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管所领导放管服

2022-07-04

第一篇:车管所领导放管服

车管所放管服工作纪实

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放管服”工作纪实

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是支队的内设机构,副县级建制,全国二等车辆管理所,设综合办、车管科、驾管科、监管中心和检测中心五个科室,业务办理场所分别为昌汗界办公区、新建路分所和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互联网业务窗口(中心)。现有民警和工作人员120人,承担全市67.08万辆机动车和91.35万名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及2个二手车交易市场登记服务站转移登记业务的办理;负责16个县级车管所及其业务延伸代办点、24家机动车检测机构、26个驾驶人考场、6个汽车4S店代办服务站等业务站点的指导和监管职责。

2013年来,车管所在支队党委、特别是周宁支队长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和“做精市所,做实县所”的思路,立足服从、服务支队整体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转变工作理念,深化简政放权,大胆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以改革践行者和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不断加强全市机动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和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推动车管服务便利化

(一)推行32项便民措施,下放16项业务权限。2013年,车管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推出32项简政放权便民利民措施,将群众最关心的小型汽车注册登记业务、汽车驾驶人驾驶证补换证、科目一考试等16项业务权限,全部下放到各县交警大队车管所办理。2014年,又推出10项细化完善工作措施,确保32项便民措施于上半年前全部落地生根。车管所简政放权力度全省最大,做到“应放尽放”,为各县区的广大车主和驾驶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二)扩大服务群众“朋友圈”,让群众少跑路、快办事。支队先后新成立了

二、

三、榆横和榆神大队车管所,使全市的县级车管所达到16个,其中榆林城区有4个,形成城区范围2公里半径服务圈。车管所先后指导6个汽车4S店建成注册登记代办服务站,建成2个二手车交易市场登记服务站,群众新车注册和二手车转移登记实现了“一站式”办理。

(三)打破辖区限制,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为了满足流动人口办理车驾管业务的需求,车管所在全省首推车驾管业务跨县区办理制度,从2016年5月20日起,凡是榆林核发的驾驶证和行驶证,其驾驶人和车主可在榆林范围内任意车管所办理相关车驾管业务。2017年10月12日,车管所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的通告》,将群众最关心的、最常见的国产免检小型汽车注册登记、补换领汽车号牌、行驶证、登记证书、免检标志核发等业务,全部下放至榆林城区

一、

二、三大队和榆横大队办理,与支队车管所昌汗界办公区、新建路分所,共同形成榆林城区东南西北中全覆盖的车管服务网络,打造百姓家门口的车管所,进一步方便群众少跑路、快办事。

(四)落实服务新举措,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落实了放宽上肢残疾人和单眼视障人员驾车条件,取消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异地申领限制,允许异地补换证、审验、提交体检证明,放宽定期体检年龄等服务新举措。上述新政自2016年4月份实施以来,已有200余名非榆林籍学员在榆申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考试,15915多名外省市驾驶人在榆补换领和审验驾驶证,1.38万名老龄驾驶人免于提交身体条件证明,100余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报考驾驶证。

二、做好放管结合的“加法”,推动车管服务社会化 为了推进机动车检验和驾考改革,解决检车难、考证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车管所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榆林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资金、设备、人员等支撑保障,及时解决影响改革进程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推进改革实施。

(一)推进加快检测机构建设。2013年底前,全市共有机动车检测机构12家,定边、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横山、米脂等7县区没有机动车检测机构。为了切实解决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不足、检车排队积压等问题,车管所主动从检验站点分布、各县区机动车保有量和增长趋势等方面进行研判,并与市质检部门进行多次座谈,反馈研判情况,推动检测站点建设。在车管所的积极推动下,2014年,定边启元、定边鼎运、神木盛通、佳县竭诚、府谷安顺达等5家检测站投入使用。2015年,米脂顺利达、米脂东阳、子洲龙达、榆林顺利源、神木胜兴等5家检测站投入使用。2016年,清涧福华、靖边运通等2家检测站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已经达到24家,检测线49条,日检测能力达到5000以上辆,满足了全市机动车检测需求。

(二)提升考场供给能力。为了破解考试能力不足的问题,车管所以增强考试供给能力为抓手,按照“就近考试、就近领证、方便群众、满足需求”的原则,结合全市人口年龄结构、行政区域、考试能力、地理分布、考试需求量等因素,制定出《榆林市机动车驾驶人考场布建规划意见》,大力推进社会化考场建设,有序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科目

