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社会学思考——基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调研

2022-10-08

一、引言

2009年银监会叫停了银行分年龄段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业务,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逐步退出金融借贷市场, 这一现象为网络借贷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网络分期消费平台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诸如“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趣分期”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随之兴起, 这种宣传无担保、无抵押、无首付、无风险的消费模式逐渐流行于各高校, 网络分期消费逐渐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大学生群体处于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关键时期, 不合理的消费价值取向和消费行为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的甚至给家庭和个人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国内学者对网络分期消费的研究较多, 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区域所分析得出的社会归因和结论也不尽相同。参考各学者的研究, 有从经济学视角、社会学视角、法学视角对网络消费的研究, 也有从特定区域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情况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 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状进行探究。

二、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此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 回收问卷1876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1823份, 有效率为91.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女生1233人, 约占67.6%;男生590人, 约占32.4%。大一学生862人, 约占47.3%;大二学生523人, 约占28.7%;大三271人, 约占14.9%;大四学生167, 约占9.2%。

(二)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选择网络分期消费的女生多于男生

按照性别比例的不同进行对比, 1233份的女生有效问卷中, 约47%的女生表示使用网络分期消费, 约23%的男生表示使用网络分期消费, 显示结论为女生选择分期消费的人数比男生多。

2.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年级比例不同, 两头多, 中间少

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调查问卷, 采取分层抽样, 选择网络分期的数据显示为:大一学生46.2%;大二学生23.6%;大三学生17.5%;大四学生占比为37.5%。显示结论为: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选择网络分期消费多于比大二和大三学生。

3. 网络分期消费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家庭, 月消费金额多处于中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来源于家庭支付的为99.5%。每月生活费在800元 (包括800元) 以下的有820人, 约占45%;在800-1000元之间的学生有418人, 约占23%;在1000元 (包括1000元) 以上的有237人, 约占13%。由此可看出, 在研究对象中的高校, 大部分学生的月消费低于800元的。

4. 网络分期消费男生与女生购买的产品不同

通过数据显示, 在使用网络分期消费的男生中, 购买电子产品类的男生占比为86%;购买服饰箱包类和化妆品的女生占比为92%;由此得出:由于男女生的性别不同, 对网络产品的购买和消费偏好也不一致。

5. 大学生对网络分期消费的了解渠道不同

有92%的学生表示了解网络分期, 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分期消费。其中, 在了解的渠道选择中, 了解总量92%中有26%的同学通过网络广告而知晓网络分期消费, 27%的同学通过与同学交流得知, 23%通过粘贴在校园里的小广告得知, 24%的同学通过媒体报道得知。同时, 使用过网络分期消费的学生为537人, 约占32%。

(三) 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情况的个案访谈

1. 个案一

王同学, 男, 来自云南农村, 现就读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每个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 其中80%的生活费由父母供给, 20%来源于做兼职。该生从大一开始对个人的平时花费比较有计划, 日常的花费主要是饮食、话费、个人生活用品等, 每个月能结余200-300元。该生在大一学年的下学期更换了一个2899元的新手机, 是通过在小米商城上采用网络分期消费购置的, 分12期还款, 每期还258.97元, 合计3107.64元, 扣除本金2899元, 该手机一年支付的利息为208.64元, 每月的手续费支付约17.39元。该生认为网络分期消费不划算, 是由于自己在大一时看到别人都用好手机, 自己也想更换一个, 但是迫于家庭经济压力, 父母不可能给自己一次性购买一个价值近3000元的手机, 所以就选择网络分期消费购置手机。知晓网络分期消费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身边的同学, 如学长、老乡等、网络上的小广告、商家的宣传单、校园里某些角落里的小广告而得知。在以上四种渠道中, 通过身边的人对自己选择这种消费行为的影响力较大。该生同时认为选择网络分期消费不划算, 是由于自己盲目提前消费的后果。由此个案可看出, 大学生选择网络分期消费与家庭经济情况有直接关系。

