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通过对炎症性肠病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效果的观察,总结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1: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价值评估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IBD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案(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学指标与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BD患者行临床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身体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焦虑不安等不良负面情绪,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与推广。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针对性护理; 克罗恩病

Value Evalu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ZHANG Kui,LIN Fang,YI Foy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18):0-078

【Key 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argeted nursing; Crohn’s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Fo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oshan 52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8.01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难以逆转且常反复發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2]。其在消化内科上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与血便,治疗后病情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随着IBD发病率的逐渐攀升,学术研究和临床上对其的关注的越来越高且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对IBD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的说明,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已有不少显著成效的措施与方法[4-6]。本文通过对临床炎症性肠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其对IB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及患者预后情况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11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制定的关于IBD的诊断标准指南,确诊为炎症性肠病;(2)因反复发作住院治疗次数≥2次。排除标准:(1)患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2)合并心、脑、肝脏、血管等其他器官或系统严重疾病者;(3)依从性差者;(4)年龄<18岁者。将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指导了解IBD疾病治疗手段及注意事项等健康宣教、饮食结构调整指导(食物热量足、易消化)、适当运动指导、定期复查等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1)用药指导:强调用药时间、剂量等应当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变动,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医护人员可进行按时检查。让患者及其家属知晓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者,应当立即就医诊治。(2)行为干预:强调治疗期间正确的日常作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等方式对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让患者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自觉遵守,同时家属予以督促;对于部分饮食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使用通过静脉补充高营养物质以维持患者身体能量需求,同时不增加肠道负担。

(3)心理疏导:由于IBD发生难以逆转,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常出现负面心理情绪,如焦虑、不安、恐惧、悲观、忧郁等。对此,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主动倾诉自己的不安,并对患者提出的疑惑予以解答。向患者展示前期治愈成效,让其维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4)并发症护理:IBD临床表现常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出现腹痛者应当留意其发生位置及性质变化,严重者可适当使用适量镇痛剂类药物以防出现肠穿孔并及时安排就诊;对于腹泻严重者可采用补充水、电解质,在医嘱下适量服用止泻药,记录腹泻时间次数、血便性质等以备诊疗,同时采集粪便标本至检验科化验作为治疗依据。若出现结肠出血症状,甚至消化道大量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及时留意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实施止血、补液,严重者需在医嘱下进行输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营养学指标(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等)、BMI、生活质量表SF-36评分[7](躯体功能、心理状态、情绪管理、社交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越高者,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干预后治疗效果判定: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血便消失,且身体营养不良、生活治疗明显改善,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身体状态有所改善,判定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身体状态与治疗前相差无几,则判定为无效[8-9]。总有效=显效+有效。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发放的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统计。满意=非常满意+较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18~58岁,平均(36.4±5.8)岁;UC 30例,CD 28例。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2~60岁,平均(38.2±4.3)岁;UC 24例,CD 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4.8%)明显高于对照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239,P=0.007),见表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510,P=0.004),见表2。

2.4 两组营养学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清白蛋白、白蛋白、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内消化科疾病,常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中,其发病机制与因素较为复杂,如生活环境、遗传、免疫、感染等[10]。一旦发生,难以逆转,常伴随患者一生。患者除因其腹痛、腹泻等带来的疼痛与不适感外,同时还负担着长期医疗费用支出的压力、社交压力、情感压力[11]。尤其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压力倍增,我国IBD发病率也越发升高。患者在长期发病期间,伴随着身体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从而引起大量蛋白质、脂质流失,造成患者体重下降[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干预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BMI等营养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因此,在IBD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有效增加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改善患者身體营养状态的同时避免其肠道负担过大,需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重视。

目前对炎症性肠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内科保守治疗,严重者出现如肠穿孔且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合并严重毒血症的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危害到患者生命危险[14-15]。所以对IBD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是确保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16]。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区别于目前流于形式、护理模式单一的常规护理[17]。诸多研究表明,有效的针对性综合护理对患者预后生理、心理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患者自我调节、抒发控制情绪,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从而改善自我生活质量[18-20]。

综上所述,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BD患者临床疗效有正面积极影响,在治疗期间能有效改善身体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悲观等不良负面情绪,确保治疗预后效果,值得肯定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沈通一,姬彦彬.炎症性肠病微生态和免疫治疗临床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3):309-312.

