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论文

2022-05-17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定位高的特点,倡导以人文教育为背景的医学教育,南京大学医学院自2009年起开设《医学导论》课程,建立“医学-医生-疾病”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篇: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论文

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导论的必要性

关键词:医学科研导论;医学院校;医学生

科研就是探讨未知,而求证 未知是人类伟大的禀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创新。江泽民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高等学校就是培养这种灵魂的场所。作为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应及早了解科研、 接触科研和参与科研,使自己具备新世纪学子应具备的学识和眼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 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扩大眼界 ,拓宽思路,受到科研思维的教育和启迪,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和科研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一定 基础。笔者从医学科研的定义、方法及医学研究的进展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 研导论的必要性。

1 医学生首先应了解医学科研的概念及分类

科学是知识和学 问之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而医学是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医 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 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医 学研究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研究对象是人,它主要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关系规律,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及其防治的规律,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 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把医学科学分为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子、 药物、毒物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临床医学是研究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是医学中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庞大 体系。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 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体系。以上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医学分类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全貌。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预防医学三者相对独立的传统界线会日益模糊,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渐趋融合,各种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

2 医学科学研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作为科学一个分支也如此。20世纪以 来,现代医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医学 发展前景如何?人类将遇到哪些困扰?将采取何种对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医学院 校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去面对。

2.1 近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医学的产生已有4000多年,早在文艺复兴时代,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就明确宣言:“我要以人 体本身上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他还认为科学不应该盲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此不 顾教会不准解剖尸体的禁令,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1543年,维萨里 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在活体实验的直 接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自此人 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18、19世纪,近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标志为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 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说的兴起。近代医学研究均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 实来做结论。它们的特点为: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由于分门别类的研究,积累了许 多新的事实,引起了近代医学进一步分化。例如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胚 胎学、微生物学等,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2 新世纪当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人们的认识向微观的深入和宏观上的扩展,自然科学分科的 进一步发展,互相错综,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系统。医学科学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 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特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既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的新特点,有力地表明了医学研究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科 学统一的前景,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 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

医学的分化趋势与整体化趋势:①新技术提供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达到分 子水平,正向量子水平前进。这就促进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例如,当今的遗传学就发展了许 多分支,诸如:毒理遗传、免疫、生态、行为遗传学等。传统外科也出现了许多分支,例如 :普外、胸外、脑外、显微外、移植外、整形外等。②整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的 统一,预防与临床、基础的统一,例如:环境医学、人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等。大生物学的 诞生就是当代医学高度整体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把地球上所有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 的学科集合起来,对比它们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如地球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等。此外,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也变成可能。西方医学的成功是分析方法和 手段的胜利。而它的缺点主要是缺少整体观与系统论造成的。西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将是 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系统与整体论的观点,走向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论。这就是生物 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的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更 高层次的结合、创立“统一医学”提供了可能性[2]。

总之,新世纪的医学科研正向两极方向高度发展,一方面向细胞分子、量子、纳米生物学深 入。另一方面,则向有关种群生态及生物圈的研究领域展开。学生必须从这些医学科研导论 中理解这些前瞻性知识对将来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的兴趣和作为医生的责 任感。新世纪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 量为主,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不仅是身体 缺欠,更多的是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不仅是药方还有生活处方。

3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借助一些特定的仪器和设备,造成在研究中某些对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控制 某些因素或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精细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科学研究史的无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新的源泉。医学院校学 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科研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3.1 医学研究的特点

医学研究是认识疾病,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因研究的对 象为人体本身,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具有生物学属性外,在语言、思维和社会生活上又具有 社会属性,因此人体现象不能笼统用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另外,许多医学实验和观察不 允许按研究者的意愿在人体上直接试验。

3.2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①问题提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 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科学问题,尤 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科学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应培养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②假说建立与验证:根据经验和知识,包括文献、大体分析对象的 内部联系,提出对该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这种预先答案叫假说。进行医学基础或临床实 验均需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统计等来对假说进行验证。③结论与资料解 释:此为科研中更深刻、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部分。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 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处理,也就是对临床观察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对大量数据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分析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好准备。④形成论文发表:医学论 文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医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3.3 需掌握科研课题的选定

3.3.1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科学性:表现为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等。②要有创新性:科研忌无意义重复前人的工作。选题的创新 表现在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高和创新。③具体明确:医学研究 的选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分析,真实明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题目的选定要明确 ,不能含糊不清。④适当实施手段:慎重考虑本人技术水平和所在单位的设备状况,不能脱 离本人和单位具体情况。

3.3.2 需掌握选题的种类 医学科研选题分为:①调查研究:流行病学、卫生 学。②实验观察:生理学、药理学,需要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③资料分析:需要既往的医 疗卫生资料,统计分析,如死因分析等。④经验体会: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 进行探讨。总之,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关的科研方法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较 少涉及,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一般内容简要介绍。因此,许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知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2000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的退稿率为74.49%,退稿稿件中科研方法不 正确者占76.25%[3]。表明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要弥补医学工作者的这一缺陷,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开 设医学科研导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引起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经济学哲学手稿[M].1844,42:128.

