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1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属于语文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必须根据初中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一种心理品质,它与个体的需要、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初中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条有益的探索途径。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篇1:

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倡学生进行海量课外阅读已经是一种绝对趋势。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阅读相当有必要。本文用《幼学启蒙》《爱的教育》等书为例,阐述了笔者是如何运用微信小程序和微信阅读交流群等互联网载体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

关键词:互联网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还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新课标也指出该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40万字。

2018年9月,我开始接手本校305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这一届的学生比较特殊,刚上一年级就撞上二胎生育大潮,生活、学习环境的“动荡不安”导致本班一二年级语文的阶段性目标基本没法实现。这一班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课外阅读量低,阅读能力较差,尤其是对刚开始接触的作文呈现一片倒的现象……

经了解,我们305班59位學生的年龄处在8---9岁,正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有着极大的年龄优势。然而学习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形成的,想要得到提高就必须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科学的、系统方法的指导。

2018年国庆假期以后,针对本班59位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征,本着好好利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丰富资源和便捷的交流共享方式的目的,以及顺应孩子们热衷网络的爱好,我们开始尝试利用“一起阅读”APP进行阅读打卡。通过家校交流信群邀请学生加入到梅县区丽群小学“一起阅读”APP,全班共有52位学生均加入到了圈子里,其中不乏父母亲都一起加入到阅读圈里了。

在两个月的实验打卡里,我们根据学校语文教研组制定的三年级上学期读书目录,要求学生每天晚上最少进行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最后完成了五套书的阅读。这五套书,由中外名著相结合,分别是《夏洛的网》、《幼学启蒙丛书》第二辑(共有4本,分别是《舜耕历山》、《龙生九子》、《大禹锁蛟》、《黄帝诞生》)、《鼹鼠的月亮河》、《绿野仙踪》、《爱的教育》。作为指导老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对他们的阅读指导策略分为了三个阶段:

一.利用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互联网的好奇和新鲜劲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APP阅读打卡形式比较丰富,每位学生在完成每天最少半个钟的课外阅读后,可以在“读书笔记”里选择性发阅读的照片或阅读感受,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浏览彼此的阅读成果并交流讨论。如果当天有事或者漏打卡的学生可以在隔天选择补打卡方式。我们会根据程序后台统计的打卡的天数给学生颁发小红花,每月统计一次,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小红花,但对参与阅读的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鼓励。

在进行APP阅读打卡的同时,我在周末的时候经常在班级微信交流群抛出跟阅读书本相关的问题给学生思考讨论,还鼓励学生在父母引导下通过搜索引擎去查询相关知识,学会共享网络资源。以阅读《幼学启蒙丛书》第二辑为例,我给他们抛出的问题是:整套《幼学启蒙丛书》讲了哪些民俗故事和节日故事呢?学生通过搜索殷勤后立刻在群里展开了讨论。

通过两个月的打卡时间证明:这种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的集中统一的阅读打卡方式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互联网快速、便捷、丰富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兴趣和后续动力。

二.利用互联网推进阅读中关注人物、情节和作品的价值取向等

人物、情节和作品的价值取向是一部作品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而阅读一部作品,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质阅读,也要进行价值同读。“品质阅读是指阅读首先要关注作品中语言的各种要素,进而关注作品人物、情节,是一种停留在语言和审美范围内的阅读。价值阅读指的是要发现文学作品中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的阅读,既价值取向。”品质阅读和价值同读虽不相同却又相关联。“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现实生活,有着深深的烟火气息,刻着现实生活的烙印,却又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它不仅仅深深根植在社会文化的土壤里,还超脱现实生活体现着作家对人的生存状况、生活内涵和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在互联网环境下,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互信息技术的支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阅读——品质阅读和价值同读。

关注人物。就是要掌握人物各种描写方法及作用,赏析人物形象。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集体智慧和网络资源的力量,有质量地完成阅读计划,呈现一定的阅读效果。

(1)读一读。读读文本里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段落,掌握人物描写里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能对所读文本里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想一想。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要理清楚不同的人物形象对作者表现作品主题有什么关系。

(3)写一写。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关键词句、结合不同的人物描写和班级阅读群讨论的观点,写写自己阅读文本后的感受和理解。

关注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情节一定离不开人物、环境、矛盾冲突等因素。即使是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解读方案所关注的情节和意向可能是不同的。故事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艺术的加工处理,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经典名著拍成的影视作品等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形象,能轻而易举实现情景再现,鼓励学生观看经典名著影视剧,能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

