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方案

2023-04-16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方案

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推进我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大力营造廉洁、和谐的企业环境,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在我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原

有基础上,特制定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2007年,根据集团公司在我公司召开廉洁文化现场会的精神,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前制定出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2、拓展廉洁理念外延,形成廉洁理念体系。2007年,以集团公司“廉则荣、贪则耻、以廉强企”和我公司“以廉政保安全、以廉政促效益、以廉政谋发展、以廉政求和谐”廉洁理念为基础,广泛征集教育理念、道德理念、自律理念、用权理念、监督理念、勤政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生活理念、交友理念、从业理念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廉洁理念,提炼形成公司廉洁理念体系,作为每个员工自觉遵循的道德规范。

3、健全完善制度,融入廉洁内容。2007年,全面建立和修订从业人员岗位标准和岗位责任制,把岗位廉洁理念、廉洁履职要求纳入其中,并作为岗位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用制度规范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行为,增强廉洁文化的约束力,达到廉洁从业与履行岗位职责的相互统一。

4、不断探索实践,构建廉洁文化体系。再利用两年的时间,到2010年,通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不断实现廉洁文化层面的深化和延伸,形成具有我公司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搭建起党风廉政教育的有效平台和长效机制,实现企业内部廉洁环境的全面改善。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现有基础上,要继续加大宣灌力度,并不断引深,逐步使各级人员拥有牢固的廉洁理念,养成良好的廉洁行为习惯,培育崇高的思想境界。

2、坚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与突出重点对象相结合的原则。廉洁文化是反腐倡廉的大众文化,必须要有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以此作为基础,搭建群众参与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同时,又要把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确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和引导,用廉洁文化的力量,时刻警示和提醒重点对象廉洁履职。

3、坚持发挥整体合力作用的原则。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纪检监察、党建、人力资源、工会、团委等部门和群众组织,要把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宣传教育的范围,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真正发挥出“大宣教”格局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坚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原则。在深化廉洁文化建设中,要立足实际,强化创新,突出特色;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为推进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构建和谐矿山做出贡献。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在原有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廉洁理念体系、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标准等方面全面丰富和完善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深化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具体步骤如下:

1、开展廉洁理念征集活动,构建廉洁理念体系。理念是人们行动的指南,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廉洁理念武装头脑,才能使清廉履职成为各级管技人员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各基层单位、机关部门要以集团公司和我公司廉洁理念为核心,结合各自的实际,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廉洁理念征集活动。在本单位、本部门各级管技人员和广大员工中广泛征集并提炼和确定各个管理层次和各个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理念;经公司廉洁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编,形成我公司的廉洁理念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运用各种媒体、党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廉洁理念的宣灌力度。通过廉洁理念体系的形成和灌输,使廉洁理念成为每个员工的道德规范,用岗位廉洁理念规范每个员工特别是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行为,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并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2、完善标准,建立机制。思想上的自觉与制度的约束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廉洁文化建设,确立廉洁理念,但更要靠制度规范其行为。各基层单位、机关部门要从关键岗位人员的岗位标准和岗位责任制着手,全面建立和修订公司各类人员的岗位标准和岗位责任制,增加和完善相应条款,把岗位廉洁理念、廉洁履职要求纳入其中,并作为岗位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制度规范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行为,增强廉洁文化的约束力,实现廉洁从业与履行岗位职责的相互统一,廉洁文化

建设与岗位职责要求的相互一致,强化制度在廉洁从业方面的约束力。

3、选树典型,深化提高。努力打造具有钱家营矿业公司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廉洁文化体系,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各基层单位、机关部门要注意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先模人物,用他们身上存在的诚实守信、大公无私、勤政廉洁、特别

能战斗的精神,不断丰富廉洁文化的内容,体现廉洁文化的深刻内涵。公司相关部门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课题,并纳入“四网一会”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实际,重点研究廉洁文化的发展历史、思想内涵、地位作用、主要特征、作用方法等,升华廉洁文化的理论,逐步形成系统化的廉洁文化理论成果,把具有钱家营矿业公司特点的廉洁文化理论体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把公司廉洁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

四、组织领导

公司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继续负责对全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基层单位、机关部门要成立由基层党政正职或机关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的本单位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公司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结合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组织与责任,建立起公司与各基层单位、机关部门两级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推进体系。

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机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深化本单位、本部门的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切实负起责任,特别是各总支、支部书记要具体抓,要切实履行好对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公司党委根据工作目标要求,每年对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考核,重点检查各单位和机关各部门研究部署廉洁文化建设情况、工作目标推进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等内容,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之中,确保公司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来源于,欢迎阅读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第二篇:机关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

xxxxxxxxx开展机关文化 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建设,决定在我中心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构建先进的文化理念、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塑造文明的整体形象,组织开展具有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机关文化创建活动,促进思想解放,激活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作风转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我市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活动内容

