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纠风工作实施措施

2022-10-18

第一篇:市纠风工作实施措施

市纠风工作实施措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强化监督、务求实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优化经济环境先进典型事迹,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广电局、日报社、市优化办、市纠风办负责,市直各参评单位配合)

2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规范部门执法行为,推进依法廉洁行政(市政府法制办、市经委、市物价局负责,市优化办、市纠风办和市直各单位配合)

3深入开展优化经济环境“十佳三差”评选活动。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效能不高、缺乏执行力等问题(市监察局、市直机关工委、市优化办、市纠风办负责,市直各单位配合)

4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为大干“项目年”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市监察局、市优化办、市纠风办负责,市直各单位配合)

(二)以大干项目年为契机。

1对市直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及在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市直各项目服务专班配合)

2加强典型案件查处。服务质效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市监察局、市优化办、市纠风办负责,市招商局和市直各项目服务专班配合)

(三)以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为重点。

1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规范补贴资金发放的方式和行为(市财政局负责,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监察局、市纠风办配合)

2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收费监管。严格规范程序,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市农业局、市物价局负责,市纠风办配合)

3坚决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征占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监察局、市纠风办配合)

4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克扣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涉农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负责。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物价局配合)

5做好农资打假工作。对发生区域性制假、售假及造成农民减产绝收、影响人畜安全的事件实行行政问责(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市监察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纠风办配合)

(四)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

1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免费义务教育投入和监管责任。确保国家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财政局负责,市教育局、市纠风办配合)

2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的教育收费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坚决纠正越权设立教育收费项目、违规制定收费标准的行为(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市纠风办配合)

3加强对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的监管。坚决纠正以合作办学或改制为名等乱收费行为,禁止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和开办有偿补习班,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规范收费,推动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市教育局负责,市新闻出版局、市物价局、市纠风办配合)

4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市监察局、市物价局、市纠风办配合)

5落实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严肃查处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市教育局、市审计局负责,市物价局、市纠风办配合)

(五)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

1全面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进一步规范并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完善医药价格监管办法,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与药品价格,改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市卫生局负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物价局、市纠风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配合)

2完善医药价格监管办法。改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市物价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卫生局配合)

3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试行农村和城市社区药品零差价供应(市卫生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物价局配合)

4督促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完善医保结算办法,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负责,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市卫生局负责,市物价局、市纠风办配合)

(六)以行风评议和“行风热线”为载体。

1围绕纠风专项治理任务。继续开展对政府部门的政风行风评议,促进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效(市纠风办负责,各被评单位配合)

2进一步办好“行风热线”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搞好联动(市纠风办、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负责,各上线单位配合)

(七)以落实监管责任为重点。

1督促职能部门完善监管体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加强行政监督和行业监管(市监察局负责,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纠风办配合)

2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生产、食品药品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市公安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物价局配合)

3加强药品安全稽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管理规范,严控产品质量,严防安全风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市卫生局配合)

4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市纠风办配合)

(八)继续开展治理公路“三乱”工作

1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调整政策。严厉打击借机偷逃交通规费行为(市交通局负责,市农业局、市纠风办配合)

2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撤销收费站点名录(市交通局负责,市物价局、市纠风办配合)

3规范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依法治超,强化源头治理(市交通局负责,市公安局、市纠风办配合)

4规范涉路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规范道路交通标识和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严肃查处公路“三乱”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市纠风办、市交通局、市公安局负责,市农业局、市林业局配合)

(九)继续开展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

逐步建立健全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长效机制(市纠风办负责,着力解决过多过滥问题。有关部门配合)

(十)继续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检查

防止豆腐渣”工程和挪用、截留、贪污、浪费对口援建资金等问题的发生(市纠风办、市援建办负责,重点检查对口援建工程项目实施和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情况。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委、市审计局配合)

