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总和,具体是指一定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对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法与途径、培养管理及培养条件与环境的系统组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佳的方案。

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论文 篇1:

基于优质校视域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摘 要: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中职农林类学校必设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中更加强调产教融合。在后示范阶段,中职院校踊跃投身优质校“建设周期”,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双轮驱动”下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打通“政、行、校、企”4方资源,建立人才共育“立交桥”成为广泛共识。

关键词:优质校;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

Key words:Quality school;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Local chicken;Modern apprenticeship

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财政部3部委联合发文,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经过9年建设周期,遴选出近千所中职院校,打造了一批办学特色明显、专业优势突出、社会服务扎实的中职排头兵。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铿锵落地,后示范时期的中职学校发展进入到崭新阶段,“优中选优,品牌引领”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的必由之路。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首次提出“现代学徒制”概念,对新时期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做了具体阐释。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进一步明确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人才共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向企业人转变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几年校企融合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了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要求借鉴“双元制”等模式[1],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过去4年,教育部相继开展了3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遴选工作,总结提炼、融合提升,推广示范,成为是目前落实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抓手。随着各省优质校建设的稳步推进,产教融合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加之“1+X”证书、中本贯通培养招生试点的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本研究在充分借鉴第1、第2批试点院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四双”育人机制为切入点,在合作育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框架体系、管理运行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1 校企“四双”育人机制

校企“四双”育人机制即“双主体、双身份、双场所、双导师”,双主体是职业院校育人最核心的2个环节,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两者深度融合,相互依存的办学理念。双身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入学即入职,教学即生产,毕业即成才,从就业的“自由人”变成企业的“自己人”,提高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源动力。双导师是指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完成教学实践课程指导,坚持校企“共同培养、互聘共用、双向流动”。双场所是指依托合作企业厂房、车间、工作室等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组成“互补型”实训联合体,学生在学校开展日常仿真实训教学,在企业投身一线实操锻炼,真正实现“理实一体”无缝对接。

通过校企“硬核驱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育人质量,拓展了育人渠道,实现了学生成长成才。校企“四双”育人体现的是国家产业化发展之下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导向,激发了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参与人才共育的积极性,彰显的是企业的社会职责和担当,对于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真实性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意义[2]。

2 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农业专业,在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已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农业职业院校的核心优势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契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适应企业需要”为核心,以“对接岗位职责”为着力点的专业发展方向,肩负着为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一线生产技术技能人才及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多以实践性课程为主,实践性教学占比接近50%,这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指导教师以应届本科、硕士研究生为主,普遍缺乏养殖场一线岗位的工作经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自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而现代学徒制正是解决这一困扰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過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专业功底;在企业接受一线师傅言传身教,掌握实操技能。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3 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招生来源多以农村为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如何在现代职业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培养“三农”人才,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农业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优质校建设核心是提高育人质量,体现的是由原来的“请进来”到现在的主动“走出去”,构建“政、行、校、企”职教命运共同体是必由之路,无论是成立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还是引企入校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已进入“百舸争流”时代。随着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全面启动,再次明确了企业参与学校育人全过程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双主体、双身份、双场所、双导师”育人机制,建立基于优质校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更应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切实提升畜牧兽医专業人才的培养质量。

3.1 “五模块”合作育人体系 以校企“双主体”为核心,围绕“畜牧养殖、疫病防治、防疫检测、繁殖改良、饲料销售”5大教学模块,紧扣牛、羊、猪、禽4大主导产业,按照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有针对性遴选区域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教学实践重点对应《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羊与羊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5大核心课程,辅佐《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畜禽防疫与检疫》2大专业基础课程。自始至终贯穿专业课程实训计划、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晋级培训内容,开展全环节企业轮岗实践学习。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在考虑未来职业规划前提下,通过企业入校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实行“双向选择”,培养学生职业认知,企业认同,确保学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为校企合作育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四阶段”人才培养体系 以学生“双身份”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畅通学生学历上升渠道,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4段式人才培养体系。

3.2.1 第1段 学生第1学年和第2学年的上学期在学校完成为期1.5年的公共课程,如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企业文化教育、专业课、企业文化课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践行6个融合(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合、基地与车间设备融合、专业与产业对接融合、教师与师傅能力融合、学生与员工交流融合、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衔接融合),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