机关文化是机关在实施组织和管理事务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的总和。是我中心根据先进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管理思想,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的新尝试。机关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一)创建机关文化理念

机关文化理念是机关文化建设的精髓,是引领机关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向导。创建机关文化理念要以机关的使命及部门职能为根本出发点,做到既在现实意义上发挥规范的引导作用,又在创新意义上实现管理变革。我中心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廉洁高效、运转协调、公正透明、行为规范”的机关建设目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等展开深入学习研讨,从中提炼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学习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廉政理念、人才理念、创新理念等机关文化理念,并对其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诠释,使之成为干部职工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廉政文化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和载体,采取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比赛等形式,带动机关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制度建设是机关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度使文化具有了规范性和稳定性。机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机关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的外在表现,反映着机关的工作理念,体现着机关的工作作风、管理特色和精神面貌,对干部职工的群体行

2 为和价值追求发生着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要将学习、服务、管理、廉政等文化理念转化为各项制度,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制度,形成规范化服务制度体系,把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规范化、制度化,并转化为机关人员的实践行为,为机关文化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三)开展有特色的群体活动

机关文化是群体文化。有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既是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的动态体现,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贴近中心工作、贴近思想实际,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人人参与的系列群体活动,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机关干部,营造朝气蓬勃、精神振奋、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我中心要继续组织好学习培训、座谈讨论、书法比赛等学习教育活动,搭建机关干部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交流工作、探索人生的平台,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培养激发机关干部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机关干部职工身心健康。要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运用文化建设的品牌铸造功能,深化品牌内涵、丰富学习理念、激励服务创新,以文化建设助推学习型党支部创建工作。

(四)建设文明的办公环境

统一规范、文明有序的办公环境既是机关形象的外在表现,

3 也是机关文化建设内在品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给置身其中的干部职工以美的享受,使他们心情舒畅的投入工作,而且能够充分反映机关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人生追求和工作情趣。我中心要把加强文明办公场所建设,作为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纳入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我中心文明办公规范,如文明用语、工作规范等、并以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营造机关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文化硬件建设,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建立、完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类文体活动场所,为活跃机关文化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三、组织领导

构建机关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机关理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长期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广泛,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1、深入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中心要组织开展十八大会议精神等多期机关文化大讲堂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清自己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肩负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机关文化建设讨论活动,围绕 “什么是机关文化”、“为什么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如何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机关文化

4 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自觉性,为机关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认真实施,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我中心要结合活动内容和单位实际,要突出活动重点,把提炼机关文化理念放在首位,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充分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全面准确科学地提炼出本单位的文化理念和廉政格言等。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使之变成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

3、开展活动、营造氛围、逐步深化。我中心要在积极组织参加机关工委举办的各类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系列群体活动,大力营造机关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活动要突出特色,突出群众性,使干部群众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把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4、加强沟通、及时反馈、相互促进。我中心要将本单位在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报机关工委。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七日

5

第三篇: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3

关于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

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07]33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济宁市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济办发„2007‟32号)要求,为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就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济宁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活力得到明

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

由市、县、乡三级财政配套投入,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新建、改建和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文化大院,通过三年的时间,有效改善乡镇和村文化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改革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到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三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其中所有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所有村文化大院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较高政治与专业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和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农村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平台。

二、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

(一)功能定位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课外活动等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具体职能是:

1、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3、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4、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5、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6、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7、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8、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村文化大院在职能上相近于乡镇综合文化站。

(二)建设标准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场所要便民服务,建在乡镇村居的主要街道上,不得建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原来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的文化服务设施设备要逐步搬出政府办公场所。城市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要提升档次、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便利居民,能够满足向群众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其面积参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不做硬性要求。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一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1200—15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

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藏书1—1.6万册;报刊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20个以上,订阅报纸15种、杂志20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12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80平方米以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10台以上,有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座席3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文艺演出的条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2-3人。

二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1000—12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藏书1万册;报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20个以上,订阅报纸10种、杂志15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60平方米以 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16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不少于10台或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座席3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小型文艺演出的条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1-2人。

三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800—1000平方米,

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面积80平方米以上,藏书6000册;报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16个以上,订阅报纸8种、杂志10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16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或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座席2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小型文艺演出的条件,有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

2、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

一级文化大院:村文化大院设施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以上,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一般设有四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其中,图书室藏书3000册左右,订阅报刊杂志10种以上;娱乐室备有象棋、军棋、扑克、麻将等4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台球等两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投影仪、收录机、音响等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电脑不少于10台。村里有自身特点的大型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或文艺演出队伍,每年至少举办6次以上各类文化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村文化广场。

