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部门预算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始和基础环节,在整个财政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部门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部门预算仍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研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很有必要。

第一篇:部门预算论文范文

论绩效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关系

[摘要] 对于部门预算和绩效预算的关系,在预算改革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本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下一步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绩效预算;部门预算;关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18

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编制2000年预算起,我国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账。近些年,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我国开始了绩效评价和绩效预算的试点和探索。但部门预算和绩效预算之间的关系,在预算改革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因此,理清两者的关系,对顺利推行绩效预算意义重大。

1概述

1.1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进程

2000年是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起始之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按照法定时间批复预算;将以往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

之后,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入。2002年,正式按照新的方法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正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扩大管理范围;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进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试点。此外,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金财工程”、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等改革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之中。

1.2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

我国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后不久,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也随之展开,各级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从2003年起,财政部就开始制定部分行业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2005年,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财政部选定了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4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2010年共批复确定115个中央部门的200个绩效评价项目,绝大多数中央一级部门已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探索主要表现在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代表的改革实践。

2部门预算与绩效预算之间的关系

2.1 部门预算是绩效预算的前提和基础,为绩效预算的开展提供平台

部门预算改革对绩效预算改革意义重大,如果没有10年来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绩效预算改革可能就无从谈起。部门预算改革为绩效预算改革建立了一个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之上,绩效预算改革才可能顺利进行。

绩效预算需要比较部门的产出和预算资金投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这个前提就是部门的收入要有一本总账。这在过去传统预算中是无法实现的。传统预算编制将预算支出按行政经费、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不同性质分成若干类,分别由财政部的不同司局管理,对于一个部门来说,究竟已经安排了多少预算资金是搞不清的。而且在传统预算制度下,部门的大量预算外支出游离于预算监管之下,预算也无法搞清部门的实际资金拥有量。经过部门预算改革,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了预算的监管和控制中。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对预算部门的支出进行了分类,摸清了预算部门的各种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对预算部门的各种支出能够进行多维的定位。这些改革都为预算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持,大大方便了预算绩效评价的进行。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部门预算改革,绩效预算改革就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绩效预算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2 绩效预算是部门预算的深化和升华,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方向

部门预算虽然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和控制,但预算的编制和资金的分配仍缺乏明确的导向。由于缺乏目标的设定和产出的考核,预算编制带有较重的经验决策色彩。由于缺少绩效方面的考核,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同时也限制了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

在预算的执行阶段,主要是强调对合规性的遵从,预算执行中只管投放进度、不问投入效果;只管使用合规、不问效益大小;部门预算“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只强调支出的财务责任,不考虑支出的实际结果责任,从而造成部门预算资金浪费和效益较低等问题。

绩效预算改革的滞后必将制约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总体效能的发挥。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延续、提升,乃至制度变革,绩效预算改革需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逐步引入绩效管理的要素,逐步将投入控制型的部门预算改造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是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是部门预算长期改革的方向。

2.3 在部门预算基础上进行绩效预算改革

我国的部门预算已经推行了近10年,各级政府已基本熟悉部门预算的工作流程,可以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推行绩效预算的改革。实行绩效预算,首先必须明确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绩效计划目标的制定是实行绩效预算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需要一并制订年度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制订应与部门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以部门的战略规划为依据,进一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保证预算年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实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应继续完善部门预算,严格按目标、功能、绩效要求来细化预算编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绩效预算改革可以先以项目支出绩效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到部门人员和公用经费。人员和公用经费在部门预算中按定额管理,通过对部门的绩效结果的考评,合理修订人员和公用经费定额,提高基本支出使用效益。根据考核结果做出奖惩与预算调整。根据绩效预算按效果拨款的原则,财政部门按照各机构的计划制订情况以及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调整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内外部评价结果对于绩效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对于目标完成不好的部门则予以公告削减直到取消这项预算。

部门预算改革在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部门预算改革绝对不能放松,需要在投入控制等方面继续完善。同时,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逐步将绩效管理的各要素引入部门预算中,向管理导向型预算转变。

3结语

尽管目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理念,但由于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相融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在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总结实践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基础条件、组织实施、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改革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较少,特别是与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之处,亟需用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

第二,制度设计应切合实际。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预算支出改革实践来看,政府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而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变革也同样要遵循这样一个普遍规律。在具体的改革框架设计上应充分理解政府公共部门的利益属性和我国所处的改革阶段,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制度设计节点,并明确技术手段的核心内容,以此充分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

