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2022-04-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内容层次化、绿色化、创新实验常规化等几个方面优化实验内容来探讨医药院校中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关键词: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是医药院校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进入大学后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篇1:

加强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介绍了无机化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化学史教育、改变教学方式和现代科学新成果三个方面入手。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改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了增强作用。

无机化学 理论教学 创造性思维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从化学发展史看,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母体。无机化学课程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轻工食品、冶金地质、材料、环境等专业的重要化学基础课,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等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衡量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介绍化学史,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将化学史引入到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人们最初研究化学是从无机物开始的,最初的化学是无机化学,其他化学分支大都是从其中分化、衍生、生长起来的,所以近代无机化学的建立就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创始。

其中,英国的玻意耳、法国的拉瓦锡和英国的道尔顿是对近代化学贡献最大的化学家。玻意耳对建立近代化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提出元素是一种不能分出其他物质的物质。拉瓦锡确立了物质的燃烧是氧化作用的正确概念,并于1774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他所著的《化学概要》中,提出第一个化学元素分类表和新的化学命名法,并运用正确的定量观点,叙述当时的化学知识,从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在1799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提出定比定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宣布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不能毁灭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所组成,并从这个学说引伸出倍比定律,这个推论得到定量实验结果的充分印证,原子学说建立后,化学这门科学开始宣告成立。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这个定律揭示了化学元素的自然系统分类,周期律对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应用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的一系列发现,开创了现代无机化学;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初,卢瑟福和玻尔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的结构模型,改变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1916年,科塞尔提出电价键理论,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电子等物质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1926年,薛定谔建立微粒运动的波动方程;次年,海特勒和伦敦应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证明在氢分子中的两个氢核间,电子几率密度有显著的集中,从而提出了化学键的现代观点。此后,经过几方面的工作,发展成为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这三个基本理论是现代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目前,化学史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史,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变教学方式,传授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高文化水平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是教师“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在无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重点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如在讲解硫酸铜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讲解制备原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等,同时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作业或小论文题目,如“设计实验测定硫酸铜的结晶水”,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一对一进行指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经过一系列科研创新实践的锻炼,学习能力、科研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三、介绍新成果,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应该详细了解无机化学科技前沿的发展,把无机化学的新成果、新技术及先进的仪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详细了解无机化学的科研动态。学以致用,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讲解配位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配位化学在冶金工业、电镀工业、生物和医药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某些具有特殊光电、热磁等功能的配合物对电子、激光和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具有的重要前景。医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介绍配位化学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医学上常利用配位反应治疗人体中某些元素的中毒,如EDTA的钙盐是人体铅中毒的高效解毒剂。此外,目前应用广泛的抗癌药物顺铂、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胰岛素等都属于配合物。

通过教师讲解和知识扩展,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些生活实际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相联系,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高。摒弃了以往学生只懂知识不会应用的缺点,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了强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无机化学的精彩与奥妙。培养出更加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无机化学应用广泛,遍布化学、化工、环境、生物、制药、材料、冶金、轻工业等诸多领域,是高校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教学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鲍时安,张家宣.化学史教育与教学[J].化学教育,2000,(1):44-47.

[2]张爱平.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3):252-253.

作者:李磊姣 孙秀云

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篇2:

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内容层次化、绿色化、创新实验常规化等几个方面优化实验内容来探讨医药院校中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是医药院校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进入大学后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与学,不仅可使学生正确和熟练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增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化学人才。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优化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内容层次化、绿色化、创新实验常规化等来提高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发挥无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優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实验内容层次化

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就是在学生可接受、能理解的范围内,使无机化学实验按照由易到难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实验内容。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验内容的基础性、衔接性和发展性,明确各个实验的基础技能、方法和过程的几个方面。以我校2018级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为例,先安排的实验内容是认识化学实验所使用到的仪器形状、大小和使用方法,包括洗涤、干燥及使用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接下来安排难度稍微大一些的实验内容,如缓冲溶液的配制、醋酸解离度常数的测定、水中离子的净化以及食盐的精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这个四实验将原有的知识、方法和即将学习的知识、方法衔接起来;后面紧接着安排难度更多的实验内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多相离子平衡、溶度积常数测定的相关实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综合设计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二、实验内容绿色化

(一)使用绿色化试剂

对一些有毒试剂进行减量化,在可以替代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没有毒性或毒性对人体、环境伤害更少的试剂,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1]。在实验中强化节约思想,正确把握实验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的绿色化,避免因违规而造成药品损失,这样既节约了实验经费又保护了环境。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在做实验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和溶剂等;尽可能少使用有机溶剂,或者以绿色溶剂如水来代替等;或者反应条件改为绿色催化,如采用微波法、紫外照射法等。

