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运营安全生产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体化运营安全生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我国经济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电力企业仍处于成长阶段,电力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基础与保障。通过加强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效率,同时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体化运营安全生产论文 篇1:

浅谈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推动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互相渗透的产物,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应用与推广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分析了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煤矿井下机械中的应用的价值,最后分析了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机械化生产已成为常态。机电一体化设计是机械设备的有机结合。煤矿的主要功能和机电一体化设计是实现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基础。为增强我国煤炭生产综合实力,全面提高煤炭企业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加强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煤炭生产、开采和运输中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国外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科学家们将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机械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提高挖煤矿机的性能,为机电一体化开辟了一条独立的科学发展道路。

2、煤矿机电一体化设计的优势

2.1提高运营效率

机电一体化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煤矿生产对人力的依赖性,有效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平衡问题。通过提高产品的精度和智能化,提高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2.2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是我国煤矿生产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电一体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煤矿生产活动的机械化水平,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劳动。同时,技术人员更多地参与远程控制、监控等技术,确保人身安全。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够实时监控和安全隐患检测,降低煤矿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2.3节能性和环保性更好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降低能耗。更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掘进机将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减少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环境友好型机电一体化设计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3、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

3.1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在我国目前的煤炭生产中,由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对提高开采效率和智能运输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完善井下运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带式输送机系统一般采用电控核心和交直流变频器作为输送机的驱动方式。煤矿逐步实现大容量、高强度的带式输送机。微机控制功能逐步丰富,实现了自动保护和快速故障处理,有效解决了皮带跑偏、打滑等问题。

3.2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计与采煤机相关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采煤机的牵引和控制性能,实现采煤机的控制强度,保障采煤机的制动性能良好。煤层倾角越大,制动性能越明显。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参数控制。机电一体化设计有效地减少了故障,提高了采煤机在恶劣工况下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煤矿的综合监控,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安全可靠性。

3.3机电一体化设计在掘进机中的应用

掘进机是煤矿现代化生产的重要设备,其电力系统较为复杂。矿用防爆压力开关箱应与液压系统充分配合,驱动机械掘进设备掘进。基于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掘进机主要有三个优点:一是显示性能强,能够显示作业状态和周围环境信息,供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了解和分析。二是防护功能完善,充分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三是结构相对紧凑,能够适应地下隧道狭窄的环境,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在掘进机中的应用。为了保证电控系统的稳定性,对电机温度和电流互感器的信号进行接收和分析。传感器和相关程序将快速识别故障类型并进行有效匹配。

3.4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矿井生产监控系统的在线监测、自动报警和故障自诊断,完成对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工作设备的在线监测任务,完成对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在线监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煤矿采用了安全监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煤矿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状况。实践证明,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采煤机的工作效率,简化了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4、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煤矿企业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煤炭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计主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4.1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是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成就。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各种远程监控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控制终端本身就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4.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当代人类社会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实际上是一种智能化的升级和优化。机械设备通过对地下空气和围岩状态的监测,及时解决井下开采中的主要安全问题,发现异常及时生成分析报告。如果风险不利于安全生产和质量,系统会发出预警,并采取一定措施规避风险。

4.3向轻量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采煤机械具有规模大、能耗高的特点。机电一体化设计将简化各种系统的设置,实现煤炭工业生产活动的轻量化生产,将各种机械与计算机系统集成,降低机械自动化的复杂性。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加强煤矿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研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安全生产、高效绿色煤矿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林约,机电一体化设计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l.建筑工程扌支術与设计,2018(28):4257.

[2]团赵雪剑,韩冰.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9(8):198一199.

作者:李岩

一体化运营安全生产论文 篇2:

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电力企业仍处于成长阶段,电力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基础与保障。通过加强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效率,同时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今后企业仍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一个生产员工认真遵守,对生产工作严格要求,才能进一步提高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

对于传统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是一种新型工作模式与重大改革。电力企业运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具体包括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通过提高运维值班员的专业素质,改善设备运行维护质量,能更加安全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在电力设备运维管理中采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基于电网调度、监控两方面进行控制管理,来加强变电站的巡视、维护与检修水平,进一步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水平。