(十一)继续纠正公共服务行业利用特殊地位和管理优势损害群众权益的问题

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市工商局负责,重点整治限制和侵害消费者权利、设置服务陷阱、推行强制服务、指定消费、价格欺诈以及乱收费等问题。市物价局、市纠风办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切实担负起对纠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纠风专项治理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按照分工抓好组织实施。各级纠风办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加强督促检查。

(二)强化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要突出重点。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把监督检查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始终。结合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举报、热线投诉等多种渠道,建立查处不正之风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严肃查处案件。各级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查处案件的治本功能。严格责任追究。重点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违反强农惠农政策,截留、挪用、克扣惠农补贴资金的案件;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案件;影响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案件。通过查处案件,达到教育警示、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完善机制的目的。

(四)深化源头防治。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纠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导致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深层次问题。对查处的问题,要督促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推动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努力从源头上防治各种不正之风的发生。

范文网【】

第二篇:第九章 生态市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一)明确规划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支撑体系

为满足规划实施的法规保障要求,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行绿色经济标准体系,包括绿色经济界定和分类标准,认证程序和机构以及绿色核算制度;尽快完成《池州市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条例》、《池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条例》、《池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办法》及《池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基金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体系的建立。另外,建立和完善由环境管理法规和政策构成的环境管理框架体系和由不同部门的法规、政策构成的行业环境管理政策框架体系,形成有助于规划实施的政策框架体系,以保障和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将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纳入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指标,资金平衡和建设项目等。规划指标的纳入是根据各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的不同,有选择地将重点生态建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指标的纳入要考虑不同级指标之间的协调一致。资金平衡和项目纳入是指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资金和物资综合平衡。

(三)完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积极完善政策鼓励措施。制定发展生态产业优惠政策,利用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实施自愿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为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利用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企业化和市场化经营,鼓励和支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项目,鼓励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等产业,在投资、融资和其它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损害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生态补偿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导致的财政减收部分。进一步落实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深化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建立有利于引导各类利益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价格调节机制,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通过价格调节,引导各类相关利益主体的法人节约资源,严格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真正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的市场供求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调节功能。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一) 加强领导,做到组织落实

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生态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就生态市建设的具体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各县区成立县区级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市县两级都设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使全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领导、指挥网络。继续下派副县(区)长,专门抓生态市建设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区也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专抓生态建设工作。横向部门间加强协作,做到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纵向政府间加强上下沟通,做到政通令行,整体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承担者;生态办对规划实施行使监督检查和进行各种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各种企事业单位是规划的具体执行者;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下设的工作委员会对规划行使决策与监督管理,生态市建设规划必须先通过市人大审议,然后颁布实施。同时,市人大还负责组织和拟定有关议案和法规,审议规划、法规、经费预算,调查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案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的规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三)做好规划评估和检查考核工作,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规划实施期间,池州市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很可能发生与本次生态市规划编制时的判断不一致的情况,规划内容必须适应新的变化进行必要调整。通过中期评估,根据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环境问题及变化趋势,研究提出规划内容调整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行动纲领的作用。通过中期评估,还可发现政府各部门落实任务的具体情况,从而起到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作用。另外生态办还要定期会同环保、监察部门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定期检查考核规划的落实,检查考核内容包括国家生态市总体控制指标、地方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及资金的落实情况。把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中,加强干部对保护生态方面的责任意识。

(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各级政府通过完善法规、制定规划、维护市场秩序来保证公平竞争,负责搜集和提供信息、典型示范、搞好服务等,为生态市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铺平道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完成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各级政府领导要不断增强生态意识,把生态立市、生态立县理念融于决策和管理之中。对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污水收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等重大体制和机制问题,提出协调与解决方案。继续坚持“三同时”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由现行的建设项目评价提升到战略决策评价,从决策和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政府制定的发展计划、重大的区域开发和建设规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决策或起草过程中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和对策评估,并将评估结论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实施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和不利影响,必须有相应的减轻对策和修复治理措施。

完善统计和评价体系,探索绿色GDP核算。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和以绿色 GDP、“真实储蓄”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探索建设项目的生态评价方法,逐步建立项目生态评价制度。

