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2022-05-04

小编精心整理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我国偏远地区还存在交通、经济发展不完善、生活质量过低等现象,这些贫困地区的成年男女大多都在外工作,导致这些地方只剩下了一部分留守老人来照看这些留守儿童。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篇1:

浅谈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出现了外出打工的热潮,于是,就产生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留在家里由长辈照顾,但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习惯养成方面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对此,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提出策略。

一、发挥学校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对留守儿童来说,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发挥好学校的教育作用,对于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将有很大帮助。每个学期,学校德育处会根据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群体,制定出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具体方案,明确教育重点,按计划实施。每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会谈,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教导学生的一些好的方法,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所进步。同时,学校把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等四个方面纳入班级考核的指标。

优化校园环境,净化、美化校园,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每个老师确定三、四个学生作为帮扶对象,真诚地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其次,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教师认真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纳入课堂常规管理,把他们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作为评课的标准之一。

鼓励留守儿童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在信中反思自己、鼓励自己。每月给家人打一个电话,经常与家人沟通,使他们不感到孤单,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留守的现实。

二、发挥家庭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庭在培养子女基本行为规范、生活技能等习惯养成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每个家庭教育都以父母为主体,有着显著的密切性、多维性和先导性等特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子女见面沟通交流,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就缺少沟通交流机会,从而逐渐弱化家庭教育功能,导致留守儿童行为和心理方面出现偏差。

家长应为儿童营造温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儿童能充分感受父母的爱护,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子女、工作和经济利益三者关系,不能以牺牲陪伴孩子成长时间获取眼前经济效益。因此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方式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从多方面让家长了解孩子教育情况,积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同时借助微信群等,和家长们一起沟通自己的教育子女的心得。家长还应关注孩子心理、弥补存在的代沟,多与孩子商量,避免用命令口气和孩子说话,当全家形成平等氛围后才能真正提高养成教育效果。

三、发挥社会作用,让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农村留守儿童深刻感受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对此,教师可展开习惯、生命和道德教育,促使学生明确个人习惯、思想道德和生命价值。一般课外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应具体阐述每种课外活动,例如班团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且运用同伴协助和自主活动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

同时还可以各个班级为主体,根据班级设置的生命道德实践教育主题对各个年级道德生命教育体验进行规划发展,由班级利用相关教育资源组织活动项目,促使全体参与其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合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和儿童父母沟通,鼓励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其不断自我完善,养成良好習惯,这些对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汪梅香 杨丹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篇2: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我国偏远地区还存在交通、经济发展不完善、生活质量过低等现象,这些贫困地区的成年男女大多都在外工作,导致这些地方只剩下了一部分留守老人来照看这些留守儿童。我国偏远地区农村的留守儿童大多都由留守老人去照看,农村的老人大多思想文化程度不高,在思想和教育引导方面并不能给留守儿童带来多大帮助,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于他们成长的思想观念,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为例,要了解他们焦虑的原因,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缓解他们的焦虑,使他们能够重新树立社交自信,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以及现状

在20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国整體经济发展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升,推进了我国整体的工业化改革进程,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都大幅度地涌入城市,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将家庭迁入城市中,在城市打工生活。但随着农民工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也不断产生问题,来城市打工的大多都是想要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将子女带到城市中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读书,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并不符合城市的物质要求,所以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中,由其他人照看,这就使这些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孩子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极大部分都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主要的学习来源就是学校,很大一部分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教育和引导,从而加重了这些孩子们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患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严重缺乏关爱,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并不具有促进意义,反而可能会成为危害他们一生的枷锁。

二、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表现

患有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与其他人交流还是互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得非常不自信,同时在独立做一件事的时候,留守儿童不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他们不大善于和别人沟通,连问问题他们都对自己非常不自信。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缺乏相应的自信心,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当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来到人流量大、人声鼎沸的陌生场所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感觉到不安和恐惧,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或者避免这些场所,也想避免和过多人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进行沟通,他们的语言表达也并不流畅,有意回避别人的目光,表现出一副极其不自信的状态。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过于害怕自己在人多的场合出丑,他们不愿意去做自己没有尝试过或者不了解的事情,不能勇于接受自己,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于在意,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会随时处于一种极其不自信的生活状态。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并不完善,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会严重怀疑自己,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将其归结于自己的错误,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大胆地去做,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同时还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三、影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产生社交焦虑的具体因素

