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务设备管理论文

2022-05-0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铁路车务设备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下文简称《站细》)是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铁路车务站段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站细》的定义、作用、编制内容、编制依据以及编制方法与技巧,作了较全面细致的论述,分析了《站细》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站细》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铁路车务设备管理论文 篇1:

浅谈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风险政绩考核体系建设

摘 要: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风险政绩考核体系是针对车站、车间小班子的安全管理整体合力不足,常规的奖惩考核为被动型考核,不能对小班子政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利于发挥小班子合力保安全作用等问题,铁路某车务段通过安全风险政绩考核体系的建设,实现“管理有秩序、作业有程序、工作有头绪”的“三序”目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体系。

关键词:铁路车务;系统安全;考核体系建设

1 建设依据

检查2005—2012年段发干部安全管理考核8份文件内容发现:

1.1 未针对小班子合力进行考核。所有干部考核的文件内容只对个人的考核,没有对集体的考核。

1.2 没有主动型考核指标。考核评价应包括主动指标考核和被动指标考核,在历年来的文件中考核指标只有对干部发现安全问题的量化考核,属于被动型考核。

1.3 干部安全政绩考核力度不大。对干部安全管理考核力度应大于工人,干部与工人等同考核,只有问题累计考核,未突出安全政绩考核。

2 安全风险政绩考核体系建设

2.1 考核范围

2.1.1 各站、车间小班子成员。

2.1.2 机关科、室正副职。

2.2 考核分组

根据各站、车间技术作业特点和职工人数等情况分组:

第一组:各二等站; 第二组:各三等站;

第三组:繁忙干线四等站; 第四组:其他四等站;

第五组:机关业务科室; 第六组:机关综合科室。

2.3 考核指标及标准

考核重点为安全问题、现场失控、职责落实、典型事例、综合管理五个方面。

2.3.1 安全问题方面。

①路局下发红、黄色《警告牌》时,每张分别核减30分、20分。②路局下发红、黄色《安全问题通知书》时,每张分别核减3分、2分,其中路局下发红、黄色《安全问题通知书》被列为重要信息时分别核减6分、4分。③段下发大红A《两纪一化通知书》时,每张核减5分。④段下发大红B、红色、黄色《两纪一化通知书》时,每张分别核减3分、2分、1分,其中段下发大红、红、黄色《两纪一化通知书》被列为重要信息时分别核减4分、3分、2分。

2.3.2 现场失控方面。

①发生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人身重伤事故、严重路风事件的,每件核减100分;发生人身轻伤每件核减60分;发生一般路风事件、路风不良反映的,每件分别核减60分、40分。②发生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影响段安全成绩,每件核减责任主管科室100分、相关科室50分;发生一般D类事故、人身重伤事故、严重路风事件未影响段安全成绩的,每件分别核减责任主管科室50分、相关科室25分;发生人身轻伤每件核减责任科室15分;发生一般路风事件、路风不良反映的,每件分别核减责任科室15分、10分。③站内发生责任路外伤亡事故时,每件核减30分;专用线发生责任路外伤亡事故时,每件核减15分。④站内发生责任路外伤亡事故时,每件核减主管科室7.5分;专用线发生责任路外伤亡事故时,每件核减主管科室3.5分。⑤路局下发红、黄色《警告牌》时,每张分别核减主管科室7.5分、5分。⑥路局下发红色《安全问题通知书》且为红线范围时,每张核减主管科室1分。⑦个人受诫勉处理的每人次核减2分;集体诫勉处理核减5分。⑧受行政警告处分的每人次减3分,受到行政记过处分的减4分,受到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的减5分。⑨职工发生待岗时,每人次核减3分。