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决策管理信息中心。在制定涉及生态市建设的重大政策和规划、确定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决策机关科学决策提供支持。设立生态市建设的决策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发展动态,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三、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金融机构和私营部门的投入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应当善于利用经济手段,培育和引导市场,促使各种渠道的资金进入生态建设事业,特别要注意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投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同时,还应积极开拓新的资金筹集渠道。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生态市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逐年有所增长。对于生态保护和建设、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监督能力建设等社会公益型项目,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实施多元化投资。重大的生态市建设项目应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设立生态市建设引导资金(含生态省建设配套资金)。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安排项目前期经费等手段,支持生态市重点项目建设,以使社会资本对生态建设投入能取得合理回报,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的社会化运作。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生态项目进行设备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允许经营生态建设项目的企业以特许经营权、林地、矿山使用权等作抵押进行贷款。实施财政贴息贷款、延长项目经营权期限、减免税收和土地使用费等优惠政策,调动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

积极争取国际赠款和贷款。采取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面向国际组织、国外大企业、大财团和省外客商,推介一批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编制、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回报效益的生态市建设项目。积极利用世行、亚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外国政府的赠款和长期低息、无息贷款,优先安排生态市建设项目。

做好项目投资效益分析,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做好项目投资的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综合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包括环境治理所减少的污染损失费用和环境治理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针对不同投资能力的污染损失与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投资效益比;环境效益分析主要从区域污染物总量的削减、噪声值的降低、固体废物不良影响的降低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等方面考虑;社会效益分析主要从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给社会带来的稳定等方面考虑;综合效益分析主要从城市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角度,根据城市生态理论分析实施生态环境规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四、人才与技术保障

(一)加强生态市建设的宣传和人才培训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与生态市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法津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揭露违法违规行为。重视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各层次的科普读物。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中心,开展“生态夏令营”、“绿色学校”等公益活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相关知识培训。另外要格外重视对广大农民的环境教育,开展 “环境宣传教育下乡”活动。向农民传播环保知识,传递绿色致富信息,把环境教育同提高农民素质、科技兴农和农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能力建设

开展清洁生产管理与技术研究。针对池州重点行业,研究制订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指标,建立相应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排污最小化控制方法;进行生命周期与环境管理模式研究,开展生命周期环境管理在企业产品开发和政府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示范;建立生态工业园,研究和制定鼓励生态设计的技术经济政策。

研究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信息技术。重点研究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和城市污染源连续监测网络技术;区域环境质量地面自动监测、预报与预警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监测技术。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方案;河湖生态恢复技术;种植和养殖业污染控制技术;区域性大气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污染机制及综合控制措施;针对池州水污染控制要求和特点,研究开发市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的新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重点是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重点污染行业污染控制的技术研究。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等,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推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各级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积极鼓励外商参与有关项目的合资合作。

拓展与兄弟市特别是周边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市际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协作机制和有组织、可操作的专项议事制度,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联合有关省市共同开展污染控制及综合防治工作,以保障本市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五、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一)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在全社会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各级教育、劳动部门要重视生态知识、生态经济技能教育和培训,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抓好生态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岗位培训,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把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二)鼓励公众参与和加强社会监督

积极发动、组织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形成生态市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公布生态市建设重点内容,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区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公民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生态市建设。

第三篇:**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2005年就业形势总体评估: 2005年,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状况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将不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和工作任务估计要比今年更加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随着并轨工作的开展,2005年我市并轨失业人员将达到万人

。如果加上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2005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将突破18万人。不但再就业压力加大,而且必然会带来登记失业率明显上升趋势。

二是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矛盾

更加突出。目前,我市已有历届结转的新成长的劳动力5万人,当年新成长的初高中毕业生预计达到3万人左右,加上扩招毕业后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就业的2万人,2005年将达到10万人。 三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和规模加大。2004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2005年的目标是规模不减,质量提高。就全国而言,目前各地都在实行农村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而全国使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份额却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还是那么一块市场,谁出得快,谁就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权。从我市情况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起步不是很早,品牌特色不多,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仍然很重。

