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2022-08-14

第一篇: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希望别人一起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应该运回国,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应该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么行?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在极度的悲伤时竞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是我们平常人所不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后,使我感受深深的惋惜与无比的激动。课文《最后一分钟》倾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无比激动的情感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的衷心祝福。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队后,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构想。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 1997年7月1日 回归祖国,并设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 ,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

本课“那深入骨髓的伤痕”是指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鸦片战争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失败而告终,中国的土地被他国强行霸占 ,文中“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正是指当时那些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迫签下三大不合法条约,香港因而被迫分割,香港陷入了被侵略者统治。在多年饱经风雨﹑饱受侮辱,远离祖国母亲的怀抱,但现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这怎能不让全国人们和海外同胞的欢欣鼓舞呢?当香港回归祖国时,千千万万华夏儿女们一起聆听这最后一刻的风雨归程,去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刹那间的无比激动的心情,感到无比的自豪!我在通过许多资料与《最后一分钟》一些语句,充分体会到当时亿万群众的激动心情。那一幅幅庄严雄壮、激动人心`的种种画面,永远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被挨打。中国被人欺压的历史永远也不会重返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朝着繁荣、富强的目标前进,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祝福中国越来越强大,中

国的明天会更好,祝愿东方明珠的香港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首诗,我感到愤怒和喜悦。

1997年7月1日,英国政府无条件地把香港的统治权归还中国政府。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香港人民终于和大陆的同胞团聚。当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为0时,香港人民沸腾了,大陆同胞也沸腾了。百年里的痛苦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百年前,清政府被迫和英国政府签定不平等的条约,将香港的统治权交给了英国。香港的同胞在这段时间内受到英国政府的欺压,许多香港同胞也无法与内地同胞见面。英国政府的行为便我感到无比的愤怒,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而却被英国强行抢走了。但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离开祖国百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与英国的那张发黄的条约终于撕碎。中国人民盼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天来到了。读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诗里有这么一段话: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经历了百年风雨的香港终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香港,在这一刻,傲然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受英国政府的压制,带着祖国人民的喜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学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情感交织,既感到无比自豪,但又感到无比愤怒。课文《最后一分钟》倾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无比激动的情感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的衷心祝福。

这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在回归祖国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穿过这一滴泪珠。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灰尘中浮现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流淌着滚滚热泪。百年的耻辱终于在这最后的一分钟散尽了!百年前,清政府被迫和英国政府签定不平等的条约,将香港的统治权交给了英国。香港的同胞在这段时间内受到英国政府的欺压,许多香港同胞也无法与内地同胞见面。英国政府的行为便我感到无比的愤怒,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而却被英国强行抢走了。但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离开祖国百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与英国的那张发黄的条约终于撕碎。中国人民盼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天来到了。读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被挨打。中国被人欺压的历史永远也不会重返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朝着繁荣、富强的目标前进,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祝福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的明天会更好,祝愿东方明珠的香港发出更璀璨的光芒。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定要奋发图强,为祖国强大而读书!就像文中所说的一样;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后一分钟,香港已经掀开历史的新篇章,永远告别了以前的屈辱历史。而我们,在无限的未来时间,要靠我们的努力,争取祖国更大的腾飞!

第二篇: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叩”等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品读诗句并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

感。

学法:通过自读、互读、齐读等形式去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们知道这是怎样特殊的时刻

吗?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

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圆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

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

分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 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阳波英

第三篇:《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2: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2)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 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播放课件(1--7)

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时刻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

过渡语:是啊,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欢欣鼓舞,来,让我们尽情释放这份激情吧。请拿起书本读读这首诗歌,读准生字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比比谁读得字正腔圆。

二、初读全诗,悟情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出示课件: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过渡语: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读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第一小节诗句)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说说对哪些词不理解。 “午夜是什么意思?”(午夜就是夜里十二点。) 师:在这里,‘午夜’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预示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叩问”是什么意思?(真诚热切地询问。体会出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关注。)

2、你从这一节中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用简洁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板书:倾听)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板书:期待)

4、带着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朗读第一小节。 过渡语: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第二小节诗句)谁来读?