2.3.3 职责落实方面。

①管理人员未完成段安全风险检查量化考核指标时,每少一项次专用线、集体大红色通知书和发牌不均衡问题核减5分,未完成惯性问题量化任务核减3分,每少一件安全检查重要信息量化任务核减2分,其他任务核减1分。②管理人员超额完成量化指标时,每超发(欠发)一张大红色、红色、黄色《两纪一化通知书》,分别增加(核减)1.5分、1分、0.5分,每超发1张安全检查重要信息的《两纪一化通知書》,增加1分。③在月度通报中被评为优质牌或劣质牌的每张增减2分,2张及以上增减4分。④科室在安全大检查及各类专项活动中,被路局排名在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增加15、10、5分。排名在倒数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核减15、10、5分。⑤科室人员未完成安全风险检查量化考核指标时,每少一项次专用线、集体大红色通知书和发牌不均衡问题核减5分,未完成惯性问题量化任务核减3分,每少一件安全检查重要信息量化任务核减2分,其他任务核减1分。⑥业务科室超额完成量化指标时,人均每超发0.2张大红色、0.5张红色、1张黄色《两纪一化通知书》,分别增加2分;每欠发一张大红色、红色、黄色《两纪一化通知书》时,分别核减1.5分、1分、0.5分;每超发1张安全检查重要信息的《两纪一化通知书》,增加1分,在安委会等会议上点评高质量的重要信息额外增加4分。综合科室每超发(欠发)一张大红色、红色、黄色《两纪一化通知书》,分别增加(核减)1.5分、1分、0.5分。

2.3.4 典型事例方面。

①职工防止事故受到路局通报表彰奖励,每次增加5分;防止事故受到段通报表彰奖励,每次增加3分。②职工在路局、段组织的模拟查、假设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受到路局、段表扬的,每次分别增加3分、2分;未发现问题受到路局、段批评的,每次分别核减3分、2分。③路局针对车务段下发专题通报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增减5分;路局通报多个站段涉及车务段时,受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增减3分。④路局针对车务段专业管理范围内问题下发专题通报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增减责任科室5分;路局通报多个站段涉及车务段专业管理范围内问题时,表扬或批评的科室每次增减3分;路局周期、总结性的通报,月中已考核过的,不纳入考核。⑤在路局电话会议或系统会议上,被重点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增减5分。⑥受到局“运输表彰令”增加2分;受到段各类“运输组织表彰令”增加1分,每月最多不超3分。⑦受到总公司表扬通知书的,增加政绩考核10分;受到路局表扬通知书增加5分;受到段表扬通知书的增加3分。

2.3.5 综合管理方面。

①在季度中间站验收中每组排前两名和最后两名的,纳入通报月考核,分别增减10分、8分。②在各类单项验收中每组排前一、二名和末尾一、二名的,纳入通报月考核,分别增减5分、2.5分。③未按期完成段布置的工作,或发生迟报漏报问题的每项减3-5分。④在路局电话会议或系统会议上,被重点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增减3分⑤在段安委会、安全例会、电话会议等会议上,被段领导重点表扬或批评的每次增减2分。⑥因生产设备、备品、工具和救援设备管理不到位,发生丢失、损坏及影响正常使用的,以及因生产生活设施管理不善或室内外卫生保持不好,被上级批评或在检查评比中点名批评的,每次核减3-5分。⑦在防洪、除雪包保等重点工作中未按要求到岗的,每人次核减5分。⑧科室重点工作或纳入段督办的重点事项,未完成或完成较差,导致段重点工作延误或产生较大影响的,视情况核减3-5分。⑨ 科室之间发生推诿、扯皮现象被段领导批评或影响正常工作的,核减5-10分。⑩科室起草下发的文件有严重错误每次核减3分,一般错误每次核减1分。自查发现并处理的问题不扣分。11 科室因生产设备、备品、工具和救援设备管理不到位,发生丢失、损坏及配备不及时等影响正常使用,被认定为专业管理问题的,每次核减3-5分。自查发现并处理的问题不扣分。

2.4 考核分值计算

月度考核得分=100+安全问题得分+现场失控得分+职责落实得分+典型事例得分+综合管理得分

其中安全问题得分公式如下:

安全问题得分 =×平衡系数

公式中平衡系数根据一段时期内各小组月人均受牌得分与全段月人均受牌得分比例测定。

2.5 奖惩规定

2.5.1 奖励标准。对第一、二组前两名,第三、四组前三名,第五、六组第一名且得分80分及以上的,按照分组情况予以奖励。奖励标准如下:(表1)

2.5.2 处罚标准。对得分不足60分的全部车站、车间、科室予以处罚;对得分在60分及以上不足80分的,按照分组情况,对排在后三名(一、二组为后两名,第五、六组为最后一名)的予以处罚。处罚标准如下:(表2)

2.5.3 其他奖惩

2.5.3.1 包保干部与车站、车间小班子成员同奖同罚,奖罚标准比照车站、车间副职执行。

2.5.3.2 连续两次受到奖励的,每人加奖100元。

2.5.3.3 连续两次受到处罚时,每人加罚100元。

2.5.3.4 科室集体对车站、车间进行重点包保时,所包车站进步显著,在当月政绩考核中受到奖励的,科室正副职每人奖励100元;所包车站没有明显进步,在当月政绩考核中仍受到处罚的,科室正副职每人处罚100元。

