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小制作

2022-08-25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小制作

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开题讲稿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杜威教育理论主张“从做中学”,特别是物理学科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经历、去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而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就是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活动是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在教师辅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材料自制仪器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这种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还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它在整个物理学科教学中属于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使物理教师无暇顾及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小制作;“重课本、轻实验,重课堂、轻实践”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家长、学生忽视小实验、小制作,所以探索开展初中物理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是物理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都需要关注及思考的问题,更是物理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从而推进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在各个学校的开展。当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启示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物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课堂提问的推敲等。但遗憾的是对课外活动却不太讲究,课堂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以下诸多弊端:

1、物理科技实验可做可不做。当物理教师去实验室拿仪器而实验员告知他所要的仪器破旧或损坏,效果不好时,教师就做实验了。

2、实验探究过程不求甚解。当物理实验现象与实际结果不相吻合时,教师不予理睬,不求甚解,而是尽快转到预设的教学上去。

3、演示实验过程,得过且过。当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可视度不高,物理教师认为前面的

一、二排同学甚至

一、二个同学已看到就代表了,考虑到教学进度等就得过且过。

4、注重应试,忽视实验教学。现在的作业还是以多多益善为原则,认为练得越多,记得越牢,考试就得高分,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5、媒体替代,本末倒置。媒体本应是辅助教学的,现在一些能动手完成的小实验、小制作都由媒体代替了,学生的实践探究变成了生硬的知识灌输。

分析以上出现的几种弊端,主要是教师平时缺少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缺乏动手意识而造成的。这种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的培养。可是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能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这种课外活动还能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探索有效的课外活动的实践,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物理科学小实验、小制作”的研究检索

近20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内容注重体验式学习。英国在1988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明确把物理在内的科学课程的地位提高到与英语、数学并列的三大核心课程,科技教育更是以立法的形式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地位。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在1990年提出了《2061计划》,在出版的长达246页的题为《科学美国人》的研究报告中,作者详尽叙述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现在“2061计划”正在中小学课程中贯彻实施。“科技立国”是日本面向未来发展提出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方针,提出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自身也必须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日本的课程改革中,将“综合学习时间”纳入课程结构中,在中小学里开展综合学习,在幼儿园里开展体验性活动。

(二)国内有关“小实验、小制作”的相关综述

1、泰安市“争当小实验家”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自2005年开始,以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各个学校设报名点,全市少年儿童可凭借各种小创意、小发明、小制作参赛。体验活动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四个科目,分为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三个组开展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各高校的专家对参与活动的优秀少年儿童进行专题辅导。

2、国培计划(2011年)——网络上有王德华老师作过的《重视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专题培训。

在初中物理学科研究中,对个别的小实验、小制作研究较为普遍,但系统研究初中物理学科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中的小实验、小制作较少,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弥补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有效填补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空白,具有较大的前瞻性和推广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为最终目的,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通过一线教师常态课的教学及实践和学生反馈的作业中不断发现问题、挖掘材料。活动内容主要选取全日制义务教育(8-9年级)物理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和学生习题的个案实例进行可操作性分析研究,并不断归因、不断完善。

(一)研究内容

1、对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开发途径的研究

收集、梳理全日制义务教育(8-9年级)物理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和学生习题中出现的所有小实验与小制作。探索能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相应的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实验现象与实际结果不相吻合

(2)可视度不够或者无法直接呈现

(3)教材中需要改进和添加的类型

①筛选出教材中有待改进和添加的小实验、小制作。

②把教学内容与小实验、小制作相结合。提前布置,及时检查。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搞些科技小发明及撰写科技小论文。

(4)教材中没有而是来自学生习题

结合物理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拟定的计划是选取学生习题,如与课程标准配套的练习册和试卷等出现的小实验、小制作活动题。初步选取方案:①学生易错题及高频考点题;②实际生活题;③易操作题等。

2、对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开展过程的研究

①活动设计。针对各种实验类型的需要,制订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方案。根据活动方案,选择生活中容易获得的器材开展相应的活动。

②活动组织。选拔对小实验和小制作有兴趣的学生成立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确定活动时间以及活动内容等,确保活动科学、有序开展。

