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dle移动网络论文

2022-04-2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Moodle移动网络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介绍了如何利用Moodle推出的最新移动端应用MobileMoodle搭建符合自带设备(BYOD)理念的移动学习空间。首先分析移动学习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MobileMoodle以及BYOD的基本理念以及利用MobileMoodle构建移动学习空间的优势;再次给出了构建移动学习空间的具体步骤和主要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Moodle移动网络论文 篇1:

“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开发与应用

[摘 要] 随身课堂是本校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移动网络学习平台。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对随身课堂的二次开发,从教学辅助、教学评价和师生个人知识管理三方面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随身课堂,使生理学的学习随时随处想学就学、想问就问,使教学追踪动态达到实时化,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生理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随身课堂;生理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移动学习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正借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目前移动学习平台正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随身课堂”是我校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网络移动教学平台,其通过整合微信和Moodle的资源,将Moodle上完善的教学功能、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无处不在的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搭建具有“网站管理”“学习管理”“课程管理”和“移动网络支持”等功能的移动学习平台。我校生理教学团队以建设省级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契基,对Moodle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打造我校的随身课堂学习平台,把生理教学与“随身课堂”教学平台有机整合,形成“生理学随身课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利用“生理学随身课堂”,师生通过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随时随处学习生理学网络课程、观看视频、开展网络专题讨论、提交和批改作业、学习反馈等教学互动,很好地解决了生理学课程内容繁杂、知识量大、枯燥难懂、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一、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开发背景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医学中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等无不以生理学原理为基础。由于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健康服务人才,生理学课程教学也要与之相适应。近年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为探索生理学教学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要做了许多探索,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删减理论教学、增设实验教学,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但收效甚微,且难以突破以下几个瓶颈和弊端:(1)生理学教学仍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偏重于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而忽略对学生生理学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职业性指引(即课程标准),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2)生理学教材仍为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重点是呈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未能满足学生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3)为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生理学理论教学不断被删减,但由于生理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即使老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教学、PBL教学等,仍难以达到“重点掌握、难点突破”的课堂效果,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以我校为例,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理论总课时56学时,教师需完整讲授的知识点众多,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求甚解”,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这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生理学的补考率历年居高不下可见一斑。(4)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世界以其数据过载和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成为冲击传统课堂教学的“敌人”,在课堂上上网玩游戏、观视频、聊QQ、发微信的学生比比皆是。与互联网相比,我们的传统课堂枯燥乏味、信息量少、学习方法单一,自然失去吸引力。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改革传统的“以课本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生理学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已刻不容缓。

二、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开发思路

(一)基于微信与Moodle整合的移动学习平台构建

基于微信和Moodle整合的移动学习平台,在保证了传统个人电脑访问的前提下,增加了移动设备访问的可能性,使得用户除了可以在电脑访问外,还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访问学习平台。其优势有三:一是实现了随身课堂平台的内容能够主动推送到用户的微信中,实现学习信息的双向流动;二是利用Moodle平台定制的响应式设计前台,保证了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时有足够的流畅性和交互性(其基本结构见图1);三是通过将Moodle与微信的整合,将微信作为用户入口,可以实现Moodle平台内所有资源在各种终端、移动操作系统上的跨平台呈现,并实现丰富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管理部分:①图文网页;②多媒体音视频资源;③网址及导航;④课程建设标签。活动管理部分:①作业活动;②讨论区活动;③学生互评活动;④问卷调查及投票活动;⑤Wiki协同写作活动;⑥测验及题库;⑦聊天室及在线答疑;⑧成绩管理及进度跟踪等。

(二)生理学随身课堂的结构功能

生理学随身课堂利用随身课堂强大的资源管理和活动管理功能以及完善的移动访问优势,搭建生理学移动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课程管理、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师生互动等网络化,使生理学的学习走出课堂的禁锢,学生通过关注生理学随身课堂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处想学就学、想问就问,使教学追踪动态实时,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1.教学和教学管理功能