二、科目三考场。2016年,榆林鼎盛小型汽车科

二、科三考场投入使用;2017年,横山海鑫盛大中型客货车科目三考场,小型汽车科目

二、科目三考场投入使用;榆林鼎盛大中型客货车科目三考场投入使用;榆林合诚、神木金铭、靖边腾俊、绥德安泰小型汽车科目二考场投入使用;靖边安源小型汽车科目

二、科目三考场投入使用。榆林合诚、神木金铭、靖边腾俊、绥德安泰小型汽车科目三考场正在建设中。府谷、定边分别新建一个全科目考场的申请已经向省级部门报备。截止目前,全市已经投入使用各科目考场共计26个,其中,科目一考场14个,科目二考场8个,科目三考场4个,全市每年驾驶人考试供给能力达到15-30万人次。

(三)强化业务监管。一是建立监管中心,通过音视频监管设备和监管系统,远程审核检测机构检验资料、照片、视频、数据等信息,核发检验合格标志。2017年,截止目前,通过检验监管系统审核机动车287942辆,其中注册登记19772辆,在用车检验267170辆。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榆林市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监管规范》(试行)(榆公交发„2017‟86号)和《全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车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三是与承接社会考场服务主体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建立了考场管理、评价考核和惩戒退出等制度。四是实行互联网自主约考,取消考试名额分配,由学员自己决定考试时间、地点,互联网累计预约考试60余万人次,预约率100%。考试前,学员可以进入考场熟悉考试环境。考试后,对评判结果有异议的,学员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视频资料。五是实行考试随机安排,考试员和考生信息双向屏蔽,杜绝了人为干扰。考试过程做到考前公开考试安排,考中公开考试视频,考后当场公布成绩。

三、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推动车管服务效能化

(一)以规范促服务。一是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从抓思想、夯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入手,对民警和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执法理念、服务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做到了安排部署及时、学习内容充实、教育形式多样。切实做到真学真懂,从我做起,立学立行,让学习教育融入日常、进入经常。二是大力宣扬“想干愿干积极干”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励民警和工作人员勤于研究新情况,善于拿出新办法,勇于解决新问题。以打造优质服务为目标,积极适应社会和群众对车管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大力推进执法公开,为所有工作人员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将工作人员姓名、岗位、电话、主管领导及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内容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上,并向办事群众发放;将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内容梳理完善后全部公开上墙;在各办公室门口制作了“民警去向牌”,公示去向及联系方式;为所有窗口人员制作了服务台卡,向办事群众说明空岗或暂停服务的原因。四是工作期间所有窗口工作人员禁止使用、玩耍手机,在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业务差错率大大降低,也从根本上杜绝了与非法中介联系的可能。五是安装叫号等候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

(二)以细节促服务。一是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延时服务”、“限时办结”和“一次告知”等制度,做到“份内事马上办、内部事主动办”、“ 一次可办结的决不让群众跑第二次”、“ 当天可办结的绝不拖延到第二天”。二是打通车管和驾管业务界限,通过岗位交流促进工作人员岗位技能的全面掌握,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优化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全面推行导办员免费导办服务,实行“多岗位一窗式受理”,简化业务环节,避免群众在多个窗口之间反复排队,大幅减少群众等候时间。四是推行急办业务预约服务,在法定节假日为群众办理核发临时号牌、补领机动车号牌、行驶证业务。五是通过科目三安全文明常识考试的学员,安排其当天接受交通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和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参加领证宣誓仪式,当场发放机动车驾驶证。

(三)以科技促服务。一是设立了互联网办理中心,在市、县两级车管所设立互联网服务窗口和互联网服务体验区,为全市广大车主和驾驶人等交通参与者,提供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用户注册服务。通过该平台,群众可在互联网上办理预选机动车号牌、电子监控记录交通违法处理、补换领机动车号牌、考试预约等22项交管业务。截止目前,全市互联网服务平台个人用户总量已达到54万人,预选机动车号牌8300余副,考试预约79万余人次,电子监控违法行为处理39万余笔。二是启动了118114车管服务热线,设立了专人值守的业务咨询电话(3255130),开通了“榆林车管”新浪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实时在线解答群众咨询。三是不断扩大机动车选号模式,2013年至2016年,先后将机动车号牌自选方式由“5选1”增加为“10选1”模式,并率先将“10选1”增加至“20选1”、“20选1”增加至“30选1”模式。2017年10月,车管所应用了全国统一的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成为全省第二家启用机动车号牌“50选1”模式的车管所。四是设立机动车号牌制作点,实现机动车号牌在榆制作,榆林城区的车主不仅可以现场领取号牌,而且还省去了办理邮寄的费用,各县区通过邮寄领取号牌的时间也大大缩短,由之前的10个工作日左右,减少到现在的3个工作日左右。五是放宽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时限,允许购买二手车使用原车号牌号码,原机动车转移、注销或迁出后,原车主购买新车或二手车的,均可以保留原机动车号牌号码,也可以申请使用新的号牌号码。将必须使用原机动车三年以上可以保留该车号牌号码的要求,调整为使用一年后即可以申请保留原车号牌号码,同时将现行的保留原号申请时限由自原机动车转移、注销或迁出后6个月内提出,调整为一年内可以提出。

