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试卷分析

2022-08-07

第一篇:学生数学试卷分析

学生试卷分析

学生试卷分析范文

篇一:试卷分析范文

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此试卷由

(一)填空题、

(二)判断正误、

(三)选择题、

(四)化简比、

(五)连线

(六)画图,和

(七)解决问题、

(八)阅读、

(九)写作组成。

二、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1) 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 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

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校学生达标率100%,得分率95.09%,及格率100%。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我们在平时坚持一早一晚天天练,故失分较少。全年级计算得分率达到了95%以上。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得分率达到了96%以上。

(3) 有良好的读书、书写习惯。 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得分率达到了91%,这与平时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试卷中的不足

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

( 1) 对题目理解不够。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导致了错误。

(2) 动手操作和动口没有很好结合。平时只是让学生口头说了说而已,印象不深刻。由此可见,动手动口应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3)写作水平普遍较低,这与我们平时只注重字、词、句的理解而习作较少有关。

(4)综合科学生虽然得了高分,但普遍反应学起不是得心应手,全靠死记硬背。因为我们的科学课本是苏教版,思品是冀教版,帮学生学起来较别扭。 篇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吴昊

本次测试是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三分之一进度测试卷。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命题是我自己。为了出试卷,我在网络上查找了各种资料,力求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对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检测。但看来,并不是非常乐观。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对中考复习有指导意义。从考试来看,禀承了中考试卷的一贯作风,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试卷第一大题考查积累与运用,诗词填空均为考纲要求的必背诗文。题型为上下句填空,理解性默写,分类默写。理解性默写有古诗也有古文背诵,考查了《出师表》中的名句,提醒学生对古文背诵要更扎实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出。分类默写注重古诗与生活的联系,写出有关节日的诗句,因为此题早前做过,大多数学生能写出。但有一部分学生诗句填写不准确,不能得分。名著阅读考查的是自由写出读后感受,学生回答时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有的不是很准确,有失分,很可惜。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对病句的改正。对病句中的成分缺损不能很好地判断,语序不当有部分学生不能调整,总的说来语言敏感性不够,概因平时说话训练过少,不注重语言的准确精炼。综合性学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缺少创意,缺少生活积累,表达上的问题是不能紧紧扣住题面要求来答,有答非所问的现象。

阅读题考查了一篇论说文,一篇小散文。因为文章都不难,阅读题总体不是很差。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理解文章不难,难的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平时训练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提高阅读得分。

古文考查的是《出师表》与一篇课外古文材料的比较阅读。此题早前也练习过,但是得满分十五分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分数集中在十分至十四分。古文得分不高,就在中考中处于不利位置,下一阶段要抓紧对重点课文的复习与加强,争取文言文阅读少失分不失分。复习重点以课下注解,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的思想与内容整理为主。

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审题没有设置障碍,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结构混乱,表达平淡,缺少点睛之笔,缺少亮点,高分学生少。作文复习还未展开,应做好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选材、结构的层次性、表达的个性化方面进行训练,争取在作文上找回自信与分数。

三个班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及格率正常,但是高分少,优秀人数只有四人。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提高中考胜算。

二四六班语文分数低,原因有基础差,缺少灵活性等,但最根本的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不愿再学,不想下功夫,只想等到中考结束。如果这样下去放任自流,就不能完成普高的升学任务。这个问题很严重。

2011年4月12日

篇三:学生试卷分析模板 学生成长档案附表2

______阶段考试成绩分析表 学科:____年级:_____ 学校: _______ 考试时间:________ 分析人:

学科组长:

教学主管: 学管师:

第二篇:写给学生的试卷分析

2015年 月 日 班 考试分析

年级: 高二 班级: 教师姓名: 赵雨

一、名列前茅

1、成绩优秀的同学:

2、老师寄语

二、成绩稳定

1、成绩稳定的同学:

2、教师寄语:

三、奋起直追

1、有待提高的同学:

2、老师寄语:

三、本次考试问题分析

四、改进措施、教师建议

第三篇:学生数学试卷自主分析及其实效性研究

“学生试卷自主分析及其实效性研究”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的变革可以看成是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就现实而言,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积极的倡导,如情境设置,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更应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对 试卷 讲评课的目的和原则进行了理性反思:为什么不让 学生 自己 分析 试 卷 ,促进 学生 自悟自省?在 试卷 的处理上如何发挥 学生 的主体作用?怎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全体成员对试卷讲评课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一、 意义