[2]钟捷,顾于蓓.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诊治新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7,12(3):157-158.

[3]郜琳娜,陆丽娟,陶静.目标设定健康教育改变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32(7):78-80.

[4]曹婷,曲波,李惠.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6,21(9):569-572.

[5]许永彬.白细胞介素10受体突变引起新生儿期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诊断[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5):348-354.

[6]钟雄利,谭小燕,许超贵,等.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4):189-190.

[7]周怡,吴高珏,陆芹.授权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情绪、自我效能感、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2731-2734.

[8]张文钰.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256-257.

[9]王雪.炎症性肠病治疗中肠内外营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93-94.

[10]艾静,王承党.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2):110-113.

[11]邱云香,朱嘉鹛,丁敏,等.炎癥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32):3984-3986.

[12]黄迎春,李冉,彭南海.家庭肠内营养及其护理干预对炎性肠病患者人体成分变化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9):1658-1661.

[13]何欢,郅敏.炎症性肠病与营养治疗[J].临床荟萃,2018,33(8):666-669.

[14]谭碧霞.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54-156.

[15]陈永林,林琛钦,金玉贵.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8):920-923.

[16]刘丽丽.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59-260.

[17]李艾虹,吴爵,张春燕,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4):131-134.

[18]张殿红,崔梅,廉德花.临床护理路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56-159.

[19]曾丽娟,陈燕,吴格怡,等.炎症性肠病的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102-103.

[20]罗丹,林征,卞秋桂,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41-47.

作者:张魁 林芳 移佛余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2:

炎症性肠病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对炎症性肠病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效果的观察,总结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试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单纯地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手段,试验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临床治疗; 护理效果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属于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1],病情一旦发作,将会伴随患者一生,严重威胁到病患生命质量。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反复性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及腹胀呕吐等全身症状[2]。因为炎症性肠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多,病情复杂,临床上采取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4例,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18~58岁,平均41.6岁,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腹胀呕吐症状。所选患者中排除了近段时间内服用过抗抑郁、抗焦虑这类药物的患者。将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试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单纯地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护理手段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要求持续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试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因为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病且病情易反复,这种病情的反复折磨,容易导致患者在心理上产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令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健朗心态。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给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规律,告知患者炎症性肠病的病情的特点,以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身所患疾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 饮食护理 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病部位为肠道,为减轻肠道负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吃多餐,避免过冷或过热的刺激性食物,饮食要以高热量、少纤维、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还可以建议患者多食新鲜果蔬,以便保证体内新陈代谢,保证大小便的通畅[3]。另外,炎症性肠病患者多存在腹泻、呕吐等症状,所以对患者的饮食护理还应注重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

1.2.3 腹痛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腹痛性质、疼痛时间等做好详细记录,对痛因不明确的患者可以适当应用镇痛剂,以免或者延迟患者肠穿孔的症状发生,对于腹痛明显者,也可适当使用解痉挛药物进行止痛。对于严重腹痛、腹肌过度紧张者,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工作。还应注意对患者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量,以免因过度使用造成患者發生中毒性巨结肠症状[4]。护理过程中如患者腹部膨胀隆起症状加剧、出现严重腹胀且患者肠蠕动现象明显减弱,则说明患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中毒症状严重时,则患者白细胞数量增多,或有高热现象,这时需要及时补充输液,促进患者胃肠减压以及排泄[5]。

1.2.4 腹泻护理 炎症性肠病患者大便呈黏稠状或水样,腹泻症状较轻者一天2~3次,严重者一天可达20~30次。对患者的腹泻护理是加强肛周护理,即每次大便后用温水仔细清理患者肛周,这可以帮助改善患者肛周皮肤血液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肛周的水肿、疼痛。

1.2.5 结肠出血护理 炎症性肠病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症状常有发生,主要表现多为脓血便,偶尔还会引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症状[6]。此症状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血压、心率变化的观察;对患者出血量进行正确评估,及时进行止血、配血和输血工作;患者大出血时应迅速及时的补充新鲜血液,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同时禁食。

1.2.6 腹胀呕吐护理 对严重腹胀患者应进行胃肠减压工作,对患者胃肠道内的潴留物进行引流工作,从而减轻患者胃肠道压力[7]。在患者呕吐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滞留导致患者呛咳。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帮助患者漱口,同时观察患者口腔内粘膜的变化,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患者口腔出现并发症。