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车管所将站在“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全国一等车管所的标准,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服务的新需求,学习借鉴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继续深化车驾管改革,继续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科技的支撑应用,着力打造“指尖上的车管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我们的辛勤指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车驾管工作提档晋级、车驾管服务提质增效,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实现车管工作“全省一流”工作目标,更好地服务榆林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篇:放管服

权力与责任的共同下行推动“放管服”再升级

最适合本国的政治制度就是最佳的政治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是政府的自身改革。按照组织发展周期是指通过对组织生命周期的研究,将组织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由于中国发展的跳跃性,政府部门的集体化、规范化和精细化阶段,往往处在一个混装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处在信息爆照阶段的公安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往往成为了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如何更好的处置好规范化,成为核心,而如何处置好精细化发展则成为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理论解释:

1从2013年3月14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发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到十九大的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管理理论水平的提升,以及政府管理从建设到精细化的进步。

我们要如何去做呢?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2

所以,对于“放管服”,我们可以看做是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管理扁平化的具现化,更是建设新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究竟什么是“放管服”?为什么要“放管服”?为什么“放管服”能减员增效?

(一)什么是“放管服”?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放管服”,在2015年5月12日,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首次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3

(二)为什么需要“放管服”?

“放管服”代表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新型政府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社会由20世纪的高速发展、粗放型发展,逐渐转变为中速发展、规范化发展以及精细化组织发展,这中间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举几个例子:1在20世纪,我们可以鼓励生育,也可以计划生育,这其中的经历带来了许多部门的巨变,计生单位也成了组织必不可少的发展中产物,最后不可取代。2在90年代,初政府决定建立个人养老账户,有学者测算,需要30年才能建立,但最后中国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的创造性思路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但是却留下了空账的难题。3下岗制度,我国打破铁饭碗的创造性制度,这个制度在施行的最初,让许多双下岗家庭绝望,失去收入来源。这种政策的阵痛,确实导致很多悲剧的诞生。而类似的政策改革越来越多,政府的管理也越来越碎片化,行政难度直线上升,因此我们需要行政制度的升级。如果做个比喻,现在的政府对于同一件事情却可能存在不同的管理趋向性,某些事件九龙治水的管理浪费,同时竟然还会出现无人治水管理漏洞,而“放管服”正式补全了这部分发展的不均衡。所以,“放管服”也就是管理的必由之路。

12 引自《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引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 引自《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三)为什么“放管服”能减员增效?

这个问题,其实和上一个问题应该是另一个表达方式,因为“放管服”代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发展方向。这种方向是什么样的,就是计划型组织改良,这正是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的行政职能在近年来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诸如“证明”难题,“办证”难题,“鉴定”难题。这些难题都指向一个问题,我国的管理需要改革,这是一个需要从需求导向的整改。我们提供的服务往往对于群众就像是镜花水月一般,看的见却无法触及。举几个例子,1异地办理身份证,身份证必须到户籍地去办理。比如外来打工人员、旅游人员、随亲人员,对于这些人异地办理成本很高。2积分落户制度,代办的积分往往需要在城市居住20年并且加上一套房子。3房屋购买贷款资格审核。衣食住行用,这些问题和我们息息相关,但是却成为我们生活的牵绊。“放管服”恰好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