第三,应注意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一是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部门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三是要进一步研究绩效文化的形成问题,如果真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资源分配产生有效影响,可能最终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文化变革的结果,要将绩效文化渗透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最终,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中国式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作者:刘学丽

第二篇:部门预算改革初探

摘 要: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始和基础环节,在整个财政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部门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部门预算仍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研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很有必要。

关键词:部门预算 公共财政 业务流程 绩效

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公共资源特别是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稳固财政基础,增强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仅是规范预算管理模式的要求,更是政府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认真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立足于我国的国情,部门预算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

一、部门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京市财政部门预算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部门项目编制不够细化。由于项目预算缺乏科学合理统一的审核依据,因此部门项目编制还不够细化,如在项目编制后又无必要的追踪调查。由于内部需求在变动,这些项目也会变动,这就需要对之前的预算做出适当调整。在项目过程中需要量化的信息,比如有多少人参加项目的编审等都没有明确的表示。

2.部门收入来源不准确。尤其对非税收入预计不准确,往年结余纳入预算不完整。政策规定要求纳入预算编制的,但是往往结余却挂在单位的账上,很难控制这些结余,并使之完全地上报给预算部门,而且部门间转移收入脱离预算管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预算执行中收支未脱钩。财政专管员对于部门预算的审核只重视预算内拨款的部分,而对非税收入部分基本不审核,对于进入专户的资金,财政专管员更是不予重视;同时涉及资金承担问题,可能会通过随意安排项目来承担费用。

4.基础信息审核权限不明确。在人员、资产等基础信息的审核权限上,因为不能明确各自的权限从而影响执行效果,在项目预算编制中对需要量化的信息还不能满足需要。

5.没有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首先,表现在人员管理粗放。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各单位即时人员变化情况,导致核定预算时仍沿用过去的编制人数,人员和经费不能实行动态管理。其次,表现在现行的定额标准仍然存在基数法的痕迹。现行的定额不是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财力估算出来的,而是在承认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倒推出来的。这样的定额,无法真实反映部门单位的职能大小和权责轻重,不能反映出各部门需要和实际耗用的真实水平,缺乏科学合理性,部门之间缺乏公平、公正。

最后,表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的定额标准的稳定调整机制。从部门预算的实践看,关于预算定额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定额的调整问题,即如何调整和调整频率。是根据财力状况按“基数加增长”的方式调节,还是个别部门、个别项目微调,是定额相对稳定还是每年调整,这些问题不解决都会对部门预算编制产生不利影响。

二、进一步完善南京市部门预算的对策

考虑南京市实际情况,结合南京市部门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在部门预算机构建设中相应成立或组建专门的预算编审机构:一是在财政内部成立专职预算编制机构,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责集中起来,使预算编制环节独立化,该机构负责政府预算的编制工作,审核确定部门预算,并编制综合财政预算;二是在各级政府成立预算委员会,由财经专家和政府部门要员组成,对财政上报的政府预算建议计划提出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在各级人大成立相应预算机构,专职负责对政府预算管理的指导、审核、平衡和初步确定政府预算草案。同时也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我市部门预算。

1.理顺财政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首先,妥善处理好财政与部门间的集权和分权关系。“一级事权一级财权,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并不适用于处理部门间的财政关系,对于政府部门之间来说,财权与事权应适当分离,财权基本应集中到财政部门手中,在一级政府内部,财权的适当集中不仅使得统筹安排有限的财政资源以提高其利用效率成为可能,而且强化了财政部门对预算收支活动的监督。同时,要完善协同理财机制,考虑建立激励机制,尝试将部分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权向部门适度转移,包干使用,超支不补,推进预算编制事前控制的严格性与实施过程管理自由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增强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变独家理财为大家理财,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大有裨益。其次,财政部门要化被动为主动。要改进预算分配关系,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就要主动做好沟通和服务工作,提前就年度财政政策要点、预算安排的结构、财政增长规模等与部门进行沟通,将有关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所要达到的目标交代清楚,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事先有所准备,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提高项目安排的透明度,确保资金在部门间的公平分配。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责任,要求其应根据本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预算框架,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对本部门的各项支出进行分类,制定科学的滚动项目计划,并把经费需求落实到各个具体项目,充分发挥各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自主编制。最后,理顺财政与其它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关系。对于计划、科技等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简单地将分配权收回并不是个好办法。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部门在各自的领域要比财政部门更有发言权,而且项目的选择权过分集中于财政部门,客观地说也是不甚妥当。可以考虑将计划、科技等部门作为预算审核的成员单位,相互合作,紧密配合,共同做好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工作。

