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方向,文章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多项目管理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论述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存的问题,以期为推动我国企业多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篇: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企业运营管理及企业项目管理特征探讨

摘 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经营的基础,是永恒的话题,在企业管理中,又包括很多的管理类型,其中,企业运营管理以及企业项目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效益提升,推动企业竞争力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就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来说,两者是有一定联系和区分的,本文就企业运营管理以及企业项目管理进行探讨,研究两者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为促进企业在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实现管理的优化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企业;运行管理;项目管理;特征

1.企业运营管理

1.1企业运营管理的内涵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于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开展的管理工作统称为企业运营管理,开展有效的企业运营管理是促进企业计划、组织以及控制目标有效实现的途径,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促进企业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在运营管理中,往往结合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对于企业运营中的相关成本、利润以及风险等进行管理控制,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运营决策,规避风险,实现整体运营效益提升。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实施对于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帮助企业以最佳的运营模式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核算以及决策等方面,其中,具体的管理是对于企业的资金进行使用和调度的关键,维持企业的有效运营秩序;核算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对于企业资金流进行有效的运营调度,为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和有效奠定基础,促进相关内部资金的有效运转;决策则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于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支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金有效流通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益的不断提升。

1.2企业运营管理特点

就企业运营管理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信息化、全球化以及柔性化等特点。企业运营管理最直接的控制对象是集中在质量、成本以及效益等方面,进行企业运营管理最直接的目标主要是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显著提升,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现阶段,相关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目前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运营管理范围不再局限于地区或者是国内了,国际范围的运营管理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一些跨国企业的运营管理,其全球化特点更加显著,全球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共同争夺国际市场,在全球化趋势下,企业需要保持和国际接轨,才能切实提升整体的运营管理效益,获得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中占据优势地位。此外,现代企业发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生产经营中,需要的技术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在运营中相关产品生产以及服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生产运营的多样化发展需要企业实现转型和对接,提升柔性化管理,促进管理靈活性提升,以不断适应不同的管理需要和目标发展要求。

1.3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运营管理的直接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这一资源在企业管理中最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企业的融资形式单一化,资金的结构全科学、存在过多的接待现象等,就会让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升高,资金在投放种类中过于片面化,投资决策缺乏有效规划等等,也会导致资金安全性、风险性问题出现,企业在资金管理中更多的是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如果企业自身的利润分配出现问题,也会影响资金管理的效益。

2.企业项目管理

2.1项目管理概述

企业开展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多是通过一个个项目来进行的,进行项目管理,主要是在资源限制前提下,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对于项目工作进行过程控制、监督以及管理等。传统的项目管理是企业项目部门的职责,但是在项目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矛盾纠纷,造成项目管理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效益。现阶段,项目管理的责任不断细化,管理中管理者也参与其中,认真分析项目需要,并制定有效的项目管理规划。为促进企业开展有序的经营活动,促进项目效益提升奠定有效基础。

2.2项目管理的特点

就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来说,主要包括一次性、临时性、目标明确性、整体性等特点。一些企业项目是独立开展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一次性。因为项目管理工作中,一般是由一定的周期的,且项目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包括管理人员的临时性以及管理制度的临时性。项目管理都是由明确目标的,其目标指向性比较明确,企业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实现项目成本的最大化控制,提升整体项目效益,就是其最理想的目标。项目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有些复杂的项目更涉及众多的人员、设备、机械、资源等的管理和调配,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意识,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达到整体管理效益的提升。

2.3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对于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项目管理规划不科学、管理手段落后、技术不到位等等,都会严重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益,不利于企业项目管理整体效益提升,还能增加项目管理风险,造成项目完成质量下降。

3.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有效对策

3.1强化成本控制,明确利润目标

虽然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概念,但是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共通点,那就是以企业的利润提升为目标的,要确保企业利润和效益不断提升,加强成本控制是关键。企业要围绕预算管理,做好事前管控。严格落实降本增效的要求,继续强化成本定额的编制和细化优化工作;以事前预算管控为突破口,做好重点外包费用管控;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流程控制,紧抓预算定额执行反馈这一关键环节,定额执行按月度反馈及考核,完善定额管控流程。利用体系化的过程检查监控,做好事中动态监管,有效控制有关成本事项的反弹波动。

3.2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当前,开展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使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来辅助管理,对于提升整体管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全面运行资金管理软件,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继续做好日常资金管理,进一步健全资金管理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监管软件的作用,有效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为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企业要积极举办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培训班,就会计核算、会计基础规范化、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软件应用、管理理论、管理技巧等内容开展培训,以加强财务人员和管理者们对于政策理论的学习和业务交流,提升整体专业素质,并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为企业管理出谋献策,促进成本有效管控。

总结: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对于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做好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措施,强化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确保企业管理效益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思琪.企业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以电子工业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9,17(02):128-132.

