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3-04-06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报告

近一段时间,**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9个乡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办、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并深入到各乡镇、村,召开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种植、养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设施农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常突起,迅速发展,成为我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植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具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统计:全县种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有1.1万个,规模1167万平方米,总投资8960万元,年产值8750万元,从业人员23100人;种植西瓜、蔬菜的小拱棚4550个,规模163万平方米,总投资1050万元,年产值73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80人;日光温室有0.11万个,规模70万平方米,总投资2625万元,年产值1050万元,从业人员4200人;设施园艺温室总数量280个,总规模14万平方米,总投资560万元,年产值2800万元,从业人员1680人。养殖猪、牛、羊等的开敞式设施有10500个,规模9.5万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年产值2100万元,从业人员10500人;养殖鸡、鸭、鹅、兔等的有窗式设施1470个,规模93万平方米,总投资1120万元,年产值2800万元,从业人员2800人;养殖山鸡、狐狸、鱼等的设施有980个,规模11480平方米,总投资1260万元,年产值627万元,从业人员1960人;目前我县共发展设施农业2.1万余亩,推广设施农业机械300余台套,设施农业总投入1.7亿元,年总收入1.82亿元,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

1、以分散经营为主,极少数集中规模经营。全县设施农业栽培以分户经营为主,其中80%以上均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建设农业设施,自主经营。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它们的存在,提升了全县设施农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2、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10倍。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0.6-1万元/亩。

3、设施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以前主要销往新乡、安阳附近县市,现已销往全省以及山东、河北等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往来于**,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县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云集各地商贩,畅通销售渠道,**建立了多处批发市场。通过这些批发市场,90%以上的设施农业产品畅销外地。

经技术人员认真调查发现,**在多年的设施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全县特点的设施栽培技术,但与省内外先进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分散,规模较小。**80%以上的农业设施为分散经营,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经营业主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由于经营户主缺乏更新资金,管理技术落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种植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提高。大棚设计和施工安装缺乏技术标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利用率很低。这种经营业主还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2、科技总体水平低。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农业设施60%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围护材料单一。多年来如遇大风、大雪、寒流灾害气象时,均有倒塌、压垮、变形等情况发生,造成损失。近几年全县迅速发展的日光温室,具有保温、节能等特点。建造一个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大棚每亩需投入2-3万元,建造时费工费时且投入较高。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推广得到限制。从配套设施看,设备不配套,调控能力较差,作业主要靠人力。尤其是温、光、气测试设备,调控设备基本上是空白,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设施栽培小型作业机具也缺乏,除采用小型手扶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外,基本上依靠人工作业,而且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缺乏专业育苗设施。设施栽培是不同于大田栽培的技术体系,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到管理等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栽培基地都具有品种繁育基地,专为设施农业提供优良栽培品种。**由于基础较差,又受资金缺乏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缓慢。

4、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从全县目前情况看,土法上马的大棚(水泥立柱、竹竿棚架、覆盖草帘)一般为每亩投入6000-8000元。日光温室大棚(砖墙钢架结构)一般每亩投入4-5万元。占总数90%以上的传统简易设施如不及时更新改造,必将被市场淘汰,而更新改造农业设施需大量改造资金,设施农业扩大发展规模也急需资金。由于资金缺乏,各层次设施农业栽培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因此,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已是刻不容缓。

四、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分层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

2、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目前已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基地。农民建设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他们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特别是提倡股份制经营体制。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从而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这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设施农业栽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西瓜设施栽培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品种不断优胜劣态,形成了礼品系列为主要品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继续打造新的优质品牌。

4、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蔬菜、西瓜、花卉、奶牛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分步在各乡镇。申报了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有的已批准,形成了各自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有个别设施栽培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体系标准。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行设施与栽培技术配套。在稳定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县级设施农业示范区已经成功研究出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国能**生物发电厂已并网发电。

6、引进推广先进设施设备。一是耕整地机械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了微耕机,可进行犁耕和旋耕作业。二是推广电动双向卷帘机。这种帘机构性能好,效益高,很有推广价值。三是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这种技术、西瓜栽培中使用效果较好。既可减少室内水分蒸发,减少病虫害,避免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室温急剧变化,还可随灌溉施入可容性肥料,促进增产,增加效益。