以阅读《幼学启蒙丛书》为例,上古神话传说里混沌世界的极致神秘和盘古开天辟地的惊天动地较为抽象,借助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和高清镜头的还原,学生能够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自己对神话世界那个特定的环境里的善和恶、美和丑的鉴赏。

关注作品的价值取向。由于每位读者的经历、观点、立足点还有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所以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也不尽相同。正如那句话所说:“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代构建主义认为,读者在与作品的交流对话中,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因此,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文化作品的理解也许是不同的,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利用互联网环境的丰富和生动的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例如我们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时看见这一段故事:费鲁乔一出场便是个“坏”孩子,他经常做的事便是和同学打架。虽然如此,慈祥的外祖母仍然无比关心爱护着她的外孙子。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夜里,費鲁乔的父母外出了,家里突然闯进来两个强盗。打斗中,年迈的外祖母发现了这两个强盗的真面目,他们恼羞成怒要杀了外祖母。“坏”孩子费鲁乔为了保护外祖母,被强盗的刀刺进胸口牺牲了。学生们在阅读到这一个情节时,都联系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在读书笔记里交流讨论,写下了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结合互联网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拓展交流活动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生需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同时也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因此,阅读和互联网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在互联网环境下,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鼓励学生养成“人人爱读书、终生爱读书”的爱好,同时也为学生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班结合互联网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拓展交流活动。

(1)发起一个倡议。每位学生利用微信、QQ或者Email的形式,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发起“每天阅读半小时”的倡议。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营造人人都来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

(2)组织体会交流活动。全班学生分成6个阅读小组,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间,观看相关的经典影视剧或者自主排练课本剧、配乐诗朗诵等并录制发布在微信阅读群供大家讨论鉴赏。

(3)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可以借助微信阅读打卡小程序里的闯关项目,让学生在阅读后一展身手,比出高低。

(4)开展征文比赛活动。每阅读完一本好书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篇作品,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改写结局,可以是手抄报,不限形式,不限字数,作品完成后发布在梅县区丽群小学305班阅读圈供大家浏览阅读,最后由语文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小奖励。

根据上学期开学初的问卷调查反馈,90%的家长都支持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和互动交流。借助互联网的帮助,本班的课外阅读活动已经进行了5个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极大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每天进行半个钟的课外阅读甚至已经是一种习惯了,阅读效果显而易见。不论是在语文考试还是在征文比赛方面,本班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知识面的增加,语文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也渐渐变得复杂起来,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并阅读大量的不同的名家名作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体会,笔耕不辍,才能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终身爱读书的人,促进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安凤.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J],2017

[2]三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大全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360doc.co)》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作者:李洁峰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利用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摘要: 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属于语文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必须根据初中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一种心理品质,它与个体的需要、动机、情感、兴趣 、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初中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条有益的探索途径。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因素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学习习惯的形成,同他的需要、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其中,需要、动机、兴趣和情感是习惯产生的诱因,意志是习惯养成的中介,而气质、性格则反映习惯形成的结果。习惯同需要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一样属于非智力因素,他们相互影响。

一、需要与语文学习习惯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并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初中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同学们的肯定,确定他在班级的重要地位。

二、动机与语文学习习惯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与个人发动、维持、抑制其某种活动相关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形成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意义。教师应该从人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激发他们有意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热情,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

2.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吸引学生学习的直接力量,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故事比教师呆板严肃的说教更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明确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既包括学年、学期等远期目标,又包括单元、课时等近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和使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4.及时、有效地反馈。反馈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习惯形成的结果,它不仅能使学生澄清认识,纠正不良习惯,还能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习惯越来越好了,就会增强其信心和积极性;反之,也能起到鞭策和警醒的作用。

5.实施合理的评价制度。教师运用奖励和惩罚的评价手段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多奖励良好的学习行为动机少追究学习行为结果,如课堂积极举手发言,不论学生回答结果是否正确,都应该表扬其积极思考并主动举手发言的良好行为动机。

三、兴趣与语文学习习惯

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事物、活动、现象等)的带有情感的心理倾向。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形成的兴趣。

1.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着重发展高层次的需要。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上建立的兴趣是直接、暂时的兴趣,随疑问的解决而消失,而在高层次需要基础上建立的兴趣则是稳定而又持久的兴趣。

2.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感,容易激发其强烈的兴趣。例如:初中第一学期我每天布置练字的作业,字练得好的同学经常能够被加分表扬,班上有一位智障的女生尽管练字非常认真,但是写出来的汉字没有几个能够识别,自然没有得到过一次表扬,她的兴趣也在渐渐消退。考虑到这一点,我对她降低了标准,只要她每天练字的数量超过布置的作业量,我就给她加分表扬,练得越多加分越多表扬越多。该女生很快就体验到被老师表扬的喜悦感,从此她对练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汉字书写越来越工整。