(二)推行微型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一项实验方法[2],它具有减少污染、节约开支等传统实验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绿色化学理念下,微型化学实验是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实验思想对传统实验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创新性的化学实验方法的变革。如无机化学实验中,一些需用试管操作的传统试管性质实验,一般要用几个毫升的试剂使用量,但如果将这些性质实验改用点滴板来操作,只需几滴甚至一两滴就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这样不仅减小了试剂的用量节约了试剂,还可防止大量的试剂对环境所带来没必要的污染。例如缓冲溶液配置实验中,检验其缓冲能力和缓冲容量时,需要到各种PH试纸检验和甲基红检验酸碱度,将配好的溶液加上特定的检验试剂后,滴加一两滴到点滴板上再检验,效果一样明显。由于微型实验仪器规格小,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务必更加小心、认真、细致操作,明显有利于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

(三)发展封闭式实验

发展封闭式实验目的就是使一些有毒气体能够排放合理、循环利用,不要对环境进行污染。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改变传统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的做法,可将这部分实验设计成封闭式实验,让反应在封闭体系内进行,而且能在反应系统内将尾气吸收掉,实现零排放。比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该实验通常选用机械行业产生的废弃物铁屑为原料,将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改为闭路回收式[3],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第一步反应产生的H2S等有毒气体,实现零排放。这样既改善了实验环境,实验改进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实验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

(四)开发多媒体仿真模拟实验

多媒体仿真模拟实验是一种化学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特殊实验方式[4],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避免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要想实施无机化学绿色实验教学,多媒体仿真实验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的运用可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对于重要环节还可重复仿真模拟。相比于传统实验,模拟实验的简便快捷、可重复等的诸多优点,不仅可使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乐趣,还可短时间内多角度、多层次地获取信息,掌握更多的实验教学信息,更有兴趣地学习无机化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取得在真实的化学实验中难以实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常规化

考虑到每年实验室和仪器都有一定的时间的空置问题,以及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具体情况,在空闲时间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室和仪器的利用率,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还可以使学生对平时没有掌握好的实验技能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不断地练习,快速有序地提高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设培养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指引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如我校每年都举行的生化技能大赛,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团队并聘任一个指导教师,主动地学习,设计合理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去获取实验成果。同时还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教师提出一个课题,学生主动去思考、去询问、去查资料,实验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先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个解决难题的实验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大有益处。

四、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通过优化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层次化、绿色化、开设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节约药品,这样既节省了实验经费,又能保护环境。

总之,通过多年来无机化学实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只要通过不断地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不断地对实验教学理念的继承、更新和发展,逐步完善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定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容,刘春.高校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探析[J].广东化工,2016,43(4):134.

[2]李维峰,张小华,杨建军,等.无机化学实验微型化的研究[J].中医教育,2016,28(1):21-25.

[3]袁爱群,褟金彩,张直,等.用绿色化学理念改进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J].化学教学,2004(5):8-9.

[4]饶日川.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23):225-226.

作者:陈铭祥 何树华 陈御珍 郑明彬

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篇3:

?药用无机化学配位化合物微课设计

摘  要 为弥补药用无机化学教学课时数及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尝试将微课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以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设计为例,从设置情境导入、知识框架设计、小结和课外拓展四个方面阐述微课教学设计,并交流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体会。

关键词 药用无机化学;微课;配位化合物;教学设计

1 前言

药用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三年制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近年来,高职高专大规模扩招,更多单招生和文科生选择药学专业,这为以理科思维为主的部分课程的教学带来挑战。据调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4—2018级药学专业的学生文理比接近6:4,2018级药学专业的单招比例高达40%。其中80%的文科生和单招生表示药用无机化学课程学起来较难,他们理科底子薄,逻辑思维差。

目前,药用无机化学课时数缩减,对于有些重难点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解透彻;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多而抽象,比较枯燥,而上课形式单一,学生容易打瞌睡。在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课程的专业实用性不强,参与度相对较低。如果不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相对于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方便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握课程要点。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及参加学校微课比赛的体会,以药用无机化学中的重难点知识“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設计为例,交流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体会。

2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应该针对单个知识点提炼出重难点,短小精悍,目标明确[1]。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之一,配位化合物在医药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配位化合物也相当普遍,“配位化合物”的知识点也是药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包括学习难点如配位键的定义及形成、配原子、孤对电子等抽象内容,学生难以形象地理解。同时,相关内容涉及较广,知识点之间相互连贯,若不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很容易顾此失彼。

