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美学论文

2022-05-0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微电影美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传媒产业较从前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微电影也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小制作,小成本的一种电影运作模式。微电影更加注重电影的内容和剧情发展,对于大场面的要求就相对减弱了许多。微电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在世界的电影发展和浪潮当中,逐渐的确立了一定的地位。

微电影美学论文 篇1:

论微电影的特殊美学特征

2009年微博在中国面世,不论从艺术形态到生活方式,还是社会活动,都在“微”的模式下被重新定义。同时,“微电影”也受到影视界和广告界共同关注。2009年至2010年间,在互联网上一夜爆红的短片有:《一触即发》《老男孩》等。一个新的词汇——微电影成为大家关注的全新视频形态,其主要优点是短小简洁、制作优良、结构完整,在网络上深受大众的喜爱,点击率不断递增。微电影的“微”就体现在它和其他影视作品在美学特征上有无异同之处,因此,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微电影界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进一步的探究和交流。

一、 选取通俗化题材

微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内容相对较为广泛,类型也较为复杂,有针对商业的,也有针对公益的,还有的是关于人们生活的,基于此,下面就选取贴近人们生活和社会现实的一类微电影进行分析。

(一)亲情友情爱情主题

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亲情占据着人们感情生活的重要位置,也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文艺作品演绎的主题始终是亲情。[1]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微电影的特点,它的这个特点更能挖掘和表现出普通人之间的人伦亲情。微电影主要是围绕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使故事情节平民化,让观众内心产生一种朴素的情感张力。而不是依靠传奇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喜爱。如微电影《来信》中,生动描述了空巢老人艰难的现实生活处境,让人们认识到我们对家中年迈父母缺少关爱和漠视,告诫人们“时间不停留,珍惜身边人”。《生活相对论·舍》微电影中,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深深打动观众的故事。由于父母偏爱有音乐天赋的弟弟,遭到姐姐的嫉妒,因为姐姐年纪小不能理解父母的爱而摔坏了弟弟的琴,父母为了给弟弟买琴死于工厂。父母死后,姐姐承担了养育弟弟的责任,姐姐为了弟弟能够成功倾尽所有一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感情点,带给观众亲历其境的情感体验和无限扩大的情感张力。一个古老的话题爱情,微电影以爱情为主题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微电影的主要舞台,但与传统的、高大上的爱情电影不同,它主要描述我们周围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折射出普通爱情的观点、向往、追求、难言之隐的苦楚和困惑,可见,微电影演绎得爱情主题更适合广大观众,突出其特点: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2]如微电影《我愿意》中,讲述即将大学毕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情侣,面对现实和坚贞的爱情,他们左右为难,最后选择裸婚,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守护爱情的动力。

(二)青春梦想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都怀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青春和梦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青春就像经典一样,不会随时间变迁而褪色,反而越说越新、不断变化,成为更受关注的话题。如经典微电影《老男孩》,一时席卷了整个网络,主要讲述里了两个失去青春的普通男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感人故事,以青春和梦想为切入点,抓住了观众的情感软肋,激起观众缅怀和追忆青春与梦想之情。影片中聚集了很多,如蛤蟆镜、老式录音机、传唱于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小芳》、83版《射雕英雄传》贴画等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号,唤起了70后、80后的观众对自己青春和梦想的回忆,青春逝去,梦想依存,致使《老男孩》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观众抚慰心灵的良药。我们在少年时代规划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青年时期抓住青春,实现梦想;黄昏的时候追忆青春,感悟梦想。青春总会凋零,只要我们活着,追逐梦想的脚步就永不停止。

(三)贴近社会现实的主题

目前,网络上出现许多关于社会现实题材的微电影,这些话题虽然紧扣时代脉搏,能及时关注社会性的话题,但受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其对现实社会分析和挖掘程度不够,较为浅薄,他们注重了时效性,使该类作品给观众呈现出简单通俗的特点,最终导致影片的质量下降。不过,微电影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每一个镜头展示出复杂多变的人性、现实生活的图景和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更加直观的认识自己。如微电影《干爹》中,讲述了拜金女腐化堕落的过程,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内心世界的空虚和扭曲的价值观,呼吁大家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二、 后现代化的叙事特色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微电影,其内容叙事的特点都是相似的,相对于商业和工艺的微电影,关于人们生活的微电影更为碎片化、细节化,其故事情节更为生动并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却又十分有创意,不显得那么庸俗。