1.2.7 营养支持护理 炎症性肠病患者长期反复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营养不良也因此成为该病的并发症之一,所以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时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为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途径有通过肠内或胃肠外补充患者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这部分的营养支持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补充不同的要素膳,包括葡萄糖、血浆、静脉补液和电解质等[8]。在对患者进行完全胃肠内营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保证患者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以便控制患者病变的活动性[9]。

1.2.8 癌变护理 因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直肠或结肠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大,且患者年龄却小,癌变可能也越大[10]。对于患者的癌变护理主要在出院指导方面,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认真讲解疾病的原因、特点以及及时治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患者,炎症性肠病极易复发,而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与疾病有着莫大关系[11]。叮嘱患者出院后要按规范长期服用药物,不能擅自因病情暂时的好转而放弃用药。医护人员还应知道患者要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参与锻炼,在饮食上也要注重营养的摄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应按时或适时回医院复诊,要认真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与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病情的康复[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其中试验组患者在必要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整体护理干预。经过不同治疗手段,试验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5.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33/38),护理满意度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在临床治疗上并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要是依靠内科药物进行治疗,在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12]。炎症性肠病有许多临床症状,常见的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胀呕吐等,患者在病情进一步加重时还可能出现高热、贫血等加重症状。在发病期间,患者还会出现较多并发症,病情复杂,这些长时间的不适症状在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资料显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近年已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10,13-14]。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的治愈率达到95.65%,护理满意度为97.8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因此笔者认为,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时,进行必要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针对性的全面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状,从而稳定病情,提高治愈率,这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薇,尤黎明,李瑜元,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1-243.

[2]高晶,王迪.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4,10(5):276-278.

[3]林杰.炎症性肠病内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323-324.

[4]欧阳钦,胡品津,钱家呜,等.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39-145.

[5]张烁,吕宾,晁冠群,等.难治性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2008,13(9):544-547.

[6]冯楠,戈之铮.英夫利昔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28(4):273-276.

[7]王晓伟,金鹏,李世荣.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292-1293.

[8]杨中方,白姣姣.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及营养护理的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40-42.

[9]夏冰,周燕,杨桂芳,等.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预后的随访[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05-208.

[10]朱燕,王岚,邹静,等.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777-1780.

[11]陈宝心,耿岚岚,袁鹏英,等.小儿炎症性肠病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3):2463-2465.

[12]周柬.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4):435-437.

[13]景华娟.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特点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4):28.

[14]浦雪.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337-338.

(收稿日期:2013-08-21) (本文编辑:欧丽)

作者:陆莲英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3:

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与末后延续护理对于胆结石患者内镜治疗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内镜治疗的胆结石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临床护理路径与术后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与术后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胆结石患者;内境治疗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发生结石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可刺激胆囊粘膜,最终引起急性炎症或胆囊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本次研究为部分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与术后延续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内镜治疗的72例胆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0.25±3.02)岁;其中单结石23例,双结石9例,多结石4例。观察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0.75±2.86)岁;其中单结石21例,双结石12例,多结石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与术后延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由本科室医护人员负责成立。临床路径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为责任护士施行专业培训,保证护理质量。②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当天,医护人员为其施行各项术前检查,做护理评估。详细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流程等,加强健康教育,并适当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信心与治疗依从性。入院第2d,嘱咐患者保持空腹状态,指导其完成胆囊功能实验。仔细清洁患者脐部,防止发生切口感染。⑧手术当天护理。为患者采用大号留置针施行输液,手术结束后与时做好保暖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④术后护理。术后第1山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口红肿、腹痛等不良反应,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适当给予镇痛药物。术后第3d,给予患者腹部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按摩等,并告知家属术后护理相关注意事项。另外,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⑤安排相关人员于患者出院7d;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与恢复情况,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给予进一步指导。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利用量表调查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8.0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出现黄疸7例,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中出现黄疸1例,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x2=5.063,P=0.024)。

3讨论

胆囊结石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厌食等;胆管结石临床多表现为患者年龄较小、腹痛、黄疸、发热,并发症多且严重。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病史、病情特点、手术类型为根据,按照时间顺序来制定护理计划,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该模式还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延续护理也是新型护理模式,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动态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科学护理。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为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与术后延续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曹妍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众法律意识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德育地域特点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