二、目前成绩

2015年8月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不再开具亲属关系证明、健在证明、死亡证明等18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并且对为什么不出具作出解释。2016年8月,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解决了证明“要不要开”“由谁开”“怎么开”等长期以来困扰人民群众和派出所民警的难题。这是公安机关对于证明的初步尝试,而公安具有行政和司法的二重性,因此对于公安角色的转变,公安和平分局也处于一个改变的过程中,针对中央提出的该简的简、该放的放、该脱钩的坚决脱钩,能异地办理的积极推进异地办理,能网上办理的想办法实现在线服务。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两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围绕证明材料多、办证程序繁琐、办事不便利、服务“碎片化”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广大群众办事办证更加省心、暖心、舒心。

三、存在问题

存在的问题,其实依旧是我们政府改进“放管服”之前问题的实质,“放管服”既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也是治理问题的核心。为何会有这么矛盾的结论?因为现在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行政难题。这种行政难题,在于业务流程改造的困难,以及权力与责任的双向流动。举例说明,就像权责利三角已经崩溃,用一句搞笑的话来讲,就像“掌柜丫头拿钥匙,当家不主事”基层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但是却没有权力的下方,因此行政审批往往集中于先上行之后下行,这样的层层上报,往往最终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是全盘崩溃。而现在的“放管服”之后,问题往往变成了,困难和解决路径的不匹配。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行政改革去支撑更高难度的“放管服”,转化解决路径去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在公安工作总说“千根线一根针”,这就意味着派出所就像公安的“垃圾箱”一样,往往成为公安工作的终端,可是这个终端面临的问题就确实替各个职能部门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户籍问题、出行问题、生活问题,证明“我是我”,“我爹是我爹”,“我还活着”;“寻找失散的亲戚朋友信息”;“房屋漏水联系房主”等等。这些问题的集合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行政难题,业务流程与问题不匹配,或者说业务流程更新不及时。对于这些问题的核心,我们必须加大“放管服”的力度,与相关行政改革。让权责对等,让行政问题解决需要的层级,从上向下的移动。而这正是“放管服”的核心,也是现在存在的最大挑战。

四、解决办法

(一)矛盾认识的误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二)针对以上提及的问题,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我区提出了八项整改意见,一是推进“五证合

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二是探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证照分离”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营商环境、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三是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构建更加便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四是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五是落实先照后证“双告知”制度。六是落实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七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八是建立完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制度4。针对这八项意见。这八项在现在证明确实对于行政管理的转型升级具备极大地促进作用。

4 引自《和平区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效率和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篇:放管服

一、简政放权,让纳税人更有获得感

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按要求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项目,明确税收执法权力项目,充分落实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并对取消和下放情况开展自我督促检查,大力推进税费减免管理模式的改革,由纳税人自主对照适用、征前享受减免,事后由税务机关加强监管。既让企业自动享受到减免税、简化了手续,又增添企业政策福利、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简政放权,帮助企业“轻装上路”、快速发展。然而这绝不是只放不管,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接得住放下的权。我局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运用大数据,落实“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实现取消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无缝衔接。

二、放管结合,让纳税人更有安全感

针对简政放权后的管理薄弱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控,建立各部门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齐抓共管机制,防止管理真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申报、登记备案、优惠减免等涉税业务进行监控预警,做到时时有监控,事事有管理;规范税收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开、公正,实施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管理,将纳税服务贯穿于“征、评、管、查”各环节,促进管理与服务深度融合。

三、优化服务,让纳税人更有满意感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网上办税和自助办税宣传力度,依托微信、短信平台等渠道发布最新税收政策、通知公告,提供查询、预约等个性化服务,着力转变纳税人传统办税习惯。优化办税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推进“一窗一人双系统”建设,推行免填单制度,缩短纳税人办税时间,力促由“群众跑腿”向由“数据跑路”转变,在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的同时,还权还责于纳税人。

第四篇:放管服

今年以来,公安部深化公安改革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近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做出批示,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抓好“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审批服务便民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为进一步深化公安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调研,在充分梳理企业和群众需求、吸收全国两会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相关内容、总结各地成熟做法基础上,集中推出4方面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

在改革窗口服务方面推出4项,实现“一次办、马上办”。

◆ 申请材料四个减免。身份证明免予复印,申请表格免手填写,车辆识别代号免费拓印,相关部门证明凭证实现联网的逐步免予提交。

◆ 18类业务一证即办。对补换领驾驶证等车驾管业务凭本人身份证明一证即办。

◆ 普通业务一窗通办。整合车驾管业务窗口,推行缴费电子支付,实现“一次排队、一次受理、一次办结”。

◆ 个性服务自助快办。推广使用自助服务终端,提供补换领驾驶证、机动车选号、交通违法处理等多种自助服务,减少窗口排队等候。

在“互联网+交管服务”方面推出4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 交管服务网上办理。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实行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申领免检标志等交管业务网上办理。

