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安全贮藏管理技术论文

2022-04-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铃薯安全贮藏管理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马铃薯是山西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各项种植技术的研发,其产量稳步提升,贮藏需求也不断加大。但山西省在马铃薯贮藏技术上整体较为落后,基于此,针对山西省马铃薯贮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马铃薯安全贮藏管理技术论文 篇1:

马铃薯贮藏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对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出了马铃薯贮藏期主要病害防治措施,便于进行技术指导,为马铃薯安全贮藏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期病害防治;漳县

马铃薯是漳县城乡居民冬季的主要食用蔬菜品种之一,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0.67万公顷左右,年产量约20万吨,年贮藏量6万吨左右。绝大部分以农户窖藏为主,由于受品种、贮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马铃薯干腐病、晚疫病等病害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这些病害不同程度地发生,损失马铃薯1 800t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万元,为提高贮藏效果,结合当地马铃薯窖藏方法介绍其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贮藏期主要病害及特征

根据调查,漳县马铃薯贮藏期病害以干腐病和晚疫病为主,其他病害和机械伤、冻害等造成的损失不大。

1.1干腐病

马铃薯干腐病多发生在块茎上,块茎受病菌浸染后表皮呈现褐色或黑褐色,随着病菌浸染面积的扩大,薯块呈环状皱缩,此时病薯为空心状,切开后可见灰白色绒状颗粒。最后马铃薯整个块茎干腐,一捏成灰。

1.2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带病的马铃薯块茎上有褐色病斑, 且形状不规则,仔细观察病斑微下陷但不变软,与健康薯不容易区分,切开薯块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

2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虫害和机械损伤

馬铃薯线虫和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为干腐病等病菌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耕、机收等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加之马铃薯线虫的危害,大大提高了各种病害的侵染几率。同时,由于漳县马铃薯主产区降水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较高。

2.2重茬连作

马铃薯病害以真菌性病害为主,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a以上,由于当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运输困难,部分群众图省力重茬种植,造成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3贮藏管理粗放

由于受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户过早收获,提前入窖,贮前不经预冷,不严格挑选,贮藏期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3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发生是病菌在田间初次侵染和贮藏期二次复合侵染,以及贮藏期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对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3.1选择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的关键,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种植,我县马铃薯主栽品种中,陇薯系列品种抗性强,产量高,其次可选择克新系列。

3.2加强田间管理

尽可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发现病株,及时药剂防治并拔除病株,加强地下害虫防治,减少病菌入侵和传播。

3.3适时收获

在马铃薯收获前10d割秧晒地,防止病菌侵染块茎,当土壤温度低于20 ℃时适时收获,尽量避免薯块机械碰伤,减少病菌侵染几率。

3.4科学安全贮藏

选土质坚硬、地势高而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最好是伏天挖,秋天使用,使窖壁充分干燥,将贮藏窖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马铃薯收获后晾晒1~2d,严格挑选,剔除病伤薯块,待薯块表面干燥后入窖贮藏。贮藏初期即马铃薯后熟期,因呼吸作用分解出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要及时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13 ℃~15 ℃为宜,避免出现高温湿热现象。贮藏中期要注意防冻保暖,此时块茎已经进入休眠状态,呼吸很微弱,散热量少,易受冻害,应采取关闭窖门,必要时加盖草帘等措施,使窖温保持在1 ℃~4 ℃。贮藏后期,由于气温逐渐回升,块茎渡过休眠期,开始萌动,要及时通风降温,但要防止天气突变,发生冻害。

作者:王科茂

马铃薯安全贮藏管理技术论文 篇2:

山西省马铃薯贮藏技术及建议

摘   要:马铃薯是山西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植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各项种植技术的研发,其产量稳步提升,贮藏需求也不断加大。但山西省在马铃薯贮藏技术上整体较为落后,基于此,针对山西省马铃薯贮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技术;建议

近年来,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扶贫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使马铃薯产业稳固发展,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显著提高,现有的贮藏条件和技术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科学的贮藏,导致种薯不能供第二年正常使用、商品薯无法在贮藏期内调节市场均匀上市、马铃薯上市集中销售价格低等现象,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

