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2022-09-09

第一篇: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高分十大技巧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高分十大技巧

北京人事考试网: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是什么?是京考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在北京公务员考试中是很重要的内容,为了考生更好的进行答题,下面是中公教育提供的申论得高分的10个技巧。

1、标题总论点鲜明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写作题目而言,具体来说就是:文章标题不宜过长,应具备高度的概括性;标题要能够较为明显和直接地反映出给定资料的主题;标题应该体现文章总论点。

2、首段明确观点

针对题目所设计的问题,在答案的伊始就要开宗明义做出正面的回答,表明立场,明确观点,提出纲领。

3、首句总领

在申论考试的作答过程中,无论是后面的文章写作题还是前面的小题,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都要养成一种作答意识,即首句领起论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阅卷者迅速抓住采分点。

4、关键词、主题句的挖掘

关键词、主题句往往体现考点,而主题句通常是首句,关键词往往在首句中和尾句中;因此,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从首句和尾句中发现蕴含材料主要信息、主要观点的关键词、主题句。

5、以问作答

阅读给定资料前,先看一下试卷后部的试题,了解作答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

6、在作答中“回头看”

申论考试的答案源于给定资料,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边作答边阅读给定资料,根据作答的实际需要,遇有一事不明、一个问题难解、一处观点吃不准,就要返回资料核对原文,查找依据或来源。

7、由材料揭示的问题反推对策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专家认为,在作答提出对策的题目时,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出对策,也可以由材料的事例推出对策,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反推出对策。这是作答对策类试题的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8、要有点睛之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也会有意识的在文章中,体现文章的点睛之笔,但是很多时候,考生的所谓点睛之笔就是从材料中直接拷贝过来的,而材料的内容阅卷者已经熟记于心,已经不是新鲜的内容。所以,专家认为,吸引眼球的论据可以是别人的警句,文章的点睛之笔一定是作者自己的警句。

9、要有吸引眼球的论据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考生的思想和文笔可以平凡,但是观点决不可以平庸;可以没有惊人的创意与精彩的论述,但决不可没有权威的论据。因此,所想让自己的文章能够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就必须有求新意识。

10、卷面要整洁

修改要慎重,确定要修改的才修改,否则卷面乱,要影响分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第二篇: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复习禁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复习禁区

北京人事考试网:

申论答题技巧:有句话道“得申论者得天下”。在北京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深入领会申论精神和命题特点,总是陷入申论作答误区而全然不知,导致成绩低下,与公务员失之交臂,甚为可惜。中公教育归纳出考生在复习申论时的禁区。

1.僵化角色,没有政府立场

此种错误违背申论基本精神典型表现。由于申论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测试形式,因此,要求考生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以公务员的身份分析和解决问题。僵化角色的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仍旧带着大学生、群众或其他非政府部门意识对待申论,不能显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甚至出现啼笑皆非的情况。

2.脱离材料,仅凭主观发挥

申论是侧重考查考生驾驭材料能力,即测查应试者有效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一种测试形式,加上其写作特点,一些考生仅凭日常经验和写作技巧答题,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脱离材料而全然不知,结果不能获取有效信息。

3.忽视格式,不能规范书写

由于申论考试实际是上级或领导对公务员处理材料的具体要求的一种缩影,因此考生要严格按照每种题型的要求作答。一些考生忽视了这一点,复习时把申论写作当成一般文科测试来对待,随意书写。如概括、分析、对策题目中层次混乱,公文和大作文中结构松散,语言口语化,字迹潦草,导致失分严重。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十一步教你答好申论—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内容提纲: (一)如何审题 (二)如何立意 (三)如何布局 (四)如何说理 (五)如何拟标题 (六)如何开头 (七)如何结尾 (八)如何概述问题 (九)如何概括问题 (十)如何分析问题 (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讲申论(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讲申论(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 (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讲申论(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 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 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 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 合:扣题,收束全文 讲申论(四)——如何说理 (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

(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

讲申论(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讲申论(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讲申论(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讲申论(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 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 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 讲申论(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 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 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讲申论(十)——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讲申论(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

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

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 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 问题。

第四篇:申论答题技巧: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思维边界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思维有边界么?答案是肯定的。在《申论》考试中,有很多考生并不好把握申论写作的这个“度”,要么写的过细过于微观——支离破碎;要么写的过粗过于宏观——空洞乏味,形成了申论大作文写作的两种极端的情况。申论思维边界是否拿捏得当,体现在写作上就是立意是否妥当。教条的立意会导致教条的结构,在写作中出现“不知所写、不知所云”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只要把握好申论写作的立意,强化这一方面的训练将有助于规避思维边界过于琐碎和过于空泛的弊病。下面以2011年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申论大作文写作为例进行分析。

【举例】

作答要求:“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声明:该题干根据考生考场回忆反馈的题干整理)

就此题而言,其作答要求对作文的写作安排更加开放,因此,写作立意角度比较多。

立意1:对于熟悉黄河精神的考生来说,可以从界定黄河精神的角度切入,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与材料中治理黄河的历史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黄河精神万古传、黄河治理两个维度围绕传统文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明一暗”两条线写作成文。