四是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不宽。随着国有经济的退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进行,国有企业的数量不但明显减少,而且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相当低,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第三产业

和社区就业虽然发展较快,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8万余个,但与实际需要近30万人就业相比,差距很大。此外,从前几年情况看,用人单位大都招用的是临时工、季节工、很多被招用的人员工作很不稳定,往往是春天上岗,冬季下岗,第二年仍然需要再就业安置,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需要安置就业人员的总量和人数。

二、就业再就业的总体思路

以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指针,以完善社会保障试点为契机,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核心,坚持全市就业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个部门及全社会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就业服务和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1、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需要,2005年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三个

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劳动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目标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明年主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精选。即对原有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个别效益不好,没有开发潜力的单位和部门,保证岗位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扩面。就是把再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企业和大的民营企业集团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增加岗位开发的外延和容量。二是建立长春市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体系,就是在保证企业充分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在招工用人之前必须到劳动就业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所需招用人员原则上必须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收。对各类企业新招收的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掌握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又有利于搞好用工岗位的匹配。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考核体系。

针对前几年的工作情况,重点是建立两级督查,三级检查的双重考核体系。两级督查就是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指标列入市和各县(市)区两级政府督查工作范围,每半年组织力量进行一次督查。三级检查就是市劳动部门对县(市)区劳动部门以及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劳动部门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街道社区和所属企业进行检查,通过督查检查,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从统计资料看,我市目前共有民营企业万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今后要在民营企业开发岗位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并以批量开发、规模就业为重要工作方式,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由劳动局授牌,并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

的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服务网点8219个,大约还有150多个社区服务工作处于空白状态,社区就业的潜力也很大,重点要在加强网点建设上下功夫,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全年争取新建社区网点100个,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力争开发就业岗位达到万个,力争解决万人的就业问题。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要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力争使万名下岗失业人12全文查看

第四篇:某某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年就业形势总体评估

××××年,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状况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将不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和工作任务估计要比今年更加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随着并轨工作的开展,××××年我市并轨失业人员将达到万人。如果加上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预计××××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将突破万人。不但再就业压力加大,而且必然会带来登记失业率明显上升趋势。

二是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市已有历届结转的新成长的劳动力万人,当年新成长的初高中毕业生预计达到万人左右,加上扩招毕业后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就业的万人,××××年将达到万人。

三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和规模加大。××××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年的目标是规模不减,质量提高。就全国而言,目前各地都在实行农村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而全国使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份额却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还是那么一块市场,谁出得快,谁就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权。从我市情况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起步不是很早,品牌特色不多,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仍然很重。

四是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不宽。随着国有经济的退出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进行,国有企业的数量不但明显减少,而且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相当低,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第三产业和社区就业虽然发展较快,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但与实际需要近万人就业相比,差距很大。此外,从前几年情况看,用人单位大都招用的是临时工、季节工、很多被招用的人员工作很不稳定,往往是春天上岗,冬季下岗,第二年仍然需要再就业安置,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需要安置就业人员的总量和人数。