③活动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活动积极性,合作意识的评价;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如小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取材的评价和小制作作品的评价等。通过评价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3、对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价值功能的研究

①学生自身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促进物理科学概念的正确建立,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

②课程资源方面:将学生开发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的优秀成果精选出来,有效应用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

③校本课程方面:结合物理教学实践,拟选定与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科技板块相结合,将科学小实验、小制作上升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营造科技活动氛围,扩大规模,使科技活动真正普及开来,成为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喜欢参与的一项科技活动。

(二)预期目标

1、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通过开展小实验与小制作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

2、弥补学校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不足。

3、促进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对学习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并懂得如何进行这种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切实做到通过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锻

炼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6、将物理科学小实验、小制作上升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与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科技板块紧密结合,扩大规模。

7.选取教材及配套的作业本内需改进和添加的小实验、小制作,选出简便易行的实验案例和优秀的研究成果,使之系统化,收集与整理能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课外活动,并将这些经验与成果向校物理备课组和其他兄弟学校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线物理教师常态课的教学及实践和学生反馈的作业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反思,挖掘需改进和添加的小实验、小制作。

2、反思法:结合具体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并反思其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及时修改教案、撰写案例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同时辅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等。

3、文献法:通过研读文献了解、借鉴有些小实验、小制作的理论或实践操作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用理论来武装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

4、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一线教师目前开展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的现状、学生对这类活动的理解程度,找出简便易行又易于推广的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实验课题周期为两年,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

通过文献检索、网上查阅、阅读期刊杂志等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制定方案。

预期成果:文献综述、调查表和零散的资料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

实施具体操作,重点整理物理教材和作业本内需改进和添加的小实验、小制作。期间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不断修正方案。继续积累文献资料。

人员分工

• 侯聪:网上查阅、阅读期刊杂志等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制定方案。

• 文红、冉忠庆:协助侯聪写好课题研究报告,争取学校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负责协调,收集课程辅助等各种形式的与课程有关的照片,影象资料收集。

• 陈松、彭浩、廖政铭、(初二)

• 达春花、贺巧龙、侯聪(初三)

• 科技艺术节指导学生书写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小制作作品

• 物理教师每期书写一份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自制实验教具。

预期成果: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自制实验教具、学生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小制作作品

根据调查,了解情况拟定具体的计划,每期有小结,全年有总结,整理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经验文章,作好个案分析。

(三)评审阶段(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

第二篇:一次初中物理小制作评比活动后感

【文章提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环节当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初中物理小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并且物理小制作活动的制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

【关键词】挖掘;调动;激发;再学习过程。

【正文】 我记得是那一学年的上半学期,在给初二年级(2)班代物理课的时候,一次课后,我根据教材和课程进度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了两个物理小制作的家庭作业,一个是制作潜望镜,一个是制作针孔相机,两者可选做一个,也可都做。制作材料自己找,要求在一周内完成,没过几天,同学们就陆续送来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它们有的外观看起来很美观,有的实验效果不错。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作品。看到同学们制作热情十分高涨,经与班主任协商,决定星期五利用早自习课,组织全班学生在物理实验室举行初中物理小制作评比活动。目的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之间能够取长补短,提高物理小制作的制作技能。

到了星期五这天,同学们早早就等在了物理实验室门口。进实验室后他们很快就在班干部的指挥下各就各位,并把自己的作品写上标签放在指定位置。我简要说明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和评比规则后宣布活动开始。当时活动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都争相拿着自己的作品同别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实验、观察实验效果。最后由我和班干部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外观和实验效果对所有作品进行了评比。一些外型美观且实验效果好的作品被评了出来,并获得了相应的奖品。评上奖的同学非常兴奋。没评上奖的同学通过评比也让他们发现了自己作品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作品选材不合适;有的作品粘连不牢、小平面镜装配角度不合适等问题,使得这些作品实验效果不佳。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本次活动之后,同学们都写了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有的同学说: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我这次虽然没有做好,但我争取下一次做好。也有的同学说:这次活动得上奖得不上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我以后要经常参加这类活动。同学们的表现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学生们的潜力是很大的,主要看老师善不善于挖掘学生的这些潜力,善不善于调动同学们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次活动我本人有以下感想:

1.在实践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改进课堂教学,通过物理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并且物理小制作活动的制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通过物理小制作评比活动,同学们都感触很深,觉得物理这门课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门课,都表决心要学好这门课。

2.能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作用。

布置给同学们的两个物理小制作项目:潜望镜和针孔相机,所有材料都由学生自己找,并由学生在家或学校验证实验效果,个别学生家长也参与了辅导孩子制作,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大大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能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学习态度。

这两个物理小制作在制作时要求一定要选材合适,且要装配角度要合理,粘接部分要求牢固、整个作品要求表面遮光性要强,否则制作出的作品实验效果就会不理想。比如制作潜望镜时,镜筒粘连部分要求严密、牢固,两个小平面镜片在镜筒两个拐弯处要成45度角,角度偏大或偏小观察效果都不会理想。这就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有严格、细致、科学、一丝不苟的作风,才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这对培养学生认真、科学的学习态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物理小制作活动,它还是与物理课堂教学直接有关的课外教育活动。

物理小制作活动,它能够与课堂教学相伴而行,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它是落实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同时,通过物理小制作活动,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发现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以便以后改正:

1.学生物理小制作评比活动中,老师指导较少,以至于出现一些较差的作品。

2.学生物理小制作评比活动不应只在班里搞,要扩大范围,最好年级联合甚至全校联合搞。

3.学生物理小制作评比活动的项目和类型需扩大,以增加同学们选择的余地。

4.学生物理小制作活动应该和家庭、社会配合起来,家庭可作为学生课外实验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通过宣传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帮助。

本文作者认为学生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可以丰富物理教学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艰苦奋斗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第三篇:塑料瓶制作物理实验教具

塑料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洮河镇中学:曲广明 德顺中心校:吴珍

塑料瓶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常把当垃圾处理。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塑料瓶,利用它自制教具和指导学生做一些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认识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可以培养环保意识。我自创和收集了一些用塑料瓶自制的教具和设计的实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塑料瓶在物理教学中完成的实验;二是,将塑料瓶加以改进完成的实验。

一、直接利用塑料瓶可以完成的实验

1.声学:在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观察到小纸屑的跳动,而不敲击时小纸屑不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这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2.光学: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将适量奶粉放入盛水塑料瓶,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将手电筒卧于桌面,将纸盒放在手电筒前,位置以水平方向上刚好看不到手电筒的光束为宜,将圆形塑料瓶盛满水,横放着紧挨纸盒且稍高于纸盒,可见到手电筒的光束,这可以说明日出的原理。圆形的塑料瓶盛满水还可以当凸透镜。

3.电学:摩擦起电和塑料不导电都可以用塑料瓶来完成。

4.力学:捏瓶子、扔瓶子、接瓶子等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将塑料瓶盛水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动纸而瓶子不动可以说明惯性。用线系着塑料瓶是一个重垂线。手竖握瓶子而不掉是有静摩擦力,将塑料瓶横放在水平桌面上,拖动和滚动时力不同是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拖动空瓶比满瓶水的力小是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将空塑料瓶逐渐浸入水中可以体会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有关以及与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无关。相同的塑料瓶装满水和装满酒精时质量不相同是因为密度不同。将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再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将塑料瓶捏变形,再用瓶盖盖紧,瓶子不恢复原状;塑料瓶盛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瓶口,然后瓶口朝下,硬纸片能托住水;将少量热水灌入塑料瓶再摇晃几下,迅速拧紧

瓶盖,用冷水冲瓶子,塑料瓶被压瘪;将气球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这时气球不容易被吹大。这些实验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将塑料瓶装入适量的沙子,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竖直下沉;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漂浮或悬浮,从而可以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直接利用塑料瓶还可以做许多实验,这里不再列举。如果将塑料瓶加以改进,则可以完成更多的实验,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对塑料瓶加以简单改进可完成的实验

(一)在塑料瓶上钻孔:

① 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钻几个小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可以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② 在塑料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用缝衣针钻两个相距5毫米左右的小孔,小心地灌入清水,注意瓶外不要沾有水滴,可以看到从两孔中射出两股独立的细流。一旦用手指捋一下两个小孔,两股细流就合二为一了,这是因为水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如果继续灌入浓度较高的肥皂水,不一会儿合二为一的两股细流又会一分为二。

