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语言内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2022-09-10

从以往的语言学习经验来看, 我们通常会发现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放到不同的语境当中, 其表达的含义会有所不同。这就是因为语境的影响, 使词语的意思具体化甚至脱离它原来的本意, 所以语境对语义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

一、语境语义概述

国外最早提出语境概念的是著名的语言学家马里诺夫斯基, 他把语境划分为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语境的概念有着独到的见解, 陈望道先生称语境为“情境”, 王德春先生则认为语境就是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对语境的定义或者说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但学术界大体上都认同把语境看成是人们在言语表达时所运用的各种因素。

近期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提出了广义的语境观点, 他们将语言系统内的知识和语言系统外的知识全部包容在内, 使语境的有关研究向前进了一步。从广义上来讲, 语境包括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比如文章的上下文属于语言性语境, 语言所处的社会背景属于非语言性语境。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语言内语境在文学翻译中对语义的影响, 旨在从多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表达出来。

(一) 语境

从以往关于语境研究的状况来看, 不同学科或者学术体系对于语境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按照关于语境的普遍观点, 本文暂且将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两种。

1. 语言性语境

语言语境是指言语表达过程中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某种特定含义时的上下文或上下句。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段篇章等。

2. 非语言性语境

非语言语境是指言语表达过程中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在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除言语之外的其他主客观因素, 包括特定的场合, 特定的情境、非语言动作等。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运动, 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意义不能孤立的存在, 需要综合考虑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语境,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非语言语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

(二) 语义

在现代语言学中, 语义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语言意义表达的系统, 不涉及具体的应用, 更多的是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言语行为、会话涵义等。语义是语言的意思内容,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具有历史性、系统性、总结性和概括性。著名语言学家莫里斯指出, 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语义学侧重语言基本词义的表达, 而语用学侧重语言的表达规律, 借助语境来表达语义。汉语词典中每一个字词基本都有多种含义, 但实际翻译时并不能简单的把某一种词义照搬过来, 而是要切合文章的语境和主旨大意。因此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意义至关重要。

二、文学翻译

(一) 文学翻译的本质

文学翻译的本质就是解读原文的语言, 分析原文的主旨大意, 再现原文的表达意境。对等地展现原文的表达意境, 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文学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词语, 还要翻译其中的寓意和韵味, 就是把原作者的所感、所想以及精神表达, 通过语言付诸于作品, 使作品产生一种艺术感染力, 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仔细推敲原文, 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本意, 反映原文的意境, 然后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进行恰当的表达。译者所运用的表达形式必须能够最大限度的传递原文的蕴意。从宏观上讲文学翻译其实是两种语言或者两种文化的碰撞与统一。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 有助于人类的互相了解和沟通。文学翻译使人类绚丽多彩的思想文化和文学成果克服地域的障碍和语言的界限, 实现了跨地域和跨种族的交流与沟通。

想要译好原作, 译者不仅要谙熟两种语言, 领略出原作语言的魅力, 还要透过语言, 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文学翻译不仅是文学语言和人物符号的转换, 而且是艺术形式和特征、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再现, 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文学翻译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真实性, 追求原文与译文读者的平等接受程度。如果译者对作者所在的文化领域不太了解, 就有可能会导致原文和译文之间出现表达失衡。所以文学翻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 通晓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对国外民族文化有着深入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原作者和译作者之间表达的差异感。

(二) 文学翻译与语境的关系

语境是制约理解与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地点、话题等是制约理解与翻译的重要因素, 语言性约束也是重要因素。语境在所有翻译因素中是最重要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考虑文字本来的含义, 更应该结合上下文, 将时间、地点以及文化的因素考虑在内。

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学者余光中曾经说过在翻译一部作品时, 不仅需要克服语言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各种困难, 还要跨越社会文化和国家地域的不同, 最终才能得到一个比较不错的翻译效果。翻译是根据双语间语境的文本转达, 不仅需要从文字层面进行表达, 还要从意义和内涵上进行转达。所以文学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要有强烈的对等意识, 在保持原作主旨大意的同时, 还要把原作品流露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切实地表达出来, 同时又不至于使自己的翻译手法影响原作者的意境表达。