[2]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48.

[3] 高宏,游苏宁.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中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2003,14(2):168-170.

(收稿日期: 2009-08-15)

[责任编辑 高莉丽 邓德灵]

作者:郑明慈

第二篇: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建设探析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定位高的特点,倡导以人文教育为背景的医学教育,南京大学医学院自2009年起开设《医学导论》课程,建立“医学-医生-疾病”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导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作为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入门课程,“医学导论”或“医学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开设有半个多世纪,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或特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将该课程作为医学生的必选课程,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的医学院校都已开设了该门课程,并正在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力度。南京大学医学院在开设《医学导论》课程中,凭借南京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优势、依托多所高水平综合性和专科性医院的支持,寓人文教育于医学专业教育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开设背景

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医学的精髓是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同情、尊重、仁爱与体恤,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维护,对人各种社会需求的满足。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当代的医生不仅应以精湛的医术治疗患者的生理疾患,更应具备广博的社会文化内涵,了解疾病的发生与人的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和行为、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现今医患矛盾的凸现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医生人文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医学生跨入神圣医学殿堂的启蒙课程,医学导论课程可以作为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桥梁与媒介,是达到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使学生对医学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把握医学发展的脉络及现况,领会医学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密切联系,从理性的纬度对医学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道德冲击进行反思,对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达到“励志”和“开智”的目的。

二、课程建设思路

1.课程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医学是什么?学习医学做什么?怎样学好医学等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更有效地指导医学生学好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加强。

2.授课对象

南京大学自2009年始开展本科生“三三制”教学改革。该教学改革坚持“适宜学生发展的,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这一宗旨,大力推广我校“拓宽基础、鼓励交叉、个性选择、逐步到位”的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推进通识教育。因此,我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本科生都接受了14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约40个学分的通修课程,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医学导论》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下学期,属于专业平台课程,针对医学院八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和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分数为2(周学时为2)。

3.授课过程

(1)理论课。在国内已开设同类课程的医学院校中,我院的医学导论课程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师资力量名家荟萃,由多位重量级的博导领衔,每人一讲,给本科生大班授课。通过授课,学生掌握了医学的发展史、病人心理、医生角色、疾病概论、病因、症状、诊断、思维和治疗等初步理论和能力。既增强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又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基础课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了学习兴趣。

(2)讨论课。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避免“一言堂”“满堂灌”,我们在医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讨论课模式。通过讨论的方式,把所有已经掌握和要掌握的知识通过问题为线索进行全面的知识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做到设疑激趣相结合,增强课程讲授的吸引力;科学艺术兼顾,增强课程讲授的说服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形式多样化,使教学活动兼具双向或多向交流色彩,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多边互动交流之中,构成知识信息流动的立体网络。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为主,相互交流与促进。

(3)临床观摩。授课地点在医院,主要包括:①参观医院,了解各科室设置及职能,了解医用基本设备;②请实习学员或临床医生做报告,谈谈自己对医学学习方法以及工作后的体会;③接触病人,了解病人。了解诊治程序,学会同情病人和关心病人,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全面的了解。临床观摩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医生的职能及工作程序,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作为医生的责任感,使学生能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反馈

1.深入了解教学现状,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我们在2012年对修读《医学导论》课程的2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生对现有讲课内容大多表示满意,认可度为93%。187人(占90%)表示本课程加深了学生作为医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179人(占86%)认为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病人和社会,170人(占82%)认可该课程的授课方式,认为教学方式多样化;158人(76%)表示本课程有助于提高与病人交谈的能力。充分说明,该课程设计合理,教学质量较好。

2.生为本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本课程并未给学生指定教材,而是推荐了数本国内常用教材作为参考书,学生建议教师尽快根据该课程的授课提修修订教材;此外,学生还建议多请交叉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名师作报告,接受大师的熏陶;增加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等。

总之,基于人文教育的《医学导论》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入人文关怀的元素,使学生对医疗职业的道义与责任有清晰的认识,逐步感悟精湛医术与人文情怀完美统一的重要性。学生未开始医学课程前,对医学的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由“成功的医学专家”引领“成功的医学人生”。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吕小岩,郑尚维.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4):376-378.