二、就业再就业的总体思路

以落实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指针,以完善社会保障试点为契机,以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核心,坚持全市就业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个部门及全社会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就业服务和大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⒈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为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需要,××××年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劳动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目标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工作目标任务。明年主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精选。即对原有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个别效益不好,没有开发潜力的单位和部门,保证岗位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扩面。就是把再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企业和大的民营企业集团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增加岗位开发的外延和容量。二是建立长春市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体系,就是在保证企业充分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在招工用人之前必须到劳动就业部门办理备案手续,所需招用人员原则上必须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收。对各类企业新招收的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掌握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又有利于搞好用工岗位的匹配。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考核体系。针对前几年的工作情况,重点是建立两级督查,三级检查的双重考核体系。两级督查就是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指标列入市和各县(市)区两级政府督查工作范围,每半年组织力量进行一次督查。三级检查就是市劳动部门对县(市)区劳动部门以及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劳动部门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街道社区和所属企业进行检查,通过督查检查,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⒉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从统计资料看,我市目前共有民营企业万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今后要在民营企业开发岗位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万人,并以批量开发、规模就业为重要工作方式,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由劳动局授牌,并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的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服务网点个,大约还有多个社区服务工作处于空白状态,社区就业的潜力也很大,重点要在加强网点建设上下功夫,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全年争取新建社区网点个,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社区竞赛活动,力争开发就业岗位达到万个,力争解决万人的就业问题。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要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力争使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在新建项目上跟进,目前,我们正在和市发改委、各开发区联系,掌握明年新建大项目的规模、选址、用工数量,在项目开工时及时跟进,为项目提供就业服务,利用新项目开发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四项措施,真正发挥小企业大就业、小社区大就业、小额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⒊进一步做好“”人员的再就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人数估计还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还要把解决“”人员再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办好绿色通道,落实好工作目标。并争取在三个方面有所改进:一是在帮扶的范围上有所改进。要在普遍解决好“”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

亲扶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认真选择“”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举办“”项目招投标活动,依靠能力,抓好项目,扩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三是在就业安置范围上有所改进。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对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社区公益性岗位、大专院校和医院等使用的后勤服务性辅助岗位出现空缺和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确保就业困难群体优先。

⒋建立失业人员接收、管理、服务和促进再就业的配套工作机制。随着我市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进展。估计将有万名下岗职工转为失业人员。就业服务部门承担的接收、管理、服务和促进再就业的工作任务将变得异常繁重。为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建立一个体系,搞好两个结合,落实三方责任,调动四个积极性。建立一个体系,就是建立街道对失业职工一体化管理体系。凡是失业职工必须统一纳入街道进行登记,使每个街道都能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的失业人员情况,分别登记造册,分类管理,统一登录微机,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管理的体系。搞好两个结合就是把失业登记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把档案代理同职业介绍工作结合起来,把失业登记、档案代理同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一条龙式的工作方式。落实三方责任,就是落实好企业、就业服务部门和社会的责任。企业在下岗职工转为失业职工之前必须向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宣传好失业职工的有关管理办法和办理失业登记的有关工作程序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并统一到就业服务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和代理档案的手续。就业服务部门在办理失业职工失业登记手续的同时,搞好全方位的配套服务;社会各界要把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注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大力开发和提供社会用工岗位,扩大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安置能力。调动四个积极性,就是调动失业人员自主择业的积极性,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做好失业人员管理和促进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就业服务机构宏观调控和典型示范的积极性、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

⒌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整体功能,突出市场作用。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工作方式。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工作为统领,以新三化建设为目标,解决好城区市场建设面积和市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型,××××年底,要达到和超过国家要求的标准,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措施是以市场职介工作双轨制和“五化”为基础,以承诺服务为手段,通过联动活动,拉动县区,搞活市场,要争取做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半月组织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一次小型交流会活动,每月统一参加一次全市联动交流会活动。使全市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都能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三是进一步加强岗位银行和人力资源库建设。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方式,全年岗位银行存储用人信息达到万个,网上求职登记万人,通过整合资源,使全市的信息岗位融为一体,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信息共享。四是加强街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开展规范建设和争创双最佳活动,充分发挥街镇和社区在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⒍进一步搞好职业介绍工作。实现职介工作的三个转变,由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自己找工作,为职业介绍机构帮助找工作的转变;由过去守门等客为职业介绍机构请他们上门为其开展就业服务的转变;由过去部门单独行动为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联合行动的转变,推动全市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年我们要利用全市的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和人员专场招聘会,要以开展高层次人力资源职业介绍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拓展人力资源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业务空间,努力开展全市各类人员广范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建立人力资源专业网站。在不断完善和充实全市现有人力资源求职和招聘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与全国各大专业就业网站连接,建立长春市人力资源专业网站,覆盖全市就业方面的各项业务,开设国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信息动态、时事报道等信息专栏,积极开展网上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活动,发挥网络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举办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专场招聘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们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将市场办成开展多元化就业服务的专业人力资源市场,将高校毕业生和招聘中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吸引到市场。努力尝试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及用人单位招聘具体要求,举办各类各具特色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特别是与长春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搞好合作,尽可能多地开发出一些好的、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的我市外企就业岗位。条件成熟时每周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专场招聘会,如、医药、广告、专业技术、高级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专场招聘会。