生理学随身课堂有细胞基本功能、血液、循环等12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单元都包括如下学习资源和活动模块:(1)课程概况:含课程简介(视频和课件、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考核方案、执业考试大纲等)。(2)课程教学:含学习指南、导学案例、预习课件、微课视频、学习反思、互动论坛、拓展阅读等。(3)课程考评:含随堂练习、章节自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拟资格考试等。这些内容搭载在随身课堂以后,具有以下四大教学功能:(1)在线协同共建课程:生理学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可以同时协同课程建设,实现网络集体备课,制作并提供具有面向移动设备、移动学习使用特点的各类学习资源。(2)及时推送教学信息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通过生理学随身课堂及时向学生下达学习指令,包括预习复习内容、观看微课、课前自测、课后拓展学习等。(3)承载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视频跨平台播放:生理学随身课堂采用HTML5技术进行教学视频的跨平台播放,克服了早期的Windows Media Player插件、Realplayer插件和当前广泛采用的Flash方式播放视频在移动终端不能播放的问题。任课老师可以把PPT课件和预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用微信推送到授课班级学生的移动信息终端,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浏览学习。(4)教学管理实时监控和实现个性化教学:生理学随身课堂具有学习者自我监控、评价监控和考核监控等功能,学生能时刻了解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自己决定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及时查看每个学生浏览和学习生理学课程的时长和进度、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学的反馈意见等。教师根据监控数据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也能及时发现学习困难者和懒惰者,实现个性化教学和辅导。

2.学习功能

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学习功能包括以下三方面:(1)在线移动选课:学生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关注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公众账号,完成个人信息与微信用户的绑定,即可使用所有的学习功能。(2)在线移动学习:生理学随身课堂搭载微信平台,采用HTML5技术,使学生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处学习,实现PDF等资源在线查看及下载、课件跨平台演示、教学视频跨平台播放、课程内容便捷分享、移动端与桌面端整合等功能。(3)在线动态考核:我们按照生理学课程标准,设置随堂练习、学习反思、章节检测、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等形式,根据检查的难易度和重要性赋予权重,如终末考核只占课程总评的40%,过程性考核占60%,其中网络活跃度(含问题讨论、学习反思、作业提交、师生互动等)、章节测评和期中考核各占20%,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及不断求知的热情、改变过往以终末考试为主的考评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生理学随身课堂上了解自己各类考核的成绩和学习进度。

3.师生在线互动功能

生理学随身课堂设有问题讨论、学习反思、作业提交、师生互动等多个师生互动区,实现师生“零”距离互动,包括在线批改作业、实时点评、启发讨论、回答疑难、教学反馈等,使师生互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理学理论课安排在2014—2015学年的第一学期的第11周至第二学期的第10周进行,按单周4节,双周2节安排授课,生理学随身课堂于生理学开课时正式上线,到生理学授课及考试结束,共运行22周,共有1070名学生登录并使用过平台,使用率100%。其中,平均每周每位学生访问课程3.6次,平均每次访问时长约为12分钟,每周平均访问时长为43.2分钟,学生平均访问总时长为950.4分钟;课程总访问点击量为540万次,其中利用移动客户端进行访问约为172.8万次,占比32%,所有移动设备访问当中,92%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访问平台。(见图2、表1)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浏览生理学随身课堂有较强的针对性,人均至少浏览一次学习指南,多次阅读预习PPT,学生阅读的次数除了与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多少有关外,还与临床发病率高低及学生兴趣有关,如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的生成与排出和血液等章节的阅读人数较多,学生提前阅读学习指南和预习PPT,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解决了因教学时数减少造成的影响。另外,学生参与程度最好,访问人次最多的分别是学习笔记共享,课后思考反馈和章节测试,由于学生做课后思考题和章节测验都要复习学习笔记,故学习笔记除阅读次数多外,阅读次数还与该章节的学习难易程度有关,难的章节学生阅读次数明显增多;由于章节测验没有次数限制,以最好的一次成绩计算入课程总成绩,故章节测验除参与次数多外,参与次数还与该章节的学习难易程度有关,难的章节学生参与测验次数明显增多。统计结果表明,生理学随身课堂,能有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笔记及进行课后反思活动,能激发学生围绕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反复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并通过学生参与章节测试加以巩固提高,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质量。同时,每章节教学内容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讲授内容的难度,学习交流论坛能够让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形成积极的在线讨论学习交流氛围,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此外,学生浏览前四章的学生浏览生理学随身课堂内容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生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和鼓励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总体效果满意,生理学总体成绩与上一年级相比提高了18.6%,补考率下降了32.7%。

