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要求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散文要求范文

高考散文阅读要求及解题技巧

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同时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通过“形”抓住“神”。

一、散文的分类以及文体特征 散文可以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是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何种感情,与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散文的线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是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散文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散文的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之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想象,结合已有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具体形象”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托物言志是借物喻人、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情感。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所写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散文的思想内容、深刻的意蕴必须依附于带有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进而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阅读,要弄清楚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作品中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其考点。

一是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比如,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若是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题答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散文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是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的关键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三是品味语言。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此又包含很多小项。

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这类题答题思路,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要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词语妙用。考题形式是品评加点词语作用或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为: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高级工程师挂靠价格

四是掌握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经常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结合起来考。

第二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

中国古代诗歌

一 湘夫人.屈原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两句诗。

二 拟行路难 鲍照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 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5、《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6、《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 蜀相 杜甫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 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蜀相》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 书愤 陆游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五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1、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诗句是: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写夜登鹿门山所见清幽景色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3、《夜归鹿门歌》中以渡头日暮十分喧闹之景,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的诗句是: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3、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的诗句是: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4、《夜归鹿门歌》中那个点名两种归途、两样心情的句子是: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六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洞外恐怖景象的诗句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诗句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梦游天姥吟留别》直抒胸臆,点明心志,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霓为衣兮风为马 , 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诗句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诗句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4、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诗句是: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七 登岳阳楼 杜甫

1、《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_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6、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的豪情。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7、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登高》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的诗句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八 菩萨蛮(其二) 韦庄

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抒发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诗句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诗句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3、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描写江南风景之美的诗句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九 阁夜 杜甫

1 、杜甫的《阁夜》中从听觉角度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从视觉角度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杜甫的《阁夜》中“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写江水和夜景,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3、杜甫《阁夜》中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的句子是: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杜甫《阁夜》中描写人民灾难深重的两句是“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5、杜甫的《阁夜》中富有时代感和地方性的,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句子是: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6、杜甫的《阁夜》中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表达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的诗句是: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7、杜甫的《阁夜》中写对日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客居天涯的凄寒的一联是: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8、《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九 李凭箜篌引 李贺

1、《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 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李凭箜篌引》中与“纤歌凝而白云遏”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空山凝云颓不流

十 虞美人 李煜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虞美人》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一 苏幕遮 周邦彦

1、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采用主客移位(对写)、以虚景作结表达思乡之意的诗句是: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表现闷热烦躁难耐的诗句是:燎沉香,消溽暑。

3、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把荷叶修长挺拔、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诗句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采用拟人化手法,既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也显示出作者的闲适心态与生活情趣的诗句是: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5、周邦彦在《苏幕遮》中写荷塘美景的句子:“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称之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十二 阿房宫赋 杜牧

1、《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4、《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升平的景象。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的句子是: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7、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8、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3、《阿房宫赋》用“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 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14、《阿房宫赋》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这一句表明了秦人对掠夺来的财富丝毫不珍惜。

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迅即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5、《阿房宫赋》中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一句里用比喻的手法来体现阿房宫长桥、楼阁间的通道所建之高的特点。

16、《阿房宫赋》用一组排比句表现“秦爱纷奢”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7、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 语。 ”

18、《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的句子是: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9、《阿房宫赋》中表明宫室楼阁不计其数的句子是: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0、《阿房宫赋》中表明宫室楼阁不计其数的句子是: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1、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22、《阿房宫赋》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第三篇: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

小学教材中,散文占很大比重,有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还有少量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学生文化熏陶、情感熏陶和审美的愉悦。教好这些散文,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六年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

共性着眼于叙事性文章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文体不具体分类,只是粗略地分为叙事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一般的记叙文、小说、散文,都视为叙事性文章,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把文章中的场景、细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有所感悟,还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感悟。

个性着力于散文特点。这也是本课教学的特点。

1.从语言切入

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形即外在的形式,语言是最基本的外在形式,(诸如材料、结构、表达方式与技巧的载体。)神是文章的灵魂,或是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是蕴含的哲理。散文教学要披文入情从语言入手,由形求神。怎样从语言切入呢?可以从线索切入,可以从文眼切入。

