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实践

2023-01-10

一、引言

面对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以及就业态度, 决定着毕业生在现存条件下的就业数量和质量。而食品工业作为人类的生命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甚至年产值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的大关, 并且在后期发展中仍然呈现持续可发展状态。现如今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 直接关系到食品专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教学特点

首先, 学科交叉性较强, 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 其中含有理工农等相关学科知识, 所以, 这对于从事研究和学习的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需要全方面掌握物理、药理以及营养等多个方面内容。

其次, 具有较强的学科应用性能, 食品科学主要是通过研究食品本身的性质, 以及后期加工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衡量针对食品品质和销售质量带来的影响, 从而实现新型食品的不断开发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食品科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最后, 具有地方性和多样性特点,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内容都有所不同, 所以在其食品特色方面也各有千秋, 食品科学技术针对不同的地域重点是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如吉林省就在果蔬加工方面, 对于长白山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优势, 而对于广东海南等地区而言, 其在香蕉、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研究较多[1]。

三、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以经济发达区域作为就业场所

根据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可看出, 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 往往会在生活中徘徊于多种选择之间, 如“大或小、高或低、长或短”等选择。而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 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选择区域已经成为了当前毕业生高度重视的择业标准, 虽然现如今给毕业生提供的发展区域很广阔, 但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喜欢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就业, 尽管有的经济发达城市离家很远。根据我国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 大约有90%左右的毕业生都集中于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 对于偏远地区而言, 就业人员数量较少[2]。

(二) 就业渠道多元化食品企业较多

随着近几年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广, 我国正在发展“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 不仅增添了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求职渠道, 更是给毕业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就业方向。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可以通过校内专场招聘会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就业, 而且现如今就业范围以及职业都不在受到传统食品学科类约束, 毕业生可以在毕业之后到食品企业管理、金融和产品营销等多个行业当中。

与此同时, 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还需要全方面掌握和了解目前国家的就业政策, 合理运用就业政策, 从事自己喜爱的行业, 或者有条件、有想法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自由创业。虽然现如今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 但是食品企业较多, 那么这在一定层次上表明了专业对于毕业生从事的行业而言有着重要影响。

(三) 就业层次较低工作量大且待遇低

依照目前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 有很多毕业生都从事于食品品质控制、技术管理和产品营销等工作中, 该食品专业术语劳动密集且薄利多销型企业, 而且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都是处于生产第一线, 不仅工作量大且时间长, 工作环境还很差, 一天至少需要工作8小时才能进行休息, 再加上部分毕业生就业渠道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中小型企业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都不是很完善, 从而导致毕业生对该企业的文化认可度较低, 最终出现频繁跳槽和回槽深造等现象时常出现[3]。

四、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实践分析

(一) 实现校企一体、学研产相结合

农业院校当中的食品学科类专业应当是以实践作为基础, 将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运用农业院校优势等, 创设出全新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促使企业能够参与到院校教学管理当中。农业院校应当和企业之间进行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需要为院校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 还需要在教学中安排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而农业院校则是需要根据企业所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进行创设相关培训项目, 依照企业要求开始组织教学活动, 并且还要提供一些职工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服务。根据当前农业院校的食品学科类专业教学现状来看, 院校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 实现校企一体、学研产相结合发展的体系, 有效开展校企合作, 依照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全方面实现素质教育, 突出“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 最终实现校企共进步和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 加大职业规范, 实现分阶段指导

首先, 针对刚刚步入到院校中的新生而言, 教育人员应当从新生开始入学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讲座等活动, 促使大一新生快速的融入到教育中, 指导学生及时做好角色转变, 从而适应当前的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学生而言, 则是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等形式, 促使大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及需求方向, 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之下, 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 对大二学生开始加大危机意识教育, 使毕业生感受到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于大三的学生而言, 应当逐渐引导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 针对该阶段学生要进行正确指导就业或考研, 充分了解现代化企业中用人的标准体系和招聘需求, 从而开始针对性指导;大四则是要通过宣传就业政策、学校就业工作流程为主, 进一步加大对大四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和择业观指导, 使学生全方面了解就业政策, 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4]。

(三)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需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核心内容, 以此来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并且还需要秉承着“以毕业生为本, 以市场为根”的工作理念,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某食品行业为例, 可以通过校内专场招聘的形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与此同时, 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校企人才培养运转模式, 该模式应当与食品人才网等行业网站之间构建合作关系, 搭建学院对外宣传和毕业生推荐的网络平台。

(四) 创新食品学科类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

教育人员应当在教学当中高度重视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为毕业生适当组织一些知识讲座、参观考察或展览等活动, 把专业知识合理运用在实践中, 有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 使毕业生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呈现多样化发展。以就业见习基地为平台, 把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结合, 以此来增长毕业生阅历, 促使学生学习到和专业知识相关的更多内容,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 养成良好的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教育体系当中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毕业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还关系到我国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和高等院校食品专业的持续发展。所以, 这就需要院校能够充分意识到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 将通过实现校企一体、学研产相结合和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方式,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专业修养和就业素质。

摘要:本文对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教学特点进行简述, 从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以此为依据, 提出农业院校食品学科类毕业生就业实践的有效方式, 将通过实现校企一体、学研产相结合和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方式,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专业修养和就业素质,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农业院校,食品学科,就业现状,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洁玉.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向现状分析与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某工科类毕业生为例[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8 (7) :191-192.

[2] 徐辉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7 (14) :285+287.

[3] 姚广龙, 陈秀妍, 宋海婷.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亚太教育, 2016 (33) :229-231.

[4] 刘玲, 纪淑娟, 周倩, 张旋.按类招生形势下农业院校学科专业的改革初探——以食品类相关专业为例[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 (6) :85-87.

[5] 张秒高, 邱振国, 陈海光.二本农林院校工科毕业生求职中知行分离现状的研究——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 2016, 35 (6) :154-1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下一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