2.确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首先要通过对部门更细致、更有效的调查,准确掌握预算单位的各项基础数据;通过深化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准确掌握各项收入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其次,要深入地开展部门预算工作,亟待进行的基础工作是全面摸清预算单位“家底”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为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另外,定员定额是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对各项支出合理消耗的测算,区分部门、行业的特点和各项开支的性质制定支出标准,财政部门以此为基础确定预算定额,作为今后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3.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质量。第一,要全面提高编制水平。实践证明,编制质量是部门预算的生命线,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预算执行水平的好坏。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就要从“全面”和“细化”两个关键点着手。一方面,内容要全面。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既要编好收入预算,也要编好支出预算。在收入预算上,预算单位的各种收入,包括各种非税收入都要纳入预算;在支出预算上,各单位要认真研究下年度的工作,统筹安排年度计划,提前研究,突出重点,实现部门工作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编制要细化。要努力做到“三个同步细化”,即专项资金和基金项目要同步细化、预算内和预算外要同步细化、项目预算和采购预算同步细化。第二,要加强项目支出管理。要按照“立项有据、管理有方、审核有序、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编报项目支出预算的具体操作规程,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的申报、审核和管理。要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库,细分项目类型,明确重点项目支出和一般性项目支出,建立合理的项目排队规则。在具体安排上,要按照轻重缓急、主次先后的原则统筹调度,分层次优化排序实施推进。具体次序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定、国家规范性规定的项目支出,省市人大地方性法规、省市政府规章、市委市政府规范性规定的项目支出,市委、市政府会议纪要规定的项目支出,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市属部门联合制定规定的项目支出,其它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支出。对于一般性项目则尽量借助于社会中介力量,财政部门主要是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包括项目支出的立项标准、申报程序、文本格式等,从制度和源头上加以规范。

4.管好预算外资金,充分发挥综合预算的效能。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都是财政性资金,财政部门应对预算内外两块资金的来源、数量、规模和支出方向、结构、比例进行总体设计,以形成一个部门完整的综合预算。采取以外保内、综合平衡的编制方法,将预算外资金优先抵用于部门正常办公运转、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买、办案经费和经审批的基本建设项目,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用于个人奖金福利的发放。

5.将“绩效”引入部门预算中,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预算体系。预算编制方法改革的重点是要树立“绩效”观念,将公众利益最大化目标细化到公共支出过程每一环节的绩效指标上,再与部门、官员的利益挂钩,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引入绩效预算思想,将“产出”及“结果”的绩效考核指标作为主要参照指标,与部门获取的预算额建立联系。“绩效”要求政府每笔支出,必须符合绩、预算、效三要素的要求。“绩”指请求财政拨款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目标或计划,即业绩指标。这些目标应当尽量量化或指标化,以便编制预算并考核效果。“预算”指完成业绩所需的款额或公共劳务成本。“效”指业绩的考核与预算(成本)挂钩方式。通常对于绩效的考核由审计部门或委托社会公证机构来进行,财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拨款。绩效预算的关键是设定绩效指标。绩效指标主要是指公共支出“产出”和“成果”环节的绩效评价,绩效预算通过建立预算款与业绩的配比,成功地激励部门或官员积极组织公共品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三、结束语

预算作为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要想加强财政资金的内部控制,要从部门预算重视,部门预算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中要坚持以下四个指导思想:(1)支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2)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3)真实性;(4)合理性。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必须抓好关键、保证重点。要在保证预算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它各类预算支出,才能为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带来保证,为建立阳光财政提供必要条件,为推进公共财政的发展提供动力。

[本文为2008年南京市软科学项目“南京市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流程规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0210]

参考文献:

1.李萍,刘尚希.部门预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翟海燕.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3)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6)

(责编:吕尚)

作者:陈吉凤 江其玟

第三篇:浅谈县级部门预算

摘要:县级部门预算是我国进行财务预算的基石,也是财务管理的开端,有效的实施财务预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县级部门预算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制度上的不合理及自身管理不到位,并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县级部门预算;问题;影响因素;建议

