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特殊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教材分析《特殊的我们特殊的保护》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是讲我们需要特殊保护,第二层次是讲少年关乎未来,两层次分别从个人和家庭、国家两个方面讲述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帮助学生感受法律保护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体会国家和社会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第一篇:特殊教育教学论文

在线教与学,特殊教育有“特殊需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对教育而言是一场“大考”。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居家学习、线上教学,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也更为明显。

特殊时期,特殊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特殊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不足,系统性、体系化有待加强。在发布延期开学及“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通知要求后,教育部协同工信部等部委,整合资源,面向全国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服务学生居家学习,供其自主选择使用。平台资源划分了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课程学习、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电子教材等栏目。在电子教材资源中,平台提供了盲校、聋校、培智学校义务教育段2020年春季学期的“特殊教育教科书”电子教材及教师用书电子版,但在“课程学习”资源中特殊教育在线资源比较匮乏。

一些地区和组织积极行动,组织开发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如:北京教科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组织北京市多所特教学校共同参与开发在线课程资源,以微视频及任务单等形式,向视障、听障、智力障碍等残障学生提供多个主题模块的在线教学视频,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和知识技能教学;有的期刊开设“云中特校”栏目,从全国征集、汇聚一批特殊教育课程教学、康复训练等微课;厦门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李玉影名师工作室开发与汇集资料,以原创、二次开发、相关资源的引用和链接检索说明等多种形式,建成《“停课不停学”特殊教育教学教研网络资源库》,助力特殊学生及其家庭共抗疫情,居家学习。还有一些单位、组织及个人发布特殊教育评优课获奖教学视频等资源,许多特教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这些资源和指导极大地丰富了疫情期间特殊学生的在线学习。但总体上看,比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需求,目前特殊教育在线课程资源还很不足,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系统性、体系化建设还有待加强。

普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对残障学生学习需求考量不足。当前,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的融合教育,亦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日益成为其接受教育的主体形式。但目前普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主要还是面向普通学生,很多线上资源对接受融合教育的残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考量不足,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以听障学生为例:现有线上录播的学习资源很多没有加配字幕,直播教学及指导基本上没有同步的字幕,这给听力有损伤的同学带来很大障碍。有学生表示:“听不清的同时还看不了口型,也没法问老师和同学。”也有学生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上的语音转文字屏幕,老师的课件都来不及看。”还有学生指出:“视野宽度有限,无法同时兼顾文字和课程,一堂课下来听着累,看着也累。带有听力无障碍功能软件的手机,在音视频转文字时,手机的麦克风不能被占用,一旦占用,这个功能就不能使用,非常妨碍沉浸式听课。”对于视力障碍(如低视力)、智力障碍等残障学生,普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存在呈现形式辨识度低、课程内容缺少调整、课程资源缺少学习“脚手架”等情况,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较大困扰。

残障学生居家康复训练受到较大影响。除知识教学外,康复教育和训练是特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疫情发生后,中残联到各省、市残联,积极推出在线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很多特教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等机构向学生提供在线指导,指导残障学生居家坚持康复训练。但限于线上指导并非常态,缺少前期的磨合和家长的培训,在家长配合及学生自觉自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康复教育及训练成效参差不齐。

残障学生家庭支持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保障。对残障学生的在线指导和支持,是与对其家长的在线指导和支持分不开的。自闭症儿童少年居家学习的结构化安排、听障儿童少年居家学习的环境创设及技术支持、智力障碍儿童少年学习辅导与支持、肢体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训练、残障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这些工作在“居家”学习期间,只能由家长来承担和完成。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如何为特殊教育提供助力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期间,线上学习成为主要样态,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成为关键支撑。《学习的通用设计:课堂应用》一书中提到:“技术给予我们许多机会来定制满足个体需要的教育……技术从教学伊始就创造了灵活且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多样学习者的学习成为可能。”21世纪以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教育教学融合速度加快,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曾表示,这“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教学指导,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然而在这方面,特殊教育距离普通教育的进度还有较大差距。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体系化构建和逐步建设残障学生教学资源库。落实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注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等残障学生特殊教育需要,从国家到省市,分级、体系化建设特殊教育优秀资源库,增加残障学生在线学习资源的便利性和可选择性,增强课程内容的适宜性。

整合多方力量,加强对残障学生在线学习的技术支持。技术的突破带给教育很多新的可能。读屏软件、字幕制作软件、语音转录软件、辅助沟通系统等技术,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参与到普通教育教学中来。以听障学生为例,从人工速记到语音转文字,从直播的新闻到直播的课堂,帮助听障人士在疫情或灾害环境下获取完整的信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疫情期间,有的企业发挥公益精神,主动为残障群体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未来,政府、社会及家庭应有机联合起来,汇聚力量,推动相关技术实现可获得的便利性,支持残障学生无障碍学习。

加强对课程资源的通用设计,让课程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满足多类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UD)最初是一种工业设计理念,“在建筑、户外空间、产品和通信开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满足残障个体的需要……从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如何增强产品对残障个体的可用性的市政工程或商品,最后往往能够使每个人都获得更好的体验”。借鉴这一理念,教育领域衍生出通用学习设计理念(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其主张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考虑到不同个体,从一开始就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而无须事后改进,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和可定制性来开展核心课程教学实践。借助数字媒介的“多用性和可转换性”以及“网络化”,我们可以通过超链接与其他内容相连,通过提供嵌入式的学习支持(比如词汇表或者背景知识概要),让学习者在不脱离任务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从教学伊始,就创设灵活且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满足多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些技术能让残障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也能帮助全体学生多通道获取信息、进行深度学习。