1   贮藏现状

山西省位于马铃薯北方一作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10月收获;贮藏期从当年11月到下一年4月结束,需要6~7个月。由于山西省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大多数农户采用传统的地窖贮藏方式简易贮藏马铃薯,部分农户将马铃薯直接堆放在阴凉避光的室内,只有少数专业合作社和大型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建设有专用的贮藏库和恒温冷库。

2   贮藏中发现的问题

山西省马铃薯贮藏主要用途包括留作种薯、留作自食薯、留作商品薯。无论留种、食用、作商品薯都要妥善贮藏,其有利于延长马铃薯的寿命和市场供货期,否则会引起烂窖或出芽,降低马铃薯价值[2]。

近年来,经对山西省马铃薯各大主产县的走访、调查,发现以下几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2.1  入窖前未消毒杀菌

马铃薯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原菌孢子可以长期在低温条件下潜伏,常年存放马铃薯的贮藏窖、库,若未消毒杀菌使用,其极易对新存放的马铃薯造成感染,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腐败、变质。据调查,马铃薯贮藏期间病害种类主要有马铃薯干腐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黑心病等。

2.2   入窖前未晾晒、挑选

未经晾晒的马铃薯水分含量较高、表皮未木栓化,经装卸、搬运、入窖等过程容易造成蹭皮,贮藏期间病害大多从伤口侵染,轻则影响其商品性,重则会导致薯块霉变、腐烂。未挑选的伤薯、烂薯、病薯一起入窖贮藏,会导致各类病菌肆意传播,造成大面积腐败变质。直接将带土的马铃薯入窖,会造成马铃薯呼吸作用增强,窖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温湿度升高。温湿度对马铃薯贮藏的影响很大,窖内温度小于1 ℃,会使馬铃薯受冻、变质,内部褐变,发芽受阻;窖内温度大于4 ℃,会使马铃薯芽眼萌动,导致种薯退化;窖内温度不稳定,容易使马铃薯腐烂、变质。湿度大于90%时,马铃薯失水量少,容易造成病菌侵染,发生腐烂或提早发芽;湿度小于80%时,马铃薯易失水,使表皮变皱、薯块变软,影响外观和口感。

2.3   入窖后窖内不通风

马铃薯收获入窖后,仍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不通风,会使窖内马铃薯释放出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无法排出,导致窖内高温高湿、含氧量减少。长期处于这种不利于贮藏的环境中,会使马铃薯霉变、腐烂和黑心。

2.4   贮藏窖设计不合理

由于经济条件、技术匮乏等原因,大部分马铃薯贮藏窖设计不够合理,层次低、容量小,贮藏的马铃薯不能按自食薯、自留种薯、商品薯分开贮藏,导致马铃薯种薯品种不纯、商品薯大量掺杂等情况发生,不能达到收购商的收购标准。

2.5   不重视贮藏

部分专业合作社、大型生产加工企业不重视马铃薯贮藏,为节省资金,贮藏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将大量的马铃薯随意堆放或露天堆放,造成马铃薯腐败、变质、受冻害,影响马铃薯的质量和商品性,降低加工利用率、提取率,无形中增加了成本。马铃薯长期露天堆放,接受光照时间长,表皮容易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易引起食用中毒。

3   贮藏设施和技术改进措施

马铃薯贮藏期发病、腐烂、出芽、冻害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马铃薯贮藏窖内温度、湿度、空气调节不合理及贮藏环境的脏、乱、差、臭,因此要安全地贮藏马铃薯,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   环境消毒

马铃薯入窖前,应将窖门、窖内、过道打扫干净,再使用药剂消毒杀菌。可使用40%甲醛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洒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1 m3使用10 g高锰酸钾和40%甲醛20 mL,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混合后即产生烟雾)或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熏蒸后窖内密封48 h,然后打开通风口通风换气,同时注意防鼠、防虫,待贮藏窖内空气安全后,可入窖贮藏马铃薯。