1.县级部门预算面临的问题

县级部门财务预算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理解和认识,首先,是制度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县级的财政部门管理不到位。以下将予以具体的分析。

1.1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日期使部门预算流于形式

根据我国预算制度的设计,县级的基层财务管理部门在当年的1-2月份就要编制下一年的财务预算。而根据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预算要获得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批通过,而基层人大审批预算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5-6月份。两者的时间差直接导致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审批日,即意味着每年的上半年实际是不存在预算的,或者说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通过的预算。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和政治制度之间的时间差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意义,阻碍了预算的执行,而且损害了财政部门的公众权威。

1.2县级部门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

县级部门本身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人员的欠缺和时间上的紧迫等原因,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并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现代财务预算的管理观念

受长期经济困难局面的困扰,部门形成经费不够就向政府要的习惯,部门预算工作宣传不到位,“多要多花”的思想仍然存在。实行部门预算制度规定后,财政部门基本满足“保工资、保运作、保民生”三保原则,但部门负责人及财政人员仍会在期末尤其是岁末年关之时,申请政府领导审批追加预算,预算编制计划与实际预算支出相差甚远,严重影响部门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准确性。

(2)匮乏专业的财务预算编制人员

受地域的局限和地方财政编制的限制,基础财务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首先,地方财政编制有限,基层的财务人员很难做到与上级财务职能科室的一一对接,往往上级的某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由基层的一个科室统揽,基层的财务管理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人员配置的匮乏导致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其次,受地域的限制,县级基层的财务部门很难吸引到专业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人员配置跟不上财务管理改革的需求。通常来说,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开端,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较高,一方面要熟悉部门运作的具体情况,对各个方面的资金需求深入了解并能够做出准确的估算,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要过关。而基层的财务部门一般并不配置专门的财务预算机构,从有限的人员中抽调出专门人员搞预算对于县级财务部门也并不现实,而普通的财务人员通常是会计或是出纳出身,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财务预算培训,在编制预算和预算的执行方面,难以做到科学化、系统化。

(3)时间紧迫,预算编制浮于表面

部门预算要做到统筹兼顾,精细化管理,在测算过程中做到事无俱细,面面俱到,需要深入部门详细测算出各类收支项目基数,点、线、面全面结合,从日常办公用品到大型项目支出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当的人员和充足的时间作为保障,但基层部门预算工作受各方面客观条件制约,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部门收支测算工作精细化程度不够,部门预算对全年财政收支统筹影响力不大。

办公经费的估算尚有往年的经验可借鉴,但对于项目预算而言,由于其涉及的范围广、情况较为复杂,估算更为繁琐,而且由于项目本身的特征不同,也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在项目的预算方面,仅仅有一个粗浅的结构框架,项目的预算编制基本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这就暴露出在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审批和监督不到位,不能使得专项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达不到为各项事业提供发展规划提供财务指导的标准,也无法满足公共财政支出方向和范围的要求。

2.影响县级部门预算的因素

2.1主观因素

(1)县级部门财力拮据

县级部门普遍存在着资金拮据的问题,虽然存在财务预算,但是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就受到现金制约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基本的费用预算额偏低,难以保证全年工作正常运转的需求,因此很多单位在年底的时候再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因此要适当提高经费定额的标准,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财政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选择有重点的进行资金扶持,不可能满足基层单位的全部需求。也是因为基本的办公经费批准的额度较低,因此县级的一些单位只能把专项财务经费用作日常的办公经费,财务预算执行的效果打了折扣。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只能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予以解决。

(2)行政行为和部门职责具有不确定性

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行政部门也在随之进行改革,因此,行政行为和部门的任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尽管每年的年初都对当年的财政做了预算,但是由于县级财政吃紧,不能预留出一部分的机动资金。部门的事业单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行为变化,而且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和上级任务的追加,很大程度上对当年度的财政预算造成很压力。财政吃紧是财政部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政府和其他一些行政机构在对基层部门下达补充任务和新任务时,也并没有给予经费的支持,这就造成在预算外的行政事项太多,基层的资金压力增大,迫使其挪用其他经费,预算的实施往往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2.2客观因素

