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方案设计论文提纲

2022-10-03

论文题目:针对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低认知负荷劝导式行为干预设计

摘要:手机使用时间过长是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突出问题表现,这种行为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了不良影响和后果。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在处理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方面大多采用侵入式的交互方式进行强制性的行为干预,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和抗拒,不易实现长期的行为改变效果。为了改善人机交互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探索更和谐的人机交互方式和人机关系,本研究尝试提出一种针对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更为隐性、低侵入性和低认知负荷的劝导设计方案,以解决传统劝导式设计使用侵入式人机交互的局限性和潜在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进行了两个主要部分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第一阶段是针对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劝导策略分析及劝导效果研究:在PSD理论及劝导策略的基础上,结合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特征,设计了 28种备选的劝导方案和4种低认知负荷的交互方案,并通过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研究了 44名用户对这些方案的评价。根据两两比较结果和PSD理论分析,最终筛选出了模拟仿真和社会比较这两种分别属于主要任务支持和社会支持类别的劝导策略,以及阈下和具身两种低认知负荷的交互方式。第二阶段是低认知负荷劝导设计研究。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2的两因素实验日志法研究了劝导策略和低认知负荷交互方式两个因素共4种低认知负荷劝导方案在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劝导中的作用。劝导方案通过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呈现,实验前先收集了 24名用户最近一周和最近一天的手机使用行为数据作为基线,实验时24位用户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了 4种劝导方式中的一种。实验持续时间为1天,实验后用户从有效性和干扰性方面对劝导效果进行了自我报告评价。结果显示:1)与基线相比4种劝导方案均起到了劝导效果,实验期间的使用时间(M=5.12,SD=2.78)相比最近一周日均使用时间(M=7.16,SD=3.46)有显著差异(p<.01),实验期间的使用频次(M=533.50,SD=751.63)相比最近一天的使用频次(M=933.83,SD=722.71)有显著差异(p<.01)。实验期间的使用时间在交互方式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期间的使用频次在交互方式上有差异(p<.05),但实验期间的使用时间和频次在不同劝导策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交互方式作为主效应影响着智能手机使用行为;3)主观自我报告的结果显示用户认为劝导方案的有效性(M=2.06,SD=4.43)高于干扰性(M=1.48,SD=3.79)。结果表明,低认知负荷的劝导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且具有较低的打扰度和认知负荷,可以更好地实现劝导的目标行为,为长期的行为干预和劝导提供了支持。本研究为发展更有效的劝导式行为干预设计和低认知负荷的人机交互研究探索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对这种低认知负荷的劝导式行为干预设计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和实验周期不够充足,未能进行长期的实验研究,未来的研究可通过测量更长的劝导时间来验证低认知负荷交互方式在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干预中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劝导式设计;低认知负荷人机交互;行为干预

学科专业:艺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

1.2.2 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测量

1.2.3 劝导式设计理论研究

1.2.4 劝导式设计理论应用案例分析

1.2.5 低认知负荷人机交互技术理论研究

1.2.6 低认知负荷交互方式

1.2.7 现有的劝导式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定义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行为

1.4.2 分析劝导式设计理论和劝导策略

1.4.3 分析对比低认知负荷交互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5 研究目标和效果

1.6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7 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

1.8 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概述

2.1.1 文献分析法

2.1.2 竞品分析法

2.1.3 问卷法

2.1.4 访谈法

2.1.5 人物角色法

2.1.6 低认知负荷的劝导式行为干预设计及实现方法

2.1.7 形成性可用性测试

2.1.8 实验日志法

2.1.9 体验报告法

2.2 技术路线

2.3 低认知负荷劝导理论模型构建

2.4 低认知负荷劝导设计探索

2.4.1 劝导策略设计应用探索

2.4.2 低认知负荷交互设计探索

2.5 初步实验设计

2.5.1 实验流程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第一阶段研究

3.1.1 研究方案

3.1.2 研究问卷

3.1.3 问卷数据分析

3.1.4 28个劝导方案评分

3.1.5 交互方案评分

3.1.6 劝导方案筛选

3.2 第二阶段研究

3.2.1 低认知负荷劝导实验设计

3.2.2 低认知负荷劝导方案设计

3.2.3 逻辑流程图

3.2.4 应用设计

3.2.5 实验平台开发

3.2.6 实验过程

3.2.7 实验步骤

3.2.8 实验结果

3.2.9 正态分布检验

3.2.10 实验前后的手机使用行为差异分析

3.2.11 不同劝导方案对手机使用行为影响的差异分析

3.2.12 自我报告主观数据结果

3.3 讨论

3.3.1 时间洞察力与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关系

3.3.2 时间洞察力与劝导效果的关系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包装设计教育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无线通信终端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