2.5.4 年度考核

2.5.4.1 各站、车间、科室的全年安全政绩考核总排名,将作为年度先进集体、先进班组评比的重要依据。

2.5.4.2 根据分组情况,对连续两个月或半年内3次排在后两名或后三名的部门、车站、车间,由包保领导对班子成员进行集体谈话;对全年平均成绩低于80分且排在最后一名部门、车站、车间,由段对人员进行调整,给予正副职组织处理,同时全體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薪标准降低2个分类档次发放,并执行3个月。

2.5.4.3 根据分组情况,对半年内综合成绩排在前三名(一二组前两名、五六组第一名)且得分80分及以上的车站、车间,科室、部门正副职按照月度对应奖励标准的两倍给予奖励,同时科室其他人员比照副职月度标准奖励;对平均成绩低于80分且排在后三名(一二组后两名、五六组最后一名)的车站、车间,科室、部门正副职按照月度对应处罚标准的两倍进行处罚,同时科室其他人员比照副职月度标准处罚。

2.6 包保帮教

2.6.1 段每月对政绩考核情况进行汇总评比排名并上网晾晒,同时对每组排在最后一名的车站、车间,安排业务科室进行重点包保、帮教指导。

2.6.2 业务科室在对包保站进行重点包保、帮教指导时,一是要全面了解掌握干部职工的人员基本情况、思想状况、技术业务素质及小班子作用发挥等情况;二是帮助车站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三是要发挥专业特长,做到专业指导、专业帮教、专业负责;四是要落实“三包三盯”要求,即“包安全、包任务、包稳定,盯干部、盯作业、盯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包保指导。

3 结束语

通过建立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风险政绩考核体系,有效传递了安全风险压力,提高了车站、车间小班子识别风险、规避风险、驾驭风险的能力和整体合力,真正把“干部好不好,安全第一条”的安全政绩理念落到实处,使各级干部切实落实好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实现“管理有秩序、作业有程序、工作有头绪”的“三序”目标,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作者:王平

铁路车务设备管理论文 篇2: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管理研究

摘 要:《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下文简称《站细》)是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铁路车务站段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站细》的定义、作用、编制内容、编制依据以及编制方法与技巧,作了较全面细致的论述,分析了《站细》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站细》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车站;行车工作;对策建议

《站细》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简称,是铁路车务系统极为重要的规章制度,它是具体体现和落实《技规》、《行规》等许多规章制度的“法规”,是车站行车作业组织的基本大法。铁路行车作业,包括车站和区间两大部分,其中绝大部分的行车作业,如接发列车、调车作业、施工作业,都在车站进行。为保证车站行车安全、正点、高效、畅通,车站行车作业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办法。搞好《站细》的编制与运用是铁路车务系统特别是车站行车组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

1 定义和作用

《站细》是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车站编制日常作业计划,执行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和各项技术作业,进行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铁路局下达技术指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站细》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作用:①是贯彻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下同)和《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下同)、加强车站技术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②是组织路内外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作业的基础。③是车站编制、执行日常作业计划,组织接发列车、调车和各项技术作业以及有关技术设备使用的基本制度。④是组织查定与执行车站各项技术作业程序、时间标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以及铁路局下达年、月度技术指标任务的重要依据。

所有在车站作业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通信、信息等部门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2 编制内容

①车站技术设备的基本情况及使用、管理规定。②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③行车组织工作,含接发列车和调车工作。④与行车有关的客运、货运、军事运输工作。⑤列车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⑥车站通过、改编能力。⑦作为附件的有关资料:如联锁控制系统、驼峰控制系统等主要行车设备使用说明书、联锁图表及厂矿企业在站内作业安全协议。

3 编制依据

①《技规》、《行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铁路调车作业标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车站行车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标准》和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标准;②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铁路局总工室公布的LKJ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③工务、电务、供电部门检修作业时间标准;机务、车辆等部门各项技术作业时间标准;④本站的设备条件、车流性质、作业组织方法和岗位人员设置等;⑤上级有关规定、命令,特别措施、规定等。