本课教学是从文眼切入。文眼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文章围绕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文眼,可以是揭示中心的一个词语或词组,可以是深含哲理的一句或一段话,还可以是饱含激情或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文眼何处寻?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或重点段中寻找。

从文眼切入,由点及面纵深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美丽的具体表现在内在美,即:执著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课题中美丽就是文眼,从美丽这一词语切入,就能牵一发动全身。 本课从文眼切入,课文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仔细读读课文,结合课文的事例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从意境突破

意境是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要读懂散文,就要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

抓住典型描写,还原场景。很多散文,由一个个特写镜头组成。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写镜头,还原为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使散文的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的美丽聚焦了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因此,抓住这些典型描写,引导学生想象其情景。

2.1抓住提炼镭过程中艰苦的特写镜头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还原其情景。比如课堂教学中的片断: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妇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我们看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

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

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提炼过程漫长而艰辛。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成吨是多少

那0.1克镭是多少?你们猜猜?

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0.1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成吨以上的矿石残渣,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执著的追求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提炼镭的这段话。还原了居里夫人为科学执著追求的感人的场景。

2.2抓住课文中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使居里夫人的崇高形象栩栩如生。

&&等等。

引导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

3.于情感处落脚

从散文自身看,它有质的规定性,这质的规定性就是情感。散文教学在情感上落脚,是对散文特质的把握,(也是在落实课标学段目标;感受文章给自己的如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情感体验。)怎样指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情感呢?

3.1从叙写中体验。文章不是无情物。别说那浓墨重彩饱含情感的描写,即使是再客观的描写也带有作者主观的色彩。

如: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就在这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敬佩的情感。张岩教学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充满崇高敬意的思想感情。

3.2从作者的体验中体验。从作者的体验中体验文章的情感,是情感体验的简捷办法。散文中,作者常采用揭示直观、表达愿望和描绘想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用这些方法写出的文字,我们通常称之为抒情或议论,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类语句进行体验。

第四篇:散文名家谈散文写作经验

吴培金

1.天地钟灵毓秀于其人,应该到大自然去体验社会和历史。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 、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

----梁衡

2. 写人不能忽略作者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 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对人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如果说这是老生常谈,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以情感人是永远不过时的写作法则,要努力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学中。不要掩饰你的情感,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苏童

3. 写人记事要有特色

写文章必得抓牢每篇的重点,没有重点,就不能成为文章。„„假若本篇以人为中心,则人物的性格,举止容貌,我们必须描写得灵活生动,假如本篇是以事情为中心,我们就得老老实实,必须将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了重点,就懂得用哪一种文字或支配文字。„„我们是文字的主人,我们要如何写,文字就得写成如何,必得使文字受我们支配!因此每篇才有每篇的特色,如果没特色,无论如何写不成文章的。

----老舍

4.记事散文的“说清楚”和“写精彩” 记事散文不说清楚不行,这是低标准。如何才能写得精彩漂亮,远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清朝有个叫刘熙载的人,写了一本书叫《艺概》,盛赞《左转》作者左丘明,说他的记事能做到“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左转》的记事技巧像艺术宝库一样,“剪裁运化”的方子已经齐备。

---叶兆言

5.在苦难中升华

现代作家都高呼文学死了。作家原创力枯竭了,却没想到原创力的核心是大地,是亲历苦难。缺乏第一手的资源,缺乏感同身受的苦难体验,怎么可能会有感人的作品?——我在这里指的是体验,是发自内心渴望与原始本质的存在交融涌透的激情,而不是外在的号召指派。靠编造想象,靠作秀炒卖,可能会产生一些文学水货与垃圾,但永远产生不了经典的文学大师。

----王英琦

6.散文的妙处,因人而异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是奔腾澎湃,能使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梁实秋

7.萧红的散文带有浓郁的自叙传性质和抒情色彩

萧红的大部分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萧红在写作这类散文的时候,是把自己经历的生活,通过她本人在这种经历中内心所体验的情感,作为创作的源泉的。因此她的散文作品就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与感叹,或是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她的经历是坎坷的,她的感受是敏锐二细腻的,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她把这些都化为朴素而充满感情的文字,用来震撼读者的心灵。

