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络技术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络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环境的网络化也逐渐加深,数据信息的共享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其中,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也是网络数据服务的核心内容。本文介绍了数据共享的基本概念和它的安全需求,分析了规划控制的工作方式,探讨了隐私保护措施与安全结构的应用。

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络技术论文 篇1:

基于4G无线网络在高速公路出行服务系统的构建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申嘉湖杭分公司

【摘 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交通运输路网与体系已初步形成,缓解了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制约。如何进一步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服务于交通运输,服务出行人群,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的环境,更大范围提供服务于交通运输,已成为交通信息化的热点、难点。如何加强高速公路管理、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尤其是提升高速公路公共服务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4G网络;高速公路;出行服务

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实时、准确、高效和多方位的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交通安全以及缓解交通拥挤,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输效率和通行能力;使交通运输通畅,降低油耗,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提高出行者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节约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还将为出行者服务提供实时、准确的资料,服务于大众出行,提高高速公路出行质量。

一、出行服务现状分析

国外一些科技发达国家,在其高速公路管理以及信息化方面的水平较高,对公路交通信息出行服务系统的研究较早,如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它们根据各自国家的特点,建设了统一的路网中心,统一发布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实时有效的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突发事件信息、施工养护信息等。其发布方式主要有互联网站、呼叫中心、交通廣播等;其服务已涵盖公路交通、城市交通、气象、餐饮、旅游活动等领域。

在我国基于互联网的公路交通服务信息的发布在国内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许多省交通厅和公路管理部门都建立了发布公路信息的网站,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公路出行服务信息的需求,增强了高速公路运输的顺畅和安全。但是,国内目前在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出行服务系统和其他公路信息系统大都是分离,信息整合困难,不能保证发布信息的完整性、现实性和权威性;

2.在公路建设中没有长期规划,未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目标;

3.已建的许多信息采集设备中被损坏,以及有些设备老化,或是设备没有得到升级,造成信息采集密度和精度的不够。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国内高速公路出行服务信息方面不够发达的原因。也是以后要解决的方面。

二、需求分析

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的服务的面向对象为高速公路的运输车辆、外出行自驾游车辆、外出的人群以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从使用者和管理者不同角度出发,其对出行服务信息的使用的需求差异性较大,对各种关系到的出行服务信息几乎都是交通状态信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道路工程施工信息、气象信息、路侧服务信息、收费站信息、电子地图信息、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景点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也是不同的。

高速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是在高速公路范围内,将所有可提供给公众的高速公路为基础信息,在其范围内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面向出行者服务系统,包括4G手机服务网站、12122咨询服务平台、服务区信息服务、交通广播频道、4G手机短信服务,4G手机软件(SISX,APK),4G手机导航地图等多种渠道、全面完整的出行及导航服务,有效引导公众出行。整个系统划分为交通信息数据采集、交通信息处理整合、交通信息审核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等几个环节。其关系如下图1:

三、系统总体架构

高速公路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分为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处理整合、交通信息审核管理和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四大子系统。根据需求分析,分为三层结构,信息数据层、信息应用基础层和信息应用系统层。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出行信息服务四大子系统分别为:

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是出行服务信息的基础,可靠真实采集系统是服务的基石。其采集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公路上车辆检测器、视频监控的信息采集设备以及人工方式,获得真实的、可靠的以及较及时的高速公路交通状况、服务区信息、突发事件、天气等信息。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及时动态获得各种信息。

2.交通信息处理整合系统。

交通信息处理整合系统是出行信息的集合与整理,去伪存真,而这些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将与高速公路出行有关的信息自动统计汇总,通过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是人工分析处理的方法,确定高速公路中畅通路线、拥挤路段、交通的气象信息和旅游景点信息的等,并且存储到数据库中,待审核。

3.交通信息审核管理系统。

管理部门将汇总待审核的交通信息,经过确认传输到处理中心,在处理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备份,再对外发布,以实现调节路网上的交通需求,实现路网运输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整个路网交通运输的社会效益。

4.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出行信息系统的信息发布包括互联网、4G网络、短信平台、交通广播、路程公告牌等方式。信息发布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信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出行信息服务三层分别为