二级文化大院:村文化大院设施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

以上,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一般设有四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其中,图书室藏书1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5种以上;娱乐室有一定的娱乐工具和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收录机等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有电脑或者投影仪。村里有20人以上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或文艺演出队伍,每年重大节庆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村文化广场。

三、资金来源和实施步骤

(一)资金来源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所需资金由市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乡镇自筹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二)实施步骤

1、立项。全市根据县市区乡镇和村居总体情况分配建设数量,每年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村文化大院,三年完成全部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一定数量规模的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由市财政专项补助20万元,其他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和乡镇共同解决。列入规划的村文化大院由市财政专项补助3万元,其他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和乡镇共同解决。各县市区也要确定本年度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的建设规划。

2、县市区自主建设的奖励政策。市政府鼓励各县市区在全市统一立项之外自主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进度。凡县市区自主新建、改建和扩建,于2010年

底前通过检查验收并挂牌的,达到一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30万元;达到二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25万元;达到三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20万元。

3、验收表彰。由市县市区提出申请,市里组成验收小组,对建设完毕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对照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市委两办授予“济宁市×级文化站”和“济宁市×级文化大院”荣誉称号。

4、配套设施设备。市政府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奖励基金,每年100万元用于验收合格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市里其他涉农扶持设施设备如体育、民政等也要优先考虑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

四、组织领导和运行管理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是我市落实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建设文化繁荣新济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要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为做好这项工作,市里成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市领导任组长,宣传、文化、发改、财政、农委、民政、体育、科技、新闻出版、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班子,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站

工作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乡镇文化站投入机制,切实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确保乡镇文化站切实发挥作用。

济宁市委办公室 济宁市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案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是党的*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各级纪检机关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省直纪工委结合省直机关实际,大力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立足省直机关,对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以下初步探讨:

一、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直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党风廉政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培养优良机关作风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了富有机关特色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意识,优化了廉洁从政环境,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

一是领导重视,认真制定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规划。河南省直各单位把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了领导。各单位都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实施规划和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活动内容,提出了具有本单位特点的廉政理念,保证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是因地制宜,积极创建机关廉政文化活动阵地。因地制宜抓好活动阵地建设,是河南省直机关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河南省委省直工委于今年7月1日,在郑州少管所、河南省女子监狱和豫中监狱建立了“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搭建了重要平台。省直各单位按照《河南省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建设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创建了廉政文化活动阵地。截至6月底,河南省直机关已制作反腐倡廉宣传版面274块,悬挂廉政书画671幅,设置廉政格言牌1788块,发表反腐倡廉稿件294篇,创办廉政文化图书室31个,设立党务政务公开栏436个,设立廉政承诺栏65个,设立廉政理念栏64个,营造了廉政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载体,多策并举大力在机关传播廉政文化。一是组织反腐倡廉理论专题学习。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普遍把反腐倡廉理论列入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廉政党课,较好地发挥了学习理论的带头和表率作用。二是开展电化教育。各单位以中纪委制作的教育专题片《廉政中国》为基本教材,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三是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仅今年上半年省直机关就有27个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7个单位举办了反腐倡廉展览,接受教育和参观展览的党员干部达1万多人次。四是利用网络开展廉政教育。省直各单位已经开设廉政网站网页83个,经常在网上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利用节假日向党员干部发送廉政提醒短信3931条,充分发挥网络在廉政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五是创作廉政文化作品。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河南省直机关共拍摄廉政电教片3部,创作廉政书画1381幅,演唱廉政歌曲26首,创作廉政公益广告20条,创作廉政对联458幅,撰写反腐倡廉论文526篇,开办反腐倡廉知识竞赛24场次,为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四是联系实际,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和机制。不少单位,着力将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为制度和机制。河南省司法厅修订和完善了《接待工作办法》、《财务审批办法》和《车辆管理办法》,促使机关靠制度运作、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河南省地矿局坚持了廉政谈话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谈话,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河南省总工会在劳模评选工作中,严格民主推荐程序,严格把好人员比例关,严格审核程序,对评选出的省级和全国劳模分别在《河南工人日报》和全总网站公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河南检验检疫局开展重点岗位廉政承诺活动,凡涉及重点岗位人员都签订廉政承诺书,明确廉政承诺内容和监督人员等,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培养了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河南省司法厅、科技厅、林业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移动公司等单位把“窗口”建设与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创建服务大厅,设置摸屏查询系统,推广“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主办责任制”、“限期办结制”等制度,变“我管理”为“我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省直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来看,总体状况良好,发展不够平衡,有些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不佳。主要的问题和原因是:

一是对廉政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的概念还认识不清,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对廉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一是看不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廉政文化建设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软指标,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对“廉政文化”缺乏科学、准确的界定。有的狭隘地进行界定,把具备“艺术”形式作为廉政文化的要件,把廉政文化当作廉政文艺,进而片面追求形式;有的任意扩大它的外延,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些常规性工作都视为“廉政文化”。四是夸大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短期效果。试图通过一两次文化活动,使廉政理念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习惯。