[2]李学东.管理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以某大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为例[J].中国有色金属,2018(S1):176-179.

[3]魏传立.刍议以项目管理作为发展新方向的企业管理创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35-38+63.

[4]谢光华,徐俊.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文化特征及项目文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1):41-43.

[5]贡斌,王晓舟.日本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体制特征及其启示[J].建设监理,2003(05):58-60.

作者:张晶

第二篇:浅谈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方向,文章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多项目管理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论述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存的问题,以期为推动我国企业多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企业管理;多项目管理;战略管理;耦合关系

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到战略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现今战略管理思想已被绝大多数企业采纳。战略管理更多强调了企业研发、营销、人力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更多把未来发展与长远利益作为决策制定的依据。1938年,巴纳德在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各因素时,提出了经营战略的构想,自此企业战略管理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运筹学、组合分析技术、预测分析技术等新方法的融入,战略管理的思想框架基本得到确立,并形成了计划学派、结构学派、设计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等诸多不同学派。我国对战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研究侧重点多为综述各个不同流派的思想结晶,以及使用具体案例检验不同战略管理思想的效用。但是随着学科融合发展的推进,战略管理思想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被提高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企业业务复杂化的同时,多项目管理也应运而生,两者必须坚守统一目标,因而对两者的耦合关系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多项目管理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论述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现存的问题,以期为推动我国企业多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企业多项目管理的发展

项目管理思想自诞生以来就在房地产、建筑等诸多类别的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这种类型的企业业务范围是按照单个独立项目构成的;另一方面,项目组织形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项目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首先经历了企业项目内部的管理职能分化,并衍生出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集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多种项目管理内容。

单个项目管理的发展最多只能满足单一项目内部管理的优化,但是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形势加剧,业务内容更加复杂多样,企业大多不再是单一项目运行机制。多个项目同时运营会对企业资金、材料、人力等多种资源进行分配,多项目管理思想与模式催生。在此背景下,企业项目管理形式也逐渐创新,并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的发展趋势是跳脱了原来的单一项目管理,更多地关注项目之间的关系。“企业项目管理”、“全面项目管理”、“按项目进行管理”、“组织级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都是研究企业中众多项目、所有项目的管理。它是站在企业高层,从全局出发,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的,对企业中的多个项目进行的管理,应该总称为“企业多项目管理”。

多项目管理在不断优化,现行的多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建设涉及全企业业务的多项目管理系统,购买先进的多项目管理系统与辅助分析系统。其次,确定各项目的优先级顺序,并将资源分配情况、项目执行顺序、选择流程等情况录入相关系统。再次,组建相关的多项目管理机构对多项目管理进行统率、管理与监控,及时对偏颇的项目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最后,要把多项目管理流程制度化、标准化。多项目管理在诸多情形下需要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必须基于项目重要程度、项目内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信息沟通、激励政策等多元因素,因而标准化以后,将所有决策程序都变成公开透明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实施多项目管理策略,项目管理向多项目方向发展将会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会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却一直被忽略,他们和而不同,并非矛盾关系,但也并非包含关系,因而亟须从学术领域厘清二者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下文将从耦合视角论述两者的相关关系。

二、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多项目管理的耦合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都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是,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这两种理论,无论其中的哪一种,单独用它们来阐释当前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已经显示出其局限性。从理论方面来看,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一直都是两个单独发展的理论,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个部分必须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对两个理论的耦合研究十分有必要。研究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多项目管理的耦合关系能提高相关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全新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得到确立并实施,更深层次地推动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耦合关系的研究开展有一定的可行性。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敦促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耦合关系的相关研究得到实施,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多项目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得到实现的重要途径,但理论上缺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而且,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拥有开展耦合研究的合作基础。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之间是有共同的利益目标,而且二者共同诞生与发展于企业管理理论大框架下,此外二者还共同使用企业的资源,对企业资源进行调配与安排。最后,面临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是大势所趋,加速战略管理与企业多项目管理的融合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耦合基础上发挥作用,并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的耦合主要体现在近中远期目标、资源分配、顾客满意度、成本控制标准等多种指标。另外,战略目标是一个大目标,多项目管理中每一个项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这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层次的耦合,项目管理这种近中期目标的实现,推动了战略管理的大目标实现。

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应用了项目管理的诸多思想与方法,形成了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企业战略只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指导原则,要把战略变成现实,就要求企业树立项目化的思想,将企业项目活动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关联,从战略角度出发考虑企业所面临的众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战略和目标进行调整、完善,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發展。此外,诸多企业在战略管理实践过程中融入了项目管理的思想,将企业战略管理也当作多项目中的一个进行管理,这就表明了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多项目管理是相互交融的。