4 编制原则及方法

4.1 编制原则

①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和逐级负责的原则;②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运用效能,从实际出发,更新改造限制能力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作业效率,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③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工作,不断推动车站的科学管理水平;④合理组织车站作业,做到各项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减少各种等待、干扰时间,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实现安全、正点、高效、畅通。

4.2 编制方法

①编制前,站长应负责或指定专人与工务、电务、供电、通信、信息、房建等设备管理单位及机务、车辆等部门联系,取得准确无误的设备技术资料。同时,注意收集、核对铁路局公布的有效LKJ基础数据,作为《站细》编制的第一手基础技术资料;②站长应与参与本站作业的有关单位商定作业办法及安全控制措施,查定各项作业时间标准,明确站车交接、机车出入段、岔线和段管线取送车等作业方式;③《站细》由站长组织本站及站区有关单位人员,根据《技规》、《行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④《站细》定稿前应广泛组织技术人员、各工种经验丰富的职工逐条讨论,根据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⑤段(站)管车站可在站段技术人员指导下编制,但不准代编。

4.3 编制时的注意事项

①《站细》基本框架要按《编规》所列的篇、章、条逐篇、逐章、逐条编写。每条内容必须符合《编规》中的编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条款编号、统一规章引用、统一计量单位、统一条款表述,统一格式排版。

②《站细》行文要严密、明确,要有庄重、严肃的语言风格,在措辞上要准确严谨,不能有歧义。通常每项条款的具体规定要完整地表达5个要素:即When(在什么时候)、Where(在什么地方)、Who(执行者)、what(做什么)、Way(怎么做)。

③编制《站细》使用的原始技术资料要齐全,对缺少的技术资料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去函索取;技术资料与《站细》内容不一致时必须及时纠正;技术资料要按工务部门、电务部门、房建部门、供电部门、车辆部门、信息部门、通信部门7类进行归卷管理。

5 《站细》的常见问题

《站细》管理是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铁路车务站段以确保安全为重点,以基本规章为依据,加大《站细》审核力度,提高了《站细》编制质量。但目前《站细》管理仍然相对薄弱,每次安全评估和专项检查都查出《站细》普遍存在技术资料不全、脱离现场实际、条款表述不清、前后规定自相矛盾等问题。

5.1 主要问题

①技术资料管理不善。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重视,编制单位督促手段和力度不够,造成技术资料缺失、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工务、电务等设备管理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及时,造成车站平面示意图标识内容不全,标识内容与LKJ数据或相关条款填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②脱离现场作业实际。这主要是宽严失准,存在过严和过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细化《技规》、《行规》的条款,大多是从本系统、本单位的利益出发,片面强调加大安全系数而出台的“土政策”,缺乏全局意识和整体考虑,有的甚至与上级规定相偏离,而对于一些要害环节却失之于宽。

③文字语句表述不清。部分单位的《站细》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本应措辞严谨的公文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散文。

④忽视细节引用错误。主要体现在:一是格式版面问题,虽然《编规》有明文规定,但站段执行起来仍是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比如标点符号全角与半角不统一;字符、段落间距不一致;每段编号未对齐;字里行间有多余空格等等;二是引用的条款不对,如有的《站细》对某项作业内容规定执行本《站细》第几条,但实际该根本就没有这项内容,还有的《站细》引用了《技规》、《行规》某某条,但实际相应条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牛头不对马嘴。

5.2 原因分析

①思想认识不高。有的站段没有认识到《站细》作为基本行车规章的重要性和对现场作业的指导意义,存在对付的思想,编制《站细》抱着“够用就行”的心态,编制《站细》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力气修改和完善。

②自审把关不严。有的站段在前期自审过程中未能严格对照《编规》要求逐条逐项进行审核把关,仅仅对一些设备发生变化的条款进行重点审核,导致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地方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③协调能力欠缺。此次《站细》集中审查,发现大部分车站《站细》技术资料缺失,影响了《站细》编制质量。

④缺乏奖惩机制。有的站段历来对《站细》的编制、修订工作只讲惩罚,没有激励,导致编制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编制质量不能保证。

⑤体制衔接不畅。近年来,受站段生产力布局和科室职能优化调整的影响,站组岗位频繁从技术科、安全科之间来回倒换,没有一个长期性的定位和归属,在这个过程中,站组没办法静下心来理性思考技术管理工作,一些好的方法和模式得不到提炼和推广,基础数据、原始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也在逐渐流失。