(一)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总是不能够在得到父母共同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陪伴这一方面和其他的儿童存在差异,也就是让留守儿童在无形中发现了自身和他人的不足,这就会使留守儿童内心中无形地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没有人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留守儿童陷入自我认识不完善、缺乏自信的思想死循环中,更加严重的留守儿童可能还会厌恶父母,不正确认识自己等,最终酿成惨祸。正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其他儿童相比起来存在差异,这才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心理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看待父母。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不能经常回家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就导致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隔阂,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有过多的交流,虽然心底里还是期盼他们能够回来的,但长时间的疏远,使留守儿童的内心不再那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回来看望孩子没多久就要继续务工,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完善,反而进一步加剧,这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学习成绩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在学校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不敢主动大声地与同学、教师说话,在课堂中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同时也害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自己的名字,遇到教师和同学不乐于积极打招呼,上台发言过于紧张等,这些都属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而留守儿童产生社交焦虑和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缺少父母双方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在性格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并不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关注,存在性格缺陷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和他做朋友,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和同学都不能正确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很多其他学生的家长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做朋友,而教师也比较注重学习优异的学生,忽视了留守儿童,使他们最终形成社交障碍,加剧了社交焦虑的不安感,这些留守儿童逐渐变得缺乏自信,不善于和害怕同其他人交往,在多数人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都自信不足,不敢直面回答老师、同学的问题,做事唯唯诺诺,过于紧张,这并不利于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三)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经济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因为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能够增加自身的收入,改变自身的家庭生活环境,减小压力,所以都離开了家庭,外出务工。一般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都不够好,甚至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过于贫困,使留守儿童小小的年纪不仅要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的压力,这就使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很小的时候就要很懂事,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同龄其他儿童的不同之处,逐渐改变留守儿童的内心思想。虽然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对经济还没有完全的概念,但是留守儿童会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多少会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会最大限度上影响留守儿童在社交方面的表现和自信心,一个做什么都缺乏自信的人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中,也不能使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中,普遍存在整体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家中的老人或者亲人进行照顾,而留守家庭中的老人教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同时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落后,还因为老人由于年龄大的原因,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不能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有的留守儿童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让本该拥有美好童年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生活中的压力,对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太辛苦了,留守儿童唯一获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上学,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家庭中并没有人能够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进行解答,又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导致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扛下了生活的重担,他们开始不善于与人交流,在教育方面,遇到不会的难题也不主动开口去询问教师,这就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思想道德方面,农村留守家庭中的亲人都缺乏思想文化方面的培养,更别说提高对留守儿童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在留守儿童心理产生问题的时候,他们的亲人不能正确地发现和引导,使留守儿童一步步拒绝和别人交流,加重自身的社交焦虑,使自己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感到不安和恐惧。

四、结语

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解决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心理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有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这并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重视留守儿童的社交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梦龙,任玉嘉,蒋芬.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1):839-844.

[2]徐善霞.初中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及催眠干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编辑 马燕萍

作者:何颖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论文 篇3:

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 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滞后、教育内容的陈旧、教育方法的不当,从而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交往、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本文从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解决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广西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地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者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而由其他亲戚照顾或者独立生活的未满十八周岁的儿童。这些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在学习、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方面。广西农村地区有着大量的留守儿童,而有关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面向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切实可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期促进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社会相关机构要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做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挖掘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儿童问题的产生,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人们的关注,留守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于其他孩子来说,更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查阅文献等得出以下结论。

1.1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养成的影响。

在部分农村地区,迫于生计,一些青壮年和父母亲远走他乡,为生计奔波,一些孩子都是留给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的。隔代养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沟通问题,爷爷奶奶辈会尤为溺爱孩子,而且这些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亲戚抚育产生的最直接的弊端是只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零沟通。而且如果亲戚抚育不当的话还会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危害的重要原因。因为从小就在不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留守儿童更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等不良性格。因为生存环境的放纵、压抑,这些孩子没有更好的宣泄口,对内往往会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或者对外宣泄暴力。

1.2一些学校对心理教育不重视,心理教育师资不足。

一些农村学校的老师及领导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重视成绩不重视心理教育。一些学校还是把重心放在升学率上,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条件限制,没有专门的教师、专门的学科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从学校层面的教育内容来说,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对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起重要作用的一环。但是观之农村地区的教育,一些教师的能力没有达到很好的水平。加之一些乡村教育缺乏教师,一些副科如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教师缺乏严重。

1.3社会方面,对留守儿童关注有欠缺。

从社会层面来说,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尚不够。总的来说,社会重视孩子的发展,但是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还是有难度的。首先,人們对留守儿童相关信息并不了解,而且就算亲眼看到,也只能叹息而不能帮上什么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短暂的帮助,他们在心灵上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关爱。其次,社会相关机构良莠不齐。留守儿童的发展仍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当然也有一些关于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组织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存在设置是否合法,机构人员分工是否分明,组织机构的工作章程是否如期执行等问题,机构良莠不齐地发展,更有甚者打着关注留守儿童的名义做着营私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的保障和护航。

1.4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地停留在养育层面,没有到教育层次上。而且一些家长对健康的定义往往只是身体健康,而不是身心健康。孩子在心理上有问题在他们看来比身体患了重症更加严重和难以启齿,这些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家庭方面的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纵容孩子,不管孩子的错误,只知道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他的一些监护人说是因为溺爱也好,有顾虑也好,根本不能对这些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物质是否满足、学习是否进步等,难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

2.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

2.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席,孩子原本在家庭中所要学习到的一些社会化信息而无法获得,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引起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性格、道德方面的缺失。家教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留守儿童因为在平时没有父母的教导和父母的榜样作用,其他亲属放任不管。换个角度看,留守儿童仿佛成了“有家的孤儿”。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只能自己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障碍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发展。

2.2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缺乏。

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设施与教师配置都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其次,学校与家庭不能相互配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教育。代管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重视,只是溺爱孩子或者打骂孩子。最后,学校的教育管理落后,主要表现为学校主要领导个人素质不够,不懂管理,或者一些学校没有相关制度,或者说是制度不执行。

作者:覃诗萍 邱云婷 韦丽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