3.2   适时收获

收获时选择晴天,避免马铃薯受冻害。若条件允许,可将新收获的马铃薯进行预贮,即选择宽敞、通风良好的避光室内场地预贮。露天预贮,夜间需覆盖棉被等防寒物,防止马铃薯夜间受冻。待马铃薯表皮干燥、木栓化后,可入窖贮藏。

3.3   预贮去杂

新收获的马铃薯还未完全成熟,呼吸作用较强,马上入窖贮藏会散发出大量热量,使马铃薯堆过热,引起烂窖。因此,新收获的马铃薯应在宽敞、通风良好、避雨、避光、防冻的场所进行预贮。

待马铃薯收获创伤愈合、表皮水分蒸发、薯皮木栓化、耐贮性和抗病能力增强后,将病薯、伤薯、烂薯、畸形薯、绿皮薯、土块、杂物等挑出,之后入窖贮藏。

3.4   分窖贮藏

入窖时,应将马铃薯按不同用途、品种分区域贮藏,做好标牌、标记。种薯贮藏必须做到“一窖一品种一级别”,按品种、级别分区贮藏,严禁和商品薯同区域贮藏。商品薯贮藏时,也要按品种划分区域,防止混杂。

3.5   贮量合理

贮藏量必须适当,若贮藏量过大,马铃薯堆过高,不易散热,堆内马铃薯释放的热量无法排出,则下层马铃薯容易出芽,上层马铃薯离窖顶太近容易受冻。若贮藏量过少,不易保温,既浪费空间,也增加成本。适宜堆放高度为1.5~2 m,且不超过窖高的2/3,这样才能保证窖内良好的空气流动,使马铃薯正常呼吸。

3.6   入窖消毒

马铃薯入窖后要进行消毒杀菌,可用40%甲醛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洒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或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之后每30 d消毒一次,防止薯块腐烂和病菌蔓延。窖门和过道应每14 d消毒一次,防止人员操作走动,造成交叉感染。

3.7   贮藏管理

马铃薯入窖的前15 d,呼吸作用强、散发水分多,保持窖内通风良好,温度在10~15 ℃的环境下,有利于马铃薯表皮木栓化。之后的20 d要减弱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强度,使马铃薯进入休眠期,窖内温度要逐渐降至2~3 ℃,湿度80%~90%。进入冬季后贮藏要做好防冻、防寒、通风换气等工作。

3.8   完善设备

完善马铃薯贮藏所需要的风机、换气扇、温湿度检测仪等设备,创造良好的贮藏条件。

3.9   定期检查

马铃薯入窖后,要定期对窖内温、湿度,薯块进行检查,防止马铃薯入窖后发生病变、出芽。已经病变、出芽的马铃薯要及时处理,并对病发区域进行消毒,防止病变再次发生和扩散、蔓延。

4   贮藏技术发展建议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山西省越来越多地区体现出马铃薯贮藏技术的匮乏,在今后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制定马铃薯贮藏地方标准规范

根据山西省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山西省马铃薯贮藏标准,并在马铃薯主产区示范推广。

4.2   开展马铃薯贮藏技术培训

针对马铃薯入窖前的分选去劣、贮藏窖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窖内马铃薯贮藏容量和堆放标准等内容,组织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4.3   建立马铃薯贮藏补贴

加大对马铃薯贮藏技术的研究力度,培养马铃薯贮藏库建设、贮藏期病害防治、温湿度变化控制的专业技术人员。

4.4   建立健全馬铃薯贮藏体系

马铃薯主产县建设大型集体贮藏窖,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为农户提供免费的马铃薯贮藏条件。积极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贮藏窖,为当地农户提供马铃薯贮藏场所,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自建马铃薯贮藏窖,形成“集体+企业(合作社)+窖群”的马铃薯贮藏体系。

参考文献:

[ 1 ] 王拴福.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2 ] 姬青云.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作者:苗耿志

马铃薯安全贮藏管理技术论文 篇3:

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民乐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沙漠马铃薯种植基地和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对该县马铃薯贮藏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民乐县;马铃薯贮藏;问题;对策

