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家庭之我见我思——谈隔代教养家庭和单亲家庭

2022-09-10

我国传统上对家庭的定义是:有一男一女(父母亲)及其后后代所组成,居住在同一家户内,共同生活,彼此具有血缘、婚姻姻或领养关系,形成经济单位,照顾子女和情感互动的整合体。然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定义太过狭隘了,不符合现代代社会的发展现况和不同族群的文化价值观。例如分居家庭、单单亲家庭、隔代教养、继亲家庭等,在传统意义上,都不能算是一一个家庭。他们虽然不同于主流社会对家庭的理解,在当下的社社会却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以下就介绍我国当下最普遍出现的的隔代教养、单亲家庭这两种“非典型性”家庭的状况。

1隔代教养家庭

在原本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在辛苦拉扯自己的子女长大大以后,却还要承担起养育孙子女的责任,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1.1 隔代教养家庭的定义和现状

从广义上讲,隔代教养就是指祖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与祖祖辈生活在一起有共处的时间,对孙辈承担一定或主要的教育责责任。从狭义上讲是指孙子女的父母完全放弃孩子的教养责任,而由祖父母完全承担[1]。

上海社科院最近的一份研究调查显示,城市家庭的隔代教教养比率不断上升, 城市里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占70%以以上,超过了一半,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而在中国的农村村家庭中,祖父母更是教养儿童的主力军[2]。

1.2 隔代教养形成的原因

(1)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 ,是隔代教养的历史渊源。

(2) 父母因为经济因素的考量需要到外地工作 , 或者因为为竞争激烈,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 年轻的父母自身是独 生子女 , 这类家庭 孙辈数量 少,“物以稀为贵”,因此祖父母主动愿意承担照顾孙辈的工作。

(4) 家政行业刚刚起步 , 在保姆的质和量上都无法满足一一些家庭照顾子女的需求。

(5)父母亲离婚、一方过世等原因造成家庭不完整。

(6)父母亲由于死亡、身心障碍、暴力虐待等身体状况无法法亲自照顾子女。

1.3 隔代教养的影响

1.3.1 正 面影响

第一,祖父母可以协助照顾孙子女,减轻了父母的负担。第第二,祖父母有较丰富的育儿经验,而且能够用来陪伴孩子的时时间也较多,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第三,孙辈成为连结祖辈辈和父辈关系的纽带。孩子在祖辈处抚养,父母会抽出时间看望望孩子,密切了祖、父辈的关系[3]。由此可以建立起新的两代或三三代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第四,不少老年人退休后无所事事,不能适应离开工作岗位后的生活, 将空闲的时间投入到照顾孙子女当中去可以排解退休老人的孤独感。第五,祖父母辈是在艰苦的岁月中磨砺出来的, 他们往往拥有生性乐观恬淡的生活态度,在儿童的教育上有心理优势。

1.3.2 负 面影响

对祖辈而言:第一,照顾儿童是一项十分辛苦的活动,祖父母的年龄已高,在体力上无法负荷教养孙子女的责任。第二,可能对祖辈经济状况造成压力。不少老人一生节俭,退休后收入下降,如果父辈不能提供经济上面的支持,那么隔代教养对他们而言将会是个苦差事[4]。第三 ,祖辈容易产生“孙辈依赖”。祖很多老人在照顾孙辈时,也对其有强烈的依赖性,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这个孩子为荣”。这种心态可能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儿童的教养而言: 第一, 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新新人类”的“新语言”和“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祖孙之间可能会由于沟通语言不同造成代沟。第二,祖辈与孙辈生长年代差距很大,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可能会产生冲突。第三,祖父母往往容易因为疼惜孙子女,过于关心而造成溺爱,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 不利于儿童人际关系的互动并造成生活态度的偏差。第四,祖父母的人生经验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多数祖父母教育程度低落,教育孩子有心无力,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文化刺激。第五,对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儿童在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会产生父母不爱自己的错觉,容易造成儿童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心理。

对家庭而言:在教养子女的问题上,父母理论知识充足,祖辈实践经验丰富,因此两代人由于观念和理念的不同,在如何教育儿童的问题上往往会有分歧出现。如果不能有效进行沟通,可能会无形中激发两代人的矛盾,造成家庭的失和,进而导致家庭各种问题丛生。

1.4 反 思

隔代教养家庭的孩子是需要爱灌溉的孩子, 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而祖父母在经济压力下可能无暇或体力上也无力管教,因此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时候,我们要用关心、爱心和耐心去探求其中的原因,而不能一味的责骂了事。对于隔代教养的家庭,除了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外,还可以多举办一些亲职教育、祖孙共学等活动,增进祖孙之间的感情。

2单亲家庭

“父兼母职”、“母兼父职”、“蜡烛多头烧”是单亲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仅得一个人一肩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还必须兼顾子女的管教,如果没有坚决的意志力,很难撑过去。