试卷自主分析对学生的知识起着巩固、矫正、充实、完善、深化的作用;试卷自主分析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再运用的过程;试卷自主分析是学生进一步探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二、 目标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分析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自主分析试卷的教学模式,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c、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分析能力和创新

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具体方法

(1)、实验班学生分类分组,指导老师承包,采取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分析试卷,每月进行一次。

(2)、学生从不同的题型中寻找共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即多题同解。

(3)、学生在同一道题中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

(4)、学生通过对典型题型的思考、探究,托展类此题型的解法,即举一反三。

(5)、学生在错题订正、多题同解、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解题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形成资料,最后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

(6)、学生通过学习、观擦、积累、巩固、提高,小组每月举办一次数学手抄报,进行评比。

(7)、教师针对试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编制一些练习或变式练习让学生练习,以便巩固与提高。

(8)、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点评、提升,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解法与典型思路,不断要求学生,追求“一会、二对、三完美”。

(9)、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并积累成集。

(10)、在组内开展的“一课三议”、“三课一评”、集体备课、优质课等教研教学活动,一切围绕本课题进行。

(11)、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讨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四、活动程序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一年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进行理论学习,研究课题类型,撰写课题申报表,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0月

(1)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实施计划,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2)、 初级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3月。(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学习分析试卷的过程和方法)进行阶段性的结题。

(3)、飞跃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教师辅助学生,学生自主分析试卷)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2013年7月

(1)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2)结题2013年7月(撰写结题报告,上送课题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学生:

1、通过学生对试卷的自主分析,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试题难易程度的把握。更好的把握试题的难易比例,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对试卷的自主分析,查找考试中丢分的原因,进一步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

1、实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找到适合学生自主分析试卷能力的理论、实践策略。

2、被试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热爱学校,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学业成绩,特长突出。

3、提交较高质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第四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二至十六岁之间,正处生长发育期,思想不成熟,行为不稳定,办事情绪化,喜表露,易冲动, 既有面见师长的羞涩, 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习性。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看心情,个性反映较为突出,为了初中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为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更具效应,本文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怎样改革数学教学进行探索,且希望与同行共商榷。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在注意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有大量的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 2.初

一、初二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

3.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欠缺的原因。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将随着学习的状况而上下波动,许多心理问题源于学习的失败、挫折。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希望能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关系和作用中,去寻求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积极的心理活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分析

1.学生的数学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要求。对学了什么, 应掌握什么,有什么作用是茫然的,有的学生竟说“成绩好有什么用,给我多少奖金”,学习具有盲目性。 2.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主动、自觉性差,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被动消极的, 学习本是自己的事,却常推委、拖拉或希望同学帮忙,所以同学间常出现抄作业现象,学习具有依赖性。

3.学生有上进的心理,但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愿培养,不作意志努力,学习中思想常常走神或学习时间内干其他事情, 具有学习意志不坚定性。

4.学生学习有了一知半解就感到满足,但遇到困难又垂头伤气,遇难而退或绕道而行,得过且过,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甚至下滑,学习缺乏思想性。

5.学生学习不注重方法,不讲求逻辑联系,分析问题思路杂乱,表达东拼西凑,思维不严谨。明知这方面过不了关,但也不思改进,学习具有随意性。

(二)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分析

1.好动,爱讲话,课堂注意力难持久,自控能力差。

2.数学思维简单;形象思维难建立,抽象思维无基础,针对问题常常冲口而出,答非所问。

3.学习的交流、讨论往往人云亦云,难树己见,思维的闪光点往往在不坚持中一错而过。思维也就在一次次放弃中养成惰性。

4.观察分析无耐性,不细心,往往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 难以拨云见日,难以感受尝试成功的刺激。

5.会的嫌简单,稍难又嫌烦,总不想动手。对于较繁的式子,较困难的图形就不于理睬,放臵一旁,再遇类似问题,似曾相识,动手就困难。

(三)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特征分析

1.孤立少联系.学生学习中常常割裂所学知识,分化所学内容,孤立地认识理解问题,如;多项式计算脱离有理数的计算基础,导致运算错误常在符号上。根式化简不以分式化简为前提,在方法上不能有效迁移。同时对问题的认识和知识的理解往往绝限于某一范围或某个方面,难以拓宽范围,扩大认识面。如;把—a和—2等同看待, 把式子√a+1看成永远有意义……