由于马铃薯冬贮数量骤然增加,受贮藏方法、贮藏条件、管理技术的局限,贮藏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鲜薯在贮藏期间出现了热生芽、冷受冻、湿腐烂、干软缩、见光变绿发麻等问题。普通的贮藏方法,一般年损失率约为15%~35% 左右,严重者达50%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浪费和损失,必须科学贮藏,科学管理,才能延长食用和加工时间,达到预期效果。

1民乐县马铃薯贮藏现状

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 320hm2,平均鲜薯产量35.40吨/hm2,总产11.80万吨,亩收入1 000元左右。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骤增至7 333.40 hm2,今后3~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增至40 000hm2。由于马铃薯冬贮数量骤增,给马铃薯贮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农户在马铃薯贮藏技术方面,长期形成了一种传统性思维做法,就是不受冻为原则,其它贮藏因素考虑甚少。再加上当地农户主要采用地下式窖藏方式,即依各地地势、土质、地下水位、气候特点、建筑材料取材难易和经济条件等,建造小型井窖、窑窖和棚窖,个别生产单位建筑砖石结构的地下或半地下式分贮藏窖。据调查,上述不同形式的贮藏方式,绝大多数无强制性调节温湿度的设施。因此,收获后不论块茎的预贮、整理、入窖方法还是窖藏期间的管理,均达不到贮藏要求,造成了次年出窖时约有l5%~30%的贮藏损失,因此,贮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和改进。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入窖质量差

入窖质量就是要求入窖薯块完整、薯皮干燥、无病烂及其它杂质等。秋收季节,马铃薯收获期相对比较集中,由于农户劳力不足,时间紧迫,同时农户图省事、不愿多投入等原因,不经预贮、挑选,直接将带土的块茎包括病烂、伤薯一起入窖,降低了入窖质量。尤其是病烂块茎,将各种病菌直接接种到薯堆内,成为发病苗源;伤薯的伤口易于病菌侵染,为病害的进一步扩大蔓延创造了条件;没有经过预贮的块茎,在入窖后,块茎含水量较高,呼吸旺盛,出现“出汗”现象,增大了窖内湿度,为病菌繁殖传染和萌芽打下了基础;泥土多造成通气不畅,窖温升高致使块茎呼吸作用加强,促进了各种生理生化进程,使块茎提早发芽,降低了品质。

2.2品种混贮

一些农户沿袭旧的贮藏习惯,将种植用不同品种或不同用途块茎贮藏在同一个窖内,造成品种混杂,病害传播,严重影响了种性。同时对保证食用品质和加工价值极为不利。

2.3管理不科学

许多农户在贮藏管理方面养成了懒惰的“自然管理”习惯,即在马铃薯入窖后到天冷时封住窖口至次年出窖时打开窖门,贮藏期间对窖内温湿度既不进行检查调节也不通风换气,任其自然发展,很容易造成病伤、发芽等损失。

2.3.1病。病害的第1类是侵染性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枯萎病等。这些病害在田间时已经发生侵染,进入窖内继续发展。还有在窖藏条件下,受若干弱性寄生菌的侵染而发病的。如干腐病、软腐病。第2类是非侵染性病害,如冻害、马铃薯黑心病,是直接由窖藏的不适宜温湿度条件而引起。

2.3.2伤。薯块皮薄质嫩,含水量高,收获、运输、入窖过程中容易造成创伤破皮,许多贮藏期病害又大都从伤口侵染。因此,伤口的多少,愈合的快慢和程度与贮藏病害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不适宜温湿度条件又延缓了薯块伤口愈合的快慢和程度。

2.3.3热。马铃薯块茎的呼吸作用比较旺盛,因而入窖初期,窖内温度很快升高,加上湿度大,二氧化碳积聚多,常常形成无氧呼吸而产生有毒物质。如果通风不良,窖温长期不易下降,往往造成热害,并导致多种窖藏病害侵染。

