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专业论文提纲

2022-09-03

论文题目: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研究

摘要: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07年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中国—东盟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第二批承诺达成,更为本地区专业服务发展提供了机会。专业服务作为新兴服务业,对寻求本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支撑至关重要。由于中国—东盟国际竞争力不足,贸易壁垒更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桎梏。因此,有必要通过测度贸易壁垒,探究能够推动专业服务发展的措施。相较于以往的测度方法,OECD建立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体系建立方法更科学,更适合用于测度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鉴于目前中国—东盟专业服务发展十分有限,利用OECD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测度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到第三章的理论研究,概述了专业服务贸易和贸易壁垒相关理论,完成了对中国—东盟专业服务壁垒分类及其影响的系统性阐述;第二部分为第四、第五章,借鉴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体系建立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体系,并针对测度结果进行剖析,包括国别壁垒、各政策领域壁垒的特征分析;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得出形成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可能原因;最终部分为第七章,为中国—东盟专业服务的积极发展提出建议。经过研究本文发现,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极高,开放程度低,可能的原因有: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行业标准存在差异;专业服务信息流通不对称;维护本国经济和就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防止政治问题;中国—东盟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壁垒测度结果和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了建议:坚持削减专业服务壁垒;加大自然人流动许可;统一资格认证体系,加强联合培养;建立和完善专业服务信息交流平台;有差别地扩大专业服务开放程度;拓展专业服务市场。

关键词:专业服务贸易;贸易壁垒;测度

学科专业: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方法的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专业服务贸易

2.1.2 服务贸易壁垒

2.1.3 服务贸易壁垒分类

2.2 服务贸易壁垒测度方法

2.2.1 频数法

2.2.2 价格法

2.2.3 数量法

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类型与影响

3.1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类型

3.1.1 市场准入壁垒和国民待遇壁垒

3.1.2 歧视壁垒和非歧视壁垒

3.1.3 根据壁垒限制对象划分的壁垒

3.2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

3.2.1 消极影响

3.2.2 积极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方法

4.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1.1 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体系的指标

4.1.2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体系的指标

4.2 研究指标的分类

4.2.1 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体系指标的分类

4.2.2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体系的指标分类

4.3 各政策领域壁垒的权重设计

4.4 评分方法

4.4.1 OECD体系的评分方法

4.4.2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体系的评分方法

4.5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体系

第五章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测度结果分析

5.1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国别差异

5.1.1 各国总体差异

5.1.2 按政策领域分类的贸易壁垒国别差异

5.2 中国—东盟第二次服务贸易协议中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削减

5.2.1 各国总体削减

5.2.2 按政策领域分类的贸易壁垒削减

5.3 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壁垒形成的可能原因

6.1 壁垒形成的可能原因

6.1.1 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行业标准存在差异

6.1.2 专业服务信息流通不对称

6.1.3 维护本国经济和就业稳定

6.1.4 维护社会稳定,防止政治问题

6.1.5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对促进中国—东盟专业服务贸易的建议

7.1 坚持削减专业服务壁垒

7.2 加大自然人流动许可

7.3 统一资格认证体系,加强联合培养

7.4 建立和完善专业服务信息交流平台

7.5 有差别地扩大专业服务开放程度

7.5.1 按专业服务国别特点分地区开放

7.5.2 按专业服务政策领域分部门开放

7.6 拓展专业服务市场

7.6.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7.6.2 促进整体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人才培养改革政治理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