2. 个案二

管同学, 女, 来自云南农村, 现就读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每个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 是由父母每月提供, 日常的消费主要是饮食、购买衣物和化妆品等。该生从大一学年的下学期开始通过网络分期消费购买衣服、化妆品、箱包等, 但是在大三学年的时候选择网络分期消费的数额比大一、大二学年消费的较大, 主要原因是个人在校外选择各种技能资格培训班的培训费占据了大部分生活费, 而且即将面临毕业, 个人在面试的过程中更注重外表形象。同时也想到毕业之后有工作了, 经济能力比学生时期更好, 能够偿还网络分期消费, 认为通过网络分期消费购置自己心仪的物品非常划算, 既可以提前享受, 又不增加自己的还款经济负担。该生得知网络分期消费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广告、身边的同学。由此个案可看出, 大学生选择网络分期消费主要是物质方面的消费, 而且存在超前消费的心理。

通过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情况的现状调查, 发现很多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消费, 在了解网络分期消费的途径上呈现出传统人际交流和现代宣传媒体相融合, 在消费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寻找消费群体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三、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社会成因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社会成因很多, 结合本研究, 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社会成因:

(一) 群体认同消费

“消费者不仅是一个社会人, 而且是一个具有特定的社会位置和群体归属的人。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社会生活中的人必然要对人的群体归属进行划分, 而且每个人通常会为自己找到一个群体归属。”作为大学生群体, 其身份和价值认同就是同辈群体——“大学生”, 不管是年龄、心理、形象气质、经济地位、价值取向等内在和外在的特征都决定了大学生的群体认同特征。这类群体的特点是对外界充满好奇、敏感和具有创新的消费群体, 心理处于尚未完全成熟阶段, 容易受外界传媒影响, 尽管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或完全独立, 消费能力有限, 但他们却是消费的主力军之一。当群体认同在潜意识内形成, 参照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就会产生示范效应, 这其中也包括性别认同, 如:个案二中的管同学就是从大一学年的下学期开始通过网络分期消费购买衣服、化妆品、箱包等外在形象气质方面的物质消费。从对网络分期消费的认知渠道也可以看出, 通过网络广告、与同学交流得知、媒体报道和校园小广告得知的数据统计值相差不大。

(二) 情感宣泄消费

“消费与情感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就是说, 消费始终是伴随着情感介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知道, 消费过程不是一个纯粹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 而是一个心理的、伴随着各种情感因素的过程。情感既是消费的动机之一, 又是消费的结果。”在本研究区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其所在区域属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 该校的大学生多数来源于贫困家庭。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 特别是大一新生, 很多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独立生活和学习, 首次尝试自行支配钱财, 容易形成伴随情感因素的消费, 如:愉快、自由、虚荣等情感宣泄消费。现代社会是信息发达的社会,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其大众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生动的传媒信息, 向大学校园传递各种消费潮流, 再加上大学生群体对理财缺乏开支计划性, 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 使得大学生群体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 消费的盲目性使其失去应有的判断力, 造成很多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消费。

(三) 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消费者为达到个人预期目的而对自身未来收入透支的消费行为。”分期付款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现实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 通过选择分期付款, 大学生消费者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商品的高昂价格, 可以将总价分散到未来几个月甚至是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段, 靠透支未来的收入来减轻目前自身的经济压力, 从而满足现实的消费欲望, 提高现阶段的生活质量。大学生属于还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个体, 生活费大多来源于父母, 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效应之下, 很容易采用网络分期付款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特别是来源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大学生, 从小县城考到城市中读大学, 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比农村和小县城丰富, 在广泛接受各类讯息的效应之下, 超前消费意识促使很多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消费, 其还款方式是通过透支父母未来的钱来满足自己当下的消费需求。长此以往, 可能会导致对父母的经济依赖性增强, 自身经济独立责任感的缺失。