四、结论

生理学随身课堂从教学辅助、教学评价和师生个人知识管理等三方面构建移动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跨平台播放,变终末评价为过程评价,教与学能及时双向反馈,使生理学的学习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想问就问,尤其是生理学难点重点内容通过学生利用碎片学习时间,得到反复强化,提高了学习质量,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了生理学教学目标的达成。随着Moodle平台的功能不断升级,生理学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微信功能的更新,生理学随身课堂的功能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2):83-86.

作者:刘其礼 李智高 洪学军 冯凯 郑恒

Moodle移动网络论文 篇2:

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BYOD移动学习空间的研究

[摘 要] 介绍了如何利用Moodle推出的最新移动端应用Mobile Moodle搭建符合自带设备(BYOD)理念的移动学习空间。首先分析移动学习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Mobile Moodle以及BYOD的基本理念以及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移动学习空间的优势;再次给出了构建移动学习空间的具体步骤和主要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 键 词] Moodle;Mobile Moodle;BYOD;移动学习空间

一、利用Moodle进行移动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

移动学习空间(以下简称为空间)本文中是指运用Moodle软件在机房服务器或普通PC机的硬盘上搭建的数字化虚拟空间,该空间既可存放在线网络课程所需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如,文字、图片、文档、超链接、视频等,也可进行各种在线教学活动,如,讨论区、在线布置作业和在线出题测试等,同时也存放在线教学活动的各种日志。该空间通过客户端访问,同时支持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智能终端的在线使用。

通过在中国知网中使用关键字Moodle和移动学习进行检索时,共计发现文献16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出目前的几个研究方向:

(一)Moodle移动学习客户端的设计

如,战大伟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学习项目和移动学习系统开发实践进行了解后,结合移动学习技术对传统网络学习技术具有互补性及拓展性的特点,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Moodle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学习模式、学习过程进行了设计。[1]

(二)针对Moodle进行关键和扩展技术研究

如,白京针对Moodle在移动终端访问时出现显示效果不佳、教学资源无法展示等问题,提出通过对微信和Moodle的二次开发,力求将Moodle上完善的教学功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无处不在的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改善移动终端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与移动用户的交互形式,在微信中创造出个性化的、交互式的移动学习环境。[2]

(三)基于Moodle的学习活动设计

如,张乐和杨艳将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延伸,基于开放源代码免费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移动版设计了移动学习活动,并据此进行了案例设计。[3]

上述文献研究主要针对Moodle在移动客户端设计和改进、与微信结合使用、移动学习的活动设计、具体课程中的应用等,随着Moodle版本的更新,现在已推出基于苹果和安卓智能设备的移动端APP,上述研究已经没有太大现实意义,而如何将最新版Moodle及其移动端APP运用到带有技能操作的课程中、构建移动学习空间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

二、Mobile Moodle的介绍

Moodle Mobile是Moodle的官方移动应用程序,通过Mobile Moodle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浏览课程内容,即使离线时也可以,接收消息和其他事件的即時通知,快速找到并联系你课程中的其他人,从移动设备上传图像、音频、视频和其他文件,跟踪你的进度,标记任务完成并浏览你的学习计划,尝试测试,在论坛上发布和编辑wiki页面以及查看课程成绩等。