(一)碎片化的叙事风格

首先,微电影的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短”。“短”主要是指“时间容量”。百度百科说明,微电影时长通常在30秒到300秒之间(当然,有的微电影已经超出这个上限,几十分钟的也有,但和传统电影相比,在时长上还是“短小精悍”)。因为微电影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影片产生浓厚兴趣,还要为一些广告宣传提供服务,从而达到营销上的病毒式传播。[3]这就给微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题上切入点要小、故事格局相对简单易懂以及巧设悬念、增加幽默元素和渲染情绪。

其次,微电影采用碎片化的剪辑手段。如:微电影《指甲刀人魔》,导演曾国祥采用快切镜头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凶手就是“指甲刀人魔”,这就是导演在剪辑过程中故意设计的悬念。给观众设计这样的错觉,其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形成观影的兴趣。另外,很多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经费和剧本选择没有传统电影宽裕,所以常常以实景拍摄为主,但画面精美程度就存在很多不足。如微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拍摄过程中,就是因为预算少,有很多场景都发生在小食杂店里。导演为了避免出现太多重复画面造成单调乏味,所以充分调动机位,使用多个机位进行拍摄,用技术手段来回避预算不足造成的缺陷。

(二)细节化拍摄

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由于预算少,不能和传统电影预算相比较,所以微电影和传统电影在摄制器材也不相同。135胶片在传统电影拍摄中最常见,但在微电影拍摄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大部分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多考虑一些便携易用、租赁成本、后期采集上的器材,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DSLR。

微电影在摄影风格上与传统电影的拍摄也存在很多区别。在构图上,因为微电影的播出受到终端的影响,微电影的播出终端,通常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幕可移动载体。所以摄影师一般会选择比电影更小的景区取景。从观影体验上说,也需要用更小的景区,才能更好的看清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细节。所以,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特写和近景的镜头,往往比传统电影使用的高。其目的是注重细节的传达,使观众能更好的接受和阅读影片,也是微电影中重要的美学特征。

(三)有创意性的故事情节

在微电影《一触即发》拍摄过程中,导演为了体现轿车的优越性能设计了一场特工窃密和逃离的精彩桥段,影片的视效和故事架构上来说,不输给任何一部商业电影,影片上线后很快获得大量观众的积极转发。因为导演的优秀创意,才使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喜爱,从而就了这部优秀的微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好的创意,基本决定了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点击率。

由此可见,微电影的“微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叙事的碎片化、摄影的细节化、故事的创意性等。在细节中放大真实的生活,在故事中传达真情所在,微电影以小见大,以“淡墨”画“浓意”,这是微电影“不微”的美学所在。

三、 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

微电影传播于网络平台,更贴合时代语境,由于其制作周期短、灵活机动,能够快速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从一个小切口入手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引起观众对时下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显示现实主义人文精神。比如微电影《微博有鬼》中,它是以微博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主要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平民化的视角、犀利的镜头,多角度地揭示了当今社会网络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和大众复杂多变的心态,时刻触动着现代人己经麻痹的神经系统,呼唤人们思想意识、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4]《微博有鬼之私信》主要通过描绘现代女性在职场中面对激烈的竞争、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以及她们的努力、无奈与悲凉等现实情况,真实还原了她们光鲜亮丽的外包装下孤独落寞的内心,《微博有鬼之可以在一起》从当下社会的小角度切入,讲述一对正在闹离婚的夫妻,孩子为了阻止父母离婚让他们去参加学校活动而引发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式教育、父母离异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微电影擅长叙述微小故事的形态来展现真实的故事,挖掘平凡人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情感和命运,揭示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价值。微电影篇幅短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像传统电影那样详细地描绘故事情节,但微电影以一个微小的角度为切入口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详细描绘出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如微电影《交易》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病重住院,家中贫困,为了给妈妈筹钱治病,小女孩请求刚刑满释放的人贩子把她卖了,这部电影以简短的故事情节刻画出难能可贵的亲情,同时表达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微电影《大雨》也是根据真实生活故事改编而成的,面对大雨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困境,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用真诚语言和行动解释着简单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微电影《老男孩》中的两个老男孩、《灰机灰机》中的“小美”,《泡芙小姐》中的“泡芙”等都将叙事视角转向没有太多话语权的小人物描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现代社会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画卷,展示出一种朴素而真诚的人文关怀。

结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网络和电影的衍生物,它不但具有传统电影的美学共性和叙事方式,而且适应了新的传播媒介和碎片化的观赏需求,体现出题材选取通俗化、叙事策略后现代化、创作倾向现实主义等独特的美学特征。微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播出渠道,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美学观念的改变都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微电影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和艺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微电影将为影视界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芳芳.“微文化”背景下微电影话语权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58-59.