三、语言内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一) 语境使语义清晰化

汉语字典中一个词语往往有几种或十几种含义, 但只要我们把它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其所代表的意思基本就确定了, 这是因为这个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把这个词多余的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语境有助于词义定位

一词多义的好处在于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 坏处在于在平时的实际运用中会产生歧义, 给阅读带来不便, 人们往往看着众多的义项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分析语境是一种准确有效确定语境的重要方法, 例如“走了”有很多的意思, 但是在“放学了, 我们该走了”一句中只适用“移动、离开”这一种含义。在“我奶奶当年重病不愈, 已经走了很多年了”中只适用“去世”的含义。

2. 语境消除语义歧义

同样的情况, “医生去看病”与“病人去看病”都可以理解为“去看病”, 但实际意思可能并不一样。从书面上看很有可能容易产生歧义的句, 但在实际交谈过程中, 通过了解说话人的身份或者其他环境后就会帮助我们对作者想表达的意境做出正确的理解。比如“鱼吃不了”, 如果单独看这一句话, 我们可以理解成“人吃不了鱼”或者理解为“鱼吃不了食物”。如果变成“今天菜太多, 鱼吃不了, 我们先把其他菜吃了吧。”或者“鱼吃不了, 别喂它了”, 其意义也就立刻变得清晰明了。

(二) 语境使语义色彩化

语义色彩一般指附着在词语的理性意义或者语境所赋予的情感表现。语义色彩的表达离不开语境, 尤其是感情色彩。比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唉, 我现在想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中的聪明并不是表扬一个人脑子灵活, 在这句话中, 这个“聪明”其实应该理解成一个贬义词, 作者见父亲又是帮我铺座位又是托人照料我, 当时觉得父亲是迂腐的, 却没有感受到父亲浓浓的爱意和不舍。这个“聪明”是说自己的愚蠢, 是自以为是的聪明。再比如《百合花》中“我从心底爱上了这傻乎乎的小同乡了”这句中的“傻乎乎”并不是指不灵活, 不懂得变通的意思, 而是把它活用为褒义词, 表现了小同乡的憨厚老实。

在英汉翻译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比如“You’re a confounded nuisance!”这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 翻译出来的意思会有很大不同。如果一对恋人你侬我侬, 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亲爱的, 你真是讨厌!”, 这样可以把女方害羞的心理细微的表达出来。如果是两个人在吵架, 我们则可以翻译成“你有病吧!”, 从而表达出厌恶的情绪。所以说语境可以使语义具有不同的语义色彩, 需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定夺。

(三) 语境使语义意义化

从语言知识来讲, 许多词语在句子中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果将搭配的位置进行一定的变化, 词语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英语“He is a guard dog of the boss.”中Dog一词本意是指一条狗, 但在这句话中的含义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往往被翻译成“他就是老板的一个跟班”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再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其真实的意思应该为“你是一个幸运儿”。

格莱斯认为词语的意义既包含词语的本意又包含作者的意向, 将意义蕴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意义在文学翻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意义是翻译的起点也是翻译的终点。对翻译家而言, 将原文的意义进行准确无误地传达是翻译的基本任务, 翻译不只是字面的理解更是思想的摆渡。

四、语言内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原则

翻译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翻译工作者翻译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变。纵观翻译历史, 很多翻译巨匠对翻译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 极大地推动了翻译事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翻译种类多为文学类翻译, 讲究的是欣赏性, 现在翻译种类多为应用类文书, 不太讲究欣赏性, 讲究的是准确性、生动性。翻译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 与文字的意思相吻合

