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哲学常识渗透论文

2022-04-22

小编精心整理了《新课改哲学常识渗透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及时地得到改变,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落后等因素,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

新课改哲学常识渗透论文 篇1:

高中政治教学引入时事政治的路径研究

摘 要: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改革、高中政治学科特点、高考以及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需要在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教育。研究发现,学校政策的扶持、教師自身对时政动态的掌握、政治教学对时政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政能力的提升等构成了时政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时事政治;问题情境;时政意识

时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时事政治概念的界定,本研究阐述了时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时事政治的内涵界定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对“时事”的定义为:“最近期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时事侧重指各种大事情本身,适用于最近期间所发生的事。”“大事”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制和道德等。1993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对时事教育进行了较为狭义的规定,指出时事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常识,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人文学科,理所当然要凸显和张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而时事政治因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具有丰富的人文与社科背景,在思想政治课堂实现积极有效的引入不仅可以开阔高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具体体现其趣味性、现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还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指引下帮助学生了解时事表象背后的本质,满足高中生在青春期智力发育高段的认知渴求,培养高中生独到的观察力和问题意识,增强他们对时事现象和人文精神的深度理解与思考。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穿插一些时事材料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使之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时事政治与高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时事政治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思想政治教育学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形势教育、日常德育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2年确定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里规定形势政策教育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从1998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新教材在全国得到普遍推行,高中《课程标准》序言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与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教学是必然的趋势,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思想政治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

首先,思想政治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从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标取向看,改革中的政治课日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对能力的要求比较特殊,必须紧密地联系现实、国内、国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其次,政治学科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政治学科具有的政治性特点要求学生对政治问题、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教师时政素养的要求:

1.教师应自主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良好习惯

时事指的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特点,与社会联系广泛,与生活密切相连,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新鲜的新闻资讯,教师须坚持每天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定期收看《新闻联播》,尽可能地从《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栏目捕捉最新的时事热点,从各种新闻资讯中攫取可以运用到政治课堂上的新闻热点。这样可以切实有效地做到新闻资讯与政治教材的有机统一。

2.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教学各个方面

(1)丰富时事政治的表现方式

如可以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视频、实物演示、图片、音乐渲染、活动营造、文字或语言描述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想法,生成新的资源,在克服或弱化思维定势干扰的同时,解决来自学生的新问题。

(2)营造探究性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政治教学可通过提供适当的时政背景,设计启发性、益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多元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时政现象;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在问题与探索的过程中引发时事政治与学生多种思维的碰撞。

参考文献:

[1]王明泉.中学时政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

[2]倪峥.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实践与参考[J].新世纪论丛,2006.

编辑 赵飞飞

作者:刘晶晶

新课改哲学常识渗透论文 篇2: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及时地得到改变,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落后等因素,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本研究重点在于探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和实现路径,以为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分析

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等哲学常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等政治常识、货币运行形式等经济常识等,旨在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这也就是说,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需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要注意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及时地增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生化所习得的政治知识。教学生活化既包括教学主体的生活化,也包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也包括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点分析

1、学生现实生活学业化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以提升学生的现实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注意结合学生火热的现实生活,要善于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地气,注意联系社会现实问题,以将政治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

2、学生日常生活课堂化

日常生活课堂化是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生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具有含而不露、显而不僵、生动形象以及符合实际的特点,可以借助于一些课堂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3、学生未来生活学生化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既要能够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也要提高学生未来生活的能力和技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立足于现实生活, 也要能够感知学生的未来生活,并将其及时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确保教学内容既能够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同时也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现路径分析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走下讲台, 积极地转变角色,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明确其属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着,也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以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2、更新教学模式

要及时地更新教学模式,善于创设生活意境, 以确保学生对于当前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 从而能够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 提升其对于高中政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话剧、小品以及辩论等形式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3、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要善于构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以更好地充实政治课堂。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文化的多样性时,可以借助于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或者习俗等引导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进行整体把握,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4、拓宽教学时空

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于一定的社会经验有效地拓宽政治教学的空间,比如,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时,高中政治老师就可以借助于一些历史典故以及文化传承经典等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更好地了解文化的传承过程,以使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性显著增强,使其生活性更加凸显。

四、小结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点包括现实生活学业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等特点, 高中政治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生活化意境, 并要及时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要善于增进学生的生活化经验,使其可以更加充分地体验生活化社会,以有效地实现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海艳.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64):119-119.

[2] 侯玉敏.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4,(16):124.

作者:周海艳

新课改哲学常识渗透论文 篇3: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克服不良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课堂教学实效不失为一条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与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学校除了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外,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各科教材中都蕴藏着不少适合于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教育情景。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效。而政治课教学由于其特定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更能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对甘肃省白银市的400名高中生进行“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首先,在问卷中有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6.84%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有16.17%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障碍,有12.78%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有11.65%的学生存在性格障碍。这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中学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新课改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特别是《哲学常识》教学单元任务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等4个方面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该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1.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此处教学,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的成因中情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从中体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何等重要。

2.树立优秀的师表形象

教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政治课堂中感到身心愉悦。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3.探索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在每一堂课的开始,可留5分钟时间让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一个小品表演,内容主要是围绕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成功的表演可以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在这一过程中成绩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心理潜能被挖掘出来,他们开始也许是生疏的、笨拙的、表演是不协调的,表达是不流畅的,但教师如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必将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助于引导其他学生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相信在这一活动中全体学生会逐步的学会认识自己,热爱自己,肯定自己,敢于表露自己的情感。有了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作基础,对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思想政治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教师要多采用看书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在提问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上课时,老师按座位逐个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避免那些得不到回答问题机会的学生产生退缩与自卑。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的需要,中学生尤其如此。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学生还能从与同学,老师的合作探究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估自己和他人。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潜心钻研,一定能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知识教学与情感化的统一,从而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艺术,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进而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南平师专学报,2005.

[2]王建中.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的现状及对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2005.

[4]《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吴 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管理论文下一篇: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