3.2.2 第2段 学生在第2学年下学期和第3学年上学期完成为期10个月的“现代学徒制”跟岗教学,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在所选企业中完成所有岗位轮训,掌握“养、防、检、繁、销”5大岗位核心工作技能。同时,组建企业“小班级”,每班由4~5名学生组成,选派一名经验丰富师傅带班,班级之间定期开展技能比拼,促进学生掌握轮训岗位技能。

3.2.3 第3段 学生在第3学年上学期完成为期1~2个月的“高职分类招生考试”集中辅导,为学生继续深造做好铺垫。

3.2.4 第4段 学生在第3学年下学期完成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选择企业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促使其将理论知识和模块教学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3.3 “四对接”课程框架体系 以校企“双场所”为支撑,建立资源“互补型”教学实训环境。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双方以现有教学实训条件为依托,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重点围绕“四对接”,即课程学习与企业课程实践紧密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对接,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徒制企业定向岗位需要紧密对接[3]。紧扣“养、防、检、繁、销”5大岗位群核心模块,按照“1+X”双证融通理念对理论课程进行重组排序,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适当融入“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串起学校与养殖场、饲料厂、宠物医院等教学场所的教育闭环,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侧重,企业文化渗透为关键,岗位关键技能掌握为抓手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5],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3.4 “四机制”管理运行体系 以校企“双导师”为引领,构建现代学徒制常态化学生管理评价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导师互聘机制。学校根据校内指导教师专长,实行“一对一”校企结对模式,教师每周下实习企业指导学生理论、实践学习及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师傅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台教学”,企校双师联合打磨课程,交流切磋,教学相长。二是建立教务科、招生就业办、畜牧教研室、指导教师4级“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入企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实训期间劳动安全教育[4]。三是建立试点企业、学校和学生家长日常实习信息反馈机制。完善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现代学徒制教学班级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四是建立“学校—企业—专家(教师)—第三方机构”4级评价机制。以推进“1+X”证书试点为契机,以注重专业实践能力为考核侧重点,组建由学校教学部门、企业技术主管、行业专家(教师)、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组成的考核评价小组,在学生现代学徒制学习期满后开展集中考核,适当引入考核激励机制,促进考核结果的应用[6]。

4 结语

在优质校建设背景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的是“中本”贯通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向。“强农为本,服务三农”,在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素质技能人才仍然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打通“政、行、校、企”之间的无形壁垒,建立4方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不仅是推进优质校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冬.制度互补视角下英、德两国现代学徒制之比较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10):91-96.

[2]曾宝国,曾妍.基于利益博弈论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47(14):70-73.

[3]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1-84.

[4]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5]潘建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46-49.

[6]刘志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318-319.

(责编:张宏民)

作者:郭亮 赵娜 田旭 何涛

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论文 篇2: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总和,具体是指一定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对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法与途径、培养管理及培养条件与环境的系统组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佳的方案。在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人才培养氛围,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霍邱县陈埠职业高级中学畜牧兽医专业与霍邱县养殖场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与霍邱县养殖场校企合作几年来,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是规模的扩大: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养殖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与实训,2012年为完善学校实习就业基地,便于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又投资30万元人民币在学校实验楼建立了4个实习实训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格局。二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畜牧兽医专业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国家级示范性专业。

1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认识

当前经济社会对人的就业要求,以及自我提高的需求方面都强化了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就业的人,还要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来培养人才,是职业教育最好的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我校把办职业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面向企業需求的办学方向上来,统一到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上来。紧紧围绕市场、企业发展的需要,主动与企业厂(场)家携手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特色鲜明的“产学一体”职业教育新模式,改变了“黑板上产奶,教室里养殖”的局面,让育人、用人两张皮变成企业与学校一条心,真正把学校办成企业式的学校,办成市场型的学校。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做法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的作法有如下几点:

(1)建立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 现代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企业行业也离不开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办学,是实行工学结合,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也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企业参与共建职业教育,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于2012年成功地与霍邱县养殖场、饲料厂、食品厂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开展“工学结合、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成立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组织机构,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共同制定、修改培训计划,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以上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保障。

(2)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始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扎实操作技能从事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破了传统的“三尺讲台三寸舌、二根粉笔一块板、一本教材上半年”的传授模式,推行案例教学法与模块实训教学法。一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二是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和企业共同设立课程改革指导小组,设计和规划课程设置,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的共性,又体现了我专业的特色。