[2]龚军辉.中国微电影现有传播机制优劣分析[J].出版广角,2015(2):73-75.

[3]丁亮.微电影概念界定研究[J].新闻传播,2015(15):42-43.

[4]胡妍妍.互文性视角下的微电影文化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81-83.

作者:周微璐 杨君武

微电影美学论文 篇2:

论微电影的美学价值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传媒产业较从前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微电影也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小制作,小成本的一种电影运作模式。微电影更加注重电影的内容和剧情发展,对于大场面的要求就相对减弱了许多。微电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在世界的电影发展和浪潮当中,逐渐的确立了一定的地位。本文就将针对微电影的美学价值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对微电影发展的一些深入思考。

关键词:微电影;美学价值;发展

微电影属于电影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小成本投资、小成本运作的一种电影,同时微电影的时长也有一定的约束,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这样的电影就被称作为微电影。微电影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电影类型,同时也是与当下人们快节奏生活相符的一种电影呈现和制作方式。这样的电影大多数由一些年轻的新晋导演进行制作,因为这类电影并不需要过多的成本投入,拍摄的时间也比较短。同时这样的电影更加注重剧情和内容的描述,对于大场面制作还是有所削弱的。微电影正是因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所以对电影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微电影的发展为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我国电影形成独立的产业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微电影媒介传播与发展

(一)微电影媒介传播

由于微电影最开始是从网络上开始流行,于是其最初的概念也被称作“网络电影”。微电影之所以在传统电影加个“微”字,原因就是其制作成本小、时间短但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微电影通过互联网广泛地传播,越来越受到观众、电影爱好者、专业电影人等喜爱。

(一)微电影发展

微电影其实在我国许多年前就有了发展势头,而随着2010年吴彦祖的90秒微电影《一触即发》在网络上大受追捧,才正式代表着我国微电影开始崛起,也使得我国的微电影发展更为迅速起来。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迎合观众的观影需求,以及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影的制作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微电影数量也随之增多。受到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在互联网观看电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去电影院的时间,而微电影也借此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群体。快餐文化的快速渗透,更是使得人们开始喜欢利用闲杂和细碎的时间去放松自我,微电影的出现完全满足了这一要求。另外许多微电影在传播渠道与平台的选择上,不再是单一的院线,而是选择放到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当中,其点击量的增加也为电影创造了很可观的收入。《老男孩》曾经的一炮而红,走的就是这样的一条线路。加上广电总局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持与保护,为微电影成为我国一种全新的快节奏文化电影提供了契机。

微电影之所以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可,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特点,美学价值在微电影发展中的意义就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对微电影的美学价值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更好的明确微电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有效的实现微电影在我国的更好发展。

二、微电影的内涵及现状

(一)微电影概况

对于微电影的界定,有许多的方面,也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并且微电影体现的方面也比较多,其“微”就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微”时放映,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微电影时长也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制,只要是不超过传统时长的电影都是可以被视为微电影的范畴。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虽然有一些人认为微电影最佳的时长是9分钟,但是大多数人们要想彻底的读懂一个故事,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最佳的时长应该是30分钟左右,这样既符合观众的看片习惯,也符合观众的欣赏要求。

(二)微电影现状

当前我国微电影发展虽然呈现出比较迅猛的态势,但是还不够成熟,无论是相关的电影制度,还是相应的发展模式,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目前我国的微电影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问题,例如选材不够广泛,制作不够精良,故事内容地表达不够细致,后期的剪辑制作不够完善等都是微电影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电影人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微电影的发展。

三、微电影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模式的转型

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一般来说,电影模式的相对单一也是我国电影行业发展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微电影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传统电影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首先传统电影的标准时长一般为120分钟,而微电影的时长以几十分钟为主,更能够满足快节奏生活下对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其次传统电影的场面制作要求更高,许多电影特技和场面特技制作都需要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但是微电影不同,微电影可以更好地将内容进行充实,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的了解一个故事。最后传统电影成本投资较大,一般的电影投资动则几千万,更有甚者投资上亿,而微电影投资相对较少,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这可以满足许多新晋导演制作影片的需求,同时在制作和投放阶段也与传统电影有了许多的不同。微电影作为电影模式的成功转型,在我国还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只有不断地进行发展和提升,才能够实现微电影在我国电影行业中的良性与稳定发展。