6 加强《站细》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6.1 加强站段站组人员队伍建设

①加强业务培训。站段要定期举办站组培训班、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培训,促使《站细》编制人员熟知《站细》编制要求,熟悉站场设备情况,掌握规章写作技巧,提高《站细》的编制工作质量及水平。②加强交流学习。站段要不定期组织站组人员到其他车务单位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站组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站细》管理水平。③保持站组人员相对稳定。站段要尽量减少站组人员的随意调整,保持站组人员的相对稳定,以确保技术规章管理的一致性。

6.2 强化《站细》管理

①做好《站细》技术资料管理。站段要加强与机、工、电、供电、房建等设备单位的联系协调,全面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为《站细》相关条款编制提供技术依据。②严格编制原则。坚持《站细》编制“四不纳入”的原则,即没有上级明文规定不纳入,未征得主管部门同意不纳入,没有征求现场职工意见不纳入,没有进行集体讨论不纳入。③抓好《站细》的运用和执行。《站细》的根本落脚点是抓好岗位的贯彻执行,站段要对《站细》执行情况及时检查,有偏差的,责令纠正,没落实的,要求落实,有问题的,限期整改。在检查中要善于掌握各种真实情况,对执行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6.3 加强业务指导

铁路局运输处应加强对《站细》管理的检查和督导,根据现场需要举办《站细》管理培训班,提高站段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站细》的检查,对《站细》编制质量不高、管理不力的,督促车务站段严格追责,促进站段管理人员履职,强化《站细》管理。

6.4 建立健全《站细》管理激励机制

站段应定期对本单位《站细》编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形成闭环管理。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站细》编制管理体制,明确《站细》编制人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对《站细》管理中呈现亮点、取得实效的人员进行奖励,对《站细》管理中出现的重大过失要严格追责,以提高《站细》编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6.5 加快《站细》管理信息化建设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站细》审批系统,将《站细》的审查、审批全过程在网络上完成,以减少《站细》文本在单位间往返传送的流程,缩短编制周期,并提高编制质量。

参考文献:

[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Z].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

[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Z].广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2014.

[3]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Z].北京:铁道部,2008.

[4] 曲星照.站细编制与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作者:陈志

铁路车务设备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大准铁路公司运输设备管理

摘要:结合大准铁路实际,对通过对设备管理特点、运输设备管理在生产和安全中的作用的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大准铁路设备管理在制度建设、制度落实、设备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更新、人员素质提升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准铁路 运输 设备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铁路运输行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大,改革规模不断扩展,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做为铁路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铁路同样迎来管理模式巨大变革。

神华准能大准铁路是神华铁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准铁路管理运营大准和准池两条铁路,正线全长448公里,运营里程为502公里。

大准铁路东起山西省大同市燕庄站,横跨山西、内蒙古两省区,至准格尔旗薛家湾站,正线全长264公里,1990年7月17日开工建设;1997年11月19日电气化全线开通;2014年6月24日点岱沟—九苏木区段(163km)二线建成后,双线区段运输能力达到2.3亿吨,九苏木—燕庄单线区段(101km)运输能力达到8500万吨。

准池铁路北起大准铁路外西沟站,向南横跨内蒙古、山西两省区,至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正线全长184公里,2012年3月28日开工建设,2015年9月15日正式開通运营,运输能力达到2亿吨。是大准铁路与朔黄铁路的联络线,是全国第一条实行货运价格市场调节的试点铁路。

大准铁路全线共设25个车站(万吨站15个);准池铁路共设3个车站;

大准、准池与周边铁路共有5个交接口,上游分别与巴准铁路(点岱沟站)、准东铁路(薛家湾站)接轨;下游分别与大秦铁路(大同东站)、京包铁路(丰镇站)、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接轨。成为连接神华路网南北、东西两大动脉的核心与枢纽,形成了大准---大秦、大准---准池---朔黄两大煤炭外运通道。

通过不断发展,大准铁路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做为铁路运输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设备管理,按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和“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科学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和原则,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加强管理,为运输和安全生产提供优质设备保障。

一、大准铁路运输设备的特点

(一)大准铁路运输设备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整体性强的特点

大准铁路运输生产是由车务、机务、工务、供电、车辆、信号、通信、综合服务等多专业,近200个工种和多种劳动手段联动协作,共同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过程。各类运输生产设备的性能和功用紧密关联,又相对独立,存在很大区别,各种运输设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离开了这个整体,每类设备几乎失去作用,同时某一类设备或某一环节的能力不足,将大大制约其他设备能力的发挥。