在中英文文学翻译的过程中, 英语与中文的差异性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而语种的差异性对准确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汉语的侧重点在于表达意思, 是表意文字, 英语的侧重点在于形态变化, 是表音文字。汉语没有形态变化, 而英语却是有单复数的变化和时态之分的, 比如过去时、现在时与将来时, 还有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等。汉语文字是华夏民族祖先独创的方块象形文字, 有一整套完整的所谓“六书”、“四书”造字法, 其中外来字词相对较少:而英语则在北欧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英伦诸岛反客为主后历经罗马、诺尔曼等族入侵与同化而显得十分庞杂, 其外来词相当多。

钱钟书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译本应该是把我们向原作品过渡, 达到无我的状态, 看不出由翻译而来。我们大家都知道, 语言语义和语言语境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在进行文学翻译时不只是基本语义的等值交换, 还必须要做到文体对等。选择准确恰当的词义是正确理解原文的第一步, 如果词义翻译的不对, 那么翻译的意思也会与原文相差十万八千里。英语中的存在很多的多义词, 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把这些词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去理解, 找出其相关性, 只有这样才能翻译的合情合理。

(二) 与文学的意境相吻合

在文学艺术研究中, 意境主要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想要呈现的一种艺术理念。在文学作品中意境主要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在作品整体艺术中, 产生的各种感情交流和虚虚实实的景象, 以及在作品中活跃着的种种生命意向, 具有无穷韵味的诗意空间;另一种是在作品中典型单个形象意境, 则是由若干艺术形象构成的一个体系, 进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高级艺术形态。如果理性含义和象征意义高度融合在一起, 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能够引发读者产生共鸣, 让人仿佛置身其内的艺术境界。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 只有体会到其中的意境, 才能切实领悟其中的韵味, 真正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怀诉求。同样在我们进行文学翻译时, 翻译者也要尽最大全力把文章中的意境表现出来。

在欧美文化发展中, 自由与独立的精神是当前其文化的主要特征, 也是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英语国家中, 由于民主精神与精神独立思想的发展, 其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成为核心思想, 进而产生出鲜明的文学意境。在英语文学作品中, 对于爱情的探讨也是其重要的文学内涵之一。在英语文学作品中, 诸如《简.爱》、《呼啸山庄》、《荆棘鸟》等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 已经成为了爱情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作。需要注意的是,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往往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及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关系。文化一直是西方文化的基础, 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的英语文学作品, 也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已经深入的刻入了其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是其既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 又可以成为其他类型作品的支柱。

五、结语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翻译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从翻译的具体行为方式来看, 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互动, 但绝不是把一种语言的字面意思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简单交替活动而是“传神”, 即思想和意义的传递;换言之, 翻译不应该只是字面的改写, 而应该是思想的交流。

翻译过程中某一个词语的意义之所以在其基本语义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延伸和变形, 是因为每一个词语的意义是不能单纯地孤立存在, 还必须要考虑由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所构成的语言表达的综合环境, 换句话也就是说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翻译都具有制约作用。因此, 当我们在翻译时, 不能简单地从词典上照搬词语的某个词义来翻译原文, 也不能局限于只对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进行逐字、逐词的翻译, 必须根据确切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 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语境, 更重要而且更困难的是要了解在作者所处的语境环境下作者的真实意图, 进而把作者真实的思想传递给广大读者。

总之语境影响翻译, 翻译依赖语境, 对于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仍需要文学工作者不断的研究补充。

摘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语境对语义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正确传达原文信息, 译者必须抓住原文的真正含义。本文首先对语境和语义进行了概述, 并从翻译的本质以及语境对语义的作用阐述了语言内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意在选择最为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文学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言内语境,语义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付晓丽.语法、语义和语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J].当代外语研究, 2012 (3) :48-53.

[2] 王佳.语境的分类和功能及其对语义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21) :176-177.

[3] 刘月.语境在语义学中的研究与发展[J].学理论, 2014 (3) :171-172.

[4] 孔祥娜.英美文学翻译中的语境文化因素[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 (1) :23-26.

[5] 高晓薇.外国文学翻译中语境与文化的融合探究[J].短篇小说 (原创版) , 2012 (10) :77-78.

[6] 林天文.文学翻译之文化语境解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8 (1) :148-15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财税对策分析下一篇:管理会计创新与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