五、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实行信贷支持。经验证明,**农行、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对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设施农业工程造价较高,投入大,靠农民积累自身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农业设施优化改造工程缺乏资金无法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另一方面新发展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按期投入。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高,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全县目前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乡镇、村级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系统性差,只能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按科学的生产标准进行系统管理,建议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提升全县设施农业质量档次。外商经营的设施农业在科技方面是龙头,其经营管理方式、设施配套等反映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存在还扩宽了该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打破了传统的市场空间,这是该县发展设施农业所迫切需要的。

4、加强组织领导。①县、乡镇、村均应把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当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快农民实现小康的步伐。要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加快设施农业向纵深发展。②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在起步乡镇、村,政府投资要向设施农业倾斜,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协调,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要搞好县、乡镇二级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县级示范区起点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乡镇根据各自特点,要加强设施农业示范的建设管理。形成适合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特点的分层次示范体系,带动全县各层次设施农业工程迅速发展。

二00九年十月

第二篇:某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

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200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2008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成为

第三篇: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 设施农业 调研 报告

华龙区农委

闫中进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12月13日至14日,我跟随市委副书记盛国民率领的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生产基地、青州花卉生产基地。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

一、青州、寿光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的经验和启示 在潍坊的座谈会上,我们听取了潍坊市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在 1010 万亩耕地上,发展了设施农业 160 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面积就达到 60 万亩,中小拱棚 40 万亩,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平均亩效益增长了 5—10 倍。并且建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昌邑苗木、等为代表的 114 家特色农业园区,其中仅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分别达到 15 家、9 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 9 家。寿光享有了“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青州花卉年销售额达 20 亿元,当地八万农民踏上了鲜花致富路。

赴潍坊学习考察后,感慨良多,感触很深,我感到潍坊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大。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 84 万亩,

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 60%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多村一业的生产格局。

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快。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已进入了由单一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跨越阶段,全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 81.8 万亩,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 128 件,其中蔬菜近 50 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

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全。目前寿光市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市、镇、村三级互联,综合批发、专业批发、农资配套相结合的流通网络体系。有 1 个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16 个乡镇批发市场,26 处专业市场,140 家农资超市,37 家运销协会,1.7 万个购销中介组织,10 万人的流通大军。信息系统与农业部、商务部及全国 30 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产联网,蔬菜销往 3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科技带动作用强。寿光市聘请 46 位院士、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蔬菜种植、园区管理、生态农业等领域进行指导。市、镇、村三级科普体系健全完善,该市 9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 70%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 1 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有 10 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3.2 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建立了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 5 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 500 多个农业示范区,引进推广了 200 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 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 95%和 98%。2005 年 4 月,胡

锦涛总书记在寿光视察了第六届蔬菜博览会,面对利用高科技方法培植的品种繁多的蔬菜、瓜果,总书记高兴地说:“农业的希望在科技!” 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目前,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概括为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 320 家,带动基地 40 万亩,年加工农产品 200 万吨以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20 多个,会员达 7 万人,辐射 70%的村,10 万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

潍坊 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他们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我认为, 主要有以下 四 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真抓,实干不懈。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以高效农业兴市、兴经济、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各级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为首的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体系。他们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不搞“花架子”,而是事事真抓实干,件件落到实处。如寿光市为调动乡(镇)干部抓蔬菜产销工作的积极性,每年专门从财政拨出 30 万元作为奖金,按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每年进行工作评比,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表彰,至今还一直坚持。这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科技兴业,指导到位。潍坊人依靠科技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开展技术创新,狠抓了农技 “110”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了

示范带动。寿光把发展日光温室,解决严冬季节能生产多种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一次革命”,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二次革命”。这“两次革命”他们都舍得花很大气力,下很大本钱。为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市、乡、村三级层层办技术培训班,从而使全市日光温室从原来 5000 个迅速发展到 30万个,日光温室年亩收入最高的有 6 万多元,较低的也在 2 万元以上。他们还专门聘请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等 13 名国家级专家当顾问,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科技创新品种,永葆超前领先地位。花卉苗木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优花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州拿出 1000 万元,设立了“青州市花卉苗木发展基金”,建设了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兰花研究所、花木研究所等 7 家科研机构,与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等11 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组培室,引进培育成功国内外名、优、特、稀花卉苗木品种 230 多个,有五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三)市场引导,效益为重。市场体系建设是设施农业能否健康发展的“瓶颈”,是农民的后顾之忧。潍坊市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为了把握市场脉搏,高瞻远瞩,想大的干大的,全面实施了市场升级战略,扩规模、上档次,以此带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建起“全国第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真正搞活了流通,寿光每年都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参

