张元认知是一种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所有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西方教育心理学领域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兴起学习策略的元认知训练,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ii。J. H. Flavell把个体的元认知分为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策略三方面的知识。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将学习者的元认知分为以下内容:(1)对于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了解。(2)有关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及其性质、特点、要求与难度的认识。(3)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由学习的共性策略和针对特定学习任务的特性策略两方面组成。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开始有了不同的理解,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要素,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元认知策略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发展出用以指导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认知活动中,不断对自己所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策略、选择和使用策略、监控策略、评价和纠正策略。

具体来说,学生在计划策略时必须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在语言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学生必须了解教师课堂授课和自主学习之间的差别,找到最适合自身情况,同时也符合客观条件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并定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以周、月、学习为单位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进行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学习过程。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认知

和本科阶段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不足之处。笔者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12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该学院只在一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学生的平均高考成绩为400分上下,英语平均成绩大约为82分。问卷调查显示,和專业课相比,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可提高的空间很大。

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缺乏有效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即使是那些在问卷中表达了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也很少有人采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对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有较为客观的理解,但对如何改进却感到无能为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过分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没有将早读和口语练习当成自觉的行为。这些都是高职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状况的基本认识。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

从高中开始,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自我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调查中回答,他们在高中阶段可能还会选择校外的英语辅导班,但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进行。但在高职阶段,由于英语课的课时数减少,学生不得不更多的依靠自我学习。

调查发现,高职中能够凭借对英语单纯的兴趣而学习英语的学生非常的少,在我们调查的120名学生中,只有2人表达了这种意愿。绝大多数学生都愿意为自己树立一个考试目标(如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通过复习提高英语成绩。学习目的的不同,决定了学习策略的选择不同。前者更愿意通过自我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而后者则更依赖于校内外的教师授课,偏重考试技巧的掌握,而不是英语能力本身的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有必要对这两种学生实施分别的指导。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高职教学改革的一项结果就是英语、语文等人文素质内的课程在整个学生教育规划中地位的降低。职业教育给予专业课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切以就业为导向”,造成英语等课程无论从学分来看,还是学生的重视程度来看,都在不断的下降。学生对英语课程不感兴趣,对英语本身不感兴趣;即使有兴趣,也只将其视为考证毕业的任务,造成了在高职阶段,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二、三年级英语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缺位,更导致学生在毕业时,仅存的英语基本能力和素质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如何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功利性的心理,是摆在高职英语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元认知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国内外对元认知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美国的巴巴拉·Y·瓦特等在理科教学中制定了“探索性思维的训练计划”(Thinker Tool Inquiry Project)。兰昌勤等关于外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iii再如张庆林、刘电芝的研究以初三学生为被试,也认为结合学科进行的思维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iv有必要结合元认知理论的相关原理,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指导,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制定的教学计划应从设计到实施都体现出学生需求。它要求学生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制定长期和短期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并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该在其英语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学习或实践内容,使其在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将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的情况下,催生其学习的紧迫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具体来说,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应确立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确认自己在英语学习上优势和弱点;其次,树立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如高职学生可以以大学英语考级为契机,制定初步的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通过考试复习准备情况,以及英语日常使用情况的监控,实时掌握学习进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自我评估。考试成绩固然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完成相应的核对表格,检查自己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改变情况。

(二)课堂内外的元认知策略

1、课堂内的元认知策略

教师应在课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监控策略。教师应该加深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别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如在教学过程中陈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对学生的元认知进行评论,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用元认知思考问题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学手段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信息发出者的单一信息传播模式正在被日益颠覆,教师的角色正在被视频和音频材料所替代。因此,让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自主阐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其他学生的元认知状况进行评估和纠正,共同实现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2、课堂外的元认知策略

高职英语教育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只占了学生学习的很少一部分,所以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策略,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元认知。鼓励学生通过博客、微博等手段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通过建立大量的学习链接,形成学习社区。借助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广泛发布和学习相关的文章、视频和音频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通通过QQ、飞信、电子邮件等方法进行沟通和联系,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提高其元认知的监控能力。

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写一些学习心得和总结,不断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应该创造学生使用元认知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鼓励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相互监控和评估。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

(一)培养学习自觉心理

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教学大纲与自我需求,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学习计划,了解可供开发的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参考书、辅助软件、语音设备等。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一环节的训练不是一劳永逸的学前教育,在每一级学习之前都必须使学生建立對学习的心理自觉。

(二)学习活动的执行和控制

选择策略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策略信息的储备,即学习者知道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策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策略。首先是了解学习的共性策略,其次是外语学习的策略。共性的策略可以集中一段时间或某个专题集中训练。而特性策略则宜采用集中训练、分散训练与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学习的评估与调节

语言焦虑是制约学生成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焦虑的产生都跟学生不能正确评价学习现象有关。如果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具体可行的自评方法的同时,还使学生理解支持评价标准的认知规律,懂得学习中的某些停滞和挫折是语言学习的必然过程,将有助于其克服有害焦虑,建立信心和成就感。

