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及自动化专业论文

2022-05-15

第一篇:电气及自动化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提出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力开展校内职业技能培训;抓好毕业设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解决各种电能变换技术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强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进行高级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核来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在重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还应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要大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实践环节锻炼,抓好毕业设计。

一、大胆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由于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减少,而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会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本三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应主要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电气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人文精神、科技素养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电、数电、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主要课程有: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检测技术、高低压电器等。总学分数为176.5。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106.5学分,专业选修课13学分,学科选修课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文化素质和公告选修课10学分。

上述的课程体系适用于研究型重点院校,对我们本三教学应用型院校来讲需要作以下修改和调整:

(1)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设置基本类同,删去理论较深、适用于研究型院校的“工程电磁场”课程。

(2)“电机学”理论较深,课时过多(5学分,含1学分实验),适用于“电机与电器”专业方向。教材修改为“电机与拖动”,学分降为3.5学分,含0.5学分实验。

(3)原课程体系的专业选修课适用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不适用我们拟订的专业方向,须作较大的修改。拟设置市场经济热门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电器控制技术、PLC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微机测控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工程基础(学位课)、变频器原理与应用、开关电源、计算机网络等。

二、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本三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着手。不仅在理论教学中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实践性教育。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施因材施教,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必须用创新的思路抓好以下五个实践环节:

(一)实验环节。

1.大胆淘汰技术陈旧的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器件、新方法、拟定实验项目。项目的内容要具有应用广泛、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

2.改革实验方法,强化实验管理,量化实验评分标准,将实验成绩定量纳入期末成绩综合记分。

(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1.组织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学生自拟题目、课外设计,搭制线路,到实验基地调试。教师给予答疑指导,没有实验指导书,只有实验工具书。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自我创业:独立学院可能目前不能培养出院士、科学家,但可以培养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本三学校很多学生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人脉资源,学生的智商、情商也较高,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学校提供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锻炼平台,来拓展他们的创业素质,挖掘创业潜能,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生产实习环节。

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学校组织的集中式生产实习均以参观、授课为主,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参加实习,使实习流于形式,既花钱费劲,又收效不大。

改革设想: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生产实习,参观3—4个企业。参观了解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管理、质量保证、加工设备等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其余二周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合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节省生产实习的经费开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校内职业技能实训环节。

目前是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选任和用人的决定权。专业技术人员必需接受企业化和社会化的双重管理,其中职业准入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方式。职业注册资格制度是现代化专业人员准入管理的国际通行做法,是人类社会文明步入质量认证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人才竞争市场,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一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二张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三、抓好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学习阶段,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独立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与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规定和组织、学生素质和态度、教师水平与指导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环节。

(一)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审题关。

毕业设计课题应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有较强的工程背景,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课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工作量要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毕业设计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抓好毕业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在即将就业的单位(校外),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由学校、校外单位共同指导,抓好毕业设计。

(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对于有创业意向和愿望的学生,鼓励他们立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毕业设计期间,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尽快研制出产品的原理样机。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中的最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要在学校组织实施、教师指导、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尽快为学生解决上机机时、提供现场毕业设计机会和解决与毕业设计、找工作的冲突以及在考研等问题上及时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结论

在电气工程领域,需要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宽广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我们将结合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改革方案,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4,(1):97-98.

[2]李广凯,李庚银,赵成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101-103.

[3]侯丽华,张允.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7,(1):72-74.

作者:王 刚 夏 翔

第二篇:浅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崔温亮,男,籍贯,河北省衡水武邑县,助理讲师,2009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作单位:衡水工业学校。

摘要:本文对于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间,我所在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向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进程中,现有阶段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模式的不对称性进行了检视与探索。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于我国专业型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对称性需要我们直面教育改革,对于当前教学体系和工程实践环节不能平滑衔接过渡的现象,调整课程与实习比例,增进课程间及课程与工程间联系,加大专业教师双师化比例,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多参加到具体工程课题的研究中,从而让学生更加平滑的过渡到毕业工作生产环境中,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关键词:改革;实践;调整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高校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逐年增多,用人单位的指标也在逐渐提高,学生就业压力依然不减,我校作为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学生培养方向,逐渐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由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型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在几十年的不断建设中,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呈现,多学科的渗透,使电工学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电气行业的工作人员,只具备理论及一般应用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工程实际的需要,如何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我们思考。我们之前的教育错了吗?没有。是经济转型了,社会发展了,我们的教育方法,体系也要随着紧跟时代潮流,适时调整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不仅是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我国对于合理的教育体系的需求。从企业需求出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服务地方经济。转变培养目标,做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教学改革,从教学体系出发,调整课的内容,增进课程间,课程与实习间的联系;调整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时间比例分配,从实践操作中讲解理论,在理论学习中辅以实践操作,实习内容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实际工程课题的老师,可以适当增加本科生参与课题的机會,进一步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让教师进行在职入企业参加培训学习,参加职业培训,请企业导师到学校做客座教师,从根源上增加专业教师对于专业的实际应用;在实际授课阶段加强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保证教学内容不脱节;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培训定向学生,进一步和企业增加联系,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合乎市场需求,培养出具有电工理论知识,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电工专业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职业蓝领的本科人才目标,而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从思想上改变过去本科生全部都是当白领的观念,树立到企业工厂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课程,实践和理论教学两个环节并重。

