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道德风险研究论文提纲

2022-10-05

论文题目:金融发展、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传统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已不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式亟需改变,而创新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己成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自身竞争力与国家创新驱动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却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仅为1.60%,低于国际公认的企业生存线2%。那么,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目前,我国经济还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企业融资存在融资渠道不稳定、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效率低的问题。创新活动的积累性、专业性和高调整成本特点意味着其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不同于一般投资,企业创新活动内在的高风险和高度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增加了其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难度。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汇集资金、筛选创新项目、有效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人、分散风险,帮助企业克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有利于支持并促进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金融体系如何有效支持企业创新活动,乃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推出的一系列科技金融发展措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金融改革背景,以及企业创新活动融资难和投资不足的现实背景,本文试图具体探究如下问题:从企业微观视角来看,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创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针对异质性企业是否存在差异?将宏观金融发展和微观企业创新结合来看,我国地区银行部门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金融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研发水平的企业是否存在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影响有何不同?金融发展通过怎样作用渠道影响了企业创新,是否存在以融资约束为中介变量的显著的中介效应?作为企业外部资金来源和政府创新激励手段的政府补助与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怎样的交互影响?本文先是对相关理论和已有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对中国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制度背景与现状进行事实分析,在结合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7-2018年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经过实证论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本文采用SA指数、KZ指数和WW指数法构建融资约束指标,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尤其是对较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我国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尤其是对非国有企业、较小规模企业、和研发水平较高的企业;东部地区银行业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最显著;考虑创新绩效,地区银行业信贷规模扩张和股票市场融资规模扩张对企业创新产出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与企业创新产出的质量显著正相关。第三,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企业创新,其中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于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起到了显著中介效应。第四,地区金融发展与政府补助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增加,这种正向交互影响对于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严重的企业更明显。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第一,区别于多数文献的单一视角,本文结合了企业微观融资视角和宏观金融发展视角,检验资金可得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中,本文不只采用了交互项系数检验方法,还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法,深入探究了金融发展、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二,本文从金融功能观出发,创新性地采用了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视角,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创新。第三,已有研究多用单一维度衡量企业创新,并且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经验证据尚无定论。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同时考虑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并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衡量企业创新绩效;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股票市场两个角度衡量金融发展,并在实证中考虑了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企业研发水平和区域的差异性影响,拓宽了研究深度。同时,也进行分位数回归全面对比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对不同创新投入分位点企业的影响。综上,本文以更全面的视角探究了融资约束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重要指标选取两个以上的代理变量,进行了丰富的稳健性检验,丰富了此类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经验结论。第四,政府补助是政府用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性激励手段,也是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本文将金融发展和政府补助放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了二者对企业创新的交互影响,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企业创新;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创新投资

学科专业:西方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企业创新

1.3.2 金融发展

1.3.3 融资约束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

2.1.1 融资约束理论基础

2.1.2 企业创新投资的融资约束理论

2.1.3 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综述

2.2 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

2.2.1 金融发展理论基础

2.2.2 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金融结构观

2.2.3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基于金融功能观

2.2.4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综述

2.3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

2.3.1 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2.3.2 关于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国创新和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创新研发的政策背景与现状分析

3.1.1 中国科技创新战略和关于企业定位的主要政策演进

3.1.2 中国总体创新研发情况

3.1.3 中国企业创新研发情况

3.1.4 中国区域创新研发情况

3.2 中国金融发展进程和现状分析

3.2.1 银行业发展进程和现状分析

3.2.2 资本市场发展进程和现状分析

3.2.3 中国社会融资情况

3.2.4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情况

第4章 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检验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4.2.1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

4.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 研究设计

4.3.1 实证模型设定

4.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3.3 变量定义

4.3.4 变量描述性统计

4.4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基准回归结果

4.4.2 融资约束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4.4.3 融资约束对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4.5 稳健性检验

4.5.1 改变样本选择

4.5.2 替换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

4.5.3 替换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

4.5.4 控制企业个体固定效应

4.5.5 考虑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最小二乘法

4.6 进一步检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4.6.1 研究设计

4.6.2 实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检验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实证模型设定

5.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3.3 变量定义

5.3.4 变量描述性统计

5.4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5.4.1 基准回归结果

5.4.2 金融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5.4.3 金融发展对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5.4.4 金融发展对不同研发水平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5.4.5 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

5.4.6 分位数回归检验

5.5 稳健性检验

5.5.1 替换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

5.5.2 替换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

5.5.3 考虑金融事件冲击的影响

5.5.4 解释变量采取滞后一期

5.6 进一步检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5.6.1 研究设计

5.6.2 实证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检验

6.1 引言

6.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中介效应检验

6.2.1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6.2.2 研究设计

6.2.3 实证分析

6.2.4 稳健性检验——改变融资约束度量方式

6.3 金融发展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交互影响检验

6.3.1 研究设计

6.3.2 实证研究

6.3.3 稳健性检验——改变融资约束度量方式

6.4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影响机制检验

6.4.1 研究设计

6.4.2 实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金融发展和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交互影响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3.1 实证模型设定

7.3.2 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7.4 实证分析

7.4.1 金融发展和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交互影响检验

7.4.2 稳健性检验:替换金融发展衡量指标

7.4.3 进一步检验——异质性融资约束水平下分组检验

7.4.4 进一步检验——异质性信息不对称程度下分组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创新高职会计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