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课程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系统思考课程范文

体验式培训——系统思考课程

啤酒游戏——系统思考课程

课程概述:

啤酒游戏,是1960年代,MIT 的 Sloan 管理学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策略游戏。彼得.圣吉在他著名的《第五项修炼》中,用了整整一章描述啤酒游戏及其反映的系统化思考的问题,比如蝴蝶效应和被切割的局部思考等,继而探讨如何有效进行系统化思考。

今天,我们将啤酒游戏搬到沙盘上,您将在沙盘上扮演情人牌啤酒产、配、销物流链中的不同角色环节:“情人啤酒”制造商、啤酒批发商、零售商。这三个环节间彼此只能透过订单和送货来沟通。 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

通过模拟十周的产、配、销,您会发现当消费者需求这个蝴蝶翅膀振动了一下,经由整个系统的乘数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一方面是零售商大量缺货,一方面是制造商大量囤积存货。

课程特点:

趣味性强、竞争性强、参与性强、感悟性强、实战型强、理论性强

授课形式:

《体验式核心团队建设》课程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以模仿真实的企业竞争,再加上超“难度”的训练。首先让学员在激烈的竞争中去体验、去学习,把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剖析出来;然后通过对管理理念、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其次通过教学感悟和应用管理工具制定操作下一步操作计划;再次来验证管理工具与总结核心团队的管理要素。来达到彻底改变自我、突破自我,建立共同愿景的意识与达到学习型组织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1. 结构影响结果

2. 局部和整体间的联动效果

3. 如何建立客户导向的信息流和物流 4. 系统化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5. 团队协作和团队管理 授课对象

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主管、经理及具有管理潜质的储备干部等

课程大纲

1. 解读牛鞭效应

2. 系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3. 系统思考在安全库存设置中的应用 4. 系统思考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5. 系统思考在渠道管理中的应用

课程使用案例

飞利普照明,2006年初为区域渠道主管做团队培训,除了加强信任建立、部门沟通的通常要求,还提出要培养学员的联动意识和强化全局观,要求使用的活动要不仅活泼而且实用。所以,你看,就有了智慧同盟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啤酒游戏”――兼顾了团队合作和渠道系统管理。

讲师简介

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认证高级培训师,工商管理硕士,赛格教育集团首席体验式培训师、宁波经委培训中心特聘培训师。具有十多年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的丰富经验,曾任著名外资企业培训经理,大型贸易公司行政总监。

专长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团队建设、沟通技能、沙盘模拟、拓展训练

行业领域

贸易/消费、生产制造业

授课特点:

刘先生授课特点:按照“听→看→干”的成人学习原理组织教学过程,善于运用游戏、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启发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利用群体动力学原理,注重在学习中建立班组并开展班组协作竞赛活动,让学员们互相启发、互相督促。刘先生课程开发建立在完整的培训体系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职能、职级的不同需求,刘先生将课程进行综合设计,课程与课程之间区隔清晰又彼此相连,因此经常在训后听到客户对刘先生的评价是:“清晰、实用、实操性强!”、“互动性强、有收获!” 主讲课程

一、ODT团队建设课程(Outward bound Traning)

1.拓展训练——团队凝聚力提升课程

2.超越巅峰——团队成员潜能激发课程

3.《冲出亚马逊》——狼性团队打造课程

4.领袖训练营——卓越团队建设课程

二、PET专题体验课程(Professionary of Expirential Traning)

1.领袖风采——卓越执行课程

2.沙漠掘金——情景规划课程

3.啤酒游戏——系统思考课程

4.七 巧

板——高效沟通课程

5.红黑游戏——共赢思维课程

三、SET体验式管理课程(System of Expirential Traning )

1.成功就业五项修炼课程

2.员工职业化塑造五项修炼课程

3.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

4.优秀班组长管理艺术五项修炼课程

5.ETT——体验式培训师培训课程

曾服务客户:

清华大学总裁班、人民大学总裁班、浙江大学MBA、复旦大学MBA 、交通大学MBA、中国银联、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IBM、INTEL、通用、三星、宝洁、微软、丰田、摩托罗拉、上海贝尔、麦当劳、可口可乐等