(二)微制作与微传播

微电影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与传统电影也有许多的不同。微电影制作可以称为微制作,同样传播也可以称为微传播。这主要是因为微电影在制作和传播的阶段,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对较少,通过较小的资金投入进行影片的拍摄,在后期的投放平台选择上,许多新晋导演投放新片途径大多没有选择院线上映,而是选择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投放。这样就可以在传播的阶段节省很大一笔资金,这也符合微电影微制作和微传播的特点。

(三)内容为王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内容方面的区别,主要就是传统电影注重场面描绘,更加注重视觉效果以及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有许多传统电影在场面制作上投入大笔资金,就是为了营造出相对宏伟辽阔的场面。但是微电影与之不同,微电影更加注重内容的描述,例如《老男孩》这部微电影的出现,可以说颠覆了我国观众欣赏电影的传统目光,更习惯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来欣赏这种短小精悍却又富有内涵的新型电影。《老男孩》在故事的设计上,完全符合微电影的要求,选择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相应的故事阐述,亲近观众的同时,也没有过多的大场面拍摄,只有许多和观众心灵发生碰撞和产生共鸣的内容,深深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四)受众心理

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分析,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似乎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毕竟真正懂得电影的人占据少数,大多数的观众都是将电影作为休闲和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现。因此可能对于观众来说更容易理解微电影讲述的内容,相反对于一些传统电影,大多数观众如若不是发烧友或者对某一导演非常了解,那么第一时间一般很完全了解一部电影的完整含义。因此微电影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符合现代人对于电影的要求和把握,同时也充分地尊重大多数人的受众心理,更好地将电影的内涵展现出来。

四、微电影的美学价值

(一)审美价值

1、故事碎片化

故事碎片化是微电影审美价值的重要展现,在微电影当中,故事情节的主线并不明确,并且许多故事都是碎片化的。《老男孩》这部微电影就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点,由许多非连续性的片段构成,不同阶段的不同故事,构成了整部影片,完成了叙述,形成最终明确的思想内涵和主旨体现。

2、影像深度平面化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影像的深度更加平面化,通俗化,简单化。更加注重故事的开放性、趣味性,不再是过于强调中心深度的权威性,比如微电影《小心,我爱你》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作。这部影片被评为2011年网易微电影的最佳影片,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一些深度的东西简单化,并且完全追求故事的叙述性,不沉溺于拘泥的格式,而是更加开放的进行叙述,使得整部影片的看点更为鲜明。

3、叙事意义个性化

微电影在故事的选择上,不会选择一些宏大的场景,伟大的人物,抑或是历史题材性质的大事件,微电影的叙事会着眼于小的故事,小的人物,要么刻画一些真实的小人物,要么讲述几个简单的小故事,通过主要体现一种个体语言的表达。同时通过叙事意义的个性化,展现一种小的情节和小的感触。

(二)审美理想

微电影可以有效地为观众呈现一种理想化的观影体验,这是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另外微电影在选材方面,与传统电影来说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电影一方面擅长营造宏大的场面,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比较宏大的历史性命题,而微电影则着眼于社会现实当中一些平凡的小事。所以很多时候观众在观看微电影过后,往往容易形成一种非常理想的社会憧憬,也会让观众因为其中的某一个细小的细节,产生顿悟,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微电影在审美理想上的一个突破,是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

五、微电影的未来走向

(一)为传统电影业提供支撑

就微电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也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微电影的产生,并不会对传统电影产生严重的恶劣影响,相反会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不断进步,也为我国传统电影的制作和拍摄带来更多的灵感。最近几年我国的传统电影也开始追求大手笔的制作,但这样的制作方式并不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一味追求好莱坞形式的电影,并不符合我国的电影发展水平。我国在电影制作、拍摄、后期剪辑、电影包装等方面,与西方尤其美国电影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如何在传统的电影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既具有先进技术又符合中国国情,就是当今电影行业发展当中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微电影的发展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真实故事以及走进观众身边的生活,更能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点点滴滴,观众通过对微电影的观看,获得对一些现实事件的理解,往往是电影的根本目的所在。融合微电影短小精悍的叙述手法和贴近生活的剧情设置,来更好的为传统电影业的发展带来灵感和帮助,促进我国电影行业不断蓬勃向前。

(二)独立电影产业链

虽然电影产业在我国近些年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不足于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发展。电影产业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电影产业链。电影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我国带来诸多经济效益,因此中国电影发展应该不断地融合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更将其与传统电影结合起来,利用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低,费用少,投放平台灵活多变,观看媒介可移动等特点,与传统电影的大场面制作,精良剪辑和包装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形成独立的产业链,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更多的效益。