2、理解:刹那(一瞬间)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3、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此刻万众欢腾,激动无比,喜极而泣)(板书:升旗)

4、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自豪)

5、来,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自豪地、激动地走进这最后一分钟。

6、这种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哪些镜头来表现的。(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过渡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意味着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意味着香港有了自主的土地和天空。可这一刻让中华儿女足足等了150多年。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多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大家看看香港的历史吧。 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课件(香港的历史:虎门销烟、不平等条约)

虎门硝烟是指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等人销禁鸦片的事件。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体质下降,道光皇帝听取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支持“禁烟运动”,于1938年11月15日,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次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收缴大量鸦片,1938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总重量1188127公斤的鸦片,历时23天。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过渡语:香港的割让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耻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土地,通过不断努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与诗人李小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2、出示课件(第三小节诗句)齐读第三小节。

3、在最后一分钟,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板书:联想)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师: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直到1997年才结束使命,给我们造成刻苦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读:

师: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归了,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读:(板书:屈辱)

师:这一刻终于实现了所有炎黄子孙期盼已久的愿望,全球的华人的爱国热情似山洪暴发,仿佛能使大海沸腾。读:

过渡语: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凌晨迎来了崭新的日出。 学习第四小节

1、

出示课件:(第四小节诗句)男女生赛读:

2、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3、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迎接

祝愿)

4、指名读,齐读。

三、读中升华,抒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3、如今,香港回归12周年了,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长足发展。现在你想说什么? 总结: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板书:

24 最后一分钟

倾听

期待

升旗

自豪

联想

屈辱

迎接

祝愿 三分诗,七分读

《最后一分钟》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首先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于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诗句的停顿;有的诗句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有的要读得亲切舒缓,等等。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兴趣,还安排了当堂分组排练集体诗朗诵,进行即兴表演与点评,学生的情绪高涨。

第四篇:最后一分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1997年7月1日,香港门前的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

下面我为大家朗诵的题目是《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午夜。香港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让我/拉住你的手, 已将血/和刀光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铸进/我们的/灵魂。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最后一分钟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是/旗帜的/形状,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使大海/沸腾!

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此刻,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午夜,又是清晨,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去迎接那/新鲜的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含露的

终于/散尽: 芳香的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1997页上, 第一朵/紫荆…

我的朗诵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现在的小学语文非常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还在积累,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如前者了.就连我们的阅读等级考核,也只是在6级测试中见到了一首《再别康桥》.虽然我本人一向认为中国诗歌的最精华所在是古诗,尤其是唐诗.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诗歌中也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珍品.而且,现代诗歌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现今的语言习惯相同,描绘的内容情感也更贴近当今生活,所以学生在诗句的理解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学生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同时,由于诗歌是语言最凝练的表达形式,现代诗歌中包含着许多古代没有的,现代独具的优美词藻,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孩子们积累语言也很有帮助.

《最后一分钟》就是这样一首现代诗,语言凝炼,包含激情,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表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最后一分种》具有较深厚的历史背景,语句含义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反复思考以后,还是决定以"读"为核心,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逐段诵读的方式.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对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更加直观的体会,我寻找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有了声像印象以后再读诗歌第二节,学生自然能把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读出来了.再指导朗读课文第三节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找到了签订《南京条约》的纪录片,与学生共同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接着要求学生边联想那屈辱的场景,边朗读诗句,从而读出了对往昔的沉痛,读出对如今扬眉吐气的珍惜之情.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后顾整个课堂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回归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自读自悟,通过课前的检测反馈,我发现学生预习较充分,于是对课的流程做了适当修改。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

“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同时,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资金额度管理制度下一篇:最精辟的自我介绍

热门文章

最后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