立意2:对于并不了解黄河精神的考生而言,则可以立足动态的视野,从丰富黄河精神入手,将黄河治理实践的永无止境与丰富发展黄河精神也永无尽头相结合,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条分缕析层层展开,升华主题。立意3:对于写作功底较好的同学,可以采取创新的写法。在材料中,提到了黄河自身的规律: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因此,可以以“老‘三善’变新‘三善’”来立意,从过去的“善淤善决善徙”,转到当今黄河治理的“善于治淤、善于之治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决、善于治徙”,以发展黄河精神治理黄河,以母亲河的综合治理彰显时代特色来成文。

上述三个立意只是本文立意选题的具体,事实上,材料的丰富性可切入的点还有多。反观上述立意,有的考生可能认为,这似乎与时下流行的模版化写作中大相径庭,相比之下,上述立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像过去曾流行的写作模板(如:“第一步:现状赘述;第二步:问题罗列;第三步:原因层叠;第四步:对策模版化;第五步:像“‘啊!让我们„„而努力吧!’”的劝告式结尾”)早已成为典型的低分作文写作套路。公务员申论文章,思维边界灵活化、选题立意多元化,也成为当下申论写作的变化趋势。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http://v.huatu.com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入口、大纲解读、最新考试资讯及海量免费备考资料:http://url.cn/T2myV3

申论的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题、文章写作题。那么,这些题型的作答要点在哪里呢?考生应该如何下手才能得高分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这些问题分题型一一为广大考生解答。

(一)归纳概括题

(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的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的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这种题型的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的,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的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的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http://v.huatu.com

(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的选项要阐述错误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三)提出对策题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都要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申论材料主要有三种材料构成,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中,考生要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从观点型材料中概括问题。

申论考试材料涉及很多事件主体、事件对象、各方观点及利益,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无从把握。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即出题者的要求。把握住主要倾向后,把材料中的观点,问题归类,去粗取精,保留考查的内容。其次,理顺利益关系。材料反应的问题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群体,考生要根据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量后,制订兼顾各方利益的折中方案。

(四)应用文题

熟悉常见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写作要求和格式各有千秋,考生很难驾轻就熟,然而,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公文种类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几类,也是日常经常见到的几种公文,比如,通知,宣传纲要,事件调查等等。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公文种类就可以了。

http://v.huatu.com

明确作答思路和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公文特殊之处除了格式,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有关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的文章样式,是一种正式文章,对内在逻辑有明确的要求。公务员考试公文题也是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就要熟记这个解答思路,详略得当地安排各个环节,可以迅速解题。

(五)文章写作题

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还需掌握必要的技巧,这样才能帮助考生短期内高效掌握申论文章写作,提高实战成绩,增强应试信心。下面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从标题、开篇、铺展、结尾四个环节,介绍几种新颖实用的申论写作技巧。

(1)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题目的好坏决定着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考生必须要给文章拟一个精彩的、响亮的题目,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让老师看了过目不忘,一见倾心。

考生可以运用二种技巧,一是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申论文章所给出的资料中可能包括很多角度、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入手选题,选择一个小的角度然后再作适当的扩充,能使话题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二是语言有力,匠心独运。根据申论文章的特殊文体、语言环境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正副标题、引用名言警句等,语言干净利落,铿锵有力,让题目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这样会使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2)文章开头要高屋建瓴,从高处落笔,亮处着墨。起笔要有力、开头要开得精彩,方法是起笔要高。在文章开头,我们运用最醒目的语言,直接申明题旨,点明文章主题,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点明问题要从亮处着墨,从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说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

http://v.huatu.com

报忧。通过合理分配“成绩”与“问题”的笔墨,使论述焦点集中于“成绩”一类亮点,给全文奠定一个积极的基调,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3)文章的展开部分主要是原因、影响和对策的阐述及论证部分,那么,我们要深刻地分析原因,客观地总结影响,充实地完善对策。文章阐述和论证的全面展开,应多有转折、有递进、有对比,要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客观、充实地展现文章的主体,全面提高材料组织力、文字表现力,使文章步步为营,跌宕起伏,始终吸引读者,不断将读者导向自己的观点,让阅读者知道问题将怎样解决。

(4)文章结尾,内容上,无论我们问题是否解决,情况是否好转都要指明问题的解决上来,分析或者展望问题的解决,给阅卷老师一个美好的结果。结尾方式上,考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采;引用政府政策理论,增加深度;总结前文,前后照应畅想未来等等。

申论思维这才是真正的申论答题技巧

在阅读有关申论方面的书籍时,常看到“思维”这几个词汇,也有很多人把申论的思维总结出来,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很多大帮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但是,到底什么是思维呢,什么才是申论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本文就这一个小问题作一个小小的探讨。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思维,这才是真正的申论答题技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务员法知识练习题下一篇:公务员学法用法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