(三)商业性

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还主要依靠于网络的平台,这就使得其商业性不够明显。虽然商业电影在我国一直不被看好,但是一部电影要想获得惊人的票房收益,作为一个产业持续的发展下去,在其中融入商业性的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聘请专业制片人选择投资的公司进行成本的收纳,其次还应该加大对于微电影自身的包装,将其推向院线,以更多的平台来宣传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其成效。当然其中定不能少了广告的植入,广告的适当植入可以为制作方省下一笔开支,也是微电影获得巨大利益的首要条件。

结束语:

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各方面也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结合传统电影的优势,摒弃传统电影的弊端,进行自我的修正。微电影制作应该注重其优势的地方,节约运作成本,减少资金投入,抓住其播放平台广泛的特点以及故事内容深入人心的优点,同时也应该融合传统电影的精良制作以及在院线的投入和推进,更好的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为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也为我国电影产业形成独立的产业链而不断奋斗。(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婧.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叙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2]周琳.微电影的情感表达与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张妹.论微电影[D].曲阜师范大学,2013.

[4]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薛国梅.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王燕子.“微”美学:论微电影的实验性[J]. 文艺评论,2014,11:103-105.

[7]何丹.解读当代台湾新电影的美学价值——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7).

作者:傅振

微电影美学论文 篇3:

微电影的媒介特质与美学特征

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落地开花,“微”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全新的姿态。微小说、微简历、微公益、微感动,各种艺术形式、生活方、社会活动都在“微”的模式下重新被定义,其中包括了在影视界和广告界引起共同关注的“微电影”。

2010年,《一触即发》、《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等短片在网络上的火爆,几乎让微电影这个新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些制作精良、短小精悍、叙事完整的视频在网上均获得千万级的点击量。2012年,新浪网启动了第二届微视频大赛。在微博、微信等“微文化”盛行的“微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普及的时代环境下,微电影不断发展壮大。

笔者在此结合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国内各类微电影影片,尝试探究微电影的媒介特质与美学特征。

一、研究背景

微电影这一概念虽已经广为人知,然而,对于微电影的定义还一直没有定论。有学者撰文说: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 (30 秒~3000 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 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网易微电影节对微电影的限定则是:微电影不同于草根拍客作品,它有一定的创作门槛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并要求以创意取胜,而且更便于随时下载和观看。

笔者认为,完善的微电影定义还应包括微电影的传播特质:即通过网络传播,以及广告特质:以品牌推广为目的,简言之,是一种追求完整故事化表达的广告,或者说是小电影的深度广告植入。

1.互联网发展背景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5.13亿,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

2.商业发展背景

社交网站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让商家企业看到了广告传播的巨大空间。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而言,在互联网上,特别是社交网站上投放广告主要依靠的是网民自发的传播,这种自发传播具有零成本、速度快、影响力大、播出介质灵活等普遍特点。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3.0时代已经到来。不同于以产品为核心的1.0时代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2.0时代,营销3.0时代更加注重人文层面、情感层面的需求满足。这也从侧面解释了微电影诞生的必然性。

3.技术发展背景

2008年,佳能公司发布了数码单反相机5Dmark2。5Dmark2问世以前,要制作与之影像质量相当的视频,需要的设备价格是它的5倍以上,在普通DV创作者当中普及是相对困难的。5Dmark2的问世,大大降低了拍摄高品质视频的门槛,缩减了剧组规模和拍摄成本,为微电影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设备基础和技术支持。

微电影迎着天时地利,从诞生之日仿佛就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它成为广告商、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共同盈利热捧的新兴片种,为更多年轻、新锐的导演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从美学价值来看,在泛娱乐化和全球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微电影似乎找到了一种商业与艺术、传播与美学彼此博弈的平衡点,来自不同机构和公司的微电影创作者,共同探索着网络影像叙事的多样化、风格化、个性化生存之路。

二、媒介特质与美学特征

(一)媒介特质

1.制作方式企业化

相对于中国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微电影从投资到制作,更接近于广告。中国的电影投资主要来源于有财力的个人和电影公司,而微电影的投资模式是由企业投资并交给影视公司或者工作室进行制作。比如,著名的“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由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科鲁兹“全程支持”;而“四夜奇谭”是三星和新浪微博等多家企业跨行业赞助投资。不同于草根DV创作,微电影具有为企业服务的广告性质,这也决定了微电影较高的制作水准和影像品质。