观者之众,宣传效果之好,科技水平之高,非一般性的展会所能相比,真正起到了让世界了解寿光,让寿光走向世界的作用。蔬菜经济同蔬菜文化、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使蔬菜产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靠完善的产业链,青州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花木交易市场,花木产业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占地 260 亩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户经营,千家营销公司”的格局,成为了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从 2001年开始,青州先后举办了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

(四)优化环境,扶持先行。寿光市为了推广冬暖式大棚这项新技术,他们在采取行政手段、层层分任务指标的前提下,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三条优惠政策。乡的“三条”是:一包技术指导,二包物料供应,三包蔬菜销售,这三条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各村委会的“三条”是:一是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安排,3 年不收费,二是村委负责水、电、路“三通”,三是每建一个大棚村委会都提供 2000—4000 元无息贷款。他们乡、村的“三条”都很过硬,确实是“扶上马,送一程”的好政策。青州市为激励花卉苗木业发展,制定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花木生产用地租赁、转让、转包、继承和抵押入股;对花木生产优先提供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交易场所,优先提供贷款,免收市场管理费;将花木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工程。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使青州的花卉

苗木种植面积每年以 25%的速度增长,生产专业村达 130 多个,年交易额超过 25 亿元。

从 青州、寿光依托设施农业发展花卉和蔬菜产业的经验看, 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农村经济正在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方向是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农业正在由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转变,不仅能够富民,还能够富县、富市,转变的条件是高科技、产业化。

二是农业增效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手段是科教兴农。农业要上新台阶,农民收入要有一个较大增长,潜力在科技,关键也在科技。一项技术成果就能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一个新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产业,以色列西红柿种子贵于黄金,一亩西红柿产量 4 万斤,一亩樱桃平均卖到 6 万元,听起来令人惊讶,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才能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结构升级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要立足实际,从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我市农民收入的 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在指导思想上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出现大的滑坡;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方法上,要合理规划,大力倡导,稳步推进。

四是过去农民增收,仅靠一条门路去打工,一块农田种口粮,现在除了“农场”,还要有设施、工厂、市场。发展设施农业、加

快市场建设、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五是发展设施农业,基础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县(区)。在当前农村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没办法不行”的情况下,必须改变过去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跳出农业抓农业。要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善于拿榜样让农民学,用实际给农民看,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昭示农民,引导农民。基于这种考虑,办好农业示范园区,发掘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必然选择。

六是发展经济是中心这个道理不仅要讲,更要看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检验中心意识强弱的标准是看发展、看变化。机遇在抓、在抢、在紧抓不放;抓住一个机遇,就能上一个台阶。发展需要资金,但不能仅靠银行;改革能出资金,机遇能送资金,能人能要资金,点子能置换金。思路既定,就要统一步调,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直至抓出成效。

二、我区设施农业 发展 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区 设施农业 发展现状:

1 1 、蔬菜 :2004 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温棚总数达 4000余座(其中第五代寿光经济型温室 700 余座),占地面积 6000 亩,年产蔬菜 13.2 万吨,净收入 8100 万元,已建成豫北最大的“五彩

椒”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发展增幅连续 5 年创全市第一。我区生产的蔬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蔬菜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位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也是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吉尔吉斯斯坦、香港、新加坡等考察团先后到我区参观学习温棚蔬菜生产技术,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岳村、孟轲两乡均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等四个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口品种樱桃西红柿、EVA 农膜应用、秸秆反应堆温棚应用、菌肥改良应用等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区蔬菜快速发展。蔬菜园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华龙区大量涌现,2 2 、花卉苗木 :我区现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近 1600亩,其中花卉温室 70 余座。温室花卉以玫瑰、非洲菊、串红、万寿菊、百日草等鲜切花和盆栽花为主,年产鲜切花 700 余万枝,盆栽花 130 余万盆;苗木以楸树、银杏、合欢、樱花、法桐等绿化树木和盆景为主,年供绿化苗木 500 余万株。3 3 、食用菌 :全区食用菌温棚已达到 1782 个,生产面积达到 1797 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 3000 万棒,年产量达到 2.5 万吨,年创产值 1.2 亿元。全区 10 个乡办中有 7 个乡办从事食用菌生产,从事生产的农民 4 万多人。岳村乡和孟柯乡的生产规模均达到了千万棒以上,百万棒以上的专业村达到 12 个。食用菌品种除白灵菇外,还引进推广了香菇、双孢菇、鸡腿菇、茶树菇等。全区成立了 6 个食用菌协会,经纪人200 多人,提高了我区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和菇农的经济收入水平。