第二篇:审计系统思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将系统的理论引入审计质量控制这一课题,试图从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作业过程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以及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审计质量 系统 控制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并提倡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探索更加具体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讲求审计工作质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依法审计能力的一个必然结果。提高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计人员素质和技术、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审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及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环节,因此,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也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才能是有效的。本文从系统的原则出发,对审计质量控制作一些探讨。

一、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审计质量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因此,与一般产品质量相比,审计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或过程(Montgomery‘s Auditing 12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1998),对其质量加以评价有一定难度。直到1981年,美国DeAngelo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公司舞弊的联合概率,即审计质量被区分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概率(Watts and Zimmerman, 1981)。近几年,我国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从事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具体可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无论那一种定义,我们都不难看出审计质量不同于其他产品的质量,它是处在一定环境中,由诸如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实施程度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审计质量的基本含义中,我们也可清晰地看到,系统性是审计质量的一个内在特征,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审计质量的控制问题。尤其要首先来认识与研究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审计活动系统性的相关联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L.Von.Bertalanffy)。Bertalanffy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有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等,这些保障审计质量的要素都自始至终地、联系地存在于审计这一过程之中,并且只有全面保障各个要素,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如果某一要素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可能是审计项目的失败。

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是系统控制

审计组织为使其所承担的工作能够按照审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为实现审计质量目标,按照规定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活动。系统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显著特征,由于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工作全过程的控制,因而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横向看,系统性表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纵向看,系统性表现在审计质量

贯穿审计作业过程的始终。鉴于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性这一显著特征,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控制体系,该体系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是控制论系统工程论的理论、方法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审计管理的要求,它的建立必将对审计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它是对审计实施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采用的一般方法主要是事中控制,即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和纠正,在事中控制的同时也结合采用一些事后检查和事前计划等方法。由于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性,也需要考虑控制主体的作用,因此也结合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等。

(一)对人员素质的控制

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必须依据客观事实,而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因此审计组织应建立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并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随时予以监督。审计人员应定期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的情况,以及在被审计单位有无应予回避的人际关系;审计组织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关系,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本组织独立性的情况。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工作。审计组织应建立严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全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应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保证聘用的人员都能胜任工作;还应建立科学的、严格的、与淘汰相结合的晋升制度,通过有效的竞争上岗、项目招投标、整合内部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即对审计人员实行统一指挥,集中调配)等方式,优胜劣汰,以保证各阶层的审计人员都能安其位、胜其任、展其能、出其绩。

在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的信息和有关资料,比如会计、审计、经济方面国内外专家的评论,有关新颁布的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指导。

(二)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

1.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要想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当前,有些审计人员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不愿做审前调查或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待,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因此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

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2.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在审计工作实施前,实施方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审计发展的方向;其次,实施方案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严格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它对实施审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要认真搞好审前调查研究,基本摸清被审计行业、单位财政财务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发,确定具体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每一项审计都能在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

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审计中,由于工作日比较长,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审计现场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在规范操作之上。首先,应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获取直接、有效、确凿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必须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足以支持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然后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编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规范、手续完备、有理有据的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审计人员应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它反映了审计人员每日实施审计的全过程,是规范工作、提高质量的直接手段,对审计人员自身而言,若能在审计期间坚持记录审计日记,也能避免审计线索的遗漏、逐渐形成更系统、完整的审计思路。由于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的分工和要求编写的,因此,审计日记既可以体现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即反映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做了没有”,也可以反映审计方案制定水平的高低,审计方案“这样做行不行”,随时根据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做出调整,这样一来,审计方案和具体实施就能紧紧地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共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4.优化审计报告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在审计报告形成阶段,项目管理者应再次核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三者的一致性,以避免重大问题的漏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避审计风险。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它的材料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次具体工作内容,因此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认真完成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工作,做到审

计取证数据、事实及描述准确,编制审计底稿的依据合理、对问题的定性准确,且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评价审计项目,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在报告中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和加工提炼,把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拿得准又能说明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报告,切实提高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加强对审计报告表述方式的研究,报告既要用绝对数说明事实,还要注意用相对数表明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既要原汁原味地反映审计情况,还要有理性分析和可行对策建议。