加强对残障学生家庭支持和家长培训指导,提高家长指导和辅助孩子学习及康复训练的能力。特殊教育取得成效,与家长的配合密不可分。对残障学生家庭的支持,需要考虑整体性原则和便捷性原则,以最恰當的方式进入残障学生家庭,让信息技术的达成变得更为便捷与轻松;同时,要加强对残障学生家长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其指导和辅助孩子学习及康复训练的能力。

保障教师在在线教学和指导中的参与度。除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外,我们更应重视教师的作用,要在技术的使用和在线资源的选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停课不停教”并不是把线上资源简单推送了之。尤其对于残障学生来说,熟悉的教师的声音、笑容、鼓励与指导,是别的教师或其他教学资源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教师们最好能够亲自录制一定数量的教学视频或音频,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保持情感上的联结与互动,从而达成更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王梦茜

作者:王善峰

第二篇:《特殊的我们特殊的保护》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分析

《特殊的我们 特殊的保护》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是讲我们需要特殊保护,第二层次是讲少年关乎未来,两层次分别从个人和家庭、国家两个方面讲述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帮助学生感受法律保护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体会国家和社会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二、学情分析

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已进入青春期,与小学阶段相比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思维也更加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而且维权意识淡薄,法律素质方面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给予他们特殊保护。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思考社会生活现象等,自觉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2.能力目标:分析身边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案例,逐步提高对法律特殊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3.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资料分析,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少年关乎未来是本项目重点。

2.教学难点: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是本项目难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编制《特殊的我们 特殊的保护》导学案,收集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观察和搜集生活中存在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的种种行为的案例。

六、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七、学习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数字“18”会让你想到什么?

“十八铜人”“降龙十八掌”“18岁成人礼”“未成年人18岁”……

教师:猜中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未成年人的那些事,特殊的我们特殊的保护。

板书课题:特殊的我们 特殊的保护。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我们需要特殊的保护

1.观察思考:这三幅图片中我们受到了哪些保护?——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

2.特殊的我们,这里“我们”是谁?——未成年人。我国法律规定: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三幅图片,帮助学生懂得无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都受到特殊的关爱和呵护,同时提出问题:特殊的我们,“我们”是谁?引领学生思考感悟,由于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理应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过渡:未成年人虽然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但由于自身原因等问题,近年来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请看宁夏近几年未成年人案件统计的结果。

1.材料展示:据统计,2013年~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共办理了校园暴力刑事案件50件84人,现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宁夏建立14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2015年以来,宁夏已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66件,其中民事案件343件,刑事案件623件。

2.播放视频:《校园暴力》

四人一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3.温馨提示:为了避免不法侵害,你打算怎样做?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自身特点:(1)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2)经验不足,是非辨别能力较差。(3)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课件展示: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1)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等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2)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强,很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因此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视频、温馨提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和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

(二)少年关乎未来

1.播放视频:离家出走的少年

结合视频小组讨论:

在家庭中,我们意味着什么?

教师总结:孩子对于家庭来说意味着温馨快乐、幸福美满。我们是家庭的希望,关系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2.播放视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通过朗读,你体会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蕴含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图片展示:战火中叙利亚的儿童

看了《战火中叙利亚的儿童》你有什么感受?我们未成年学生应当怎样做?

教師总结:战火中的叙利亚,让我们真切明白有国才有家!我们未成年人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4.相关链接:《儿童权利公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相关链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了从家庭角度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性,和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性)

环节三:大显身手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C)周岁的公民。

A.16 B.14 C.18 D.17

2.为了测试一下现在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某报社记者亲自设局“拐骗”儿童,结果发现:87%的儿童轻信对方,愿意跟对方走;11%持怀疑态度,不跟对方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B.未成年人大部分具有防范意识;

C.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D.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环节四:颗粒归仓

老师寄语:我们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春天,更是民族的希望。愿同学们都能在法律的特殊保护下,幸福愉快地生活,健康安全地成长!

?誗编辑 张珍珍

作者:王英美

第三篇:办好特殊教育,让特殊人群有尊严地生活

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深刻论述,我们也可以说,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九大精神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体现。

曾几何时,教育的阳光还很难惠及大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在近几年,这一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人民日报》2017年11月9日报道指出,截至2016年,盲、聋、培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全国特教学校达2080所、在校生达49.2万人,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2012年的平均2000元左右提高至6000元以上……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国家财政投入大幅增长;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然而,当前特殊教育领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仍然偏低,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特殊儿童虽然在肢体、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和障碍,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被无端剥夺。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样都有背上书包上学读书的愿望,可是他们到了入园、入学年龄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有的则被拒收,遭受着身体上的缺陷和心灵上的伤害的双重磨难。对于家长来说,既要为孩子负担高昂的康复、医疗费用,还要为孩子入园、入学伤透脑筋,同样要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因为缺乏特殊设备和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于接纳特殊儿童心存顾虑,担心出现意外,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当前幼儿园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各种理由拒收适龄特殊儿童入园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虽然严格来说,幼儿园还不能算是学校,但是接受完整的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将来顺利入学的前提和保证。尽管幼儿园有权视孩子身体情况做出接收与否的决定,但是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在园方和家长之间积极协调,寻求一个既能让孩子接受教育又能尽量避免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解决方案来。至于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只要特殊儿童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就可以申请就近入读普通小学,有关学校不得拒收。有关部门应严肃查处拒收符合条件特殊儿童入学的学校,同时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特殊儿童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但仅凭家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还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因此,政府应该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把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盲、聋哑、智障以及自闭症适龄特殊儿童全部纳入进来。通过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至少,要让他们有尊严、有意义地生活。

2017年7月下旬,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二期计划》确定,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二期計划》提出了六项主要措施,并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宣传和督导检查,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二期计划》是现阶段特教领域的指引性文件,也是今后在特教领域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力保障。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教育之光普照残学子的心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黄佳锐

作者:谢庆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市政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