二、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专业及市场的需要,必须合理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架构。

首先,从根本上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科研水平及工程能力培养,并且将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带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促进科研教学融合,不单纯的为科研而科研;适当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也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对教师进行下企业挂职培训。从而培养出一支教学、科研、实践能力与学术水平结合合理的优秀双师型队伍,为职业人才的培养竖起坚强的后盾。

然后,在对专业进行深入调查论证之后,根据企业生产实践需要,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入职能够好上手,快上手。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些专业课可以选择从教室走出去,到车间,到施工场所授课,加深专业知识的认识,加强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方向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就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方向,进一步与实际工作加强联系,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增加专业前沿讲座,不仅仅是让博士生、硕士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也让本科生了解一定的专业前沿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扩宽知识认知水平;实践课程,采取在校工程实践中心实习和参加教师科研或工程项目及到学校合作单位顶岗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创新能力,培养向社会企业接轨的电气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课程涉及门目偏多导致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渗透,就会出现同一部分内容可能在一门课讲的偏多,在另一门课中可能讲的偏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安排设置时,两门课或多门课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计划,防止教学内容缺失、重复,同时加强具有共同内容的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对于具有代表性的交叉专业内容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组织交叉专业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案例,外出考察学习案例,加深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交叉应用。

三、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工程实际中涉及的设备,器件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无法在教室中理解,要多用实际图片和模型教学,有条件的可以到车间、企业工厂、施工现场进行立体现场教学,增加学生和实际工程的互动性,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有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对于实验内容,在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开放实验室时间,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自主选择实验,多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在大四阶段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近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让学生学到不脱钩的知识。

鼓励学生参加电气专业的知识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同时培养学生完成规定项目的动手能力,对于可以用课程设计来完成考核的专业课,可以选择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制定贴近工程实际的题目,合理安排课题的难度,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考察学生综合处理工程项目的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地方高校转型,电气工程这一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必须向工程实际接轨,迎合企业需求,制定出适合新时期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及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第四届全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2007年4月

[2]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作者:崔温亮

第三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EDA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 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特点和EDA课程的特色,通过多年来对EDA课程教学的探索和思考,提出EDA课程“多练少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阐述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EDA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索;改革考核形式,更注重对学生勤于思考和动手能力的评价。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EDA技术;教学实践;电子技术;软件工具

1 引言

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相关的EDA开发软件为工具,以CPLD、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VHDL、Veriolg HDL等为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1-2]。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各种仿真软件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新兴的EDA技术使设计者逐步从使用硬件转向设计硬件,从单个电子产品开发转向系统级电子产品开发,可见基于EDA技术的设计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核心和主流,是电子设计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设计芯片还是设计系统,如果没有EDA工具的支持,都将是难以完成。因此,学习EDA语言编程技术和利用EDA技术进行设计,必然成为许多高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当然要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学生还应该具备数字电子、单片机技术、C语言等基础知识[3]。

EDA是一门应用广、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样的课程理论学时较短且比较抽象。比如对于大规模逻辑器件CPLD和FPGA结构功能的学习,进行理论讲解时,学生就很难跟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于VHDL语言要素的讲解,如果不结合程序进行分析,不结合软件进行编辑编译,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对语言要素的内容、程序的规范书写、应用软件的功能就很难理解,或许当时听明白了,但要应用于实际,还是很茫然。因此,应该结合EDA技术课程的特点,强化教学效果,达到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

笔者通过对电气专业该门课程的教学探索和思考,发现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理论课时短、内容多、进度快,实验教学创新不够,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也体现不出以“学习为主,教学为辅”的思想。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同时能在理论指导下对实践进行验证的良好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EDA教学改革展开研究。

2 多练少讲,讲练结合

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将教学地点设在机房,实现一人一机,全程在实训室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于较难的内容可以“先讲后练”,不难理解的知识点可“边讲边练”,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先练后讲”。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思考、不动手的教学弊端。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例如,在利用Quatrus进行VHDL语言程序设计时,首先要在MAX+PLUSⅡ软件环境中设计一个完整的工程,然后选择VHDL硬件描述语言方式输入,编辑好的文件经过编译、引脚分配,仿真测试成功后可以下载到指定芯片上,在对应的实验箱上进行硬件测试。虽然建立工程和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比较简单,但在MAX+PLUSⅡ软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编辑源文件时,不论是原理图编辑还是文本编辑,其文件的存盘路径中不能包含中文符号,且不能直接保存在驱动盘的根目录里,否则将会在编译时出现错误提示“can’t openwork”[4],正确的存盘路径应该是在驱动盘的子目录里。另外,源文件存盘的文件名不能和软件器件库中已有的器件名相同,同时所编辑的各个源文件模块名称不能冲突。如果源文件是文本文件,那么存盘的文件名必须和实体(ENTITY)名一致,文件的扩展名必须与语言类型相符,如描述语言是VHDL语言,则文件的扩展名就应为“.vhd”。