()内引外连,加强区域人力资源招聘的合作。在总结××××年东北三省外商投资企业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山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各专业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加强区域人力资源招聘合作;同时尝试组织我市企业招聘团走出本市、本省,到外省、市招聘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推动我市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工作领域和空间。

⒎建立完善的就业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

××××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重点要以确定规范劳动关系为中心,全面理顺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春市劳动保障系统要联合行动,包括仲裁、监察、工资、就业、养老、医疗等部门,出台长春市就业备案和就业登记规定,将如何确立劳动关系,如何发挥政府调控就

第五篇:市食用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措施

××市

食用油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质量安全

专项整治理工作措施

为保证我市食用油经营企业的食用油质量安全,加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严防“地沟油”等不合格食用油流入餐桌事件发生,切实保障餐饮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食用油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民生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集民智、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用油经营企业的食用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解决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地沟油”等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餐饮食品安全。

二、工作目标

在食用油经营企业监管方面,由粮食局负责。

全面规范我市食用油销售行为。以查处经销“三无”散装食用油等违法行为为重点,集中整顿粮油批发市场、粮油批发企业、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实施“五个严格”:严格规范食

1 用油经营主体资格,坚决查处和取缔无证照经营食用油的违法行为;严格检查食用油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情况,切实把好食品经营者的进货查验关;严格检查现场制售食用油加工记录情况,监督其认真履行进货查验和加工记录等义务;严格禁止流通环节散装食用油分装销售行为,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分装销售食用油;严格查处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油等的违法行为,集中清查无标签标识、来源不明、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在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方面,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严防“地沟油”等不合格食用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组织开展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的监督检查。以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使用食用油量较大的以油炸食品为主要品种的快餐店、早点类餐饮店、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开展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管理制度及相关台账,严厉打击餐饮服务单位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烹饪食物的违法行为。

通过开展本次食用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严厉惩处非法使用劣质食用油的违法行为,建立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督促各餐饮服务单位树立餐饮安全管理意识,主动规范餐饮服务行为,自

2 觉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并将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按规定交由符合条件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处理。达到从整体上持续提高我市餐饮安全水平、促进全市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禁绝餐饮废弃油脂重回餐桌情况出现,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餐饮安全和健康权益的目的。

三、方法步骤

食用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2012年6月初开始,到2012年7月末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6月初~6月中旬)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粮食局共同制定食用油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全面部署,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动群众举报和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督促食用油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充分发挥粮店、超市、粮油批发市场、餐饮服务单位的自检机制作用。

(二)、清理整顿阶段(6月中旬~7月中旬)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粮食局所属执法部门依法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加工、销售、批发网点和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查处加工、销售、使用“三无”食用油违法行为,严防“地沟油”等不合格食用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粮食局发挥自检与抽检相结合的联动作用,大力开展快速检测行动。

(三)、规范巩固阶段(7月中旬~7月末)

3 建立食用油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食用油经营企业食用油进货查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食用油问题发现机制和快速追查溯源机制;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用油采购回收及散装油标签标识等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要切实加强对打击食用油安全违法犯罪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措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粮食局共同成立食用油安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负责本次专项整治工作。要明确工 作职责,互相联动,做到地段包干、责任到人,落实各项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确保整治工作目标实现。