基于上述原因,选取“配位化合物”这一主题制作微课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了解其在医药方面以及后续课程中的运用,既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又能体现微课短而精的特点。

接下来,本文将从微课导入、知识框架设计、小结和课外拓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置情境导入  微课的引入,使得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而学生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看微课视频,需要微课视频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微课的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好的导入是微课成功的一半。本次微课首先用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和著名导演冯小刚患白癜风的两张图片引入主题:

配合物与人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体中的酶、微量元素等,都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并控制体内极其重要的化学作用。如铜是络氨酸酶的催化中心,每个酶分子与两个铜离子配位。当铜缺乏时,络氨酸酶形成困难,无法催化络氨酸酶转化为多巴胺氧化酶,也就无法形成黑色素。缺铜患者黑色素形成不足,造成毛发脱色症;缺铜也是引起白癜风的主要原因[2]。

通过明星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提出问题: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配位化合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配位形成的动机。

知识框架设计  流畅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也是如此。微课并不是简单知识点的堆积,而需要制作者精心设计教学。由于微课通常时长为5~10分钟,比较精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呈现出所选取的主题?知识框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配位化合物”微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包括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首先,以故事《配位化合物的发现》入手,介绍德国人狄斯巴赫在无意中制成配位化合物普鲁士蓝的过程。写出普鲁士蓝的化学结构,对比一般无机化合物,提出问题:什么是配位化合物?与常见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引出配合物的概念,并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配位化合物存在稳定的结构单元。紧接着提问:这个稳定的结构单元究竟是什么?引出配位化合物的组成。最后给出抗癌药物顺铂、卡铂、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并提出问题:这些配位化合物怎么区分?过渡到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在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时要注意三点。

1)以点带面,深挖知识点[3]。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内容应该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在“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设计中,除了书本中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知识,还可以适当涉及配位键、配原子等知识,并代入前面已学的化学键的形成、孤对电子等内容帮助理解,一方面强化原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以案例为纽带,运用知识点。微课是知识点的高效强化和二次构建,应当适当涉及临床案例,不仅体现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特色,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探索学习。在“配位化合物”微课讲解时,引入煤气中毒与配位、职业性铅中毒服用依地酸二钠钙解毒[2]、含钴维生素B12治疗血吸虫病、水杨酸衍生物等抗风湿药与铜配合后增加疗效、尿液中铅含量测定等与药学相关的临床案例,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以专业为导向,贯穿知识点。本次微课的学习对象为高职高专三年制药学专业大一学生,在微课设计中应当体现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思想。配位化合物相关知识点与药学专业课程息息相关,例如:药物分析课程中提到的《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用配位滴定法检测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中钙的含量;药理学课程中提到的二巯基丙醇作为良好的解毒剂,可与砷、汞以及某些重金属形成螯合物解毒;生物化学课程中酶与金属配位具有催化活性;等等。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所学知识在后续课程及专业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专业实用性,从而提高参与度。

小结  由于教学内容多而散,学生接受知识也是零散的。通过小结,一方面回顾教学过程,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配位化合物”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如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可与无机物从右到左的命名原则类比。并编译方便记忆的口诀:配离子的命名,配体数—配体—合—中心原子(氧化数)—离子。再分别分类外界是简单阴离子、复杂的酸根离子、阳离子情况下的命名原则,进一步加深印象[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微课时长限制,这部分不要过度发散,否则会造成主次不分的尴尬,精简的小结更能体现微课主题突出的优点。

课外拓展  好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课外拓展非常必要[5]。在微课的最后,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配位化合物在医药上还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查阅资料,探索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与专业实际的紧密联系,不仅鼓励学生将知识点学以致用,更能激发学生探索专业领域,拓宽知识面,延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 微课反思

当前,能在网页中搜索到的无机化学课程相关的微课资源繁多,这些微课视频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结合本次“配位化合物”的微课设计,对微课制作进行反思。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与课程特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应该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整合知识能力为教学设计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达到短而精的效果,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微课并不只是简单的视频,其制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微课制作不但要求教师对微课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屏幕录制软件(Camatasia Studio)的运用,视频编辑软件等技术的使用。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炫酷的信息手段而忽略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当具备的教学特点。

应该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目前,传统的授课模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微课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它是对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有力补充。把微课融入实际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良性引导,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必须要指出的是,微课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并促进教学,还有待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应用、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2]杨明.配位化合物在醫学药学方面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288.

[3]常海涛,巩学勇.微课在医学高等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129-130.

[4]陈晓姣,赵荣,罗建明,等.医用化学“配位化合物”微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51-52.

[5]李腾.微课在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5):31-32.

作者:陈晓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机电一体化论文下一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