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

2022-09-14

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具有遗传易感性,多发于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尤其是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并呈年轻化发展,因其具有发病不易察觉的特点,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的产生[1,2,3,4,5,6]。 目前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成为第3 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寻求一种积极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障碍竭造成的,而患者体内并未完全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除了基本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外,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为了研究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伏格列波糖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该文选取了在2013 年2 月—2015年2 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4 例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单一胰岛素法和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2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入院前空腹血糖水平(FPG)>10 mmol/L;2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治疗依从性好;3对所用药物耐受,并同意加入该试验组;4排除具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5排除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胰岛素过敏者;6排除具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者;7排除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8排除有消化道溃疡、肠梗阻及腹部有手术史者;9排除有恶性肿瘤患者[7,8,9]。将符合上述条件的12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编号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为(56.5±6.83)岁,病程1.5~9年,平均病程(4.8±7.63)年;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为(58.32±7.61)岁,病程2~10年,平病程(5.2±4.63)年。所有患者体重指数(BMI)均≥25 kg/m2,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8.0%,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治疗前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之前所用的口服降糖药均停止,参考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控和适当的运动指导,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这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方法的药物治疗。

1.2.1 对照组(单一胰岛素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30R(Novo Nordisk A/S生产,国药准字J20030082),按照05~1.0 IU/kg在早、晚餐前15~20 min左右进行皮下注射,2 次/d,根据患者血糖测定水平对所采用的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

1.2.2 观察组(伏格列波糖+胰岛素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伏格列波糖治疗(国药准字H20010308),三餐前立即口服,0.2 mg/次,3 次/d,8 周为1 个疗程,根据患者测定的血糖水平调整所用胰岛素剂量。

采用血糖检测仪(拜耳)对两组患者的空腹、午餐及晚餐前、三餐结束后2 h血糖进行监测,根据血糖监测水平来调节两组患者所用胰岛素剂量,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1.3 观察指标

给予该研究所有患者为期8 周治疗, 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水平、饭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10,11,12]。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级别。显效:较之前相比,经治疗后患者糖尿病相关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FPG)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或者下降50%及其以上,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低于8.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8.0%;有效:较之前相比,经治疗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FPG)水平下降20%~30%,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低于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8.0%;无效:经过治疗后糖尿病相关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血糖及糖化红蛋白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13,14,15,16]。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统计结果显示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及2 h P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FPG及2 h PBG水平较治疗之前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PG及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6%, 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64%, 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几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压力的增大,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之后,第三大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17,18,19]。 因此寻找对糖尿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都属于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机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导致的糖代谢不能顺利进行,造成糖代谢紊乱。另外,还伴有各种物质代谢障碍,如脂肪、水、电解质、蛋白质等,可致使并发多种脏器的慢性损害[20,21,22,23]。由于2型糖尿病存在较多的慢性并发症,因此已成为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控制血糖,也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主要环节。针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特点,单一用药不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可以选择两种及以上的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如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等。伏格列波糖可以显著的抑制α-糖苷酶,其通过降低消化道对糖类物质的吸收、减轻患者的体重指数、提高机体对糖尿病的敏感性,最终达到改善症状及减少胰岛素用量的目的。该文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为期8周,较治疗之前相比,患者的糖尿病基本症状消失,且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 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62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给予所有患者科学饮食及运动指导,同时均给予两组患者每天2次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检测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另外,在对照组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伏格列波糖治疗,3次/d,0.2 mg/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分别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饭后2 h血糖水平(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值(Hb 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饭后2 h血糖水平(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值(Hb 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 A1C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法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胰岛素治疗法,且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伏格列波糖,肥胖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职业足球市场现状与走向下一篇: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