二是廉政文化工作与实际脱节。有的脱离本单位工作中心工作,计划上缺乏周密性,就廉政文化抓廉政文化,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的脱离机关工作实际,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照搬其他单位做法,使得教育内容空洞,没有说服力,不能使廉政文化入脑、入心;有的脱离本单位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没有充分教育和发动群众参与到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之中,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在形式上缺乏现实性,曲高和寡,在群众中影响不大。

三是廉政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错位。就省直机关而言,廉政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应当是机关全体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参与。但有的单位,在廉政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中往往看不到领导干部的身影,这就导致本身并不掌握公共权力的人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对处于权力圈之内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难以产生直接影响。

四是机关廉政文化结构还有待完善。当前廉政文化结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一是廉政文化结构与道德文化建设结合不紧密。廉政作为一种为官之德,廉政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公职人员的道德文化,但这种认识并没有被普遍认同,主要在于当前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使廉政文化受到严重挑战,出现了“笑廉不笑贪”、“好的不香,坏的不臭”等扭曲现象。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已经成为培育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反腐倡廉的公民文化的无形障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二是廉政文化结构与法治文化建设相脱节。你做你的廉政文化建设,我做我的法律法规宣传,廉政文化建设并没有与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宣传阵地有效结合,法律法规知识也没有利用廉政文化建设载体进行大力宣传。

五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薄弱。廉政文化建设包括理论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活动三部分。但不少单位把廉政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宣传教育活动,认为只要把与廉政建设有关的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就行,满足于举办几次廉政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而对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长效机制的研究显得很薄弱。如何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在机制上保障廉政文化建设,仍是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积极探索、调研和实践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要从新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要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要求必须树立科学反腐倡廉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一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反腐倡廉观;二是树立和落实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反腐倡廉观;三是树立和落实统筹协调的反腐倡廉观。树立并坚持这样的反腐倡廉观,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第一,以人为本的反腐倡廉观要求将反腐倡廉融入思想,铲除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腐败的产生既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国现阶段,许多人腐化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正是当前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失根、断层,信仰缺失。官场“潜规则”的盛行、社会对腐败的宽容甚至攀比、群众对腐败的集体“失语”等,都是廉政主流文化缺失的表现。以人为本的反腐观,必然要求建立以从政道德和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廉政文化,从而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

第二,“联系的反腐倡廉观”要求将反腐倡廉融入文化,发挥廉政文化的独特作用。联系的反腐倡廉观要求反腐败要契合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而廉政文化,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有着文化的如水秉性,以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不可替代。

第三,统筹协调的反腐倡廉观要求既要大力惩处、扬汤止沸,更要文化渗透、釜底抽薪。统筹协调地推进反腐倡廉既要严肃党纪法规,大力惩治;更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着力预防。而廉政文化正是能够集教育制度监督于一身,对腐败进行预防的有效手段。它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不仅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着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制度,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对行为方式构成规范和约束。

(二)要从文化建设的规律上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要自觉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正确的文化建设原则和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持之以恒,潜移默化。根据我省省直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着重强调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渗透的原则。任何一种文化只要被人们所接受,其影响都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党员干部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站在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的高度来开展。要紧紧抓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根本,精心设计廉政文化教育载体,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品牌,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氛围,切实增强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干部职工在廉政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逐步渗透,不断积淀文化素养,培育廉政思想。

第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要与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机关建设的整体范畴,使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机关整体的建设之中,实现与机关各个方面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共同推进。要与文明单位创建结合,齐头并进,提高效果;与学习型机关、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改造领导干部的主观世界,丰富其精神内涵,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与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与建设服务型机关、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号召力;与廉政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廉政制度规范引导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同时,要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要面向人民大众,使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社会融入性,使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第三,坚持注重长效,持续推进的原则。任何一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但这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却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廉政文化也如此,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要常抓不懈才能发挥功效。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地方围绕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大胆尝试,廉政文化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应当说,廉政文化建设一个时期要在一个或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必须做好阶段性安排工作,以达到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目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忌一阵风,虎头蛇尾,这是各种文化建设必然遵循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统筹规划,着眼长远,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把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制订长远而详细具体的整体工作规划,与机关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落实。要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廉政文化建设基本价值取向,切实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着力建立健全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在坚持中完善、在实践中丰富、在探索中发展,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形式和方法,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把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指导性。廉政文化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来落实,只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因此,在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概括经验,提炼理论,揭示规律,使廉政文化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我们要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深入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廉政理论,特别是深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廉政理论和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廉政理论。密切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善于从广大党员干部创造的经验中汲取理论研究的营养。加强廉政文化的学科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对社会廉政文化、政府廉政文化、公职廉政文化以及廉政价值观、廉政法规体系、廉政队伍建设、廉政活动及评价机制等基本内容进行科学研究,着力构建廉政文化体系,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一本适用教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理论研讨活动,加大廉政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努力创作一批廉政文化专著、理论文章、影视、戏曲等精品力作,打造廉政文化品牌。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面和影响面,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