1.信息数据层。

为方便出行服务系统对各种信息分类管理存储,需要构建不同的数据库,包括车辆基础数据、公路基础数据、交通量数据、气象信息数据、旅游信息、GIS数据、GPS数据等。

2.信息应用系统层。

应用平台構架工程的主要包括三大平台,分别是数据交换平台服务平台和4G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包括数据交换平台包括数据监控中心、数据交换引擎、数据交换代理等多个部分组成;服务平台包括一个可视化自定义环境、一套系统管理环境和工作流引擎、图像发布、GPS、GIS和短信平台等;4G手机平台包括4G手机服务网站、4G手机软件下载服务等。

3.信息应用基础层。

应用系统层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等。交通信息采集主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气象信息、视频信息以及其他部门共享的对于出行者有关的信息;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对从采集系统获取的交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对公众出行切实有用的信息。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主要面向公众出行者,主要有公众出行服务网站、呼叫中心系统、4G手机公众出行服务网站4G手机短信服务,4G手机软件(SISX,APK),4G手机导航地图、交通广播、可变情报板、车载终端系统等。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

四、连接拓扑图

根据出行服务的服务对象,利用交通部门的数据采集,并且集成其他有关交通的部门信息通过广电网络,4G网络,以及交通部门的寻呼台、可变情报板和门户网络,发布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其连接拓扑图如图3:

五、结束语

目前在高速公路运输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立和完善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是当务之急。随着高速公路出行服务系统的实施及应用的逐步发展,将成为高速公路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更加有效引导公众出行,提高高速公路出行效率,提高高速公路出行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修树斌

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络技术论文 篇2:

数据共享应用中的隐私保护措施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环境的网络化也逐渐加深,数据信息的共享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其中,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也是网络数据服务的核心内容。本文介绍了数据共享的基本概念和它的安全需求,分析了规划控制的工作方式,探讨了隐私保护措施与安全结构的应用。

关键词:数据共享;应用;隐私保护

The Privacy Protection Measures in Data Sharing Application

Miao Hanjun,Chen Haoliang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Wuhan430205,China)

随着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开始从单机向多机网络系统过渡。过去困扰用户的数据重复输入、数据资源得不到共享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也出现了许多单机遇不到的问题。例如,数据资源能否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何缓解因共享数据而带来的运行冲突,它是关系到网络系统高效正常运转的关键。

一、数据共享及其安全需求

数据共享,是指每个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能够被别的管理信息系统所使用,这个层次的共享是最主要的共享方式,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实现小到一楼一院,大到全国各地的数据共享。利用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异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主要是帮助解决异构信息系统无法直接数据对接的问题,比如A和B两个异构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对接,那么,可以通过通用信息系统实现“A-通用系统-B”方式的系统对接,从而实现A、B之间的数据共享。由于通用信息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接转换器,它除了帮助完成异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对接之外,还能进行相当功能的数据处理,因此,在实现“A-通用系统-B”方式的过程中,通用管理信息系统会逐步积累A、B系统的有关数据,那么,到一定程度,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必然会实现A、B的某些业务要求,于是,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就分别演变成了实现A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实现B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A和B两个异构系统都很可能被通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取代,数据共享方式遂演变成了实现A业务的通用管理信息系统一一实现B业务的通用管理信息系统,这就是通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生命力。

数据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据,因此共享工程核心安全需求就是保护数据的安全。实现共享数据安全不能简单地应用已有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而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构建新的安全策略模型。数据共享工程包括管理中心、数据的提供方和数据的共享使用方。参与数据共享工程的各方由于身份和对待数据的目的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安全需求。工程的管理中心是数据共享实现的核心单位,负责制定共享规则、组织共享实现、维护共享系统的安全运行。数据提供方指权威数据的合法持有者,即拥有数据所有权的实体;共享使用方指需要共享数据的用户,包括专业研究机构、国家决策部门、普通大众等,并且需要对共享数据使用者按照用户安全级别的不同限制其共享的数据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提供方和共享使用方是针对某一数据而言的,在整个共享工程中,数据的提供方同时也可以是另一数据的共享使用方。