三、BYOD理念的介绍

BYOD就是Bring Your Own Device的缩写,也就是把自己的设备带到企业环境中,这些自带设备运行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业务和应用。从广义上来看,只要不是企业配备,而是员工自带的设备,并且用于工作相关的事宜,都属于BYOD的范畴。[4]

由于其快捷性和情境整合性等特点,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也掀起了行动的“风暴”,即鼓励学生将私人移动设备如手机等带入课堂,当作学习工具,来获得广泛的学习资源。在行动基础上,笔者结合高等教育的特色,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BYOD教学理念,即将BYOD行动与学校教学结合,通过移动设备终端来获取知识,充分利用其可携带的特点来延展课堂,及其提供的网络宏观学习情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对知识进行加工创造。[5]

四、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BYOD移动学习空间的实践

(一)服务器端Moodle的获取

完整的Moodle安装包可从Moodle.org的Windows下载页面获得。这些软件包专为独立计算机上的新安装而设计。所有这些都使用受欢迎的XAMPP Apache Friends包。完整的安装包可以在服务器上使用,但不建议将其用作生产站点。请注意Moodle.org的标准安装包只包含Moodle代码。简而言之,完整的安装软件包旨在以最小的努力在独立的计算机上创建匹配的Web服务器和Moodle站点。

(二)服务器系统要求

安装Moodle的服务器电脑系统的硬件要求如下:内存条:256 MB RAM(最小),1GB RAM(推荐);硬盘:500 MB免费固定磁盘(根据用户上传,需要更多的空间)。

(三)安装过程

安装完整的包。过程完整的安装包是一个zip文件,包含一个名为Apache的Web服务器,加上Moodle和Moodle所需的MySQL数据库和PHP程序。此安装过程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下载并解压完整的安装包。首先创建文件结构下载包,从Moodle下载Windows打包zip文件。打包包装将您下载到您选择的驱动器或分区的zip文件解压缩(通过点击提取文件)。提取过程将创建三个文件(“启动Moodle”“停止Moodle”和“README”)和一个名为“服务器”的子文件夹。注意:这个服务器子文件夹下还会有一个文件夹,名为\moodle,它保存了Moodle程序。

第二步:启动网络服务器。现在你已经准备好启动网络服务器了。使用您应该在顶层目录中找到的“启动Moodle.exe”文件。一旦“启动Moodle.exe”程序打开,不要关闭它,为此目的使用“停止Moodle.exe”。注意:这些程序控制操作Web服务器的Apache和MySQL程序。一些网站将使用“server”子文件夹中的Xampp bat文件单独启动和停止Apache和MySQL,现在你准备开始安装Moodle了。

第三步:使用网络浏览器安装Moodle。第三次启动Moodle安装启动Web浏览器并在地址栏中键入localhost,或http://127.0.0.1或http://localhost。您将首次启动Moodle安装,或者如果已安装,您将进入Moodle站点的Front Page或登录屏幕。

(四)Mobile Moodle的获取和安装

Mobile Moodle可以直接从Moodle.org网站下载,有基于安卓或苹果系统两个版本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安装包,下载完成后安装到智能手机或PAD上使用,图1是在安卓手机上的Mobile Moodle登录界面。

(五)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BYOD移动学习空间

BYOD即利用教师自带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搭建服务器、构建移动学习空间,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进行访问,如图2所示。优點是系统容易搭建、不消耗学生手机流量、方便携带,特别适用于非传统教室,如,实训车间、实训中心等无WIFI热点覆盖或移动网络信号不太稳定的教学场合。

五、总结和展望

通过安装了Mobile Moodle移动端应用的智能手机终端,师生通过网络访问Moodle服务器上的移动学习空间,就能利用Moodle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互动,符合当今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敏,杨玉强,张法滨.利用Moodle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7(3):24,29-31.