-------肖凤

8.谈散文的语言、结构和风格

散文的语言,以清楚、明畅、自然有致为其本来面目,散文的结构,也以平铺直叙,自然发展为主,因为散文以处理主观的事物为较适宜,或对于客观的事物亦往往以主观的态度处理之的缘故。写散文,实在很近于自己在心里说自家事,或对着自己人说人家的事情一样,常是随随便便,并不怎么装模做样。„„说散文是“散”的,然而既已成为“文”,而且假如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它也绝不应当是“散漫”或“散乱”,而同样的,也应该像一座建筑,也应当像一颗明珠。

----李广田

9.散文要把“眼中之竹”化为“胸中之竹”和“笔下之竹”

散文可以偏重于写风景,但必须有思想。风景是人欣赏的,你写风景 写山水,如果不寄寓自己的情感,那有什么意思呢? 画家的山水画画得好,是因为他心中有山水,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如果心中山水,没有自己的感情,是不可能画好的。写散文也是这样。

----丁玲

10.写散文不要忘记社会

现代的散文,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诗人的抒情散文里,写到了风花雪月,也总是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郁达夫

11.散文的奇异之美

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 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余光中

12.有情与有心

要写好风景,首先要在“情感” 上做立足。古人很早就有“景语即情语”的说法。„„要将风景写活,要写出它的色彩 、温度、 乃至生命,就必须做一个“有情人”:既可以因物生情,“思君如流水”,亦可以以情迁物,“感时花溅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次,要写好风景,还要做一个有心人。一是要用心观察,二是要多游历、 多积累。

-----格非

13.好的散文是发自内心、真实平淡的

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通病,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不足以称为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感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但有时恐怕也不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感情不那么真实。

-----汪曾祺

14.让事物成为“这一个” 写“状物散文”,需要我们在描写物体或者事物时,一定要写出自己对这个物体或者事物的独特的感受,我们要把这个被我们描写的物体或者事物,作为我们想象的基点或者核心,通过联想,运用这种新奇而贴切的比喻,使个这个物体或者事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这样,同样写一块石头,就会成为各自的石头;同样写一只松鼠,就会成为不同的松鼠;写一篇树林,就会成为每个人的树林。这样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写作。

----莫言

15.留心观察,才能笔下有神

中学生作文,状物之通病是流于空洞,物成了符号,干瘪、模糊,没有质感,互可取代。说起来,原因皆可归咎到不事观察,亦是平时留心不够,胸中无丘壑。状物要有神,诀窍只有一个:状一朵花前,先看一千多花。

---何立伟

16.触景生情,营造意境

状景散文,成为散文的意境。意境有高下,正如作者修养有高下,胸襟有广狭,志趣有崇卑。不可勉强。当然,人可以通过修养,提高其志趣。总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散文意境之有区分,也在于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并非一时乘兴,创作出来,乃是久萦于心的素志,触景生情而出。

---孙犁

17.写散文要擅于捕捉“感性(感官经验)”

一篇作品若能写景出色,叙事生动,感情已经呼之欲出,只要再加点睛,便能因景生情,借事兴感,达到抒情之功。不过散文家也有偏才与通才之别,并非一切散文家都擅于捕捉“感性”。写景,需要诗才。叙事,需要小说家的本领。而真要抒情的话,还得有一枝诗人之笔。生活中体会到的感性若要奔赴笔端,散文家还得擅于捕捉意象,安排音调。

----余光中

18.散文的内容与形式要完美结合

艺术散文的内容,只要思想感情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必拘于一格。个人独特的经验或感受,亦有只得珍视的;但是,开阔的思想与真挚的情感,恒为艺术散文内容上的精金美玉,若与狭隘而造作的内容相较,品质高下自见。

艺术散文的形式之美,是语言、格调、结构、布局„„诸元素结合手法的高低,足以显示作者艺术造诣的水平,自然结合,浑如天成,乃展现散文的创造境界。

-----郭枫

第五篇:【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一、语录体—《论语》。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体现在:

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

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二)《庄子》。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

五、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有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此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体制。共7篇,主要记录孟子谈话,孟子和其弟子共著。