第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突出创新性。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才能使廉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深刻挖掘和提炼历史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继承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廉政传统文化。同时,要紧紧把握住先进性这个主题,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赋予廉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为重点内容,密切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倡导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廉政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内核,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时代性,逐步形成完整、系统、有效的廉政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要具有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人研究挖掘廉政文化的内涵。力求使廉政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

第三,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突出特色性。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是扩大文化影响,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廉政文化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注重把廉政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也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抓住重点,推出亮点,体现特色,使廉政文化建设在机关工作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廉政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是必须紧扣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重心和特点,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二是根据本单位人员素质状况,采取恰当的形式和方法,以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反映党风廉政建设这一严肃的政治主题,引导党员干部思廉务廉,营造反腐倡廉、拒贪思廉的氛围,进而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廉洁自律,人人都为端正党风和转变社会风气贡献一份力量。三是要重点梳理本单位、本部门廉政文化文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培育一批既有部门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建设典型。四是要思全局、观大势,自觉把本部门廉政文化研究和建设放到全国全省廉政文化发展大格局中去考察、去研究,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

第四,注重高雅与通俗的结合,突出大众性。廉政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先进的大众文化,必须把建设高雅廉政文化和通俗廉政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先进性要求和对广大群众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建设高雅廉政文化,重点要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操为核心,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先进性意识、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同时,也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机关干部对廉政文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创作出符合机关干部不同的兴趣爱好、为机关喜闻乐见、可持续供给的通俗廉政文化产品,并以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最大限度地让机关干部参与进来,在机关形成讴歌先进、鞭鞑丑恶的文化氛围,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第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突出实效性。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一要深刻把握机关廉政文化的内容。我们认为坚定理想想念、增强宗旨观念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核心内容;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自律意识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重点内容;提高道德意识、树立荣辱观念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根本内容。二要赋予这些内容以合适的传播形式和手段。要广泛运用各种文化传播形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扩大传播范围,使其更加贴近机关干部、贴近机关实际,富有亲合力、吸引力、渗透力,使廉洁理念、廉政意识入脑入心,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效果。当前,机关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有效形式,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以“读书思廉”为载体,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进行党纪政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以“文化倡廉”为载体,将廉政文化融入、渗透其中;以“家庭助廉”为载体,营造“家庭设纪委、常敲廉政钟”的良好氛围;以廉政文化网络为新平台,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挖掘、提炼身边的勤廉典型,依托先进人物的事迹传播廉政文化;通过拍摄、观看警示片,编写警示材料,举办展览,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警示教育;注重依托各种载体,结合日常工作传播廉政文化,如发放廉政台历、廉政挂图、廉政贺卡等廉政文化礼品,使廉政的理念渗透到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六,注重文化活动与文化规范双管齐下,突出规范性。廉政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道德层面,包括人们对廉政的认知、廉政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与道德和法制相一致的文化理念。大力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武装人们的思想。同时,要抓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指导机关干部的行为。这种行为规范,既是政治规范,制度规范,同样也是文化规范。只有文化教育活动和廉洁的政治规范双管齐下,才能养成人们的廉政习惯。

第五篇: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课题组 2008年6月1日

《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按照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第二阶段的重点项目推进的要求,遵循《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制订的一个专项方案。《实施方案》旨在阐明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规划未来三年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蓝图,明确实施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实验学校履行职责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编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十五"期间闵行区学校文化建设状况的调研,吸收了各区县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本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校长教师与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考虑与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重点项目推进要求的衔接。

一、成就与挑战

(一)"十五"闵行教育取得的成就

"十五"以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闵行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有效经验和新的成果。

1、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全区现有幼儿园155所,小学41所,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高中14所,完中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3所,职校4所,中专2所。全区中、小、幼、中专、职校在校生148298人。近两年区、镇两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持续增长。2005年以来,我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在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我区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0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3年以上,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个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立体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2、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1)基本确立了"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以及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建设等措施,缩小了区域间、学校间的办学差距,全面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格局基本形成。我区现有民办幼儿园68所,民办中小学15所,在校生占学生总数比分别为幼儿园37.6%、小学9.7%、初中24.1%、高中31.4%。此外还有直属单位10家;社区学校13所,社区学院1所。目前,全区各类非学历教育民办机构101个,全年培训人数超过20万人次。