1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概念

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是对电力企业传统生产作业方式的一种重大变革,电力企业通过实行变电运维一体化,能够有效利用一切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优化整合变电检修业务的专业素质、安全控制、人力资源消能以及生产质量,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以及检修职责。在电力企业变电管理中,通过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能够将集控中心分为电网调度以及监控管理两个部分,从而加强变电站巡视管理以及维护管理,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根据实践分析,电力企业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能够同时进行变电设备检查以及一般性维护,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变电运维一体化重要性

2.1变电运维一体化保证了稳定安全用电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电能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只有全面保证变电运行稳定,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电力公司进行日常电力管理控制过程中,需要全面做好电力运维,满足电力稳定安全供应需要,可以说,变电运维是电力企业最为主要的生产环节,通过良好的电力运维,实现电站日常稳定运行,电力企业需要通过日常的运行状态维护和检修,全面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良好的检修与维护是稳定供电用电的前提条件,所以说,只有全面做好一体化运营,解决难点重点问题,才能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并成为推进电力运行的重要环节。

2.2变电运维一体化推动了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电力企业通过一体化运维,能够全面对各项资源进行配置,保证电力稳定运行。从优化资源配置和简便作业流程的角度出发,已经全面形成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并全面发挥了一体化模式作用,为了有效实现稳定供电,需要从全网快速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全面重视过程检修,及时发现问题。通过一体化运维,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通过各岗位综合能力培育,加强全网人员业务能力,建立起综合技术能力强的运维团队,使电力技术人员资源价值得到提升与扩展。一体化作业还缩短了运维周期,使现场作业程序更加优化、单次作业时间得到控制,工作效率明显增强,运维成本明显下降,有利于电力企业长远经济效益增长。

3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3.1实施运维职能融合一体化

运维职能一体化指的是在运维中心和班组中实施变电运行业务以及维护检修,统一运维管理,将具体的运维管理工作实施到班组工作中。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中,需要加强职能培训,有效融合各类运维资源,是的运维班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业务专业知识,提升检修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承担变电运行维护职责。

3.2实施技能和业务融合一体化

变电设备运维技能和业务融合一体化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以及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的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变电设备的平稳运行,必须保證运维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与相应的业务相融合,促进变电运维业务的稳步发展。

(1)实现设备D类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增加变电运维中心检修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对检修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掌握D类检修操作要点,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行一体化运行,统一设备运行和维护,这样才能对设备缺陷进行有效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除,这樣才能加强设备质量控制。

(2)融合变电运维技能和业务,在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运维管理目标,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促进运维合一。

(3)促进单一间隔设备运维一体化,在设备运维管理工作中,需要从低电压从高电压主机开展单一间隔设备C、D类检修工作,协调各类专业的协调和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并逐渐过渡到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在此工作中,需要有效协调运维操作以及检修工作,由统一运维管理工作人员完成设备检修维护全过程,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业务全面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人力资源储备基础,促进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4实行运维一体化的主要措施

4.1加强管控工作

在保证安全运行过程中,应当加强管控工作,这主要分为三点:第一,工作必须先简后难,采用先低压后高压原则,使得工作风险有效降低;第二,从综合角度对现有的业务进行维护,使维护人员逐步向运维人员进行转变;第三,明确工作人员安全职责,最终实现运维一体化细则。

4.2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是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前提。公司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方针。所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进行,可以采取风险防控与生产管控进行结合的方式,从管理、技术、教育等方面入手,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工作进行监管,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运维技能培训与技术监管。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派遣专门人员进行负责,加强管理工作。为使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更加顺利,还需要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提高维护实操水平,保障变电站运行安全。

4.3建立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在岗位培训进行过程中,需要增加三个阶段,共计22项维护项目,应当根据项目难度进行安排,从易到难进行考核认证。第一阶段需要与专业技能与接管业务相关,相对简单;第二阶段需要对蓄电池充放电、变压器呼吸器更换等相关,具备一定难度;第三部分则是培训的最后一步,需要对遥信回路、隔离开关操作回路、电气闭锁回路等进行拆检与处理。

5结语

综上,随着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电能在人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通过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变电设备运维检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体来说,一定要加大力度对运维管理人员专的业培训、增强安全和协调工作,同时还应该创建有关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规范,并在实际运维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这样才可以促进变电设备运维工作效率的提高,确保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分析变电设备运检的运维及检修一体化管控[J].朱思杰.电气时代.2015(10)