五、元认知和高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在高等教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就平均水平而言,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多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入高等学校后能基本适应学校的自主学习环境。但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障碍,特别是经历了6年的英语基础教育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已经基本固化,学习态度已经懈怠。然后与学生的状态形成对比的是,高职英语教育已经将教育的中心从教师和课堂转移到了学生和课后,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应该在入学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应该将学习目标分为技术性目标和应用性目标。技术性目标以大学英语考级为标准,侧重考试技巧的把握和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应用性目标则以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为评估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阅读一本原版小说,听懂一部英文电影等等。

目标执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考试辅导班或完成模拟练习题等方式实现技术性目标;而应用性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大量长期的接触英文材料,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力的语言环境。例如,学生可以有意识的与教师沟通,使用网络平台,参加英语学习,参加英语角或为国际活动充当志愿者,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的能力。

撰写心得和总结。对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比较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这项工作可以和同伴共同完成,通过相互评估和相互监控,取长补短,不断修正目标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结语

元认知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对提高英语外语的学习效率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在今后的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其学习动机。自觉转换教师角色,由信息供应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最后,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动机,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9(34): 906—91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外语界,2004年第4期

[4]张庆林,刘电芝.平面几何解题思维策略的训练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作者:方洁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研究论文 篇3: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创新的策略

摘 要: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参与和发现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沿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低下,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文章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针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开展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优化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55

在最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各项素养。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够,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化学教学理念的制约,实验教学目的与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相背离。教师依然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化学理论知识,能做简单的实验题,就完成了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常常出现化学实验课时不足、实验设备单一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另外,教师并未结合“化学核心素养”对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实验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化学实验。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没有探究和实践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方式陈旧,网络资源应用不够

实验教学方法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就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口述化、学生实验演示化、探究实验验证化的模式,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步骤、过程和结论等进行机械性记忆。虽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但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对网络资源只停留在导入层面,不能够将化学实验与信息资源相结合,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学习兴趣不高[1]。

(三)学生受不良心理影响,学习热情不高

化学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思考、合作,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落实化学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但是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受传统学习理念的制约,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实验开展前功课做得不够,基本上都是采用消极应付的心理进行实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原应生动活泼的实验,结果却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差事。

(四)实验活动组织低效,制约探究效果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实验过程的准确性、标准化,还要对化学实验活动的组织效率进行关注。但是调查显示,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实验学习,但由于分组不够合理、学生之间分工不明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问题,致使化学探究实验开展效果不佳,难以落实既定的实验教学目标[2]。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创新路径分析

(一)选择内容,确定实验议题

初中化学教師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时,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但是针对初三阶段的学生来说,化学课时紧张,面临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必须要对适合探究的实验内容进行筛选。教师对探究性实验内容选择不宜过多,应侧重于典型的几个。同时,探究性实验的难度应保持适中,既不能难度过大,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无法达到既定的训练目标。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化学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重难点展开探究实验。另外,教师在选择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确定探究课题的过程中,还应立足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化学实验室内的设备条件等,确定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性化学实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将自己想要探究的课题提出来,由教师进行完善,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3]。

(二)问题引导,开展实验探究

宋朝的哲学家朱熹曾指出:“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实验的操作演示,或是以讲代做,让学生“听实验”。即使学生有进行实验的机会,基本上都是优等生操作,绝大部分学生不能亲身参与,无法发挥实验在学生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这就凸显出问题引导的优势,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热情,最终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目标。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效率

以往,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步骤重复一遍,并且不容许有任何的差错,难以全面理解化学实验现象等。鉴于此,教师应借助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设备等,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对实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之前,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功能,将其转变为直观性、形象化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在化学实验中,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教师可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的模拟,还原实验过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体验[4]。

(四)合作探究,完成实验学习

在学科素养中,化学实验是实现学生参与化学知识构建的关键途径,化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要坚持生本原则,将学生置于实验探究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组,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等,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任务。再次,教师应结合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探究任务进行细分,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最后,对实验过程、现象等方面进行思考和优化,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行积极的尝试,以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实验目的。同时,对于学生实验中的难点,教师也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

(五)设计实验,强化探究能力培养

就当前的初中化学教材来说,其中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验证实验,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则相对较少。面对这一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教材上的验证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成为探究性的化学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结合化学实验,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客观条件等,对实验结果展开猜想,并大胆地假设。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制訂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再次,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看其是否合理、科学,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实验现象以及已有的化学知识,对其展开讨论和分析。如此一来,不仅提升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六)延伸拓展,课外实践探究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受传统实验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将化学实验教学局限在教材上、课堂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化学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引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为了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在优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坚持课上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融入其中,从生活中积极开发和挖掘化学实验素材、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实验。通过实验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实验是化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章节的知识学习以及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与化学实验息息相关。但就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来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实验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实验的主体地位,精心选择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田保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减轻学生英语学习负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