(3)顶岗实习

1) 顶岗实习模式的基本概念

顶岗实习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承担工作岗位的全部工作要求,同时,撰写顶岗实习报告。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效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使学校和企业做到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利益共享,而且取得了“多赢”的效果,获得多方认可。一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储备,获得了学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二是推动了专业课程改革,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创新了师资培训模式,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拓展了教育和培训服务领域,提升了教学质量,推进了“双证书”制度实施,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毕业有业可就,专业能够对口,无后顾之忧。企业感知克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企业实习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企业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1] 罗永华;丁兆忠;吴忠良;韩慕俊;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1期

作者:蔡忠陆

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论文 篇3:

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探究

【摘 要】讨论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分析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 成人在职 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模式

中职开设成人在职学历班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各中职所开设的成人在职学历班,基本上是全日制中职教学模式的缩水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基于此,从2008年开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针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从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初步建立了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根据广西农村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牧兽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整个中职成人在职学历班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定为:开发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推动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保障条件、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进;通过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个案探讨,总结出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探索建立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理论框架。

(一)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通过查阅各种书刊,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筛选与归纳,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广阔思路;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员来源、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需求,找出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对成人在职教育与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对比分析,明确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设定教学的基本目标为:(1)掌握村兽医职业岗位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人在职学员都是在岗的村兽医,其工作多年,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技能操作的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有科学的专业理论作为指导,避免误诊误治,不断提高其诊疗水平;(2)要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能处理农村畜禽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治,减少因畜禽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3)提高成人在职学员的职业资格等级,将村兽医学员现有的初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提高到中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以达到农业部对村兽医技能水平的要求。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对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实基础、强能力”的教学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四个模块。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优化和课程的模块设计,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满足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所在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员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四大模块19门课程(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1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图

(三)以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村兽医职业岗位要求,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少而精”、满足村兽医学员现岗位能力需求、兼顾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其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要学习有效的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经合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员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将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四)选购和编写适合成人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和岗位工作需要,采取选购、编写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发专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学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便学员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学习的有效性。成人教学过程大都采用自学、解疑、精讲(面授)三个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人在职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村兽医学员不同的文化基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现场病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交流式教学法等,让学员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六)制订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为了提高学员到课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各县设立教学点,各教学点根据学员人数多少分若干个教学班,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分管局长作为教学点负责人,与学校教务科对接。每个教学班按50~60人配一个班主任,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员面授管理工作。面授开课时间由各县根据本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尽量选择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安排集中面授学习。学校根据各教学点的情况,统筹安排各县集中开课时间。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派出教师到教学点上课,各教学点负责人通知并组织好学员按时上课;学员在教学点完成面授教学后,回到工作岗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在工作中完成作业、复习和自主学习。每次面授结束后都对学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教学反馈,促使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面授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注册、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教学日志、考试考核等,严格按照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管理。

(七)完善学员学科成绩评价制度。由于成人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要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以在两者之间恰当地分配时间、精力,这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出现“工学矛盾”的问题。而成人在职教育面授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员不能按时、按量参加面授,其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的面授时间尽量选择在学员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进行,同时在成绩评定时强调了面授时出勤率占20%,完成作业占20%,职业能力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新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能提高学员面授出勤率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二、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通过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学员、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了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等四个模块,共19门,课程特色明显,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社会效益显著。从2008至今年,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全区各县共设置37个教学点,招收七届共6000余名学员,其中已有四届3200名学员通过考试考核,按时毕业,获得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他们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兽医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能力。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村兽医员的整体素质,对做好广西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改进促使专业教师增加了接触基层、了解生产一线实际的机会。通过“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与学员交流和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并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实现了教学相长。项目组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除供本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使用外,还被全国其他省市同类专业选为培训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四)创新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集成了系列教学管理文件。项目“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集成了适合成人特点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适合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的教材、习题集、技能教程;优化了成人在职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科成绩评价制度;制订并完善了成人在职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等。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成人在职教育教学质量,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同类或其他专业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虹,王屹.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汇编[C].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李凤玲,李二岭等.研究函授教学规律 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作者简介】刘春林(1967-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公共教学部讲师。

(责编 苏 洋)

作者:刘春林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统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