[2]变电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优化设计的分析[J].徐向东.电子制作.2017(10)

[3]关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识探讨[J].刘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

[4]运维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史东旭.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

[5]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几点认识[J].梁建平,杨海飞.电子制作.2013(10)

作者:高强 刘凯

一体化运营安全生产论文 篇3:

数字矿山物联网综合一体化系统建设

DOI:10.13800/j.cnki.xakjdxxb.2017.05

26

摘要:研究数字矿山物联网建设方法,为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采用“综合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从数据感知传输、存储管理与分析决策3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对数字矿山系统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实现从数据感知、传输、存储、管理、分析及决策的智能化和综合一体化。结果表明:通过建设统一的物联网传输平台、统一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和统一的业务应用服务平台,可大幅度降低煤矿信息化运营及投入成本,提高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能力,符合新形势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避免煤矿企业信息化系统独立,各自为政,信息封闭分散,应进行一体化整合和综合集成,使煤矿井上下各生产环节的生产状况信息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共享,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关键词:物联网数字矿山;传输分站;大数据;综合一体化

Integrate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ine in internet of things

LI Fengxian

Faculty of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Lanzhou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anzhou 730000,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gration

for data sensing,transmission,storage,management,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Internet of Things transmission platform,a unified big data support platform and a unified busines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so w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al mine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input costs,improve mine saf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ng efficiency,boost safety production capacity,

meeting

the new situation requirement of co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avoi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oal min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and fragmented information,it should be integrated,so that the production status in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al mines can be run on a unified network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analysis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oal mine safe production.Key words:

digital mine in

internet of things;transmission substation;big data;integrated integration

0引言近年来因国家经济转型,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业发展下行,利润下降,部分煤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亏损严重。由于經济不景气,大部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监管手段落后,导致事故频发,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瓦斯、突水及冲击地压等隐患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在煤矿面临经营困难和安全生产的双重压力下,若煤矿企业降低安全标准,减少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投入,将势必对自身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1]。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大力发展,中国煤矿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矿山的信息化系统及设备却仍停留在老式的矿山6大系统体系,各个系统独立建设,引发了很多矿山维护及管理的问题,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及现代化发展需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国内所谓的矿山信息化系统仍为老式的6大系统体系。即在井下分别建设多个系统,各系统独立运行与维护,系统设备来自不同厂家,设备之间使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和手段,应用软件相互独立,互不兼容。伴随业务的增加,致使网络复杂度和冗余度呈线性递增,造成成本高昂、安装和维护复杂等一系列问题,煤矿管理信息化系统急需整合和集成;

2)因建设的历史原因,各信息系统由多个厂家和供应商分别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标准不一,各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少,利用率低,严重缺乏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3)未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相互独立、信息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造成煤矿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4)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通信交换标准和平台,缺乏统一整合的软件平台,包括基础GIS平台和总体架构设计;

5)系统数据格式、传输协议及功能应用缺少行业标准和规范,各生产部门各自运作,各类采集到的数据未统一标准和格式,自动化系统未形成完整体系,为各类数据的收集、维护、管理与应用造成诸多不便。伴随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将煤矿企业目前各分散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更高效、节约、简易、安全和稳定的一体化数字矿山物联网系统,已成为矿企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在新的产业形势和信息化发展趋势下,考虑数字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需遵循先进、低成本、实用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采用“综合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建设实用型物联网数字矿山安全生产系统,提升煤矿信息化系统运行的效率,降低整体运营及信息化建设成本,摆脱传统“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挥及决策水平,强化事故救援快速反应能力,为安全生产调度、劳资管理及抢险救灾决策提供最有力的信息支撑,已成为现行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2-3],文中将重点分析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数字矿山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实际应用,对中国现行煤矿老式矿山6大系统升级改造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1数字矿山物联网框架设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数字矿山建设的路线图如图1所示。综合一体化数字矿山建设并未有效实现。文中提出的数字矿山物联网综合一体化系统将基于物联网架构设计[4-5],如图2所示。采用“综合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将物联网传输平台、大数据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服务平台有效统一在一起。综合就是整合不同业务系统的共同部分,以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6]。