(3)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新基础教育"实验有力地促进了校长、教师思想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的变化。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改革实验正在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展开,涉及区域教育财政拨款、人力资源配置、现代教育评估以及政校关系的调整、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落实等,并成为国家实验区。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区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8972人,幼儿园、小学专任老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为73%、82.4%,中学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84.4%。全区有特级教师21人,中学高级教师646人、占教师总数的8%,中级教师4357人、占教师总数的54%。

4、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

目前我区有48800多名外来民工子女就读,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抓规范,块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和控制总量、扩大规模、改善体系、提高质量的管理特色。我区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资源得到了优化,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得到了缓解。

5、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绩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现有9所中小学接受境外学生,有489名境外中小学生在我区就读。另有11所国际学校,承担在沪外籍人士子女教育,在校生近8000名。

(二)"十一五"闵行教育内涵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是闵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闵行确定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闵行教育发展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闵行教育内涵发展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1、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与品牌学校短缺

作为一个教育大区,闵行区目前办学的规模达到了历史之最(中小幼250多所),但是区内办学有特色,注重文化建设的优质学校、品牌学校并不多。以高中为例:我区现有市、区重点高中仅3所,重点高中在校生仅占全区高中在校生的30%,且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及品牌学校的短缺,导致每年有一大批本区的优秀学生转入其它区的品牌学校读书。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2、部分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有差距

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创建学校文化,校长起着核心领导的作用。当前,部分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还存有偏颇:一是学校文化建设滞后,不够重视现代学校文化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建设;二是学校管理重教学质量轻文化建设;三是生搬硬套其它学校或者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果,出现"文化移植"现象;四是对本校已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疏于提炼和升华。

在实现学校转型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校长的办学理念,建设一支有智慧,能创造的创新型校长队伍是实现闵行区域学校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部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还未能在教师群体中得

到认同、共识和维护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但是在部分学校中,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尚未在教师群体中得到认同,造成了教师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并日益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以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也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

二、意义与作用

闵行区作为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在第一阶段,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开展了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层面的部分实验项目的研究,为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的推进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制度环境。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闵行区作为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第二阶段的重点推进项目,既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面提高区域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工程。加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巨大作用,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区域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开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区域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十七大"报告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专题提出来,针对性很强,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在学校和幼儿园中开展和谐文化、现代文化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发挥学校的双重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学校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引领人、感召人、全面塑造人。创造先进文化、丰富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学校发展所肩负的必要的文化使命。

(二)开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区域学校多元文化的需求

区域学校文化是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观念、制度、行为等要素的集合体,它是凝聚和激励区域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精神力量,是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当前,跨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中国教育正经历着中国教育史上最大的发展和最深刻的变革,种种思想观念的交锋,体制机制的冲撞,使学校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能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能促进学校主体的主动、全面、和谐、多元的发展,有利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能引领区域文化方向,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三)开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闵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在2004年的闵行教育工作会议上,闵行提出了至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现代化需要有现代化的学校,现代化学校则要有现代化精神、现代化的观念、现代化的制度、现代化的思想意识、现代化的道德情操、现代化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一句话,现代化的学校要有现代化的学校文化。也就在2004年,闵行区成为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国家试验区。几年来,在政府层面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教学督导、教育财政拨款、校长队伍考核与选拔这五大框架制度的设计;学校层面进行了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形象设计、民主管理制度四项核心制度建设。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制度背后的伦理精神、道德取向和文化价值基础,用现代学校文化统领现代学校制度的方向,通过制度建设,提炼、培养、提升、相对"固化"区域学校精神文化,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四)开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闵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

闵行教育发展到今天,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难题,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使闵行教育与闵行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如何缩短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等。这个需要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用全新的视角予以审视,用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方式去予以突破。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其决定性作用往往不是制度,而是全体师生普遍认同的学校文化。因此,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符合闵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它是促进闵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现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关于"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基本概念

基于对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认识,我们对"区域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作如下表述:

1、关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文化,一般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遗存。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等。狭义的学校文化,一般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精神层面的遗存,即广义学校文化系统中的学校精神文化子系统。例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学校三风、校训、校歌等。

2、关于区域学校文化。区域学校文化是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层面学校群体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制度规则、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等为其系统表征,影响、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一种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对"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1、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应以建立区域广大教职工普遍认同的教育价值观为核心。

2、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应以建立和谐的,以区域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既有共性与个性互相包容,又有区域特征与个性呈现相互交融的、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

3、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自主发展为

本,以建设与区域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健康、生态、精致、开放、多元"的体现生命成长的,具有闵行区域特色的学校文化为主要目标。

和谐:原意为“和睦协调”,它是自身不断发展、结构不断完善、和谐度不断增加的系统的表现。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和谐是系统整体性和多样性的表现。本项目所指的“和谐”,是不同学校文化之间、学校文化与教育之间的一种互相促进的、共同发展的协调状态。