三、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耦合存在的问题

前文分析了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耦合关系的重要性、耦合点与可行性,这部分主要分析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耦合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首先,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存在制定目标主体不一,各自主体出发点差异大,导致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耦合程度较弱的问题。通常来说企业战略目标是由公司层面的规划部进行草拟与制定,而且一般是很长期的战略计划,属于宏观层面的指导方针。但多项目管理中是由各个项目制定相关目标,这些目标的产生是结合项目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后制定的目标,也是最接近实际完成程度的目标。但是企业战略计划制定时,并不会这么细致地考虑运行的条件与目标,时限也非常长,因而会与多项目管理的预判与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最终会导致两个体系的耦合程度差。

其次,各层面互动难度大,导致耦合程度欠佳。企业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作用涵盖了企业不同层面,耦合程度越大预示着企业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之间的互动越多。但是目前企业战略管理主要由企业董事会或专门的企业战略规划部门进行制定与决策,而多项目管理是针对业务进行的管理,两者的沟通与交流往往是不及时的,而且多项目管理的部门在诸多企业中是没有固定设置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战略管理的高度难以估计、理解与考虑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诸多细节,这加剧了两个管理部门的之间的互动难度大。

再次,多项目管理的实施难以跟上企业战略管理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是对未来蓝图的规划,但是这种战略规划会随着董事会或者管理层更改而变化。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多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还要经历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培育等诸多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花费巨大的多项目管理过程。一旦企业经营战略发生改变,这些项目的改变往往跟不上战略的改变。

最后,企业战略决定了项目是否得到立项,但战略往往是以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战略的要求与标准挑选项目,这种选择可能是不符合多项目管理的预期的,但只有通过这种新挑战的融入才能促进多项目管理的发展。但是这种在企业做出战略性决策的时候,成果往往在近期得不到显现,项目投入巨大,多项目管理无法理解这种暂时的亏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从多项目管理的角度,这些决策会增大多项目管理的投入,加剧管理难度,而且管理经验的缺失也会导致多项目管理遇到难题。

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的耦合度难以量化。耦合度是衡量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指标,这种耦合度的计算在学术研究中可以实现对企业中两个部门甚至是两个事物之间的配合程度进行评判,进而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但是目前对耦合度的计算仍处于难以量化的阶段,一方面,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设计量表或因素来衡量;另一方面,对诸多关键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也是无法确定的。

四、结语

本文在回顾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耦合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企业多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耦合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为后续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并希望能指导相关实践。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是难以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耦合程度测算、解决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间问题的措施等。随着企业战略管理与多项目管理融合的逐步推进,企业管理理论将进一步得到丰富。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2001(06):4-11.

[2]马旭晨.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s1):125-128.

[3]曾玉成,王俊川,ZengYucheng,等.企业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耦合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86-96.

[4]蒲颂平.论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應用[J].中国外资,2012(10):13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作者:陈浩炳

第三篇:企业管理文化与企业精益管理

摘 要:2012年,国资委提出了中央企业要全面开展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以增强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提出进行管理提升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抓企业精益管理,一定要培育形成企业自身的管理文化,更应该了解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以及企业管理文化与企业精益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形成自有的管理文化,才会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才会使企业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实施精益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文化;精益管理;内涵

中圖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2012年3月以来,国资委在中央企业中开展管理提升活动。通过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应该说,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提出进行管理提升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管理提升应该是每个企业在经营中应该有的,而不应只是一个活动,更不能搞成阶段性的运动。企业精益管理,要常抓不懈,并培育形成企业自身的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地抓好企业管理,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既应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精益管理,更应该了解企业管理文化以及企业管理文化与企业精益管理之间的关系,只有将管理形成企业自有的管理文化,才会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才会使企业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实施精益管理。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从题意理解,所谓的“精”,就是手段,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所谓的“益”,追求的是效益,即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精益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消除浪费、贴近顾客、持续改善。

精益管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精益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强调顾客确定价值和顾客拉动,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均以销售为起点,按定货合同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拉动式”的准时化生产。以市场需求拉动企业生产,以后道工序拉动前道工序生产,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的生产,生产既不超量也不超前。准时化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有效地调动企业各项生产顺利进行,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