2.静止少变化.学生学习数学在思维上难以形成多变的观点,常以静止的方式去认识问题,如初一学生看到—a就认为是负数,初二学生能对式子 而完成不了的因式分解,初三学生对含绝对值符号式子的化简普遍感到困难,对几何图形的换位研究、变形研究更是一筹莫展。他们在长期的1就是1,2就是2的静止认识中,在空间环境不变的错误意识里,思维形成定势,对事物的变化认识自然潜在抵触心理,对问题分析处理的变形转化难免有对抗情绪,怎样使学生的认识越过这一道坎,形成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观点,还得有赖于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

3.问题理解停留于具体难以抽象.初中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认识理解几乎停留于形象具体,少有抽象的思维训练,所以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对实际问题怎样联系数学研究方法,怎样构建数学模型较为困难,特别是与实际联系不大的纯数学研究就更困难。如;方程和不等式同解意义的理解,函数与不等式中变量取值变化时,对变式中待定系数取值范围的研究,圆一章有关数形结合的研究等都是教学的难点。

4.思维简单,盲目崇拜.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一般停留于认可,重结论而忽视过程, 更不重视知识产生的背景条件。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就是真理,有时明明发现偶像的错误,还总怀疑自己的思路有问题.导致数学学习难树己见。我们倡导”要敢于否定自己的偶像,否定教材,不盲目崇拜,要学会学习,学有见地,勇于超越”。

5.不善于联想比较找规律,多向思维寻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联想比较,但他们通过简单的联想,草率的比较,就可能妄加猜测得到结论,而不通过联想比较,周密地分析推敲,寻找规律获取正确的认识。如;一次初一数学公开课<<有理数乘法>>的教学中;(—3)+(—3)+(-3)+(-3)=-12,由乘法的意义有(-3)×4=-12,从而引申出算一算;(-3)×3=____,(-3)×2=___(-3)×1=____,(-3)×0=___,然后又猜一猜;(-3)×(-1)=___,(-3)×(-2)=___,(-3)×(-3)=___,(-3)×(-4)=___很多学生都能够猜出后一组运算式子的结果,其猜测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观察比较分析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逐次减少1时,其积逐次增加3”这一规律。

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简单,稍难的问题往往无章可循,盲目拼凑,不能通过由果索因、由因索果或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有章有法地思考分析。数学的推理表达也东拼一句,西凑一句,不推敲条件对何而用,结论由何而来。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一个公理“边角边”公理的学习中,无论怎样启发、引导、训练,甚至强调: “边角边”的叙述顺序是体现以公理1为根据,书写表达的规范作用是体现对应”,表达的全等顺序是“边边角”或“角边边”或“对应元素不写在对应的位臵”,经了解大多数学生反映“够条件就行”,他们不重视公理的根据作用和表述规范的对应意义,主要是疏于因果关系和思维不严谨。还有学生无论解答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把条件一一列出来,然后就得出一个个结论,到底哪一个条件能推出哪一个结论,他自己都不清楚。

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分析,怎样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还得进一步探索。

根据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思考,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

(一)从教师谈起

1.目前数学教学的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有多差异,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即产生认知障碍。

2.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慢慢地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教师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出现情绪障碍。

(二)从学生谈起

1.身心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由于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数学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

2.态度及习惯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因此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尽管从小学到初中,已学习了

六、七年数学,但仍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学好数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由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技能掌握得不好,而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4.社会和家庭方面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三)从教学中的师生沟通谈起 1.教材是师生沟通的中介,由于教材过深过浅,或教学进度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数学教学,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2.师生缺少沟通,产生不了互动的正面效益。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大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学有兴趣,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大专或大学毕业,连续学习数学达14年以上。他们很难体会在数学学习中有障碍的感受。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两个小循环,就可把初中数学内容概括起来。由此得到初中数学课并不难的结论。而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中,越学越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是很难沟通的。由于师生双方缺少沟通,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索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兴奋,活跃起来,让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使数学教学既能孕育学生的良好心理, 培养学生自觉认真的学习习惯,又能在学习上勤于思考,善于探索, 注重方法。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本人正进行“参与性数学学习”和“课堂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探索。