这里,将审前调查、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和报告编制于一个部分阐述,因为这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贯穿在审计这一过程当中,对它们的控制又构成了审计作业过程控制的小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审计人员应把握原则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三个原则。

原则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同时把好“三关”,即“深究细查”关、“如实报告”关和“妥善处理”关。“深究细查”就是通过查“死帐”和调查“活情况”,透彻地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现状,特别不能遗漏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如实报告”既是对审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审计机关能否做出正确结论,提出合理意见、建议的关键,重点是抓住一个“实”字,要把“深究细查”发现的问题如实反映,同时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是在对问题的定性处理上,正确处理现行法规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坚持原则,确保客观公正。

灵活性是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中处理突发问题的考验,审计实施是在一个由审计组织、被审计单位和外部环境等多种部门交织在一起的系统中进行,所遇到的问题也将远远超出审计人员事前的预想和准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灵活应对一切突发事项,如在审计中发现在实施方案之外但却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应该按照程序和规定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同时调整人员安排,迅速对新的审计事项做好一套完善的审计准备;同样,曾经复杂的审计事项,随着审计方法的进步,如今已逐渐变得简单化,对这样的审计事项应尽快准确定性,分配审计人员到更为复杂的审计事项中。这样,审计中把握灵活性原则,将有助于审计成果的扩大和审计资源的节约,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创新性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审计思路。在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的今天,处在这一系统中的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与审计思路已经渐渐不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思路,提高审计技术,如大胆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同时重视交流的作用,在审计中经常交流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这样,借鉴与创造的结合,更有利于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三)对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

跟踪落实和整理档案阶段的工作是审计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把它作为巩固审计成果、扩大效果的一项具体措施,切实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收到标本兼治的

效果。同时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材料,做好建立审计档案工作,并做好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建立工作,为日后的审计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审计后续阶段,建议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包括对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也很多,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计的各项工作和整个过程,审计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均需以审计质量为立足点,使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项目始终,从审前准备到审计后续工作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审计质量。只有重视审计质量,才能规范审计人员在各阶段的行为,保证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成为审计精品,同时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课程设计系统报告

GIS课程系统设计文档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撰写人学号:111104006

开发工具:Visual c#.net++ArcGIS Engine

1)系统建设目标

本课程设计是在一个学期《GIS设计与实现》的学习以后的一个综合实验,很好地融合了理论与实践。该系统建设本着实用性,标准性,简洁性和友好性为原则,目标是利用AE开发实现地图各种基本的功能,熟练掌握二次开发的基本流程。

2)系统建设内容

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系统的编写目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配置要求,系统的详细设计,系统编程实现,系统的测试维护。

3)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实现了地图操作的基本功能,包括:(1)地图输入:支持地图输入;支持用户选择文件输入;(2)地图显示:显示地图,支持缩放、漫游、全图功能; (3)地图管理:图层信息显示;图层关闭操作;图层添加操作等(4)查询:支持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如点查询、圆查询、矩形查(5)空间分析:实时获取点坐标;量测距离;量测面积(6)专题图制作(7)地图输出:输出栅格图(8)提供网络分析和地图要素的符号化。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ArcGIS自带的地理数据库,既能满足实验要求,有很好的和gis兼容,使用起来更加高效方便。数据库设计要较好的解决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和数据联系弱等缺陷,本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分别从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构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充分展现了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和两级映像,达到了数据库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的要求。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的操纵,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以及数据字典。

5)系统软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7

数据库:地图数据库 File Geodatabase

开发语言:VS C#.NET

开发环境: .net Framework 4.0

开发平台: Windowsphone VS2010

GIS平台:ArcGIS10.0ArcGIS Engine10.0

6)关键技术实现(关键技术解决思路、关键的函数、程序说明等)