◆ 政务信息网上互通。简化互联网平台面签程序,推进与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对接,实现身份信息“一次采集、多点可用”,提升网上服务体验感和便捷度。

◆ 安全教育网上学习。试点驾驶人审验教育网上申请、网上认证、网上学习。

◆ 交通事故网上处理。推进与法院、保险机构的数据信息共享,推动实现车损事故网上定损、理赔。

在延伸下放业务方面推出8项,实现“就近办、便捷办”。

◆ 社会服务网点代办。由汽车销售商、二手车市场、保险等单位代办新车注册登记、二手车转移登记等车驾管业务,提供购车、选号、投保、缴税等“一站式”服务。

◆ 邮政服务网点代办。由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点代办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申领免检标志、自助处理交通违法等业务。

◆ 延伸农村交管服务。利用乡镇政务服务网点等办事窗口,代办摩托车登记、补换领驾驶证等业务,打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 推进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建立“警保联动”机制,快速处置财产损失事故。

◆ 实行车辆全国“通检”。全面推行小型汽车、货车和中型客车跨省异地检验,更好方便群众出行,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 推进车检程序优化。推行网上预约检验,网上申领免检标志。

◆ 便利车辆异地转籍。试点非营运小型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减少群众两地间往返。

◆ 便利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省内居民持身份证全省范围内直接申领小型汽车驾驶证。

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推出4项,保证“依法办、规范办”。

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本着“业务延伸下放到哪里,监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健全监督制度机制,加强智慧监管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确保放而不乱,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7月底前,资料减免、一证即办、自助快办等8项便民服务类措施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和计划单列市等36个大城市率先落实,9月1日起,20项措施全面启动推行。此外,此次改革措施有的还涉及到和其他部门职能、业务的衔接,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同,确保落实到位,让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第五篇:放管服总结

XX街道办事处

关于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放管服” 工作具体要求,现将我街道“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放管服”改革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进一步强化街道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

(一)强化窗口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

1.为完善服务标准,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街道健全规范岗位职责;健全规范岗位制度;公开工作流程;健全规范党员干部的服务承诺。

2.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率,街道制定了创新服务机制:在工作工程中,不断地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整合街道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的资源,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即服务大厅,集中为群众提供办证,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维权、劳动社保等便民惠民服务。建立“窗口服务”队伍,将抽调民政、计生、劳保、法援等有关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实行“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运作,并设立综合窗口。并将区政府明确的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按照办事公开的要求,对纳入我单位政务服务中心的项目名称、许可条件、设立依据、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和依据、承诺时限等“中心”进行公示,确保依法行政、依法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1.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特别要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 建设在完善乡镇社会救助综合“一厅式”服务的基础上,依托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立社会综合服务窗口。一是建立一个窗口。为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了“一门受理”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办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9项救助服务。二是做好一个衔接。建立“一对一”社会救助与扶贫衔接机制,通过结对帮扶、发放救助金、帮助自主创业等方式,扶持辖区贫困人实现脱贫。实现“救助有门、门里有人、人人全能、能解急难”的工作目标。三是综合服务平台,成功打造了集便民服务、审批服务、公共资源、等综合性“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在建设好线下实体行政服务大厅的同时,以政务服务网为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虚实一体”行政服务平台。四是健全一个程序。不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程序,完善“三公三审一评议”工作流程,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及时。五是完善一个体系。推行“救急难”区、街道、社区三级救助体系。在街道办和社区分别设立社会救助服务受理窗口和社会救助服务站。实现机构、人员全覆盖,切实做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真正实现救助工作更便民、更及时、更有效。六是推行阳光行政,简化工作程序、降低行政成本。如目前我单位已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双微”公众号昵称为“魅力西关”关于申请开通政务公众号的报告和开设现状统计表见附件)。政务微博,是指依托主流网站微博客平台由党政机关专门开设的,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被形象地称之为“开放式议政大厅”。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模式与平台。政务微信,是指国家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行政性事务的一种发布和对民众关心的事务的回应,它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也可以发送语音和视频,有利于政民间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同时也开展了网上审批的项目:西宁市城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任务表,进行相关申请的结案办理;开通网上老年证的办理与申请;失业证的办理、审批等网上办公项目,为下一步更大范围进行网上办公提供了范例。这些服务方式的转变正是政务公开,阳光行政的具体表现