1)共同部分包括统一的信息传输网络平台,适配所有物联网传感器的小型且模块化的综合接入设备,统一的数据格式,基于云计算和移动设备的服务和用户界面;

2)将不同架构、不同数据格式、不同业务模式的分立系统集成为统一架构,具有标准协议,且能进行协同管理的综合运营平台。一体化就是通过统一的物联网传输设计、数据库与网络存储设计,对平台进行统一规划,使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物联网硬件、传输、数据和业务应用等互相融合,运行在统一的系统框架体系之上,形成综合性的数字矿山服务平台[7]。

1)实现物联网设备及传输一体化,设计一台标准的具有综合接入和一体化传输、涵盖绝大多数硬件接口和业务功能的模块化分站,一站式布设,一根光缆传输;

2)实现数据仓库一体化,将基础地理数据和各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和网络化管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存储规范,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3)实现应用服务一体化,使矿山地测资料、生产设备、人员管理、调度通讯、现场视频监控、安全监测与控制等信息在统一的平台进行传输与集成,通过直观和图形化的GIS界面,真正实现井下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综合分析、管理共享和可视化表达[8]。

2物联网数字矿山系统实现

2.1统一的物联网传输平台如图3所示,系统使用统一的物联网传输平台(IP/以太网)来承载矿山网络的多种业务,并提供统一的接口为应用层进行多业务管理。设计一台融合了综合接入、一体化传输和硬件终端等多功能的物联网传输分站,该分站是本安、标准化和模块化管理的,不仅能够提供多业务接入,还能为传感器、精确定位等模块提供终端IP通信功能[9]

1)一体化分站提供千兆网络传输,可拓扑成千兆以太环网;

2)通过插入不同的模块实现各业务系统应用;

3)一根光缆实现一体化分站之间级联,并与交换机进行连接;

4)一体化分站提供丰富的接口,具有无线、网络、总线和模拟信号等接入方式,方便接入第三方厂家的设备。系统还提供业务API接口和标准,便于第三方厂商设备与本系统进行数据整合与对接。

2.2统一的大数据支撑平台数字矿山大数据支撑平台是一个集煤矿地质、采掘、一通三防、生产技术、机电运输、安全等数据采集和分发、存储管理、加工处理、共享交换、查询分析和信息发布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大数据支撑平台架构满足以下需求

1)高效性:所有数据存储建立数据索引,方便查询;

2)数据保密性:在系统架构上做到灵活配置和管理,数据按业务分类,并具有权限控制,可按用户级别和身份授权查看不同密级的信息;

3)数据可靠性:当任何单点数据節点发生故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4)数据安全性:大数据系统架构分为内部数据集群和外部数据集群2部分。内部数据集群按业务划分子集,属于内网和互联网隔离,以保证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外部集群与互联网联接,数据单独存放,和内部网络隔开,并预设完善的安全预警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数据安全。数字矿山大数据支撑平台总体架构由6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数据采集层、数据ETL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分析层、可视化展现层

1)数据采集层:针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建统一数据采集平台,来满足内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需求;

2)数据ETL层:通过对数据的抽取、简化和转换等数据预处理,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增量比对、数据筛选和拆分,完成数据从数据源向大数据平台转化,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数据,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

3)数据存储层:存储数字矿山系统的历史数据、文件、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等结构化数据。图片、视音频文件、来自互联网的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以便支撑数据处理层的数据加载和更新操作;4)数据处理层:通过搭建MPP 海量并行数据处理平台、Graph图数据处理平台和在线机器学习平台来支撑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5)数据分析层:利用数据分析引擎进行多维分析、挖掘分析(关联分析、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等)、煤矿专业分析,如通风网络动态解算、“水、火、瓦斯、矿压”重大危险源预警、基于人、机、法、料、环的煤矿安全动态诊断及风险管控等各种数据的分析应用;

6)可视化展现层:对大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对外提供统一服务调用接口。

2.3统一的业务应用服务平台系统建设统一的业务应用服务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门户,借助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网络、地理数据库和无线定位等技术,有效整合综合自动化监控、数字矿山基础GIS管理、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与考勤、通风信息管理、井下设备设施GIS管理、给排水监测与管理等,真正实现井下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定量分析和表达,并以可视化方式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实时指挥与调度[12-13]。如图4所示,此平台以GIS管理平台为主要用户展现接口,调用现存的组态软件服务,最终实现地理信息、生产信息和自动化监控信息的统一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表达和辅助决策和共享[14]。