(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在食用油经营企业监管方面,由粮食局负责针对××市实际情况,结合全年监督检查及监测任务和要求,对规模较大的食用油批发经营户进行质量抽检。深入辖区大批量用油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对食用油经营单位认真开展检查:一是看经营主体是否规范有效,二是看食用油进货渠道,重点查看进货发票,三是看台帐记载是否真实全面,四积极开展消费者消费情况调查,听取反映,看经营者是否有销售劣质食用油现象。以散装食用油经营户为重点,对辖区的所有经营粮油的商店、超市进行拉网式清查,重点对食用油的来源和票证进行核查。

4 在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方面,要加强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的监督管理,要确保学校、幼儿园和企事业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大中型餐饮单位的餐饮用油安全;加大对小餐馆、火锅店、工地食堂、农家乐、夜宵店及以供应油炸食品为主的西式餐和点心店等餐饮服务单位餐饮食用油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

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中,要全面检查该单位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用油采购回收及散装油标签标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详细检查各餐饮单位的原材料进货验收登记台帐和废弃食用油脂的回收记录等内容。同时,要加大监督抽检频次,凡发现餐饮服务单位有使用假冒伪劣食用油及监督抽检油品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情况的,要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许可证;对来源不明、无标签标识、进货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要进行重点调查;对涉嫌犯罪的要立即移交公安机关。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在食用油经营企业监管方面,粮油店经营规模各异、经营者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亟待提高,培训教育和自律教育犹为重要,为了加强粮油店行业自律教育,引导、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举办《食品安全法》培训班,印发宣传手册,有效地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5 在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方面,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镇、街道宣传资源,及时提供食用油安全常识、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工作进程动态等资料。通过有线电视、宣传窗等途径宣传“地沟油”及其他不合格食用油危害,在各餐饮服务单位公布××餐饮安全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要根据工作进度和质量督促的情况,收集汇总社会舆情和存在的问题,发布相关餐饮安全消费预警等,妥善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通过广泛宣传和监督管理,努力引导公众科学消费、提高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及公众的餐饮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整治氛围。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根据投诉举报工作程序,对举报线索及时进行核实,妥善、迅速进行处理。

(四)、实施食用油安全溯源,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在食用油经营企业监管方面,在食用油专项整治中,督促粮油经营单位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全程溯源以及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引导粮油经营单位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具体要求:

1、粮油经营单位必须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制度应当在店堂醒目位置张贴上墙。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2、在进货的同时要查验和索取相关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检测合格报告,建立索证索票档案,并将进货记录及时

6 录入台帐备查。鼓励有条件的粮油批发网点自备技术设备对进货食品实行进货检验。不具备条件的,对进货食品质量有疑义的应当送检。

3、粮油店在采购油品时,应当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随行检验报告等食品合格的相关证明文件,并做好随货同行相关票据的收集、粘贴和保存,确保购进食品可追溯。

在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方面,严格食用油采购管理,建立健全食用油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用油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餐饮单位必须在合法固定的营业点采购食用油,并按规定进行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帐,妥善保存购销合同。对来源不明、无购货票据、未能提供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证等的油脂,不得采购。

要采用监督意见书、告知书、法律培训等形式,将《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的要求、义务明确告知经营业主,对拒不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的要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一)加强日常监管。将食用油采购渠道检查作为餐饮服务环节常规检查项目,纳入重大活动保障的重点监管内容。要经常性地组织明查暗访,切实掌握餐饮单位食用油的进货渠道。加强对食用油脂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严格监督企业建立并严格落实食用油脂采购和索证索票制度。

(二)查处投诉举报。通过媒体公布××餐饮安全监督举报电话,加大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

7 如发现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开展专项检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脂使用行为的检查,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以城区、旅游景点、学校周边等餐饮单位集中地为重点区域,以小餐馆、饮食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为重点对象,依法查处餐饮服务环节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脂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的餐饮服务单位依法严肃处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食用油管理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各日常监管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将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争取部门支持,形成监管合力。

二0一二年六月六日

附件:食用油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设计活动方案中考题下一篇:上海自贸区是个笑话

热门文章

纠风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