2.建立“众创空间”,优化创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的适应新形式下创业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孵化器,为创客提供综合交流服务平台更好的推动“区+街道+社区”立体式创业神态圈建设。街道办事处联合辖区青海利智达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奇点”众创空间。其主要借助政府主导,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解读等活动,积极整合辖区资源,为创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明晰创业思路、拓宽创业渠道。众创空间的建立形成“区+街道+社区+区域”的立体式创业生态圈以“选苗+筛苗+育苗”的模式为区创业孵化中心选送优秀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各个板块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进行资源整合,对创客空间作好引导和培育,大力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

3.“建立流动服务” 队伍,以每位班子成员为组长,抽调2-3名业务精干工作成员,与社区建立联点帮扶机制,定期为居民入户送服务,组织对低保户和孤寡老人进行入户慰问、帮扶。 4.在社区实行便民服务代办点制度,设立相应的计生、社保、低保等代办点并配备代办员。代办员由居民区“两委”(社区)中素质高、服务优、作风正的干部兼任,无偿为本居民区(社区)的群众,重点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群众,代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包括,区政务服务中心受理的有关事项、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的有关事项、以及居民区(社区)办理的事项等。便民服务代办点的设立,将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居民区(社区)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相关事项的审批和办理,确保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到位,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是面对面倾听基层、深入基层、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的一条新的渠道,也是转变工作作风、放低审批门槛、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的探索和创新。上述服务大厅的“坐办” 与“入户”的服务方式、社区“代办”服务方式的并存,体现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良好开端。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与服务质量。

5.为给予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透明、高效的优质服务,并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精简文件会议,去年开展类似会议39次,今年开展会议次数为31,同比降低20%,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办公的过程中我单位大力倡导文明办公,首先,设立文明岗位,做好服务对象的接待服务工作。根据一定的评选实施细则选拔出优秀的工作人员出任文明岗,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服务对象。

(三)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群众满意度

1.定期进行工作总结。街道各中心工作人员,定半年期、一年期进行工作总结,对本职工作进行自我检查与自我评估。及时发现和更改了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政策更有效的落实到位。

2.暗访。街道纪工委指定人员,以平民大众身份对辖区内居民的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街道、社区服务质量进行了解,提高为民服务质量。

3.与服务对象接访面谈机制。

4.建立书面征求意见机制。每年年底对辖区居民下发征求服务意见调查表,街道指定专人通过回收资料分析,及时总结并制定、增减服务流程和内容。

5.针对普遍存在的服务不规范、服务态度差,甚至存在“冷、硬、横、推”等突出的问题,我单位制订了服务大厅承诺制度,服务大厅规章制度,便民服务大厅办理事项管理暂行制度等措施有效的预防了服务不规范、服务态度差等突出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单位至今无发生群众投诉事

二、存在问题

街道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街道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衔接性差。以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为例,自2015年至今,综合服务中心民政专干更换四人,就业专干更换五人,科技文卫专干更换三人,残联专干更换2人,近三年的时间,人员更换率最高达到每七个月更换一人,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变的同时,严重影响了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工作人员数量少。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残联、卫生与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两基”、社区教育等工作,主要任务是为辖区居民做好服务。目前配有民政专干、残联专干、就业专干,计生专干、科技文卫专干等五名工作人员,服务辖区居民43440人,14087户(包括低保户359人,残疾人587人)。具体工作来说以民政为例,民政专干负责,辖区老年证的半办理与更换,高龄补贴的发放;重残人员生活、护理及交通补贴的发放;通过实际情况定时入户,对低保户(目前服务辖区359人低保户)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受理低保的申请与核实工作、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召集辖区评审会委员召开低保评审会;对低收入家庭每年入户核实,发放取暖费和生活补贴;对特困人员供养(三无人员)进行鉴定,每月分等级发放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受理辖区居民廉租房的申请、核实、做好分房工作,每月发放廉租房的低保补贴;受理辖区居民医疗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教育救助等临时救助工作的申请,核实与发放救助金等工作;受理辖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补助金的申请,入户核实,发放补助金等工作;受理辖区居民就业救助的申请,帮助失业人员介绍合适的工作或介绍合适的技能培训;负责对辖区义务兵优待金发放工作;负责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工作;负责社区换届、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发放、人事、考勤、财务等管理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村规民约会议记录下一篇:出国手续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