学生只有亲手操作,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深刻的理解,也才能注意到这些细节,才能理解教师讲解过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体现出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设计的重要性和特点。

3 EDA教学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相结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电子技术教学体系中非常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更深层次的领悟,也是对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全面贯通和综合应用。除此之外,课程设计能提高和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将EDA的内容引入课程设计中后,利用EDA软件的强大功能,特别是仿真分析,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利用EDA工具画出原理图并进行仿真验证,得出最理想的电路设计方案,最后在实验室进行搭线和电路调试。由此可见,DEA教学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如何选择EDA软件工具。

当前,EDA软件层出不穷,但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软件的使用功能,有选择性地学习和掌握,甚至熟悉部分EDA软件的功能和应用。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市场,改变传统设计思路,21世纪高校培养的电子技术人才必须掌握更加实用、快捷的EDA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性能优良、质量一流的电子产品。另外考虑到课程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建议在教学中选用以下三种EDA软件。

目前EDA技术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做仿真,因此在EDA工具中仿真工具占据重要的位置和主要的发展趋势。由加拿大Intera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一个用于电子线路设计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EWB(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是在Spice基础上开发出的一个用于仿真的设计软件。其最新版本Multisim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应用最多的仿真软件之一,它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仿真的手段切合实际,虚拟仪表使用不受限制,因此至今为止是在世界上使用最方便、最直观的仿真软件。工程师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5-6]。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Protel是PROTEL(现为Altium)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CAD工具,是PCB设计者的首选软件。它较早在国内使用,普及率最高,很多的大、中专院校的电路专业开设了Protel课程,几乎所有的电路公司都要用到它。现在普遍使用的Protel99SE是完整的全方位电路设计系统,包含了电原理图绘制、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混合信号仿真、多层印刷电路板设计(包含印刷电路板自动布局布线),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图表生成、电路表格生成、支持宏操作等功能,并具有Client/Server(客户/服务体系结构),同时还兼容一些其他设计软件的文件格式,如ORCAD、PSPICE、EXCEL等。将EDA的全部内容整合为一体,因而该软件发展潜力很大,是EDA教学中最好的选择软件之一,必须让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MAX+PLUSII是Altera公司推出的第三代PLD开发系统。使用MAX+PLUSII的设计者不需精通器件内部的复杂结构。设计者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设计工具(如原理图输入或硬件描述语言)建立设计,MAX+PLUSII把这些设计自动转换成最终所需的格式[7-8]。其设计速度非常快。对于一般几千门的电路设计,使用MAX+PLUSII,从设计输入到器件编程完毕,用户拿到设计好的逻辑电路,大约只需几小时。特别是在原理图输入等方面,MAX+PLUSII被公认是最易使用、人机界面最友善的PLD开发软件。设计输入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MAX+PLUSII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该软件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一种硬件描述语言(VHDL语言或Veriolg HDL语言)的编程,还可以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与应用,并且在仿真后可在实验板上下载验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进行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打下设计基础。

4 改革考核形式,注重学生勤于思考和动手能力的评价

许多课程的考核形式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学习虽不能理解,但可以靠记忆获得,因此学生即使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于像EDA这种以“实践为主,重在应用”性质的课程,旧式的考核方式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有失公平。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1)平时成绩考核(30%),包括三部分:①出勤率;②随堂测验;③上课讨论和创意发言情况。

2)结合MAX+PLUSII上机实验操作(40%):学生完成数字抢答器、数字钟、频率计、交通灯管理、乒乓球比赛机、彩灯控制器、洗衣机控制器、出租车计价显示等实验。可以选择原理图、VHDL语言、波形描述等任意形式,只要运行正确,即满分。

3)综合设计(30%):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题目,最后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结合上述考核方式,在授课之初就让学生明确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重要性,学生就会自主进行实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并从学习中尝到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以后进入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EDA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在高等院校电气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可阻挡的科技诱惑以及超凡的速度和效率走入教学。只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EDA实训设备,给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实践和极大的创造空间,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意学生知识层次的综合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电子设计能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与VHDL[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6:12-16.

[2]谭会生,等.EDA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0-25.

[3]林建英.EDA层次化最优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13).

[4]林纯,陈娟,王建平.MAX+PLUSⅡ在EDA教学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05-107.

[5]雷雨,李茜.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EDA教学相结合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2):41-43.

[6]吴鸿霞,胡学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4(5):59-61.

[7]于华楠,赵睿,等.基于通信工程专业的EDA教学探讨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31(5/6):195-197.

[8]吕常智,范迪.对EDA试验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2):111-114.

作者:杨婉霞 王关平 周蓓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器工程及自动化论文下一篇:企业工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