(一)保密性需求

数据的提供方作为数据的合法持有者,在共享过程中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向共享使用方提供数据。基于数据的重要性,数据提供方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考虑数据的保密性,按照共享使用方不同的保密等级提供相应等级的数据,以防止数据泄密或扩大限制级数据的共享范围。如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类型数据,作为一种基础地理数据是可以广泛共享的,但关于某种资源的详细储量和品质的数据信息,就是受到严格保密的,必须限制共享范围,只能在少数的共享使用方之间共享。

(二)完整性需求

数据的共享使用方,进行数据共享时最关心的是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即共享的数据是完整的而且数据来源是可靠的。假如共享的数据不是完整的,意味着共享使用方没有得到自己需要的服务,这样将不仅严重影响共享工程的效率,而且可能会给共享使用方带来严重的问题。如某一研究课题,需要北京地区多年来的同期气象数据作研究,然而他通过共享平台所能得到的数据不是完整的数据,这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或者他通过共享得到的数据并非气象数据提供方提供的,而是被他人篡改后含有病毒的数据,共享使用方使用这样的数据后,不仅无法实现研究目的,还有可能使信息系统感染病毒,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三)可用性需求

构建数据共享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数据交流,充分利用数据。作为工程的管理中心,除了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有安全需求外,最关心的是工程的可用性。数据的可用性是非常必要的,缺乏可用性保障的共享工程,数据的提供方无法提供服务,共享使用方得不到所需的数据,共享工程将毫无意义。保证系统的可用性,才能保证数据共享的效益。同时,系统可用性的基础是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所以数据共享工程的可用性需求同时也是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需求。

二、数据共享与规划控制

目前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了当前国内外流行的Novell局域网,指定一个计算机为服务器,配有较大容量的共享硬盘,通过网卡和电缆线连接若干台计算机(称为工作站)构成一个网络系统。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设置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网上的应用软件既可以对局部的数据进行处理,又可以对全系统中的数据共享(全局数据)进行处理。整个网络利用服务器的共享硬盘及连接的若干工作站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在网络运行环境下应用程序一般处于两种状态:独占状态和共享状态。在网络独占状态下,应用程序以排他方式打开数据文件,使用期间拒绝其他用户对数据文件进行访问。一种情况是该应用程序虽然是在网络环境中,但它完全是以一种单用户方式,在程序运行期间所涉及的数据文件均以独占方式打开,不存在数据共享和并发控制问题。一般只需在主程序中加上SETEXCLUSIVEON语句。再一种情况是应用程序一般处于共享状态,只是对数据文件进行整理(PACK)、索引(INDEX)、删除(DEL.ETE)等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系统要求必须以独占方式打开数据库文件;例如,在程序中加上独占打开数据库的命令:USE(数据库名/EXCLUSIVE,在网络中系统便拒绝其他用户对该库进行读写操作,但使用后最好马上关闭或释放(USE或UNLOCK)。

在网络共享状态,每一个应用程序各自独立运行,经常会发生两个以上的应用程序同时对一个共享数据库进行访问,出现了冲突问题。为了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系统提供了文件锁(FLOCK)和记录锁(RLOCK),当一个工作站的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时,首先要判定数据库是否被其他应用程序占用。如果有用户在使用,就必须等待,否则上锁程序进入使用状态。两个用户程序各自独立运行时,在某一时间段同时要对数据共享资源进行访问(写操作)。用户1先封锁资源,进行访问操作,用户2处于等待状态,直到用户1释放资源为止。上锁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某工作站的用户在使用某一数据库时,先上锁再使用。使用后开锁并允许其他用户使用。如果上不了锁则说明有其他用户正在使用该数据库,必须等待。文件锁和记录锁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访问共享数据库时经常被使用。注意,在共享方式下允许其他用户读数据,但不允许写数据。