3.多利用新奇的事物引发兴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语文学习活动或竞赛,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兴趣。如举行查找词典比赛,比一比谁查找词典又快又准,评出“查词典大王”。

四、情感与语文学习习惯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具有两性特点:积极的与消极的。情感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对于需要长期培养学习习惯而言,情感因素发挥的作用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两极情感。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表扬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批评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起着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

2.教师合理的评价能培养学生合理的社会性情感。情感和人的社会观念及评价系统分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等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从而有力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经常教育学生“懒是万恶之源”,学生懒于做作业是最丑恶的学习行为,最难纠正的坏习惯,学生和教师统一认识共同批评,随着舆论压力的增加,那些缺做作业、少做作业、抄作业的不良行为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3.教师通过自身情感的影响,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某一类行为或活动。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与坏习惯的艰苦斗争,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摆脱各种消极情感,坚持不断练习直到成功。例如,一位深受学生喜爱有感染力的教师,他的许多良好行为习惯都会被学生自觉地模仿学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五、意志与语文习惯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特别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

1.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因为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正确认识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意义,坚信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从而自觉地、果断地行动起来,并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坚持下去,才能成就事业。

2.组织实践活动,直接参与意志锻炼。意志的培养,光靠懂得道理,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还不行,必须在实际行动中进行锻炼。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锻炼。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步形成,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己。从初中第一天开始教育学生在一切场合下,毫无例外地以集体、社会意义来衡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如果他们对于自己的行动目的能够作出适当的自我评价,即可做到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坚强的意志。

4.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学生在意志品质上存在着差异,意志品质教育应针对意志品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措施。

作者:张 洁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篇3:

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涉及到多方面因素,与学校管理、校风、班风建设息息相关。其中,优化语文教学策略,促使语文教学科学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积极思考;个别辅导;电化教学;主体地位;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系统。教与学构成双向的刺激反馈系统。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发出的每项指令,都是作用于学生的心智活动,学生心智活动的质量很大程度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略。

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语文教育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尽快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迅速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知识,能制作各种类型的教学课件,并能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对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通过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地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持“开拓进取,勤奋务实”的工作宗旨,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要敢于应对挑战,再创辉煌。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设问法、自学法、悬念等来引导学生找出疑点。通过激疑,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所蕴含的各种問题和矛盾,进而大胆猜想。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背影》一课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与父亲相处那么多年,可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只写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的那一瞬间呢?而这时以学生的生活经历,是难以理解父亲的背影为何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利用放朗读录音,配以低沉、舒缓的音乐,营造出一个可感可知的情景,以“背影”未突破点,通过父亲送“我”上车为“我”铺床,给“我”买橘子等场景,尤其是父亲拖着臃肿、肥胖的身体艰难地攀月台的那一幕感人场面,让人如临其境,深切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就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四、传授学习方法

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课程而言,辅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质疑方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比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文章思想内涵进行质疑;写作手法的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还可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的内容进行质疑,如同学的回答、老师的讲解等,学生会在质疑思维中提高学习能力。

2.参与讨论。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做学习的主人、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五、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1.个别辅导。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之外,加强“个别辅导”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个别辅导是指教师通过个别接触指导的形式对特定的对象所进行的教育。这里所指的个别接触的对象是指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把他们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对象进行辅导帮助。在个别辅导中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双向施力。班上差生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虽然智力较差,但是学习态度较好;二是学习态度差,但智力并不很差;三是既学习态度差,智力因素又差的学生(这是地道的“双差生”),这三种情况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成绩低劣而丧失了学习信心,为了提高差生的语文成绩,除了在课堂上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之外,还要采用家校联系的方式,每天把作业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由该生回家带给自己的父母,由父母督促完成作业后,在本子上签名。课堂上多关注他们,多向他们提问。对于态度不端正的差生多加强教育,面对面的辅导。因为家长与教师形成了教育合力,相比之下学习效果会有大的提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如此双向护理的方式更为合适。

总之,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金盛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N];光明日报;2005年

[2]广西灌阳县文市中学, 陆芬平;语文教学渗透情感艺术[N];光明日报;2008年

[3]西华县艾岗乡纸房小学, 张金生;语文教学之我见[N];周口日报;2009年

作者:陈自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种教学媒体化基础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农村合作经济新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