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应实现的几个转变

2022-10-01

1 由“远离现实”向“回归生活”转变

现行教材中的例、习题有许多与现实生活脱节, 以至于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 改变教材中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 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 对教材提供必要的调整和加工, 适当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况和问题, 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 赋予现行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学生解决这样现实、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情绪高涨,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显得灵活多样。

2 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更多的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更多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和实践参与, 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要求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 培养学生进行初步观察、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技能目标, 而且要有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发展性领域的目标, 追求认识性领域目标和发展型领域的目标的整合。

3 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的转变

教师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 应尽量把学生的目标引到课本以外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 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 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二是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在知识获取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的偏差, 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 在理性精神指导下获得合理解释, 以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价值, 增强学生的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三是提倡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按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 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 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 最终应有学生的学习所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4 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就结论和过程而言, 结论表整该学科的探究结果, 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但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 学科的探究过程的方法都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生的理解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从教学的角度讲,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似乎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 它从源头上脱离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这实质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恶煞和个性的摧残。正因为如此, 我们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认识和情感的统一,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以人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 从不同角度对学生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 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 同样, 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 学生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5 由“封闭空间”向“开放空间”转变

以往的数学教学, 一般局限在书本上和教室里, 教学空间单一、封闭, 教学时间固定, 缺乏机动安排。随着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需要破除数学仅是“传输—接受”的凝固化空间氛围, 改变其死气沉沉的局面: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主动发展的空间, 为他们提供活动的舞台。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有时需要从教师扩展到其它生活领域。按照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时间可在与其他活动或其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展。

6 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树立新的学习评价观, 采用新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 而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从评价的主题上看, 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 并有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 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多元评价。

6.1 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课余时间都应用言语或非言语形式与学生交流,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多倾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与学生交流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 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6.2 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 应注意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与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考察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可用笔记、成绩记录袋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合作精神, 可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同时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同学和学生自己都应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题。在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划, 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在学完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后,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 养成自己监测学习的习惯。

6.3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数学的实践性较强, 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式, 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 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 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定的重点, 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6.4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 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相比较, 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学生相比较以鼓励自己的不断进步。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课改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转变, 与实际相结合, 促进学生进步,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学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B/S模式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