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2-09-11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从问卷分析可知, 教师对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高达47.7%的教师认为参加校本培训是由于“职称评定和晋级的需求”或“上级和学校的要求”等不得已的外在要求, 而并非“教学工作上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内在需求。

(二) 校本培训管理机构缺失

根据问卷调查, 对该校是否具有校本培训管理机构进行提问, 选择没有和不清楚的比例之和高达77.9%, 可以推测该校没有专门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或对管理机构的宣传不够。校本培训是一项巨大的学习工程,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校本培训的开展就没有足够的保障。

(三)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是促进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培训管理制度, 其又包括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价、奖励制度等。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对学校是否有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高达76.1%的教师选择没有和不清楚, 故该校的校本培训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或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四) 与互联网背景相适应的校本培训资源短缺

在问卷调查中, G高职学校硬件资源较丰富, 无论是培训场地, 还是培训经费和硬件投入, 都可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提供有效保障, 但该校教师校本培训时间保障不足, 缺乏适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优秀校本培训师和缺乏网络自主学习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五) 校本培训组织管理不合理

该校培训组织管理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 开展的校本培训缺乏培训需求调查, 造成校本培训缺乏针对性;第二, 培训计划不能全面实施, 培训不能形成系统, 培训效率下降, 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第三, 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被占用情况较多;第四, 缺乏合理的校本培训评价方法, 校本培训成了“走形式”、“走过场”。

(六) 校本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与时俱进性

该校的校本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大多数培训并未根据教师的水平选择培训内容来进行分层培训, 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都统一培训内容, 一刀切现象严重。第二, 互联网背景下, 该校并未根据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来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更多是较传统的教学能力提升、本专业相关知识和信息化教学理念的相关培训, 而对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内容较少。

(七) 校本培训形式单一、传统

培训形式单一、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 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形式未根据培训内容合理选择, 不管培训具体内容, 都主要采用传习模式, 即主要采取“教师讲, 学生听”的专家讲座集中授课形式, 忽略了受训者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第二, 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自主学习培训方式的有效性, 虽利用学校校园网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培训, 但只有少数课程有网络培训资源能采用该方式进行。第三, 没有充分发挥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优势, 采用与时俱进的移动网络学习培训形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对策

(一) 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从分析结果可见, 教师对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结合访谈结果,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 教师群体整体老年化, 如对教师年龄分析, 该校41-60岁之间的教师比例高达69.9%;第二, 校本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效果欠佳;第三: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不够;第四, 缺乏有效的校本培训激励措施。以上四个问题中, 老龄化造成积极性不高是客观的, 没有很好的对策, 故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 采取QQ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措施, 加强校本培训的宣传, 提高教师对校本培训意义及内涵的认识;第二, 将校本培训内容设置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1]将全员都需要掌握的内容设置为必修模块, 对部分教师加强培训的模块设置为选修模块, 采用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能在限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实现学员自主性和内容完整性的统一;第三, 积极采用移动学习等新兴培训形式。如:超星公司的很多网络课程, 都可以采用移动网络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在有无限网络覆盖的环境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四, 建立校本培训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激励办法, 促进高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的成长[2]。如:在网络学习中, 可以综合学习进度、测试成绩、互动交流踊跃程度等指标, 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结果评出学习排名靠前的几位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 建立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建立校本培训组织机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 设立校本培训专门负责人。为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 高职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负责人, 一般指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校本培训负责人。第二, 组建专门负责校本培训的互联网化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 高职学校可以组建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委员会, 作为校本培训的具体组织部门。第三, 明确现有组织的职责。

(三) 建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健全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是促进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又包括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但调查结果显示, 该校的校本培训没有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只有针对培训过程的班级管理制度, 使得教师培训主动性不强, 培训效果不佳等。为促进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有序而高效地开展, 必须建立科学健全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四)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建设

第一,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培训, 良好的网络条件是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 据调查, 该校WiFi覆盖率低且速度较慢, 故应扩大校园WiFi覆盖率并提高网速, 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第二, 保障培训时间。第三, 打造专兼结合的信息化校本培训师资队伍。针对G高职学校缺乏适合互联网背景下校本培训优秀培训师的问题, 可通过自我培养、合作培养、外聘引进等途径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适合互联网背景下校本培训的信息化师资队伍。第四, 共建共享优质网络资源。如:鼓励教师做微课、建课例, 共享其资源,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3]。

(五) 强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是否能顺利有效的开展[4], 结合G高职学校校本培训开展的实际情况, 主要从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及制定与培训形式相匹配的校本培训评价方法等三方面强化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这里重点分析网络学习的评价方法。网络学习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过程评价为主, 结果评价为辅的模式。过程评价是指在网络学习过程设置访问次数及进度要求, 并设置相应的作业, 如:可以采取10%访问次数+20%作业+30%视频观看, 共60%作为过程考核的成绩, 其中10%的成绩是当访问次数达到规定要求即可;20%的作业是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弹出已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作业, 正确完成该部分作业即可得这20%的成绩;30%的视频观看是按正常进度观看完视频即可得这部分30%的成绩。结果评价可采用网络考试进行和提交网络作业的形式进行。此处举例的比例是过程评价60%, 结果评价为40%, 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类型的不同来调整二者比例, 但调整应围绕“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这一基本原则。

三、结束语

本文以G高职学校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校本培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作者能力、精力和经验不足等问题, 研究的深度不够, 提出的问题、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也具有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 希望以后能在校本培训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完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校本培训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校本培训应运而生。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 归纳总结了G高职学校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建全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校本培训资源建设和强化校本培训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 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师,校本培训,互联网+,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侯雪梅.湖南省中职专业教师省本级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 李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3.

[3] 薛春.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6.

[4] 肖慧媚.中等职业学校校本培训案例分析与对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3.

[5] 刘慧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6] 凌士彬.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J].中小学校长, 2010 (12) :48-4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分析下一篇:非政府组织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