(1)县级部门主观认识不足

县级部门作为基层的执行部门,领导普遍对预算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受到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很多单位已经习惯了缺乏资金向政府申请,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和经验,这就使得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很多单位迫于上级领导机构和制度的压力在短暂的时间内仓促编制一份财务预算,缺少可行性研究,也忽略了项目的轻重缓急。只要能够完成当年的任务,即使预算和执行的差额较大,领导也一般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由于领导的忽视,财务人员也没有对预算进行认真对待,对预算也不能做到严格的执行,管理约束意识较差,导致预算只是完成了上级任务,而没有实际起到真正的财务管理作用。

(2)财务工作基础薄弱

县级部门普遍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限,因此财务预算的基础很薄弱,这也直接引起了县级部门财务预算的规范性不高。我国的经济虽然已经进入了总体小康的状态,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编制财务预算的规范、指标、程序和原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编制出来的报表内容各异,并没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特别是针对专项经费的划拨和专项项目的支出,一直缺乏较为专业的研究资料,没有一个硬性的测算依据和评判标准,在实际的财务预算操作中,财务人员的主观性较强,而县级的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又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素养,因此,财务预算编制的可信度较低,不能精准的预测资金需求,估算财务运营状况,也不具备指导财务管理的作用。

3.增强县级部门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基层部门预算工作可以说问题较多,为使这项工作在财政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源头控制作用,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提高部门预算认知程度,加大宣传力度

基层部门预算工作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基层公共财政体系的客观需要,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服务于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公开、公正、公平的部门预算编制程序,逐步推动部门预算的发展,一方面基层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广泛与深入的宣传,并根据客观情况制定科学的立项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各预算部门也要提高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统一认识和理解,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3.2财政部门要在人员、经费、时间等方面给予部门预算充足的保障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尽量扩大编制,对于优秀的财务人员也可进行破格录取,在保证了有足够的财务人员之后,要专门成立一个项目组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职的财务人员,要注重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定期参加单位组织或者是外包的培训项目,提高其业务素质。

其次,在经费方面,一方面,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尽量预留出一部分的机动资金,对于基本经费的估算要准确。另一方面,对于专项经费要严格管理,确保经费确实是为专项服务。

再次,在预算编制的时间方面,要进一步进行改革,虽然会计的年度从每年的元月一号开始计算,但是考虑到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议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从每年的5-6月份编制,或者是提前到上一年,这样就改变了原来上半年无法定批准的预算的状况,保证了财务预算和执行的合法化、严肃性。

3.3细化部门预算的编制,严格按照审定的部门预算执行

要为基层预算编制确定科学的部门预算测算标准,建立完备的编制政策、资料数据库,合理测算标准定额,强化部门预算政策执行力度,严格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到具体部门、具体单位、具体项目。要改革传统的粗放型的财务管理,逐步向精细化财务管理改进。强化国库统一收付制度,加大编制部门的综合预算制度,对于财政收入和支出严格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加大对收入的控制。部门所有的收入,包括其政府拨款、预算内外收入和其他收入要全部上缴国库统一进行管理,保证收入到位,这样是从根源上控制滥用开支的现象。其次,要坚决按照预算办事,增强预算的权威性,提高县级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的认识,只有不随意更改预算,才能够逐步提升预算编制的水平和质量。

3.4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约束力。

对基层部门预算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编制政策,甄别各行业及部门出台的支出政策,建立部门预算政策执行及监督机制,建立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我国出台实施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已经多年了,但是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一直缺位,这也是导致领导和财务人员忽视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我国要建立对财务预算编制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对于预算的执行,特别是专项计费的支出,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专项经费的预算及执行要单独列出予以编制,而且还要运用项目支出实施事前严格审核、事中监督控制、事后跟踪问效等有效监督手段,归集实际的项目支出,进一步发挥部门预算的约束效力。在具体编制过程中,要使各部门项目具有可比性,并进行专业性可行性论证,财政对其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实施绩效考评。

4.结语

县级部门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的基石,是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而且随着经济和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部门预算会在今后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财政部门要在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上下功夫,为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履行财政职能,扩大财政管理范围,拓宽财政监管内容,开源节流,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和谐阳光财政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洪秀、张程,对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考,2005(8),12-14

[2]张玉艳,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7),21-22

[3]王秋兰,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现状与对策,财税金融,2011(3)下半月刊,86-87

[4]陈顺根,雷鹏.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9)

作者:张晋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范文下一篇:预结算审核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