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扶持力度、种植品种、生产规划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区设施农业与寿光、青州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1、设施农业规模和总量小。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但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形不成规模。去年,新加坡、香港菜客商到我区考察,对我区蔬菜发展很感兴趣,但菜农不敢签定合作协议。其原因是规模小,保证不了按合同常年供货。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进程,需要以长效投入机制支撑。由于建区较晚,农村集体经济匮乏,农民财力不足,加上上级对农村扶持的项目、投资多数对县不对区,仅靠区财政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大发展。去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江苏一个镇,发展一个温室,政府奖励补贴 5000 元,吸引力可想而知。3、蔬菜产业化档次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新品、精品,还未形成叫得响的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意识差,四个认证品种都是无公害蔬菜,还是政府申报的,蔬菜企业无一认证。绿色、有机蔬菜认证还是空白,严重影响了我区蔬菜的知名度,不利于开拓市场,走出去。4、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分散,效益偏低。基地成规模及园区规模相对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组织化生产程度低,而且往往

是兼业菜农,种植随意性大,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相互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互相压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经济效益。5、土地流转困难。因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有些农民致富无门,但死守着土地不放,给连片集中发展带来了困难。6、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服务手段有待于加强。思路守旧,科技意识差,加之农民积累少,造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影响了效益。同时,区、乡(办)两级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乡(办)仅有几个人,大多抽调做其他临时工作,农业很少顾及,设施农业更别说,这样严重影响技术服务。7、没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辖区内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我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城西王助,离我区较远,交通不便,菜农卖菜难影响了我区蔬菜的销售,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对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及 思考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慨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在对比中我们充分地坚定了信心。加快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

理由之一,目前国内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迈向现代化,这就为设施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可

以断言,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设施农业产品就越有市场。理由之二,我市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开发档次不断提升,普遍把营造绿色环境作为“卖点”,所有这些,都使花卉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大,因而必将为花卉苗木种植提供一个潜在的发展大环境。

理由之三,我区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几大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 。我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是区位和资源优势 。我区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再有我区是承载濮阳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唯一辖区,环境优化美化的任务较重; 三是技术优势 。我区有成熟的基础条件,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日光温室一般亩收入在 7000 元左右,大棚亩收入也在 4000元以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已成为部分乡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广大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种菜经验,为大面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力促我区 设施农业 上一新台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坚持棚室并举,在规模上再突破。一是扩大种植规模促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岳村乡寨里村、瓦岗村、东田村、高庄、黄城、大河寨等村。孟轲乡的前炉、李家楼、魏寨、西孟轲等村,胜利办的马呼屯、尧当,大庆办的申庄、贾庄作为发展

设施农业的重点,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体,钢架大棚为补充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发展百亩大片、千亩园区,实施大规模生产,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二是依靠专业特色促发展。要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坚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服务,立足现有的生产特色,确定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重点生产村集中扶持,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栽培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

(二)坚持政策扶持,在投入上再加大。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的投入,对连片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连片建造和发展一村一品。四是建立社会共帮机制。设施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同协助,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坚持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提升。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是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增强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自觉性;要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系列标准、程序,积极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标准化程度。二是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我区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步伐,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精品名牌为努力方向,实施蔬菜精品名牌战略。三是打造知名品牌,在巩固提高“寨里”牌五色彩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批质量优、品质好、附加值高、产量大的品牌产品和优势生产基地,以适应本地消费和外地市场的需求,实现树形象、创名牌、扩市场、增效益的战略目标。四是要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严格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规范无公害标志的管理使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走俏市场。

(四)坚持科技创新,在服务上再加强。一是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功能齐全的设施农业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档次和水平;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技培训,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

识的“大轮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办)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加大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四是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建的方式,建立一个区级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研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大型蔬菜制种企业落户我区,加快蔬菜种子繁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

(五)坚持完善市场,在流通上再拓宽。一是培育市场体系。吸引各方面资金,尽快建设华龙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构建我区蔬菜与外界联系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壮大蔬菜运销队伍,引导发展蔬菜销售公司和经纪人,充分发挥寨里蔬菜协会、国优蔬菜协会等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三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信息,逐步实现凭借信息调布局、电脑种蔬菜、网上做生意,实现温室种植的电脑化、现代化、信息化,为蔬菜种植、收获、运销和价格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第四篇:关于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设施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按照“继续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定位和建立“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以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呼包鄂经济圈”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休闲度假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规模大、产品层次高、知名品牌多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推进“塞外粮仓”到“西部厨房”的现代农牧业转型。