健康: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本项目所指的“健康”是相对于文化的性质和内容而言的,即学校文化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文化。

精致:原意为“精细周密”、“美好”。它表明了学校教育所应该达到的一种目标或状态。精致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走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是融整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思想,注重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力求做到更好。本项目所指的精致的学校文化包括:精致的教育理念、精美的校园文化、精细化的管理策略、精干的教师团队、精致的课堂教学等等。

生态:原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本项目所指的“生态”意为注重教育系统中的人与文化环境的联系,并且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

开放:原意为允许进入,也指思想的开通与解放。本项目所指的“开放”表明了我们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即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是对他人、他校以及其他先进文化成分的吸收。

多元:多元文化是针对单一(单元)文化概念而言的。它是指在一个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基层等特定的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多种文化。我们认为,尽管各个学校的文化有所差异,但每所学校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是能够并存的,并且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来促进共同的发展。

(二)关于"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依据

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区新一轮教育发展中提出的新课题,对它的概念、理论基础构成及其的操作定义等,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才能形成基本共识,才能寻求比较满意的结论。作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实践者,我们在探索"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架构时,主要以三方面的理论作为实验研究的支撑点:

一是教育学,以现代教育基本理论作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导向。现代教育基本理论认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学校的教育行为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内在欢乐,在成教育之事的过程中,成教育中的人,关注成各类教育之事的活动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关注成各类教育中的人的生命价值中体现的文化因素。以学校领导和班级师生的教育行为和生存方式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并以此建立起具有共识性的个性化学校文化。

二是文化学,以当代教育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现代学校"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文化学认为文化是个复杂整体,根据目前对学校文化的研究,可以将学校文化简单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学校作为以师生之间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的一种特殊组织,充满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作为直面人、通过人、为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是一项充满过程性、关系性的人类文化事业。由此,"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将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四大层面进行。

三是社会学,文化根植于社会中,文化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是一种力量。学校是一个社会机构,它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学校是融会知识、传播文化的场所,任何学校都通过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评价标准和校园环境、师生活动等,将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灌输进学生的头脑,再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其理解、领悟、认同并深深地扎根于心田,使个体和社会获得持久地发展动力。因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

四、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一)"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及研究的指导思想

开展"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是区教育局未来三年中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建立和推进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进程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为基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在具体的实践中,结合区域文化的特点,挖掘学校文化资源,以构建和谐学校文化为突破口,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二)"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及研究的目标指向

Ⅰ、"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总目标:

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完成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项目任务,学校文化为学校发展服务、为社区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区域形成"和谐、健康、生态、精致、开放、多元"的体现生命成长的,具有闵行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呈现多元、人本、开放、个性化的特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历练出一支有智慧、有创造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并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学生文化,在教师的师德建设与专业成长中能呈现继承发展、追求卓越、廉洁高效的教师文化。

Ⅱ、"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的具体目标:

1、区域层面达成的目标:

总结和提炼区域范围内学校文化建设的已有经验,并针对目前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层面达成的主要目标:

(1)区域学校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以建设与区域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健康、生态、精致、开放、多元"的体现生命成长的,具有闵行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

(2)构建开放型、多元化、个性化的具有区域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内容体系。

(3)形成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2、学校层面达成目标:

(1)建立学校文化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激发学校活力,调动基层学校校长和老师在创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质量,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历练出一支有智慧、善创造的专家型校长队伍。通过三年的研究,使学校文化建设呈现多元、人本、开放、个性化的特征

(2)区域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以呈现,各实验校能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项目,学校的文化建设、办学价值观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并体现在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之中。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并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学生文化。

(3)人文精神在学校的制度文化中得以呈现,在教师的师德建设与专业成长中能呈现继承发展、追求卓越、廉洁高效的教师文化。

(三)"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既要建设物质文化,又要重视精神建设;既要发挥学校校长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既要发扬学校传统,又要吸纳时代精神,目的是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宗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此,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如下原则:一是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二是发展的系统性原则;三是发展的主体性原则;四是发展的多样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应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充分体现多样性,丰富学校文化建设。

五、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结构图

六、内容框架构建

我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在策略上是以课题研究(理论研究)为先导,从而推动整个实验的逐步深入发展。在总体方案设计时,将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践(实验)工作同时设计、同步推进的策略。因此,我们对"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同步进行了初步构建,目的是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实验和课题研究明确主攻方向,为研究(实验)人员对研究(实验)的内容架构的掌握、课题组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重点实验及研究内容的划分提供依据,这将有利于实验及课题研究的总体控制。为便于课题组对实验研究内容的把握,便于各实验校对实验研究内容的全面了解和选择,我们根据总的内容框架,初步列举了一批具体研究内容(子课题):

(一)区域总课题组研究的课题 (区域层面)