2.精益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强调协同作战,团结协作。精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有一整套的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基准,但是再好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基准,如果没有人的执行都等于零。因此,精益管理从人的思想入手、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通过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企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企业是一个团队,互相之间要协同作战,使“1+1”大于2。只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作战,才能够发挥整体合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核心思想是彻底消除浪费。归纳起来,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因无需求盲目生产、采购而造成了积压和多余的库存;产品质量有缺陷而返工,或者服务不满意而引起客户不满;未按操作基准而过度加工,或者流程基准不完善而导致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流程缺乏科学化,多余搬运,造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设备不完善或工位设置不合理,造成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产生多余的运动;生产各环节衔接有问题,造成人员、设备等候;由于各部门或不同工位之间协调不强,工作中扯皮推诿,造成不应该的时间上的浪费等等。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核心的理念和最重要的内容,消除了浪费,也就等于生产流程科学化,减少超长距离移动,减少停工待料,提高设备的稼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物料、设备能力,提高效率;让没有浪费环节的价值流真正流动起来。

4.强调全面的自主管理。抓精益管理的企业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每位员工的自主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注重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此道工序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不会流到下一道工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流到下一道工序的产品是合格的产品,决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最终保证到客户手中的产品是满足质量要求的。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岗位职责清晰、计划周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每天该干什么,而不需要领导每天布置、监督员工去做什么。

5.精益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企业管理文化,持续改善,追求卓越。企业管理追求的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要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和氛围,全体职工都积极参与,全体职工都有一种理念,那就是要持续改善。通过持续改善,形成持续改善、自主改善的文化氛围,谁发现问题都可随时提出。管理大师詹姆斯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指出:精益管理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主旨在动员全体员工,不断地去发现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善。我们谈的“精益”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套完全不同的管理思想与体系。其中包括制定企业的目标,各项作业的程序,同时要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参与,不断地改善作业程序,以期达到最终目标。这并不是某一个月或某一年的年度项目,而是企业领导的核心思想与长期奋斗的目标(《当代经理人》2007年2月)。

二、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

企业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建设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企业如果想真正地进行精益管理,而不是将之变成一时的运动,企业的管理就必须植根于文化之中,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称之为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文化是将该企业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标准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文化代表本企业的目标、信念、价值观念,是本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份。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从而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相反,落后的企业管理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进程,就会使员工与企业目标不一致,员工之间不能互相协调,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使企业每况愈下。

企业管理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创造社会效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品牌效应;对内创造一个使广大员工身心愉悦、和谐团结、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形成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基准;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質,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挖掘和开发人的潜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具有生机、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企业。

2.企业管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表层管理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标志、代表色案、对外形象宣传等等。第二个层次是中层管理文化。企业制定战略性的方针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形成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和作业基准;加强执行力,培养员工自主管理能力,作业标准化;企业有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倡导广大员工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共同遵守。这是企业的管理核心所在,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第三个层次是深层文化,这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思想理念上的东西,形成企业特有的管理思想、哲学观念、价值体系。

三、企业管理文化与精益管理的关系

管理文化对企业精益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文化与企业精益管理的目标与核心是一致的。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使人得到尊重的工作环境。企业追求的利润不是一时的回报,而是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以形成精益管理的长效机制。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型企业靠领导,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只有追求卓越的文化,才能保持大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了特色的海尔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的每一位员工在实现海尔的大目标中,也不断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2.管理文化建设也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企业管理效率依赖于诸如价值系统、管理哲学等文化变量。管理文化建设以及精益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只有建立了优秀的管理文化,“人”这个中心,才能真正与企业一条心,才能够按照精益管理的各项规章、流程、基准去操作,才能发挥机器设备所不具有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企业的资源中,设备、技术、规章制度等都可以模仿,但唯一人力资源不可以模仿。

3.管理文化是企业精益管理的驱动力。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中,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企业管理之中,发挥着无形的灵魂作用。要想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能够通过企业的价值观,团结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善,追求卓越。

4.企业管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导向、引领和约束作用。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所有企业成员就必须处于这个价值体系中,共同遵守企业的规范、标准、行为准则。企业管理文化的导向、引领和约束,既具有制度式的硬约束,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软约束,软约束的力量往往要大于硬约束,并形成一种员工自愿奉行的力量。这种软约束会形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从而形成所有成员都自觉积极向上的氛围。

5.优秀的管理文化能够增强凝聚力和激励作用。以精益思想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文化,它所形成的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无形之中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合力,把企业中来源于五湖四海,兴趣爱好、性格脾气迥异的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国内很多企业把精益管理搞成一场运动,抓了一个阶段,好像就完事大吉了,而没有形成企业的管理文化并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做事总是不到位或不长久。

要想真正实现精益管理,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系统的系统管理体系和自主控制体系,将企业管理文化的建立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发挥灵魂作用,不断驱动企业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参考文献:

[1] 张舸.企业文化以精益思想为导向[N].中国石化报,2010-09-13(4).

[2] 张敏捷.浅谈新经济与企业文化[J].魅力中国,2009,(9):53-54.

[3] 程政,杨福东.精益管理文化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2,(1):310.

(责任编辑:陈丽敏)

作者:周淑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学作品赏析论文下一篇:环境保护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