截至xxxx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7万亩,塑料大棚3.4万亩。全市100亩左右的设施农业园区已发展到63个,200——400亩的有33个,500亩左右的有9个,1000亩左右的有15个。全市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企业共32家,企业建设设施农业面积共1.56万亩,其中温室1.46万亩。

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面积627.8万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其中农业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16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5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116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家,获得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47个。“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河套牌雪花粉、河套白酒、维信羊绒制品、金川牌保健啤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短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一是设施农业的投入非常大,目前我市建一亩砖钢结构温室投入14万元左右,建一亩土钢结构温室投入9万元左右,对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来讲,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建设资金;二是设施农业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加上不能抵押,农民联户担保能力弱,信贷风险大,因而银信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短缺,许多成熟生产技术不能推广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二)农民对设施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一年四季劳作,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有嫌麻烦的思想。部分农民对设施农业缺乏正确认识,参与意识不强,顾虑较多,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差距较大,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技术力量薄弱。我市设施发展迅速,生产基地点多面广,技术指导服务任务繁重,缺乏设施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带头人,现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设施农牧业发展需求。

(四)市场体系不健全。各旗县尚未形成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无市场带动能力,组织化程度较低,蔬菜销售相对困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按照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0万亩以上,设施农产品总量达到60亿斤,总产值达到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20万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转累计达到500万亩。就目前的发展状况实现上述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三、建议

一是政策扶持--抓投入。针对发展设施农牧业资金匮乏的实际,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企业投资、社会融资和农民筹资,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设施农牧业的投入力度,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积极协调银信部门想方设法解决贷款资金,特别是对于建设规模大的农户,酌情放低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宣传补贴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宣传及舆论环境。依托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到我市投资设施农业建设,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二是拓宽渠道--抓市场。抓生产,必须抓流通,没有市场流通,设施农牧业难以做大做强。应坚持两手抓,生产与流通要同步进行,各乡镇要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出击抓销售。一是率先培育销售经纪人队伍,培养营销大户,拓展外销市场。二是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统一管理、经营,提高设施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抓好批发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使设施农业建设、生产、流通融为一体,以拉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品牌经营--抓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坚持品牌战略,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加快新品种的引进,重点培植一批农产品品牌和商标,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引导有实力的合作社和企业建温室、建保鲜库,培养和发动一批经纪人积极参与生产、收储、保鲜、调运和销售,提高设施农业组织化水平。

四是依靠科技--抓服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人员配备,充实设施农业技术力量,尽快培养一批能进棚实践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要整合全市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实行跟踪负责,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二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筹措专项经费,聘请外地有经验、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指导,增强技术支持。三是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四是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设施农牧业是一项资金、技术、劳力密集型产业,而农民又是设施农牧业的主体,必须抓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五是集中力量建设先进的试验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科学经营--抓管理。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及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人员长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方式,促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销售更具有稳定性,减少产品产销的盲目性。积极研究供求关系和消费路径,为农超对接提供相关服务。重视行业协会建设,提升行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做好防疫监督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完善市、旗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检测站,重点开展农药、化肥、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篇:定陶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近日,定陶县农机局专门组织成立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小组,明确调研任务、细化调研内容,深入基层、科学调研。

一、定陶县设施农业基本情况

1、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情况。定陶县现有电动卷帘机486台,田园管理机械和微灌设备达4800台套。

2、设施农机主要发展形式。主要有中小拱棚、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三种形式。中小拱棚:指以塑料薄膜为全覆盖材料,以竹片为支架,两端直接插入地下,形成的小拱形简易保护设施。采用竹架结构,造价低,不受地形限制,不需要特殊的基础建设投入,一个一亩地的拱棚投资在2000至5000元不等。主要是南王店乡种植春西瓜的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指以塑料薄膜为全覆盖材料的拱形单体温室。每亩大棚投资在5000-10000元左右。主要用与种植芹菜、西红柿等。