7)实习的体会与建议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思考

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指有关人员对幼儿园课程活动、课程文本、人员的管理。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我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层面、五个阶段的课程操作模式;遵循了四个结合、三个转变的课程实施原则;实践了两个提高、四个加强的课程管理手段,由此,多角度、全方位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从管理机制上来保障了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有效的课程操作模式——三个层面、五个阶段, 三个层面:

1、园级层面——负责规划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统领,教学活动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保育工作兼顾,家长工作配合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2、年级组层面——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组内教师特长,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核心主题,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着重解决课程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达到对课程动态管理的目的。

3、班级层面——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后,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将课程计划分解在班务计划和月、周、日计划中,从而保

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级组审议:主题活动开展前,年级组集体对教材进行审议,结合本园实际以及本土文化,删减极少数不适合我园实际的内容,并调整主题目标(如农村孩子动手能力相对强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弱些,与此相适应地提高或降低目标)使,主题目标落到我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然后设计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方案、讨论家庭、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点,集体制定出一份主题活动计划。年级组内分教师设计好主题中的每个活动。

第二个阶段——班际审议:班级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拿出第一次审议后的主题活动计划,结合班级实际,考虑幼儿已有经验,作适当调整,对主题中的每一个活动也同样作相应调整,并写出调整理由。第三个阶段——交流调整:年级组内交流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进展及效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活动方案。

第四个阶段——小结反思:一个主题结束后,各班总结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写出主题的反思调整,在年级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年级组找出共性问题,明确下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个阶段——资料整理:在一学期主题活动全部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按规定的要求整理成主题课程文本资料,供其他年级组参考和创造性使用。

二、有效的课程实施原则——四个结合、三个转变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因此,我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了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原则,进而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预设到生成的三个转变。

四个结合:

1、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刚开始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教师们普遍习惯了服从的课程管理方式,对于开放、自主的课程模式显得不知所措。因此,我园在规范课程总的培养目标、课程时间安排比例等大框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使用教材,真正做到规范与创新相结合。

2、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要统一把握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各种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课程内容的四种形态(即游戏、生活、学习和运动)是否平衡等问题。而教师可以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灵活调整活动计划,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3、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既要重视预设活动,又要引导生成活动,在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中,满足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各种经验得以整合。

4、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

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多途径地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个转变:

1、从静态到动态

课程的实施由原本的静态过程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的,当我们的计划与幼儿的兴趣、关注热点发生矛盾时,教师就不能按照计划逐条进行,而是追随孩子的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可以说,计划是静态的,调整是动态的,课程的实施就是在静态的计划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就要把决定权交给教师,让教师决定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形式。教师则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差异的需要。

2、从单一到多元

课程的实施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都能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他们所具有的特殊技能是教师无法取代的。例如,在中班的“过生日喽”的活动中,教师请来了一位在蛋糕店工作的家长,这位家长带来了做蛋糕的工具和材料,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家长熟练地制作起蛋糕来,从牛奶到奶油,从无色到有色,再从简单的奶油到玫瑰花、花球„„,当一个色彩鲜艳、香气扑鼻的生日蛋糕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有了强烈的操作愿望。幼儿在动手把牛奶变成奶油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新的体

验。

3、从预设到生成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首先面对的是预设和生成活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预设活动的能力,更要有灵活生成活动的能力。预设活动是教师根据原有的计划以及教育目标实现设计的,它主要来源于对完成近期教育目标的把握,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考虑以及对幼儿兴趣的设想。生成活动是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在幼儿的活动中产生的。它来源于各种活动、细节、情景。生成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它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为动力。正确处理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调整,是新型课程实施的特点之一。我园在预设到生成的转变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教师从生成一个活动到生成两个活动,再到生成多个活动,最后到生成主题,这样循序渐进的转变,使教师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盲目生成。

第五篇:加强班组建设的系统思考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历年来各卷烟工业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班组建设,以班组建设为契机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行业内,一大批优秀班组、特色班组纷纷涌现出来,各自在班组建设方面的经验 和技巧也都可圈可点,但大多依然处于形似而神不像的尴尬境地。