四、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建议

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虽然从表面上看属于个人行为, 反映的是个体或群体的消费差异, 但是从社会结构上分析,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其网络购物心理和行为受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消费价值观的影响, 可以从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和个体各层面的共同努力, 切实引导大学生群体合理使用网络分期付款, 养成理性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习惯。

(一) 政府层面

网络分期消费的依托载体是互联网金融业, 对互联网金融的法治建设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会造成网络购物消费的混乱局面, 政府需加强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目前对大学生网络分期购物的管理依据主要是《合同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联合制定规章或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和大学生网络分期进行立法规制。同时可以加强多机构的统一监管, 多方位全过程对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准入、业务活动、资金安全、信息披露、利率费用等评估和监管, 管控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贷款出现的企业坏账风险, 降低企业平台的资金风险, 保障大学生的权益不受损害。

(二) 企业层面

网络分期购物的平台众多, 各平台的商品经营模式、对大学生的购买资格、逾期费等不尽相同, 所以企业方需合理运营平台, 规范行业运行机制, 建立统一合理的运行标准, 促进行业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同时, 分期机构在向大学生宣传分期付款购物的同时, 有义务主动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分期付款理解方式, 提醒大学生群体规避各种信用风险, 而不是有意图利用大学生群体不善理财、疏忽大意的缺点来企图赚取利润。另一方面, 分期机构也可以不断吸引民间资本, 使自己的业务逐渐规模化效益化, 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自身抵抗资金风险的能力。

(三) 学校层面

“学校是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 也是国家和社会传播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的机构, 对青年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学校层面上来说, 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特别是诚信意识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诚信意识。基于本研究对象: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大学生多数来源于贫困家庭, 从家庭中得到的消费观念极为有限, 在面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欲主义以及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社会宣传效应, 学校理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指导、理财知识、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良好的消费品质, 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四) 家庭层面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 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教育, 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社会化。大学生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可以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其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 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消费情况, 当出现不合理的消费观或每月的消费金额超出正常范围时, 父母应及时教育和引导孩子克服消费的随意性, 增加消费的计划性和自制性, 从而减少消费误区。

(五) 个体层面

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形式, 在付款方式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分期消费。从大学生个体层面上来说, 不合理的网络分期消费行为不仅会困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还会影响自身理性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 大学生个体应加强自我管控能力, 在网购时要加强风险认知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理性消费意识。同时, 在大学学习期间, 应正确认知自己,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找到满足内心需求的更多途径。

总之,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研究较多,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促使这种现状形成的社会成因:群体认同消费、情感宣泄消费和超前消费, 并提出“政府法治监管、企业行规机制建设、家校联合教育、个体自我管控”相结合的建议, 以引导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网购消费行为习惯。

【相关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父母亲友的资助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经济来源;女生的花销整体上高于男生;饮食占据大学生每月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 其次为日用品、衣物和社交娱乐支出。

摘要:网络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但经济尚未独立的群体, 使用网络分期消费已成为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状进行调研, 分析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形成的社会成因, 并从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体层面提出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象,社会学

参考文献

[1]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 段小钰.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与风险防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7.

[4] 陈尚聪, 樊一阳.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J].物流科技, 2017 (9) :97-99

[5] 陈慧枫.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现状及教育路径探究--基于对“互联网+时代下粤东北地区院校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调研”[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4) :38-41.

[6] 姚璐莹.大学生分期付款购物消费模式能走多远--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 2016 (9) :28-29.

[7] 张腾.大学生消费新趋势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48-52.

[8] 董育硕.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其社会学透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6) :165-167.

[9] 王永强, 杨海芬, 程月.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情况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7) :34-35.

[10] 张雅博.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情况现状调查--以洛阳市三所高校为例[J].对外经贸, 2015 (9) :81-82+95.

[11] 夏瑞婷, 吴晗.大学生网络分期购物的法律缺陷及其治理[J].法治与社会, 2016 (36) :63-6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短道速滑道次和名次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