日光温室:指前坡面以塑料膜为覆盖材料,并配有活动保温被,其它三面为围护墙体的温室。采用机械构建厚土墙体,竹木拱架结构。每亩温室造价在1-1.5万元。

3、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多,农民收益高

(1)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多。根据调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基层服务组织以及普通农户是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销售。杜堂乡陆湾村400多户农户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势单力薄的状况,自愿成立中远蔬菜合作社,拓宽销路,提高种植效益。该村农户杨立组织经营30个大棚,一年四季皆有产出,除自己在本地市场零星出售外,大部分蔬菜交由蔬菜合作社统一销售,销售顺畅,两年来未出现过销售不出去的情况。二是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销售。设施农业发展初期必须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的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四是农户直接到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销售。

(2)设施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亩均收益明显比常规农业高。杜堂陆湾村的设施蔬菜亩均年收益达到6万元左右,孟海镇许楼村设施蔬菜亩均年收益5万元以上,黄店镇草庙的西红柿亩均年收益2万余元,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二、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县温室大棚生产凡能使用机械的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大棚墙体的建造使用挖掘机、草帘机代替了手工编织、草苫子的覆盖使用电动卷帘机。尤其是卷帘机械化发展迅速,在实施购机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带动下,菜农购买使用电动卷帘机积极性高涨。使用卷帘机械,省力、省时、增效明显,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据介绍,过去靠人工拉苫子,一揭一盖需要2个多小时,并且很难掌握时间,揭早盖晚影响保温,揭晚盖早影响光照;使用电动卷帘机,每次也就是5——10分钟时间,可延长光照2个多小时,既能减少病虫害又可使蔬菜增产15%——20%,还可省出时间加强田间管理,这样一年增收部分就可赚回机械投资。

三、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设施农业的投资不足。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财政投入的扶持资金较小,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以及温室、大棚等前期建造投资较大,农户的资金不足,负担过重,财政补贴的标准偏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设施农业何高层次发展。设施农业的技术及设施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方面财政投入也很少,与设施农业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2、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低。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全县各类温室大棚,大部分棚室规模较小、结构简单,钢架结构大棚很少,抵御风险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仅仅是普及了电动卷帘机,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有些甚至还是空白。

3、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能力不强。大棚蔬菜属于密集型生产,用工较多,生产独立性较强,形成规模化生产管理较难,造成各蔬菜基地菜农、生产管理、销售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组织、产品无品牌、无竞争力、交通运输麻烦大、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困难多,为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带来难度。部分镇街设施农业刚刚起步,还受到生产周期短,周转资金缺口大,技术跟不上,销售手段落后等因素影响,没形成种植规模,抵御市场能力还不强。城关镇有一农户去年经营12个疏菜大棚,上市时刚好遇到大雪天气,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无法及时出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4、设施农业承载的风险能力仍薄弱。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强,如去年11月中旬的大雪导致一部分蔬菜大棚被压塌等,而从重建资金的筹集渠道看,只有参加保险的可得到一定的保险赔偿金,大多需要自筹资金,给种植户带来一定损失。

5、指导服务难到位,本地农民抗风险信心不足。菜农绝大多数还是小规模种植,对设施种植许多是缺少技术,心中无数,担心投入失败,不敢冒风险。

6、综合管理难度大,优质高效无保障。菜农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以及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禁用农药控制、“放心菜”田头检测等各方面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将会造成随着种菜年限增加、成本上升、产品品质下降的后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设施蔬菜生产优质高效的持续性。

7、设施农业成本高,影响了发展速度。从目前情况看,建设一座钢架大棚需要资金3万多元,加之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购置,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当年难以收回投入,因此群众积极性不高。

四、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是农业高科技的产物,囊括了当今农业先进技术的主要内容,而我们现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凭经验管理和经营。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阳光工程设施农业专题培训班的形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2、农村土地流转,应优先照顾设施农业用地,并且要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以推动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由于设施农业与大宗农产品生产条件相比,对场地排灌系统和交通运输硬件配套要求较高,特别是有设施农业的地方,应完善和配套设施基地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科技含量。建议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加大对农户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及时提供、引进适合农户设施种植的优良品种。

5、大力推广先进适应的小型农机具。选择适应大棚内作业的尤其是管理环节的农机具,加大推广力度。

6、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体系。对设施蔬菜基地设立专人管理和指导,使设施农业基地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禁用农药的使用,做到不经检测合格不得采收,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7、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种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把设施大棚建造、设施设备购置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比例;应建立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带动基地。对设施

项目发展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等措施,引导鼓励设施农业向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发展,加快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邵珠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双十一活动方案策划书下一篇:硕士生定向培养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