不否认目前的班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些都只能算是阶段性的。在现阶段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决不能好大喜功,更不可垂头丧气。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习,迎难而上。随着班组理论知识逐步完善和班组建设经验的日愈丰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冷静下来结合现实及发展潮流,重新系统地加强对新新班组认识,认真分析当前班组建设的状况,积极探讨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实找准未来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一句话,卷烟工业企业班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一、对班组的认识

1、何为班组 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过程中相互协同的同工种工人、相近工种或者不同工种工人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实施的单元,班组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和整体面貌。

2、生产车间班组的地位及其作用

生产车间的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进行生产制造的直接践行者,班组的建设水平,可以说就是生产车间的生产制造水平。

1)班组是卷烟工业企业中开展作业及完成生产任务最基本的单元。

生产车间的班组是生产活动的直接开展者,它承担着按时完成计划卷烟产量并保证卷烟质量上乘的任务。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班组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有效作业率的提升,影响着各项考核指标的顺利达标。

2)班组是生产车间乃至卷烟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

卷烟工业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和组织协调,最终使生产力的三要素科学结合,达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充分利用,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卷烟工业企业管理要上水平,首当其冲就是要在生产车间班组建设上下功夫,通过班组的力量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耗,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卷烟工业企业各项制度、政策的实施也需要通过班组的运行来加以实践、检验,通过班组的力量不断查找制度建设的问题,改进不足,不断地优化完善制度。离开班组,卷烟工业企业管理就缺乏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3)班组是“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基本条件。

现在卷烟工业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式越来越严峻,要在竞争中有所突破,就必须不断地调结构、增产能、创效益,而这些对卷烟工业企业的员工就是很大的考验,员工的素质提升、教育、培训与产量在“轻、重”关系上一见分晓,轻培训,重产量的问题较为严重。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当然是立足“岗位练兵”“岗位成才”,而班组却能为“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提供最基本的硬性保障。以班组为单元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以“传、帮、带”的模式以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基础,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大师级人物。这些离开了班组是行不通的。

3、班组在生产车间管理中的职责

班组虽然是一个微小的管理单元,但整个生产车间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班组构成的全体。从这一点可看出,班组其实是一个人员相当庞杂的系统,系统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能否有机顺次进行、卷烟工业企业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与否。可见,班组在生产车间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班组在生产车间管理中的职责具体主要有:

1)落实上级决策,管理好生产现场并即时向上级反馈基层信息

作为生产车间乃至卷烟工业企业的最小管理单元,班组是具体工作的开展实施者,班组有职责在第一时间组织落实好上级的决策,管理好生产现场,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保养好班组责任区内的生产性及非生产性设备、检测仪器、工具,以班组的集体智慧为节能降耗、控制生产成本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应即时将生产第一线的各种信息汇总向上级反应,做到不夸大其词、不掩盖事实真相,绝不上上级反应不确切的信息,误导上级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2)班组人员的系统性管理

班组首要的职责,就是要确实管理好本班组涉及人员的方方面面。包括:组内人员对应工种的具体安排、作业资源的合理划分利用、班组成员出勤率管理(病、事假及其他)、组内成员思想意识形态的把握、组内人员间工作关系及个人关系问题的梳理和协调、组内成员素质、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的培养及提升,班组工作环境及对象的现场管理及班组的创新性建设。

二、卷烟工业企业中班组的现状及分析

近几年来,卷烟工业企业开展班组建设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国有企业一系列的历史原因和现代的发展不协调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班组建设的脚步和建设效果。目前,卷烟工业企业班组建设的现状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随风顺势”别人搞班组建设,自己盲目跟风,对班组的认识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由于行业政策、大企业率先垂范等原因,各工业企业盲目展开班组建设进程,结果由于缺乏对本企业历史背景、人员要素、机制状况、环境制约等要素的科学研究及可行性评价、缺乏合理的定位、缺乏班组建设的充分知识储备等,导致班组建设的道路崎岖坎坷,班组建设不是促进了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反而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更有甚者,仅以“在一起工作”作为班组划分的唯一条件,严重违背班组建设要素。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班组建设“形而上学”。