(二)大准铁路运输设备具有配置分散、连续运转、不可调剂的特点。

大准铁路运输生产活动是在502公里运营线路上完成的,铁路运输各项设备也是在沿线分散配置,线路、信号、供电、通信等地面固定设备一经分布配置,几乎不能调剂。铁路运输生产又有不间断的特点,各项技术设备连续运转时间长、使用频率高、间歇时间少,日常维修工作除固定天窗点以外,只能在运用过程中进行。以线路、车辆和信号设备为例,由于车流密度高,维修作业通常只能利用列车的间隙或车站上的停留时间进行,而不能干扰列车运行的计划和运输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大准铁路运输设备具有冲击剧烈、自然条件影响大、设备损耗严重的特点

大准铁路开行万吨列车,机车车辆载运重量较大,运行速度较高,在运行过程中造成机车车辆与钢轨、道岔等线路上部件之间产生剧烈冲击,相互作用力大,机械磨损量大。大准铁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风沙较大,运输设备中的机车、车辆、线路、桥隧常年暴露在大自然中,不断接受风沙、霜冻、雨雪的侵袭,极易发生损耗。机械磨损和自然力作用而产生的损耗称之为设备的有形损耗,大准铁路运输设备的有形损耗比一般其他工业设备有形损耗大。

(四)大准铁路运输设备具有所处地形复杂、监控难度大,故障处理时间紧的特点

由于大准铁路运输设备的检修基地集中在薛家湾和点岱沟两个地点,而机车、车辆、信号、通信等运输设备远离检修基地,线路、桥隧、供电等固定设备更是无法集中在检修基地进行集中维修,运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能始终置于专业人员的监控之下,所以,设备有无异常情况,质量是否良好,监控难度很大。运输设备在运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判断处理比较困难,而且铁路运输不间断行车的基本要求,故障处理时,必须争取时间、拼抢速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抢修,保证运输畅通,减少损失。

二、大准铁路运输设备管理

(一)运输设备管理在生产中的作用

1.铁路运输要完成客货运任务,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旅客安全、货物完整。而运输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基本条件。由于设备管理不到位,造成运输设备存在各种故障隐患,可靠性不高,极易导致发生各类的事故,如断轴、钢轨折断、信号联锁失效、机车故障、车辆故障、接触网故障、通信中断等故障,轻者影响列车正常运行,重者造成列车冲突、脱轨颠覆、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

2.铁路运输以其高速快捷、载重量大、经济性高、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运输行业中的主要运输方式,其运输的主导地位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取代的,主要原因就是依赖于运输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以及运输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二)运输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运输设备中的一些特殊设备,可以减少和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如:铁路线路中的安全线、避难线等隔开设备的设置,可以在一旦发生列车冒进信号或在长大下坡道失去控制的情况时发挥作用,避免造成与其他列车冲突等更为严重的后果,使事故后果尽可能地得到降低和避免。

2.运输设备中的联锁设备,可以防止作业人员失误。如:在接车线上装设轨道电路,实行联锁条件控制,可以防止错误开放信号向有车线接车,造成列车冲突。机车装设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自动停车功能,是当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而机车乘务员不按信号指示停车时,可以启动自动停车功能,代替机车乘务员自动实施制动停车,避免列车冒进信号。

3.运输设备中的监测设备,可以预告事故征兆、防止事故发生。如:设置轴温报警装置和红外线轴温探测仪等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车辆轴温高低、能否出现燃轴,在轴温高时,可以通过检测数据或报警信号,使有关人员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

(三)新形势下的铁路运输设备管理

1.运输设备管理原则:设备管理是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备管理中应坚持技术管理和效益管理结合,日常维修、保养和针对性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不断更新相结合、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现场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使运输设备管理科学有效。设备性能在优良,没有科学的管理照样会出事故。只有狠抓管理、加强维护工作,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才有可能避免重大的事故的发生。铁路运输设备故障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问题。所以,要提高设备质量,必须强化运输设备管理。