2.广告植入常态化

植入广告是好莱坞商业大片运作的常规模式,但是这样的广告形式往往被运用得过于刻意,往往会使观众产生反感情绪。因为观众付出金钱希望欣赏到一场精彩的电影,自然不会希望自己的观影过程中夹杂着广告。然而微电影作为一种完全免费的影视作品,观众没有过多的消费心理,对于片中的植入广告的容忍程度也就远远高于传统电影。

传媒的透明与放大让植入广告变得越来越显眼,它本身所穿的一层外衣已经被媒体和消费者无情地扒下,植入广告不得不以另外一种肖像表现。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微电影”。

微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作模式,广告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其剧本的创作流程。目前产出的绝大部分微电影都采用目标产品(广告内容)决定剧本的生产模式。剧本的创作在注重创意性、故事性等要素的同时,从根本上围绕着需要宣传的品牌和产品。

比如,腾讯在2012年推出的《兄弟》,短片讲述了主人公与三个好兄弟共同成长、一起圆梦的励志故事:一群有着共同飞翔梦想的少年成为情同手足的兄弟,迫于生活各奔天涯,但网络沟通让彼此的心离得很近。影片重点突出了“弹指间,兄弟永远肩并肩”的友情,在冰冷的现实生存中,网络让人们保留温情友爱与真诚沟通,这唤起无数网友的深层共鸣。短片适度融入了腾讯公司大部分核心产品,体现人们不同维度的社交需求,实质为一部包裹着剧情外衣的广告作品。这不仅仅是广告植入,而且几乎直接引用了广告片的创作模式,只是,微电影强调用更完整的、更具情感张力的故事满足观众的情感消费需求,代替说教式的、贴标签似的广告口号,以达到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的作用。

分析可见,微电影实为电影化的广告、广告化的电影,不过,微电影距离传统电影的范畴其实还有很远的距离,而更接近广告作品的范式与内涵。

3.传播途径网络化

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在微电影的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视频网站是微电影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载体与制作方。这些网站上传、浏览、分享、下载的自由性,为网络视频、微电影的播出提供了平台。很多视频网站也都开启了投资微电影的计划,如筷子兄弟的《父亲》、跨界导演集合的“幸福59厘米”系列短片,均为优酷出品。

其次,社交网站是微电影传播的媒介。微电影的播出需要受众本身成为传者,达到“口碑”性质的传播。这种形式改变了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这样的传播就产生在社交网站上。2012年,中国微博用户的比例已经接近网民总数的一半,加上开心网、人人网等老牌的社交网络,和具有社区性质的视频网站,构成了庞大的网络社交圈。而微电影就在这样的社交圈中通过转发和分享,以乘数效应实现千万级人次的广泛传播。这种“病毒营销”式的传播,转发数量成几何数增长,同时引发无数话题与反馈,持续为微电影造势。

并且,由于不需要广告投放费用,微电影的预算主要集中在制作方面,大大削减了成本。同时,网络的包容性远远大于传统媒体,所以制作方可以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在剧本本身的创作而非审核上。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微电影观影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只需要网络和终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轻松、免费地看到最新上映的微电影作品。这也是微电影有别于传统影像产品的一大媒介特质。

4.传播效果优越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创作模式与营销传播模式,微电影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广告运作方式,它往往不需要昂贵的广告投放和推广费用,而大多利用网民之间的相互传播实现最大范围的覆盖。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广告的发展,为微电影广告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具备了比传统电视广告更丰富的内涵表达和更优异的传播效果。

显然,衡量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单位不是票房,而是点击量和转发量。因此,微电影作为产品本身并没有盈利模式,而是和广告相似,通过广告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加产品的销量来使投资企业获得利润和回报。

2010年的凯迪拉克制作的微电影《一触即发》的宣传词则是“还没有上‘微博’?没听说过‘微小说’?还没 感受到‘微’时代的魔力?”广受期待的首部“微电影” 巨制《一触即发》向全世界影迷和网友掀开了神秘面纱,以“微电影”的独特身份加入《让子弹飞》、《非诚勿扰 2》等贺岁大片的角逐中。而就是这部微电影成功地推介了凯迪拉克汽车, 影片中,吴彦祖在短短90秒内,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成功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成功交易。大片虽短,但情节丝丝相扣,人物生动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诸如“跳伞”、“追车”、“爆炸”等多种电影中出现的特技场面,给人震撼的视觉体验。这一部微电影成功地改变了80%的观影者对凯迪拉克品牌的印象,通过紧张的情节、好莱坞一般的制作,表现出凯迪拉克年轻、经济的一面。该片2010 年 12 月 27 日正式全国首映开始,凯迪拉克的官方网站浏览次数竟过亿。可见,微电影的广告模式效应不可小觑。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微电影通过相对完整的情节和叙事,更能够把一个概念深刻地植入到观众的大脑中,相对于传统广告,微电影具有传播效果上的独特优势。