领导重视,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的监督是班组建设能够长期开展的首要因素。很多企业生产车间班组建设,开始时搞得轰轰烈烈有模有样,可“热乎劲”一过,由于生产任务重、压力大、激励缺失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监督不到位等原因,班组成员开始自由散漫,头脑中逐渐滋生“班组建设可搞可不搞,搞不搞都是一个样。”的错念。甚至,反过来麻痹领导,领导面前是一套,领导背后又是另一套。

4、误把QC活动当作班组建设。

QC和班组,从定义上就有明确的差别,它们的性质也各有不同。QC小组可以根据企业某一时期存在的某一问题或者是某种兴趣来组建。它有明显的自主性、群众的广泛性、解决问题的严谨科学性和高度的民主性。而班组,它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建设,是一个企业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过程。

5、考核、激励制度配备不完全或存在“执法偏向”,严重压抑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卷烟工业企业班组建设,没有配套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或者是配套的措施顾此失彼,赏罚不明。一是,存在按照程序办事的思想。班组成员开展工作仅仅是按照班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来进

行,至于效果怎么样与班组成员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二是、虽然各种配套制度建设完备,但在具体的考核中碍于某些原因、某些关系、某人面子而避重就轻,甚至对丁点的好大吹大擂而对严重的问题却轻描淡写。如此种种,大大挫伤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底下,难以有效展开管理,推进班组建设。

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直接负责人,在开展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搞好班组的管理工作,起到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的作用。很多企业的班组长配备根本就达不到班组建设要素中班组长的要求,往往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按位就搬”,他们根本就不具备合格班组长的素质,也没有从分的知识储备,难以有效开展各项班组建设工作,推进班组建设发展。

7、班组建设规范性差、标准化程度不够。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领导的重视,班组开展工作较为自由散漫,杂乱无章。虽然有严格的制度和行为标准,但执行力不强,甚至“做表面工作”的歪风邪气较重。这些严重阻碍了班组建设的脚步。

三、对未来加强班组建设的建议

1、坚持严格动态考核。

加强标杆班组的评选条件优化和各项考评标准的跟踪考核,对班组工作的开展进行不定期和不限制考核项目的抽查,对考核不合格的班组,采用“班长负主责,成员都反思”的模式,严格检讨、按职责扣发薪金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再次检查,若还是达不到要求,责任到个人记录“黑名单”,最终数次并罚,降级转岗。对表现极佳的优秀班组,当即进行奖励,并记录在案累计作为优秀班组评选条件。再次评选优秀,对一流班组,加倍奖励。

2、加强现场管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

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中,通过导入六西格玛和“6S”管理活动,形成以班组管理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为环境因素,以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

3、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

确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企业领导层应该统一认识,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企业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办事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班组建设工作监督、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

4、加强对班组长管理能力的培训。

班组长的综合能力的强弱,是落实任务,完成指标的关键。因此,要尤为重视班组长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要定期组织班组长培训和经验交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地更新班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提升班组长管理水平。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模式,将一些班组长派送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班组长及整个班组管理集体的素质,以适应班组建设的需要。第二,要更加注重对班组长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管理的效果,光有交流、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班长的日常培训学习外,更应注重班组长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应该以各种素质拓展和竞赛作为载体,提升班组长的团结协作意识、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勇于挑战精神。第三,企业应有意识地给班组长“加压”,并充分放权,给予班组长自由发挥的足够空间。

5、着力提升班组全员综合素质水平。

目前,卷烟工业企业班组整体的技术水平大多有待提高。班组成员不乏业务不熟练、业务知识匮乏、技术水平低下、对潜在的隐患无法识别。部分成员鼠目寸光,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意识,工作不求上进,主人翁意识淡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就必须

千方百计着力提升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第一,班组培训应该一改往日的传统“开会式”“说教式”努力向“互动和讨论”的方式转变。第二,要积极加强导向作用,促进班组成员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更加注重尊重个性,包容并举。第三,着力培养班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加大企业大政方针、总体战略及细化分工在班组成员中的宣贯,让每位成员明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及自己在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作用。捋顺企业利益和班组成员荣誉、利益的关系,将班组成员紧紧和班组和企业拴在一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王子的简介范文下一篇:小学安全防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