2.运输设备管理的措施

(1)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落实工作

任何企业为确保企业发展和企业效益的顺利进行,都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安全生产。而在铁路运营中,作为一个有机的联动运行机构,为了确保运营的安全性,更要有严细的制度,特别是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制度、设备点检制度、检查考核等制度,并根据设备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有了相关的制度需要相关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严格遵守。铁路设备管理制度有它的特殊性,为了让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需要铁路设备管理部門提出相关的落实办法。首先,让铁路相关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参加“讲纪律、守规矩”的活动,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同时安排一部分监督考核人员,对每个员工进行全面的监督观察,进而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按规定及时填记设备检查和维修及记录,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2)不断强化运输设备使用管理

在日常设备使用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以减轻设备损耗,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精度,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首先要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设备。设备操作规程是正确、合理使用设备的重要依据。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地操作设备。各种技术设备应配置固定人员操作,买行“包机制”,凭操作证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精心保养,细心检修,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其次要认真进行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掌握磨损规律的重要手段,是维修工作的基础。设备检查是对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核验。通过检查,可以全面地了解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设备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由于各类设备的特点不同,提出的检查要求也不同。认真进行设备检查就是按检查要求,认真检查、认真测试,发现问题,认真处理,真正做到不漏项,不简化程序,严格按规章办事,做好检查工作,最后要。按设备性能、结构合理使用设备。合理使用就是在使用设备时不违反设备的使用规定,尽量避免超负荷、超范围、超性能地使用设备。例如货车装载重量必须符合货车标记载重及有关规定,严禁超载,防止切轴威胁行车安全。

(3)进一步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工作包括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检修。日常养护维修就是按照操作和保养规程经常对设备润滑、擦拭,适时对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及时地调整和消除设备的缺陷、隐患和故障,防止和减少过度磨损和意外的损坏,保证设备在定期修理间隔期的正常运用。设备维修是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正确合理做好设备维修工作,对于扭转设备不良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保证,保养是检修的基础,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维修的工作量。同时,检修工作做得好,日常维修保养的工作量也就相应减少。预防和检修相结合,就是通过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根治”。

维修是为了保证生产和促进生产,生产必须有良好的设备,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在编制生产计划和下达运输任务时,必须考虑设备维修计划和维修任务,给设备维护保养及设备更新改造留下必要的时间。同样,维修工作也要处处着眼于生产。

(4)在运输设备更新方面要坚持近期和长远相结合

解决铁路运输设备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做好维修管理工作的同时,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在设备更新方面要必须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在科学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规划、正确决策、分阶段重点解决。

抽调必要的人力物力,全面检查现有设备,找出隐患,主管领导要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设备底数清楚后,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弄清形成的原因和对安全的危害程度,为规划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设备更新要区别轻重缓急,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迅速消除危及列车安全的重大设备隐患;填补安全设施空白点;增设安全运输的控制、检测、事故预防及处理的装置和设备;加大机车、车辆厂修能力。在投资决策上,要在主管部门主持下,有关部门、专家协调参与,反复论证优化,防止主观臆断,把钱用在刀刃上。

(5)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由于铁路运输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运输生产任务越来越繁重,运输任务的高效、安全完成,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准铁路员工在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在作业检修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技能的制约,容易出现技术操作问题。由于铁路线路设备的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对于一些室外作业的工作,要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因而工作的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提高铁路线路设备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在铁路人力资源部门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各相关部门和生产段位对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训练。具体可采取与铁路专业对口的高校合作,高校为大准铁路员工提供学习的环境,大准铁路定期输送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员工去学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学习与铁路线路设备管理有关的新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让员工“走出去”,在开拓思维眼界的同时,还要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引进来”,从而全面促进铁路运营线路设备管理的发展。

同时,通过企业内部培训,使员工养成爱护设备的习惯和风气,提高操作技术和保养水平。要经常对设备使用人员开展爱护设备的思想教育,提高爱护设备的责任感,自觉地管好、用好、修好设备,要加强技术训练,使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维护保养的技术知识,以及各种检查方法,真正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安全管理是组成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工作的三个因素,这些因素互相联系、相互制约,设备是安全基础的条件,管理是安全基础的保证,素质是安全基础的关键,提高设备质量、改善设施,加强铁路运输设备管理,从实际出发、修养结合、标本兼治,全面强化铁路运输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涛,毛华,刘曙.设备管理理论体系与发展趋势[J].工业工程,2001,02:1-4.

[2]张斌,刘青华,张建铭,王宇东.神东矿区千万吨矿井群设备管理模式研究[J].煤炭学报,2010,11:1939-1944.

[3]徐远卫,左楠,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7:160-162.

作者:张卫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图书馆阅览室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