(二)美学特质

互联网的传播特质深刻地影响着微电影的故事编排、叙事策略、演员表演等诸多方面。小型屏幕的移动终端、病毒传播的特点和广告效果的规律,决定了微电影碎片化、细节化、节奏化的美学风格和特质。

1.叙事碎片化

随着微博的盛行,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展露无遗。在这样的语态背景下,长篇的影片显然不适合于在互联网上传播。只有短小精彩、紧扣主题、创艺超群的影片才能够引发受众的主动转发。所以微电影的叙事特点集中在“微”字上,即碎片化的叙事特点。

首先,微电影的碎片化体现在其“时间容量”的“短”,一般情况下,主流的微电影最长的即42分钟的《老男孩》,其他影片的时间平均在10分钟以内,典型的如90秒钟的《一触即发》,2分55秒的《66号公路》,3分钟的大众银行微电影系列《梦骑士》、《母亲的选择》、《马校长的合唱团》,5分27秒的姜文的《看球记》等等。影片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兼顾吸引观众和广告宣传的两个作用,这就需要选题切入点小、故事简单、巧设悬念、加入幽默元素和渲染情感。

其次,剪辑方式碎片化,实现影片较强的节奏感。比如,在“四夜奇谭”中的《指甲刀人魔》一片中,导演曾国祥在影片开始阶段做足了悬念的戏码。在开场的一段对话后,周迅饰演的李凯仪对男主人公说出了自己是“指甲刀人魔”后,导演剪辑出一段男主人公被送医院抢救的镜头,手术刀、无影灯和男主角的惊恐表情快速切换,给观众一种指甲刀人魔是杀人犯,男主角深陷危险之中的错觉。另外,由于预算和剧本的限制,大多数微电影都采用实景拍摄,画面精美程度可想而知会打折扣。例如“十一度青春”中《李雷和韩梅梅》一片,有一半的场景发生在小的食杂店里边,正常拍摄和剪辑方式会使画面单调乏味,所以导演就选择了充分调动机位,一段对话运用多个机位拍摄,不重复,加快剪辑率,有意地回避预算所带来的缺陷,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为微电影剪辑的碎片化趋势。

2.摄影技术简单化

首先,微电影的摄影器材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微电影是用传统的135胶片拍摄,而大部分微电影都选择了高性价比的DSLR。低成本的摄影器材大大降低了拍摄微电影的门槛,也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拍摄微电影的预算。例如,《老男孩》、《青春期》等微电影,都是使用佳能的5Dmark2拍摄,经过后期处理过的效果经过视频网站压缩和电脑屏幕播放,已经可以达到向传统胶片胶转数码的效果接近的水平。唯一遗憾的是5dmark2采用的是H.264的压缩格式,与老牌数码摄影机品牌RED公司的产品RED one的R3D格式有很大区别。在后期颜色处理上,时间码记录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更有大胆的电影人用时下流行的智能手机进行拍摄,同样能够拍出精彩的短片。韩国导演朴赞郁的作品《波澜万丈》就是一部长达30分钟的完全使用Iphone拍摄的电影,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在电影院上映的手机拍摄的电影,在业界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在摄影风格上,微电影摄影师会选择比电影更小景别的构图,这样的方式来源于微电影播出终端的特点,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小屏幕的载体上播出,需要更小的景别来看清演员的表演。但是,由于记录设备的低成本化、高性能化,原来适用于网络视频、网络DV短片的灯光美术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由于画质的精细,DSLR拍摄对于灯光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在许多微电影的制作预算中,灯光的租金甚至要高于摄像机,这也是一种成本的有效利用和转移。

同时,微电影的拍摄模式更接近于电视剧,由于摄影器材的价格较低,很多对话场景都可以使用双机甚至三机以上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可以有效的缩减前期的拍摄时间。

3.故事的创意性

微电影在叙事上往往追求话题性与创意性,注重故事的选择方式和组合方式,“想别人所未曾想到,拍别人所未成拍过”的制作模式成为微电影在创作上的一个特点。

比如,微电影《幸福不苦》讲述了丈夫帮助妻子花花减肥的爱情故事,短短的6分钟让我们一起追忆恋爱时的时光。《天堂午餐》讲述了儿子给去世的妈妈做了一顿其盼望已久的午餐的故事,从一个我们从未留意过的视角去怀念母亲。创意对于微电影的叙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这个故事创意左右着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点击率。