三、隐私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数据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例如银行信用卡数据、网络注册数据和手机通话过程等,对这些数据的共享可能会侵犯用户的隐私。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网站用户不愿提供真实信息,担心网站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共享会侵害个人隐私。对很多公司而言,共享什么知识在数据收集时也是不确定的,用户很难知道公司如何利用包含个人隐私的数据。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共享过程中不泄露或尽量少地泄露隐私信息,已成为数据共享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W3C提出的P3P(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s)标准允许网民控制个人资料在网络上的公开程度。事实上,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有学者早在2000年就提出隐私保护数据共享的新算法。常用的隐私保护算法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法、基于关联规则的方法和基于分类的方法等多种。数据预处理法是人们较早使用的方法,主要思想是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删除数据中最敏感的某些字段,例如姓名和证件号码等。或者在数据集中随机添加、修改和转换某些字段的数据,这些数据起到干扰作用,从而避免隐私泄露。上述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能影响共享结果。基于关联规则的方法首先在数据集中共享关联规则,然后通过预先设定的学习方法或人工方法区分敏感规则和非敏感规则,根据敏感规则可以删除其中的部分敏感项或者给予较低的权重。基于分类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没有隐私泄露的分类规则,用于区分包含隐私的信息和不包含隐私的信息。对于每条数据,该方法尝试使用一些字段代替敏感字段,再进一步计算这种替换对于数据集本身的影响,从而找出一种尽量少泄露隐私,又不破坏数据集完整性的方案。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但后面两种方法的扩展性更强,实际效果更好,是比较实用的算法。此外,还有其他的隐私保护方法。例如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限制,仅允许用户访问授权的安全级别或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编码。还有一种方法叫匿名法,它通过泛化数据标识符防止隐私数据泄露。

四、数据共享的安全结构

数据共享工程安全防护三级架构图数据共享工程的安全防护采用三级架构模型,在共享工程门户配置跨中心(网)的身份认证,在数据中心(网)内配置统一身份管理的身份认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数据中心(网)和数据节点采用分级访问控制策略实现所属数据资源的授权管理。共享工程门户、数据中心(网)、数据节点分别采用相应策略的入侵检测、防火墙、病毒防护、安全审计等系统与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数据中心(网)与数据节点利用数据分级分类原则设定数据安全属性,采用数据库安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技术实现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共享服务安全体系主要由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审计等安全功能子系统来保证,并辅以其他常用如防火墙、杀毒、入侵检测等常规安全模块。在搭建安全体系结构完毕之后,共享服务运行的情况将会是这样的:参与共享数据的组织机构和用户需要在全局的身份管理部门注册,以便用于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活动的用户(正在进行共享数据访问的用户主体称为活动的用户)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后才能进入相关的存有共享数据的服务主体,获得对目的数据(用户欲访问的共享数据称为目的数据)的操作授权,并且在用户进行对目的数据的操作前通过系统对他的权限验证。共享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要视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强度的加密手段保证其机密性和完整性。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全局系统和各数据中心都需要做相关的审计,并且将审计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则交付相关部门。系统框架的功能及特点如下:

身份认证子系统负责参与数据共享的用户注册,在用户访问操作前,对其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共享访问的合法性,避免非法共享。

访问控制子系统由分层授权管理部分和分散在各个子系统的权限验证模块组成,负责用户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授权管理,权限验证模块负责对已授权用户的验证权限,用户在被访问系统内的操作权限验证由子系统内部验证完成。

审计子系统有总审计和设在各个子系统的审计代理构成,负责对访问者进入系统后的操作和系统自身运行状况的审计,为事后调查和恢复提供依据。审计在系统中独立存在,不受其他系统的干扰。

该框架采用多层次安全策略,系统总体和子系统的安全策略相互协调但又相互有区别,多层次的安全策略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制定。采用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为数据共享服务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安全平台。

五、结束语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Web应用,数据共享的工作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保密数据,将保密数据的传输过程是很危险的。用户访问的大量Web应用都位于共享的环境中,信息应用处理的安全性很重要时,在数据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或者从服务器传送到客户端之前进行隐私保护措施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加密与隐私保护确实会给应用增添额外开销,因此我们要求加密的信息越少越好。

参考文献:

[1]张敏.外包存储环境下数据共享的安全方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王会波.安全存储与云存储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12

[3]沈昌祥.云计算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12

[4]高枫,何泾沙,马书南.数据共享应用中的隐私保护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作者:苗邯军,陈浩亮

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络技术论文 篇3:

浅谈计算机在气象中的应用

摘要: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20世纪的伟大发明,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社会的形成,计算机技术日渐成为人类竞争与生存的必备技能,各行各业的人都迫切地要求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我们气象部门需要掌握和应用计算机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 气象 应用

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一、气象信息交流的需求

气象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也是国家空间基础信息之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之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决策。都需要大量气象信息的支撑。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国家之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也迫切需要气象信息的服务。