二、艺术特点。

(一)长于论辩。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始,逐步走向成熟。

1、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却更具艺术表现力,具文学散文的性质。

2、运用逻辑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公孙丑下》(受不受金)。

(二)“孟子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

1、其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说有些牵强,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

2、少数就近取譬的寓言故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气势浩然。

1、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使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2、大量使排偶、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

(四)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一、体制。先秦说理文中《庄子》最具文学价值。

(一)《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内篇庄子所作,外、杂篇庄子后学。

(二)思想。

1、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2、源于又发展了老子思想。“道”是其哲学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3、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4、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二、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三、想象和虚构。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一)哲学思想精深玄奥,具神秘色彩,适合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暗示。

(二)从“道”的立场看,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时空无限,宇宙无穷,站在宇宙高度看待万物,因而,其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局限和物我分别,恢诡谲怪,变化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三)想象诡奇是为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奇幻的想象还反映了他对现实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艺概·文概》)《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情感曲折的流露,如接舆歌中,表现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

三、形象恢诡的论辩。

(一)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手法代替逻辑推理,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体味其中的哲理,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二)站在相对主义立场提出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近于诡辩。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逻辑上并不严密。如《马蹄》。

四、诗意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的特点。方东树:“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严谨详密的论证犀利峭刻的议论 植根现实的寓言

一、《荀子》

(一)概述:

1、荀子名况,字卿。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2、与孟子思想的比较:孟子:继承仁义学说

荀子:继承礼乐学说;内在之仁,主张性善

外在之礼,主张性恶;重义轻利

重义不轻利;专法先王

兼法后王;专尚王道

兼尚霸道。

3、现存32篇,大多说理散文,另有《成相》、《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二)“君子必辩”(《非相》)。

1、思想的深邃,理论严整,说理清晰,论辩透辟,各章相应,逻辑周密。

2、思想:《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提出“性”和“伪”。人的天性在耳目之欲,声色之好,因而出现争夺、残贼、淫乱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实,必须用礼义教化,并明确界定“性”是“天之就也”,即先天自然本性。“伪”即人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即后天通过礼义的学习而形成的道德观念;认为“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提出“圣人化性而起伪”,“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而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众者,伪也。”“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3、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理论基础,故而不仅此篇论述周密,而且与荀子的整个理论系统相一致。由于性恶,故须教育,教育当以礼义为本;也由于性恶,故须施行赏罚,于是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的主张,就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4、文辞也相互呼应,如《劝学》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等观点,也和“圣人化性起伪”的观点息息相通。

5、荀文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首尾一贯,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有照应,故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

(三)艺术性。

1、用常见事物为譬喻,把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如《劝学》;

2、排比句法或用韵语,增强气势,调谐音节,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韩非子》

(一)概述。是战国末期法家乃至诸子学说集大成者。继承荀子学说,发展成刑名法术之学;借鉴老子思想,对“道”赋予法术内涵,主张刚强有为;继承前期法家法、术、势,将三者冶为一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二)思想和文风。《韩非子》多针对现实而发,主张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文风峻峭犀利,如《说难》。长篇大论的如《显学》、《五蠹》、《孤愤》等,波澜壮阔;短篇多就一个问题论述,辞旨简洁爽利,如《难一》、《难二》、《难三》、《难四》中28个短篇。以论辩透彻,逻辑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集大成者。

(三)寓言故事最具文学意味,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1、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偶用,在《庄子》中为阐明中心思想,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而非独立文学体裁;

2、韩非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辑为寓言故事集,如《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体现了其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3、取材于历史,通过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反映自己的观点。如《庄子·人间世》和《大宗师》中论心斋和坐忘的孔子,是一个醉心于道学的形象;《韩非子·内储说上》主张释赏行罚的孔子,是冷峻的法家形象。

4、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外储说左上》)。

(四)题材平实,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如《外储说左上》“棘刺母猴”。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思想。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深厚,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和作品的审美风范。

二、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

(一)后世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

(二)确立了说理文体制。拟语录体和对话体的,如《法言》。

(三)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具形象性和抒情性。

(四)先秦说理散文中的寓言本为说理存在,但独立成为一种表现手法或文学样式;以对话方式描写人物,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

(五)影响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

(六)语言表现力。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书评文件范文下一篇:实践论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