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

2022-09-10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而作为全社会弱势群体的大学贫困生, 他们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所带来的极大精神负担, 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指导, 提高贫困生的就业力, 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1 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

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创业心理素质归纳为四个维度, 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及创业知识。

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温州几所高职院校中抽取300名全日制专科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以贫困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300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294份。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 贫困生创业热情比较高。问卷中针对“如果有机会, 我非常希望去自主创业”这一观点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 持反对观点选择“比较不认可”和“非常不认可”的仅有9.7%;同样, 对“我渴望拥有自己的业务”这一创业意愿仅有6.8%的人持反对意见。对贫困生认为对其创业起限制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外在条件缺乏:当被问及“如果要创业, 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 48%的人认为是“资金不足”, 约30%的人认为自身“经验不足”和“对市场了解不够”。贫困生对自身的条件有较明确的认识。然而, 把成功创业归结为资金和经验这类外在原因, 在贫困生群体中, 有50%以上的贫困生将资金缺乏问题看作了不能创业的关键问题。

(2) 创业预期不高:创业的动能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贫困生们尽管有较强的创业意愿, 但种种条件的制约, 绝大多数贫困生并不急于实现创业愿望。在关于毕业后的打算的问题上, 有59.80%的人选择“先就业”, 有16.00%的人选择“先深造或出国深造”, 另外还有23.10%“看情况”, 仅有1.10%的人选择“先创业”。显然, 贫困生的选择是理性的, 他 (她) 们认识到了自身条件不足所带来的创业风险。

(3) 内在信心不足贫困生的创业信心来自于对风险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创业能力的判断创业信心是决定创业选择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有一问题反映出贫困生的自信心状况, “我能在不同环境不同角色下都取得成功”, 对这一陈述表示的认可程度结果为, 表示非常认可和比较认可的分别占11.70%和25.20%。

从调查问卷中发现贫困生创业能力仍处于低水平:如“我有强烈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愿望”非常认可34.00%, 比较认可41.80%。如“我为人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非常认可47.60%, “为了把事情做好, 我有能力争取到别人的帮助”非常认可24.30%, 可见创业人格仍有待培养和提高。贫困生在企业运作知识和市场知识方面能力不足, 也缺乏自信, 在各项测评中分值最低。这正是创业教育的难点所在。

2 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特点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和个别访谈中发现, 当前贫困生在创业过程以及准备创业的过程中, 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1) 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 贫困大学生早已体会到贫困生活的艰辛, 因此贫困生对创业、挣钱有着更加迫切的欲望。在心理上, 他们摆脱不了贫困的阴影, 将希望寄托于创业, 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与个人的命运。在择业过程过分强调经济利益, 目标定位脱离实际, 急于求成, 功利色彩比较浓厚。

(2) 盲目心理。当前, 随着社会、学校日益强调贫困生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创业热潮在贫困生中悄然兴起。由于贫困生的特殊性, 他们急于缓解经济压力, 急于回报父母的功利心理导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呈现一种盲目状态。这种盲目心理, 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个人潜能的挖掘与发挥, 也将影响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4) 自卑心理。调查中, 贫困生在回答关于“如果您家庭贫困, 您是否就不会把内心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时, 78.2%的同学选择了自己不敢把内心创业想法付诸实践, 但是在回答“您是否想要通过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时, 却有89.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想”的答案, 两者的选择, 反映出了贫困生内心的矛盾, 他们想要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生活, 但是在表述“创业困惑”时, 反映出自己“没信心”、“自卑”、“能力缺乏”等等。

(5) 挫折和犹豫心理。贫困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经不住暂时困难的考验和挫折, 一旦受挫后, 就更加害怕, 容易烦躁、精神不振、自卑等, 这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表现。部分贫困学生, 由于对就业、创业形势估计不足而出现犹豫等待心理。他们往往过分夸大资金、能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对自主创业的内心想法感到犹豫和矛盾, 影响了创业想法的实践。

3 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针对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引导贫困生正确、健康、顺利创业, 使创业教育有效成为学校对贫困生助学、扶持的另一新举措, 需要重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以鼓励和引导贫困生积极加入自主创业的队伍。应注重培养、锻炼贫困生的创业能力, 尤其是领导能力和应变能力, 创业就要有创业意识、敬业精神与团队协作三大核心能力。创新贫困生创业指导培训, 一方面做好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 全面提高他们创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为贫困生开设多种能力培训班, 有针对性的强化贫困生创业的多种技能。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是贫困生学习的活教材,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让他们耳濡目染, 受到熏陶;教师应成为创业的榜样, 教师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 不但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而且还可以迁移到教学之中, 这会给贫困生创业者以莫大的启示和感染。

教育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心态, 重视创业心理的培养, 包括创业观教育、自信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积极塑造贫困生的创业型人格, 特别是开拓性人格特征的锻造, 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转化为创业前进的动力。引导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主动参与创业实践, 通过这些简单的创业实践活动, 熟悉各种职业和能力特点, 积累创业经验, 减少和避免未来创业的盲目性。高职院校应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便利, 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贫困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 从推销小商品到餐饮行业服务, 从为人打工到自己开店, 熟悉各种职业特点和自己的能力特点, 积累创业经验。

在当前贫困生就业面临困难的形势下,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发展, 是解决贫困生就业的一个新思路。高职院校应为贫困生提供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他们了解市场, 在实践创业中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分析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特点, 并提出适合贫困生特点的创业教育培养策略, 有针对性地指导贫困生就业和创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 等.高校贫困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圈, 2007 (9) .

[2] 邵国平, 等.择业期间贫困生生涯自我效能、焦虑的变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讨单排键器乐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及研究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