1、气象信息之收集,传输能力需求

在气象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方面,未来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特点是: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之问,各部门之问之互联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持,对完善气象资料收集网络较大影响的气象信息包括: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自动站时空加密观测资料,闪电定位探测资料、GPS/MET观测资料,风廓线控测资料、气候交流预测所需的多圈层其他资料等;随着各类数值模式不断研发并业务化以及计算机加工处理能不断提置,由此产生的预报,预测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增加。

2、气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需求

气象信息的加工处理需求主要是指用于气象、海洋、水文、空气质量等数值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对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需求。随着模式、资料同化方法的不断改进、时空分辨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预报时效不断延长,集合预报的连续发展,作业种类不断增多,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需求量指数上升,预计到2010年,气象加工处理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为峰值性能200Tflops(200)万亿次浮点运算/秒)以上。

3、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共享需求

随着综合观测系统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气象数据量将是指数增长是,随着预报、预测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与发展,预报、预测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发共享需求日益迫切;上述需求对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应用均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

二、国内气象信息系统的现状

气象行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分发和存档,气象业务工作要求必须存放地应用各类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渗透到气象行业的各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气象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为代表的我国气象信息系统已取得长远进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业务化的实时气象信息交流。

1、气象卫星信息

通过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9210工程)的实施,建立了基于ZSAT卫星通信技术的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双向通信网和覆盖全国市以上的高数据广播网,大大提高了国内气象通信传输能力。初步建成了由大客量磁盘限制和自动磁带领域的气象信息存储系统;完成了国家级骨干网络系统建设。

2、气象资料系统

气象资料的管理作为我国基础气象业务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包括资料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服务的数据管理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已成为可供计算计管理的数字化资料,主要的气象资料已经进入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和服务,已经建立的大量标准,规范的可供用户直接使用的数据产品,使气象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

3、数据库管理信息

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得到初步应用,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编程正在形成。因特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交流,发布,基于部门专网的政务信息系统已覆盖大部分地市、在某些省已到县,桌面微机已成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基本。

三、气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气象信息系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技术基础。

1、通信和网络技术

(1)地面通信

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已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构建新一代公共传输网,把光缆骨干网从格状变为环状,环网采用新一代大量基于SDH10Gbps基础速率的先传输设备,使一对光纤的传输容量达到1600Gbps。这个环形网的一处发生故障,都可以自动恢复。

(2)网络技术

高速局域(城域网)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以太网交换,异步传输模式(ATM)多层交流等方面。万兆以太网已形成标准,并逐步运用,范围内通过单模光纤或多膜光纤以十倍于千兆以太网的速度传输;ATM技术的网络宽带,为以用户提供很好的网络扩充性,多层交换技术,可用于千兆位网的交换。宽带网络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清晰度视像会议,视频点播系统(VOD),运程教育,互动电视和虚拟现实等方面。

(3)移动通信技术

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无线技术除了 光线通信技术外,有代表性的无线局域网(WLAN),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码分多址,基于家庭射频,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商用移动通信服务的普遍服务原则,移动通信网将覆盖更广的地域,为观测系统资料将等提供了可选择的通信手段。

2、高性能计算机技术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性将继续依赖微电子,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的共同进步。未来几年,一方面传统CPU芯片的性能将会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主频的提高而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一些新技术计算机可能会在某些特制领域得到应用,并行机的体的结构将在共享内存和分布式内存两个层次上继续进步,未来主流的高性能计算机均能支持多种并行编程模式。系统软件进步将并行应用软件,开发更加方便。

四、总结

目前我国计算机还不止现况,还将在1、通信网络方面:(1)建成全国宽带主干网络,(2)资料收集网,(3)广播通信网,(4)国际气象通信交流,(5)局域网交流。2、国家级高性能计算环境方面:(1)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2)高性能网络环境的建立。3、数据存储检索与数据共享方面:(1)气象数据存储检索交流,(2)数据共享。4、国家级气象业务异地定备份系统方面。5、运行监控系统方面:(1)通信网络运行监控,(2)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监控,(3)信息系统安全监控,(4)综合监控平台。随着气象现代化高速发展,计算机直接为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世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政府证券监管职能研究论文下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