2.3.4湿。窖藏薯块在伤、热条件下,势必进一步加强呼吸,所产生的水分又不能及时散发,凝结在薯块表面,就会引起湿害。同时,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许多病菌萌发、繁殖和蔓延,导致窖藏病害加剧。

2.3.5冻。收获前后,薯块在田间已受低温侵袭,或收获后暴露田间未及时入窖,最易导致冻害。贮藏期在“小寒”“大寒”前后,温度极低,如窖口封闭不严,窖温长期低于1 ℃ ,极易引起冻害。

2.4贮藏窖建造不合理

据调查,目前农户的贮藏窖无通风孔,窖门既是入窖口又是通气口,无法正确调节窖内温湿度和新鲜空气的流通。有些窖选址在背阴或迎风口。

3改进意见和措施

3.1贮藏前的准备

3.1.1灭秧收获。马铃薯在收获前7~l0d,先收掉茎秆,促进块茎后熟,减轻病害入侵,块茎表皮木质化增强,便于贮藏。

3.1.2薯块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病菌的侵染腐烂。

3.1.3收获后的块茎要经过l5d左右预贮,使其伤口愈合,水分散失,加速已感病的薯块发病。

3.1.4入窖时严格控制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冻、虫蛀等薯块。入窖薯块用马铃薯保鲜剂处理,入窖数量以不超过薯窖容积的2/3为宜。

3.1.5薯窖处理:在贮藏前1~2个月敞开窖门晾晒,约在贮前2周,用百菌清或硫磺等消毒剂对贮窖进行处理,1周后通风换气。

3.2贮藏期的管理

3.2.1前期管理(入窖至11月中旬) 薯块入窖后正处在后熟期,呼吸旺盛,分解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水蒸汽和热量,容易出现高温、高湿。这时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具体操作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当外界气温降到0 ℃时,调节窖门的开度。

3.2.2中期管理(12月至次年3月份) 此期已是严寒低温季节,薯块也进入了深休眠状态,容易受冻害,此时以防冻保温为主。具体方法是:当气温降到-8 ℃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当气温降到-l2 ℃ 左右时,关闭通气孔,在晴朗暖和天气的中午,打开窖门和气孔通风约20~30min左右,每隔2周进行1次。

3.2.3后期管理(3月份以后) 此时气温、地温升高,薯块开始萌动,管理上以降温换气为主,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气孔,以防热气进入,只可晚间和清晨通风。

3.3建造合理的贮藏窖

3.3.1对农村传统贮藏窖进行改进。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对农村传统贮藏窖进行继承改进。即对土建筑的井窖、窑窖以及土木建筑的棚窖开设通气孔,并在窖底部用网格状空格材料衬垫,衬垫离地面高5cm左右,窖壁上挖深、宽备l5~20cm的通风槽,在薯堆中安置数根与底部衬垫相连的通气管,增加自然通风换气条件。

3.3.2逐步利用强制通风换气设备。对贮藏量较大的贮藏窖,配备移动式风机,根据窖内温湿度情况,进行不定期强制通风来控制和调节窖内温湿度。

3.3.3建造大型砖石结构的半地下室种薯专用窖及其它大、中型专用窖。种植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乡镇,可建造几座贮量上千吨的大型砖石结构的半地下室种薯专用窖,配备大型调温控湿设备,有专人负责种薯贮藏。商品、加工薯贮藏中,可在专业村扶持一批专业贮藏户或者企业与贮藏户共同投资建立500t以上、自动化较高的大、中型贮藏窖。这种形式便于管理,贮藏效果好,可逐步向现代化贮藏窖过渡,提高产区贮藏技术水平,减少贮藏损失,保证贮藏质量,推动民乐县马铃薯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参考资料

[1] 张其展,柴武高,巴兰清. 民乐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07(2).

[2] 黄先祥,伊秀锋,曾世华,段湘妮.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5).

[3] 李佩英. 马铃薯安全贮藏窖方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3).

[4] 秦昕.高寒区马铃薯种薯的贮藏方法[J].中国农村科技,2001,(8).

作者:赵生山 牛乐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财务论文下一篇: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