如图5所示,业务应用服务平台综合一体化设计思路包括2个部分

1)应用集成,根据业务应用分类,集成各子系统软件。面向一线管理人员,侧重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快速控制。主要体现在系统之间的联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功能。

2)一体化集成,统一架构设计,模块化组件,构建信息决策中心平台。

面向决策层管理人员、运营单位,侧重统计分析、直观展现和可定制化信息;直观的图表展示,可灵活配置的功能组件和全面的管理指标。实现网络集成、功能集成、软件界面集成,构建基于三维可视化、运营维护管理、成本管理的“物联网数字矿山综合运营服务平台”。支持B/S架构及跨平台的APP软件[15]。按照上述设计思想,在陕西省红石岩煤矿进行了初步实现,系统启动界面如图5所示。根据矿区钻孔资料数据,进行三维地质体建模所得如图6所示,井下巷道和设备三维建模与管理如图7所示。系统于2014年建成,运行至今效果良好,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有效降低运维成本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3结论

1)采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将井下监测类、控制类和通讯类各独立的系统进行综合的设计,整合到统一的传输平台,有助于降低煤矿信息化运营及投入成本,提高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能力;

2)建成一套以GIS和自动化为基础的数字矿山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使矿山地质测绘资料、生产设备、人员管理、调度通讯、现场视频监控、安全监测与控制等信息在统一的平台进行传输与集成,通过直观和图形化的GIS界面,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共享,极大提高了安全生产的调度管理水平;

3)通过物联网数字矿山综合一体化系统建设,使煤矿井上下各生产环节的生产状况信息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运行,且在异构条件下实现联通与共享,使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有效整合,协调有序运行。研发的系统适合中国目前煤矿的升级改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ouncil N.Surface mining:soil,coal,and society[J].Eos Transactio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1981,63(15):233-234.

[2]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11(1):81-85.

LI Hang,CHEN Houjin.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internet of things[J].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11(1):81-85.

[3]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J].煤炭学报,2010,35(11):1 925-1 929.

SUN Jiping.Technologies of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coal min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0,35(11):1 925-

1 929.

[4]孫继平.煤矿物联网特点与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1):167-171.

SUN Jiping.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ology in coal mine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1):167-171.

[5]Kopetz H.Internet of things[J].RealTime Systems,1970,4(5):307-323.

[6]张申,丁恩杰,徐钊,等.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二——感知矿山与数字矿山、矿山综合自动化[J].工矿自动化,2010,36(11):129-132.ZHANG Shen,DING Enjie,XU Zhao,et al.Part Ⅱ of le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nsor minesensor mine,digital mine and integrated automation of mine[J].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2010,36(11):129-132.[7]孙彦景,钱建生,李世银,等.煤矿物联网络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2):69-72,79.

SUN Yanjing,QIAN Jiansheng,LI Shiyin,et al.Theory and key technology for mine internet of things[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39(2):69-72,79.

[8]Scoble M.Canadian mining automation evolution:the digital mine en route to minewide autom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 & Geomechanics

[9]汪煬.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WANG Yang.A research on the localization technology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D].Beij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7.

[10]何文娜.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地质信息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HE Wenna.Geologic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D].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13.

[11]Dores C,Reis L P,Lopes N V.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2014:1-4.

[12]张申,丁恩杰,徐钊,等.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三——感知矿山物联网的特征与关键技术[J].工矿自动化,2010,36(12):117-121.

ZHANG Shen,DING Enjie,XU Zhao,et al.Part Ⅲ of le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nsor mine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sensor mine internet of things[J].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2010,36(12):117-121.

[13]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SUN Qibo,LIU Jie,LI Shan,et al.Internet of things:summarize on concepts,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y problem[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0,33(3):1-9.

[14]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等.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煤炭学报,2012,37(3):357-365.

WU Lixin,WANG Yunjia,DING Enjie,et al.Thirdly study on digital mine:serve for mine safety and intellimine with support from IoT[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7(3):357-365.

[15]丁治国.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DING Zhiguo.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RFID[D].Beij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9.

作者:李凤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论文下一篇:物理教学与农业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