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求下体育教改的困境和突围

2022-09-13

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充裕的今天, 人们的素质修养也有待提高, 努力提升国民素养成为摆在社会公众面前的突出问题。美国最新版的体育课程标准是培育有知识、有技能、有信心的具备体育核心素养的学生, 使他们终生享有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经过课程的学习后所形成的最基本的素质涵养, 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其中, 文化基础强调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并运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主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创建良好的平台, 释放自身潜力;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做一个遵守行为规范、有理想、有信念、勇于担当的人。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结合理论知识、自主发展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严格的体育教学训练, 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形成兴趣爱好。在体育教育的严格要求之下, 学生会自觉用体育制度和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用优良的道德品质指导自身实践活动, 从而为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四有学生。

(二) 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素质、有文化的全面型发展人才, 这使得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研究好体育教育并培养出大量的德、智、体、美兼具的全面人才, 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样,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 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社会更加注重体育教学的研究, 而不仅仅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程度。

二、核心素养要求下体育教育改革的困境

(一) 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目前, 体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性, 教师开展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传授运动技术, 而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教育的本质上;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控制上, 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 学生围绕着教师, 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这种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使成绩成为教师检验学生体育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关注较少。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模式, 学生的能力将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 重文化课程、轻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的因素制约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礼教的控制, 其中一些封建礼教思想依然深入人心, 比如重学术、轻艺术的思想等。从主观因素看, 很多家长也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 开展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特别重大的帮助, 甚至认为体育课是学生用来玩耍的时间, 浪费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从客观因素看, 高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表现, 步入名校的门槛主要在于学生的高考成绩而非学习过程和身体素质, 这造成了学生对身体素质的疏忽, 学校也为学生布置了很多文化功课, 导致学生学业繁重而没有时间开展体育运动, 学生肥胖机率日益加重, 身体素质也每况愈下。

(三) 体育教育改革的制度因素制约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正处于向苏联学习的热潮中, 体育教育事业也开始发展, 但我国盲目借用苏联体育教学理念, 不顾本国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现状, 再加上经济滞后给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带来了困境;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教育体质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体育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 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存在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的部分, 如今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尽最大努力朝着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迈进, 体育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3]

(四) 国内核心素养指导的体育教育改革经验尚浅, 少有成功的先例

我国少有体育教育改革的成功先例,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发展原有制度, 改革过程也是漫长复杂的。制度变革需要成本, 在依赖原有制度稳定可观的前提下, 这一风险无人承担, 特别是在无法确定改革收益预期时,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变革主体不会有意识地接受制度变迁, 甚至想尽办法维护原有的制度框架, 对改革存在抵触心理。目前, 我国课程权力下放, 鼓励地方设立新课程、推广新课程, 但目前地方课程改革只是停留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阶段, 难以实现重大转变, 更难以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的时代需求, 所以也就无法提供体育教育改革成功的先例和经验, 这导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子迈得小心翼翼。

三、核心素养要求下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全新思考

(一)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渗透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知识来教育学生, 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学业素养和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 渗透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树立关心队友、互相帮助、宽容他人的意识;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怕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在团队活动中, 通过团队合作取得胜利,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 教师要及时针对课程特点和课程形式开展体育德育教学研究。

(二) 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改进体育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引导者、参与者、辅助者, 他们对政策的理解和作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成效。因此, 教师要不断增强体育教学的再学习、再研究, 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和培训, 尤其是年长教师要加强先进理念的渗透和对青年教师的学习, 进一步改良传统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元化教育方式推进教育改革。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乏味,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促进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三) 为体育教育核心素养改革搭建多方平台

现在正处于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飞速发展, 这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促进体育教育向深层次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方式, 将所学知识传播到学生心里, 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延伸学生的视野和升华学生的思维。使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同时, 教师和学生要主动屏蔽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染, 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

(四) 将体育教育改革与学生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学校学习只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小部分, 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业后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适应社会, 所以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测试, 而更多地应为学生在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因此, 教育体制改革要与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化解危机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出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保持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状态之下。这样, 才能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步入社会, 适应社会并且立足于社会。

四、结语

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因材施教, 制定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方案, 培养学生的多重能力,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体育教育改革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评价标准, 使学生得道德素质和体育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虽然体育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是有部分因素限制了核心素养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进程, 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促使核心素养教学和体育教学更好地结合, 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阶段。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改革条例, 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1]体育的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教育领域的科学化、具体化、制度化, 是学生学习体育之后形成的思想感悟, 是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一节优秀的体育课, 应该理解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之后, 学到了今后参与锻炼的技能, 并有良好的学习心得体会。核心素养在融入体育的过程中障碍重重, 融合之路坎坷曲折, 由此探索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体育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育,传统教学,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金鹏, 谢丽华.试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 2017 (13) :1+3.

[2] 潘勤, 纪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5) :23-26.

[3] 邹皓, 闫飞.现代教育体系下高校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J].黑河学院学报, 2017 (5) :60-61.

[4] 张细谦, 张仕宜.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J].体育学刊, 2018, 25 (2) :76-8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超声对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诊断分析下一篇:烟草基层聘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