③ 在塑料瓶上随意钻几个小孔,装满水后用瓶盖盖紧,这时水不流出,如果旋开瓶盖,则水会喷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果用手捂住这几个孔后将瓶子浸入水中,瓶中不会有水;如果不捂住浸入水中,一会儿后瓶子中就装满了水,这些实验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二)在瓶盖中插入一长度适中的玻璃管,用凡士林封住使不漏气:

① 在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小心地吹入一段红墨水,再将此瓶盖盖紧塑料瓶,一个温度计就制作好了。

② 塑料瓶中盛大半瓶水,加少许红墨水,用此瓶盖盖紧,再向瓶中吹气,使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可以观察到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情景。

③ 用此瓶盖盖紧塑料瓶,将它倒放着固定在铁架台上,玻璃管浸入装有红色液体的烧杯中,再在塑料瓶底平铺一层脱脂棉花,滴上少许乙醚,可以看到红色液体沿玻璃管上升,这可以说明液体汽化吸热和大气压的存在。

④ 将两个塑料瓶去底,用此瓶盖盖紧瓶口,玻璃管用乳胶管相连,向塑料瓶中加水,一个连通器就做好了。

⑤ 在容积较大的塑料瓶底钻一个直径3毫米的小孔,盛满水后用此瓶盖盖紧,玻璃管要插入水中一定深度,这时从小孔流出的水的流速是恒定的。

⑥ 用瓶盖盖紧塑料瓶,玻璃管连接一段乳胶管,塑料瓶上钻几个小孔,在瓶身上缠几圈铁丝,

使塑料瓶能在水中平衡,一个潜艇的模型就做好了。吸走空气,潜艇沉入水中,向瓶中吹气,潜艇浮出水面。如果将它与一重物绑在一起沉入水中,向瓶中吹气,可以模拟“浮筒法”打捞沉船。

(三)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

① 在剪掉的地方蒙上一层橡皮膜,将其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而且在水中越深凹陷程度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② 将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即使水满了,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就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③ 将剪掉的地方磨平,蒙上一层橡皮膜,将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轻敲橡皮膜,可以看到蜡烛的火焰倾斜抖动,甚至熄灭。如果在橡皮膜上粘一小平面镜,盖紧瓶盖,在暗室里用集光的小型手电筒照亮薄膜上的小镜,可在白墙上看到反射的光点。人对着橡皮膜大声说话,由于空气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带动小镜振动,使反射的光点变成一个闪动的光带,而且随着声音的强弱和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用处,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教具和实验。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身边处处皆物理理念。

第四篇:2011物理科学小制作活动总结

一、活动基本情况:

响应学校号召,八年级学生利用少年宫活动时间,辅导员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物理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及小制作比赛。

二、活动形式:

采取教师辅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及实践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三、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用科学知识,逐步学会观察、分析、自由实践。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简单生活中出现的物理问题。使学生懂得物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不同的人在物理制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展示物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物理科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科学这一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物理知识的海洋。

五、活动思路: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直接兴趣。

4、通过活动,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六、作品:

1、太阳灶的制作

2、潜望镜的制作

3、针孔照相机的制作

4、照相机模型制作

5、望远镜

6、自制音调可变的哨子

7、人造彩虹

8、土电话

9、万花筒

10、手电筒

11、简易验电器

12、温度计的制作

第五篇:物理小实验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剥去蛋壳。

2、 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 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 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 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 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 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 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六、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七、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八、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九、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

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十、飞行的塑料袋

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操作:

1. 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 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 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

1. 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2. 热能使物体飞起来,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气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创造:

你能试着制作一个简易的热气球吗?

十一、空气的质量

思考:你们知道吗,空气也是有质量的。怎样证明空气也有质量呢?

材料:1架天平、2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操作:

1. 把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 2. 拿起另一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

3. 将打起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的变化

讲解:

1. 两只气球在打气前,质量相等,因此天平保持平衡。

2. 打气后的气球增加了气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天平偏向打气后的气球一端。

3. 如果是带有指针刻度的天平,就能测出空气的质量数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称一下空气的质量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心理课教案大全下一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