2.1 单亲家庭的定义和现状

我国人口专家刘鸿雁认为单亲家庭的含义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家庭关系成员只有一种,即只有单一的母亲与子女或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其二,子女应有年龄的限定,以是否成年为标准,我国年满18周岁的人在法律上已被赋予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其三,子女的应未婚并且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5]。

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尚没有准备的大规模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已经超过800万。但是仍有一些抽样调查数据 :中国社会事务调查所的数据显示至1999年底因为离婚导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占我国中学生总数的5%[6]。中国从80年代开始拥有独生子女的单亲家庭开始普遍出现。据北京市市政局婚姻管理处统计,从1996年至1998年 ,北京市共有25.5万多对新人结婚 ,同时又有6200多个家庭离婚, 意味着这三年内平均每40个新婚家庭就有一户解体,而离婚就意味着单亲家庭的诞生[7]。马学阳 (2000)等人在北京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单亲家庭占北京市家庭户的比例为1.4%左右 ,单亲家庭约为5.7万户。而单亲家庭子女占北京市全体儿童的比例为2.8%,单亲家庭子女人数约为6.3万人[8]。

2.2 单亲家庭的形成原因

(1)丧偶 ,在我国社会早起 ,丧偶是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因素。

(2)离婚 ,目前离婚取代丧偶已经成为单亲家庭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分居 ,异国或异地婚姻所带来的分居问题。

(4)非婚生子。

(5)遗弃。

(6)单亲领养。

2.3 影 响

2.3.1 单亲家庭的正面影响

第一,由于子女长期和父母亲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会出现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心理,有利于维持亲密的亲自关系。

第二,单亲生活的困境强化子女生存的能力,容易养成子女成熟、独立、坚强的个性。

第三, 藉由帮助父母亲分担家庭内责任或者提升家务处理的技巧,子女会更有责任感。

2.3.2 单亲家庭的负面影响

第一,经济资源缺乏。由于单亲家庭大部分都是女性,而在我国女性收入普遍比男性要低。所以一旦离婚后需要一力承担抚养子女和家庭生活的重担,在经济上就显得力不从心[9]。

第二, 多重角色压力。单亲家庭由于父母角色一部分的缺席,在父兼母职或者母兼父职的情况下,单亲家长可能会产生角色过度负荷或者“多重角色”的压力。

第三,子女的课业问题。单亲儿童的学业成就往往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

第四,子女心理情绪与生活适应问题,许多研究证实单亲家庭的儿童有心理情绪以及生活适应上的问题,自我概念低,对人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缺失严重。[10]

第五,子女人格适应与行为发展。家庭的完整或破碎是子女人格适应及行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单亲家庭的子女行为偏差比双亲家庭高。

第六,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因为单亲而搬离原来的居住环境, 高流动的搬迁频率使得单亲家庭的社会人际互动关系不稳定,也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定感。

第七,单亲家长,特别是单亲母亲的自我评价较低。由于离异造成经济上的困境或者情感上的创伤, 单亲母亲如果不能即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会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无助感。

第八,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儿童目睹父母因为各种矛盾激化导致家庭破碎,对父母在内心深处可能会有不满的情绪,如果亲子之间无法有效沟通,就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第九,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相比出于不利地位,在传统的价值观下,更会将单亲家庭贴上“偏差”、“不稳定”、“问题”等标签。

2.4 反 思

单亲家庭的父母承担着比一般父母更沉重的压力, 而孩子也被迫提早独立,是辛苦又令人心疼的家庭,教育者应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关爱,适时提供经济上的补助或者教育上的资源,减轻家长的负担,也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结论

以上介绍的两种非典型性的家庭只是目前社会多元家庭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形态的家庭在时代变迁中应运而生,而且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因此,为了让这些家庭也能发挥家庭功能,使孩子可以在其中健康快乐成长,发展出健全人格,政府应该要有相应的社会福利措施或者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案,帮助这些家庭更好地教育子女,对于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 也要在生活和课业上给予更多的协助。同时,应在社会中普及尊重多元家庭的意识,对于多元家庭的同学,应该是尊重、接纳和关怀,还不是疏远和嘲笑。

多元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上的现实, 我们要尊重这些“不圆满”的家庭,让更多的人看见多元家庭的故事,让家庭关系的缺陷,转化成正面的成长力量。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家庭类型越来越多元化。本文介绍了我国当下主要的两种多元家庭形态:隔代教养家庭和单亲家庭,对这两种家庭的含义、现状做了简要论述,详细分析了其成因和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社会各方面要对其进行的反思。

关键词:多元,隔代教养,单亲家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毕业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下一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浅析小说《阿拉比》的“瘫痪”主题和“精神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