Ⅰ、理论层面:

1、文化、学校文化、现代学校文化的定义、基本特性、基本体系的理论研究

2、现代学校文化、和谐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关系研究

3、现代学校文化的基本类型研究(含各基本类型的特点、优势、劣势、适应的学校条件研究)

4、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关系研究

5、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研究

Ⅱ、实践层面:

1、区域性各类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的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1)各级公办学校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各级民办学校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3)各级外国学校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4)各级各类学校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5)区域内学校文化与社区、家庭关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6)现代学校文化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关系研究

2、区域性各类学校文化创建中,各类(公办、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

(1)校长办学理念与决策程序的研究

(2)现代课程体系与学校文化的关联性研究

(3)学校环境与设备与学校文化的研究

(4)学校文化创建中,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

(5)学校内部机构设置与学校文化的研究

3、闵行区区域学校文化特色及其体系建构

(1)区域学校文化建构目标、建构特征的研究

(2)区域学校文化构成元素的研究

(3)区域学校文化形成途径和方式的研究

4、区域性现代学校文化创建中,学校与社会、社区、家庭关系的研究。

(1)学校与社会、社区、家庭在学校文化创建中的目标关联性研究

(2)社区、家庭在教育中地位、作用的理论研究

(3)社区教育资源相互支援、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4)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协作)机制的研究

(5)学校与社区联动的理论研究及制度设计

(6)家庭教育组织形式、途径及方法研究及实践

5、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

(1)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评价原则、策略的理论研究及实践。

(2)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评价总标准、总指标的实践研究。

(3)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各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4)区域学校文化建设评价方法、过程控制的实践研究。

(二)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学校层面)

Ⅰ、区域学校(中小幼)文化建设研究必选项目

准、技术和经验。

八、步骤与进度

(一)实验和课题研究时间:

本课题实验和研究时间拟为3年,即2008年3月-2010年12月。

(二)实验和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及研究步骤拟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4月)

2、理论假设及研究方案设计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

3、实验及研究实施(实证研究)阶段(2008年7月-2010年5月)

4、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

九、推进策略

(一)项目带动策略

根据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文化四大层面的研究内容,设计了若干个子项目在全区中小幼进行公开招标,最终选择20所学校作为项目实验学校。在区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各实验学校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各个实验学校根据自己的前期经验与基础,设计学校优先发展的实验项目,并不定期在课题组内进行经验交流,力争在年内评选出若干个学校文化建设优秀学校。

(二) 滚动推进策略

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所以整个实施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渐臻佳境的过程。各实验校可以先从一些必须研究的项目或相对容易突破的项目入手,随着课题的深入逐年递进,2008年、2009年、2010年应该分别比上一年有所进步,在指标设立上也应该呈现出渐进的趋势。

(三)上下联动策略

在区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联动推进策略。区域学校文化建设应体现以区域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既有共性与个性互相包容,又有区域特征与个性呈现相互交融的、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既要注重统一认识,和谐发展;又要倡导百花齐放,个性发展。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中层领导、全体教职员上及学生都要共同参与,推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鼓励家长、专家、社区人员的有效参加,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

十、机构、人员、经费安排

(一)实验和研究组织机构:

成立"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组。

(二)成立闵行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竺建伟

副组长:朱雪平、朱越、王浩、赵建成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教研所、进修学院负责人

工作职责:

1、提出规划的总体思路。

2、协调规划中的各方面力量。

3、讨论工作项目草案。

4、形成工作方案正式送审稿。

(三)成立闵行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工作小组:

组长:副组长:工作人员:

工作职责:

1、制订项目工作方案。

2、组织力量进行基础调研(基础数据、各基层学校、政府各局室等资料收集)。

3、实地考察,制订草案。

4、组织专家组进行研讨论证。

5、向教育局提供项目研究草案。

(四)成立研究项目顾问组(专家指导组)

顾问组(专家指导组)由对本课题相关领域素有研究的国内著名专家、教育部相关司局的司、处级领导、市教委领导、市教科院、大专院校专家组成。

(五)成立子课题组

参与区域文化建设实验项目的学校、幼儿园一律由校长、园长兼任子课题组组长,子课题组组长为总课题组的当然成员。各子课题组务必确定一位常务工作联系人并将姓名、联系方式上报到项目研究小组。

(六)实验及研究经费:

本实验和课题研究经费按年度计划由财政划拨,三年总经费为90万。2008年度预算启动经费为30万元,具体为:

1、设备费:3万

2、资料费:2万

3、办公费:3万

4、差旅费:4万

5、专家咨询指导费:5万

6、大型活动(研讨会等)费5万

7、人员培训费:3万

8、研究专集出版发行费:3万

9、其它费用:2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武汉社会保险办理流程下一篇:武汉华远科技发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