[2]顾鸣敏,李小波,孙大麟.“医学导论”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18-720.

[3]李密,江晓滨,刘勤勇.医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151-1152.

[4]胡友莹,余新超.浅谈医学导论课的教学实施[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5):2-3.

[5]孙宝志.临床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6]文历阳.医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201.

[7]顾鸣敏.医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127-128.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和本科质量工程项目。

作者:王婷婷 沈苏南

第三篇:《口腔医学导论》在线考试实践与体会

【摘要】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项重要手段。在线网络考试系统是一种新型考试模式,正逐渐广泛应用于国内教育。探索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导论》基于网络的在线题库建设、课程管理、在线考试、在线阅卷分析等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在线网络考试在口腔医学中的开展。

【关键词】口腔医学 在线考试

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在线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考试方式正被逐渐广泛应用于国内教育。[1-2] 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导论》课程的自身特点,探索基于网络的在线题库建设、课程管理、在线考试、在线阅卷分析等教学管理模式。

一、《口腔医学导论》题库建设及组卷

在线考试中需要的组卷通常由计算机按照一定规则随机完成,其基础是题库。为顺利开展在线考试,首先进行了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导论》的题库建设。为了便于组卷,题库建设总题量是在线考试题量的10-20倍,同时根据“主题词—章节”进行分类标注。题库建设完成后,在考前进行随机组卷。对于在线考试系统而言,组卷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生成的试卷满足考试的多样化要求,并具有合理性、有效性、随机性等特征是一个难点。本课题组结合“主题词”,运用计算机进行“結构化”方法自动组卷。虽然此方法简单快速,但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对试题库题量有着很大的要求。因此,在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导论》试题生成后增加了人工检验,以确保试卷符合考核学生的要求(图1)。

二、《口腔医学导论》在线考试试卷分析

完成组卷后,2016级口腔医学本科以及2016级口腔医学技术本科学生共112人参加《口腔医学导论》在线考试。学生登录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整个在线考试中,考生秩序井然。完成在线考试后试卷的评阅由计算机自动阅卷以及人工阅卷结合的方式进行。[3] 完成评分后进行了《口腔医学导论》在线考试试卷分析(图2)。

从试卷分析成绩分布发现学生成绩基本处于正态分布。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较清晰的比较出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差异和水平。整体难易程度合适,但是区分度还不够,需要出题教师继续改进,突出明确重点和难点。本次考试中,学生在概念性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上还有待提高,还应加强临床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授课老师需要适当加大对学生的督促力度,可以通过一些课后习题、小测验等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学习。由于一年级本科生还未接触临床,临床相关章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详细讲解书本中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外,还应当结合临床病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三、《口腔医学导论》在线考试体会

绝大多数在线网络考试系统都主要以客观试题为主,让学生从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学生答题可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性强,很难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缺少主观性考查也无法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因此,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口腔医学导论》试题(图1)仍然包括了所有传统考试的题型。

在线考试的优点很多,如在线考试中的试卷能够依据题库中信息内容生成,运用标准化试题,客观题由计算机判卷,既可以提高判卷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判断的速度,同时还能将成绩直接传输到数据库中,有利于对学生成绩展开统计分析等操作(图2)。但是,题库及在线考试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自动评阅试卷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及难题,尤其是主观题,如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等。[3] 这就需要计算机自动阅卷以及教师人工阅卷结合的方式进行试卷评阅。

其次,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于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是现阶段网络考试推行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推进在线考试中,必须准确认识到大数据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切实做好题库、试卷以及成绩的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应用安全等相关工作,提高管理安全以及学生教师的安全保护意识。[4-7]

在线网络考试系统是一种新型、逐渐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考试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教师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学生考试信息的管理和分析,也是实现教育改革无纸化考试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艳,李甜,秦纹,等.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8),382-384.

[2]苗瑞雪,高晓琳,姚巡,等.网络考试系统在医学留学生中应用的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5),706-708.

[3]范新龙,董奇.网络考试系统自动评阅卷的一种处理方案[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8),36-38.

[4]李美满.网络考试系统题库与成绩安全性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133-134.

[5]王育勤,朱卫东,陈楚湘,等.基于.NET 的考试平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0):2475-2477.

[6]王海燕, 李岩, 王均生, 等.网络考试系统中的信息安全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9):123-124.

[7]徐巧枝,刘东升.网络考试防作弊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0(5),40-41.

作者简介:

曹礼(1982.8-),女,四川人,讲师,博士,从事口腔畸形研究。

作者:曹礼 敬蒸 孙吉成 王尧 郑雷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下一篇:离散数学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