4.音乐原创性

同样,囿于传播媒介的限制,微电影在声音、音效的创作上相对来说比较粗糙。因为最终的播出媒介,最多是家中的台式电脑接出来的双声道立体声印象,很难想象有人为自己的电脑接上5.1系统的环绕立体声。所以,在微电影的拍摄中,首先同期声的收取并不用太复杂的大型设备,一般的挑杆话筒完全可以胜任。在后期的创作中,对于音效的修饰也不用太过精致。反而在原创音乐的创作上比较注重,再以《老男孩》为例,筷子兄弟在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的同时,更留下了一首KTV中脍炙人口的同名歌曲。在推出微电影的同时,与原创歌曲相辅相成,互相构成宣传,二者都得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很多观众因为歌曲对微电影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微电影的“微美学”体现在叙事的碎片化、摄影技术的日常化、故事的创意性和音乐原创性这几个方面。于细节中放大生活,于故事中传达真情,微电影以小见大,以“淡墨”画“浓意”,这是微电影“不微”的美学追求所在。

三、微电影未来发展趋势

2010年以来,中国的微电影蓬勃发展,作品数量大幅度上升,同时也有精品出现,并将形成独立的市场和营销模式。微电影的前景值得期待,不仅因为这是一块新大陆,既不与传统电影竞争票房,又不可能像传统广告一样全片登上电视,减少了很多外界压力;更是因为微电影既能给企业创造广告效益,又能使观众获得享受,是一种双赢的产品。未来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创作主体多元化

2012年4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名牌学生活动“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作品大赛”正式更名为“首都高校国际微电影大赛暨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并召开了启动仪式。比赛受到教育部、文化部和各大影视集团的支持和重视,这充分体现了微电影在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微电影由于成本低、需求量大、门槛低,年轻导演因此拥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这个大门向所有热爱影像的人敞开。另外,优胜劣汰的互联网竞争机制,虽然竞争激烈,但是相对公平,无论是新锐青年还是资深导演,拥有的都是视频网站微博这样相同的传播媒介,在这一创意产业领域中,垄断相对不容易出现。这非常有利于年轻导演的进步和电影事业的发展,微电影成为很多优秀的年轻编剧、导演、演员们起飞的平台。

在微电影发展繁荣的大环境下,微电影创作主体的构成变得丰富:从专业广告策划、生产机构,到经验丰富的专业影视制作公司,从独立导演到在校学生,只要具有优秀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微电影就能让作者脱颖而出。这些各具优势、个性鲜明的创作主体,将给日益壮大的中国网络影视行业带来了百家争鸣、千姿百态的繁荣图景。

(二)推动行业结构调整

不同于传统电视、电影行业,微电影始终以网络作为自己独立的市场依托,无论制作、宣传或是播出、盈利,都与网络密不可分,随着微电影行业的发展壮大,网络影像传播的市场也将日益完善成熟,直接对传统电视、广播市场构成威胁。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像产业的市场份额总额是一定的,微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势必会间接影响到电影与电视的市场份额,因此会推动电视、电影产业的结构调整。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分一杯羹,传统媒体势必要发挥特色优势,精准定位受众与市场,实现差异化生存,进行有效的节目内容改造与创新。

微电影影响力延伸至传统媒体将会是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虽然不可能完整地将某部微电影转移到电视的广告时段播出,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微电影反攻电视的苗头。腾讯的《兄弟》就有电视广告的版本,并且广告最后提示观众去互联网上观赏全片。这似乎已经变成了电视广告为微电影做宣传的一种范式。

(三)营销运作产业化

2012年2月,国内目前最大的微电影投资公司华影盛视提出的国内首个微电影基金成立,基金致力于鼓励更多的优秀微电影剧本创作,总规模超过1000万元。微电影产业已经彰显出了有力的利益前景,华影盛视在今年预计将有超过50部微电影拍摄和投放市场。在华影盛视CEO赵雨润看来,最理想的结果将是全年能有超过300部微电影的产量,公司还计划在各大视频网站推出现微电影院线,专访播放各类微电影,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微电影这个小产业所蕴含的无限商机,正在成就不少人的大梦想,微电影产业化运作逐渐成为一种可能。

随着微电影市场的成熟和繁荣,未来微电影发展将具有更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更为多样化的营销与制作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赵曙薇】

作者:赵木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论文下一篇:化归思想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