[2]战大伟.基于Moodle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白京.基于微信与Moodle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汪丽,潘建斌,冯虎元.基于BYOD的高校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39-45.

[5]朱庆友.基于BYOD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部署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6).

作者:石松伟

Moodle移动网络论文 篇3:

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的Moodle平台使用研究

摘要:201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成立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开展了多个专业的合作办学。本文重点研究了Wintec 学院Moodle平台的设计实施特点,介绍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英文Moodle课程实施。

关键词:合作教学;Moodle;课程评价

引言

201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以下简称Wintec)成立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信息学院的三个专业(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Wintec合作办学,从2015年开始合作招收国际学院学生。值此合作契机,我受学校派遣,前往Wintec学院进行中长期的培训,主要开展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课程培训及研究。

在Wintec培训期间,我参加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观摩,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重点研究了Wintec的Moodle平台使用。对Moodle平台使用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其课程建设特点及使用特点,对比我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Moodle网络课程平台研究。

一、Moodle课程使用广泛

Wintec 学院Moodle课程门数众多,覆盖范围广泛,包含多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因此Moodle平台在教学中使用广泛。

该平台不局限于校园网,可以在任何连网环境下使用。教师以员工账户登录可创建课程,进行在线备课,资源发布。学生在任何连网环境下可以申请加入课程,获取资源,提交作业。即使在便携设备上也能方便的操作,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

图1 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

二、Moodle上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Moodle平臺可以放置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页、PPT、WORD、PDF、文件夹、压缩文件、视频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源有效的提高了课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放置教学资源外,Moodle平台可以进行成熟的课程管理及考核。教师可以在线发布作业,及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反馈。教师也可以进行在线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学生可以对完成的测试进行回顾,了解哪些内容未掌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Moodle平台还有互动评价,用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另外Moodle课程可以开展问卷调查,合理设计的调查问卷能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进行教学反馈,有效改进教学。

图2 Moodle平台可以进行测试等活动

三、Moodle课程界面友好

Wintec学院的Moodle平台界面通常比较友好。Wintec的Moodle课程的首页一般都有教师介绍、课程介绍、修习要求,方便选课学生快速了解课程。课程首页一般还包含Course Outline,教师在Course Outline 通常都会介绍课程目标、授课计划、考核方案等。有些课程为多位教师共同开发,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图3 Advanced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课程首页

四、课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Wintec的Moodle课程多样化,一些课程具有鲜明的教师个人特色。有些课程按照不同资源与活动类别组织,如课件资源放在一个主题,阶段测试放在一个主题,活动放在一个主题;有些课程按章节组织,同一章节的资源、作业、测试或活动放在同一主题下;有些课程按知识模块组织;有些课程按教学周组织,以时间为主线安排课程进度。学校完全尊重教师的个人特色,Moodle课程丰富多彩,学生也可学习到不同组织风格的课程。

五、Moodle课程评价

Wintec课程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及作业提交,实施形成性考核。有些课程将Moodle作为资源发布共享的平台,考核功能未使用。学期开始,学生就已经知道通过完成哪些任务可以通过考核,知道每完成一项任务能够得到多少分数。在Moodle平台里,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已经完成的任务和已经得到的分数,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告诉学生不足之处,便于学生改进。

六、借鉴与总结

借鉴新西兰Wintec学院已有经验,在原有中文Moodle平台的基础上,为适应中新合作的特殊教学要求,我校已建立并良好地运行了全英文Moodle平台。

该平台适用于中新合作各专业的学生,并可推广到双语授课的各学科,每学期的受益学生可达300人次左右。其课程的资源,专业老师也在进行本地转化,可以用在计算机网络、物联网专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选修课程中。

作者简介:刘丽丽(1981-),女,山东曲阜,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网络应用与智能设备研究;

作者:刘丽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财务监督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西方失业保险理论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