(一)参与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数学内容有关的学习活动,目前已有两种活动组织形式;“数学辅导学习”和“数学兴趣学习”。 1.数学辅导学习,将班上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组织起来,编成几个学习辅导小组(每组三人),每个辅导小组的同学负责班级一个大组同学的数学学习辅导,(1)当辅导员对本组同学的数学问题不能及时解答时,三人小组共同商议,且将商议的过程分析(若得不出答案或意见有分歧,再与老师共同研究)报经老师审阅后,利用自习课辅导小组的学生在班级面对全班同学讲评。(2)是老师定期拟出与阶段性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即班级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配给各辅导小组,让各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并将获得的正确认识通过老师确定后,小组同学利用自习课在班上开讲(每周一次), 如此既培养锻炼了优生,又及时解答了差生的疑问。优生通过探索研究、协调配合、表达尝试的训练,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浓,更具自信。差生通过优生的行动帮助,行为激励,也跃跃欲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就克服了前面数学学习心理分析中的学习无目的、情绪不稳定、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具有依赖性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分析中不善于思考,交流讨论无主见等缺点。

(二)课堂探索学习,课堂探索学习本人也从两个方面加以实施:“课堂教学引导探索”和“章节知识分析归纳探索”。

1.课堂教学引导探索, 根据数学课时内容特点:引例——概念——例题——练习,而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探索的三步曲:(1)引导探索,尝试领悟.(2)引申探索,联想转化.(3)发散探索,创新思维。 (1)引导探索,尝试领悟.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引例,探索引出的规律,归纳规律,形成概念.,又通过对概念作用的理解,尝试解答例题,成功的尝试,又有新的领悟,随即进行相关练习。

(2)引申探索,联想转化.引申概念范围的相似或相近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联想比较,通过已有方法转化分析,探索问题的求解思路。引申探索中充分暴露教材思想,转化分析中充分展示概念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发散探索,创新思维.通过已研究问题的条件发散或结论发散或相似问题的递进研究,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在知识联系上探索,在方法转化上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建新的思想,在探索中扩展认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课堂的引导探索训练,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中的思维缺陷;孤立少联系,静止少变化,思维简单难抽象,不习惯探索规律等。

2.章节内容的分析归纳探索.本内容从学生写小结开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充分意识小结的目的与作用,明白小结里应包括那些内容。在一次次的培养训练中,学生基本上有了小结的模式与框架。然后进行章节知识的归纳总结的探索训练, 让他们探索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知识总结。他们在写总结时要复习教材看知识联系,翻阅笔记进行方法选择,查阅数学资料对问题归类归纳,然后加工整理:由所学知识到所用方法到所解决的问题,按内容顺序、知识层次、问题难易、方法递进进行全面总结。每份总结既体现了章节知识的承启作用,网络联系和对问题的类比分析、方法优选,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材料的组织、加工、整理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也就克服了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中注意力难持久,自控力差,不讲求逻辑,思维不严谨等缺点。

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学生学习,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是为了以教材为载体,改变学生的摄入式学习为探索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材载体的作用下,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有数学思想、有探索精神、注重学习方法、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培养兴趣、能挖掘学习潜力和发挥个性特长,随时充满自信。基于此,数学课程应该更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数学(7-9年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论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职业 ; 2005年,第17期

第五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案例分析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而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展开,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

案例:《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师:请大家拿出你做的长方形(长、宽都是整数厘米)和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我要说明一点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能利用你的学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想一想,想好后说出你的方法。

生:用小正方形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大家量一量,看是不是他的办法可行。 生:可以。

师:黑板、教室也是长方形,你能量出来吗?量的办法合适不合适?应该怎么办?

生:不合适。

师:那么,咱们是不是应该想个简洁、方便的办法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多媒体课件出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告诉学生每个方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大家想办法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看看你从长方形的面积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可以相互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代表发言: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很好,大家拿出你的直尺量出你所做长方形的长和宽,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看是不是和你开始量出的一样。

[让学生自己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自主获取新知。】 师:好,这是大家的发现,以后求长方形的面积就不需再想办法量了,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那么,现在该知道黑板、教室的面积该怎样求了吧。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及认真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依赖,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使学生各有所获。又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确保学习结果的正确性,这一期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通过整理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建立知识结构。使他们通过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下一篇:学术论坛平台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