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论文

2022-05-0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高师钢琴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对高师专业学生而言,在掌握鋼琴技能后,需要从钢琴作品入手,练习特定的曲目,感知不同的音乐情感、氛围,学习不同的技巧,这样才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钢琴知识与技术,并且做到熟练运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所体现出的几个重要因素,以期能够在钢琴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师钢琴教学论文 篇1:

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和策略探求

【摘要】在高师的钢琴演奏的教学中,大力倡导20世纪钢琴作品的运用和研究,有利于启发学生们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特别是开阔学生传统文化视野,提高学习钢琴的热情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力图从20世纪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入手,论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从实践教学角度,探索引入模式的策略探求。

【关键词】20世纪钢琴作品;策略探求

当时间已经推进到20世纪末,大部分作曲家都已经完成了努力掌握20世纪音乐语言的进程,并将其大量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去,对于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来说,这一个过程却来得比较缓慢,那些100多年前的音乐,即使被这个世纪的天才演奏家们完美诠释,重新塑造,它们所表达的也是从前的情感,与当下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20世纪已为数可观的现代作品被演奏和被纳入教学曲目的机会仍是屈指可数,与时代脉搏拉开了一段不小的距离。[1]经历了20世纪的变迁,人们早已洞穿了19世纪浪漫旋律的煽情,符合时代感的调性曲调似乎应该是片段性的,要努力将百转千回的悠长旋律切碎,使它变得客观而轻松。

本文通过对当代作品演奏风格的分析与研究,来探讨20世纪现代作品在高师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策略探求,以期对现代钢琴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国内高等师范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和演奏西方古典的音乐作品,但是对中国作品和20世纪近现代的音乐作品接触甚少。

以目前高师选用教材为例,无论是《钢琴基本教程》,还是《21世纪高师系列音乐教材》,这些根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的选修课教材,其中的20世纪的钢琴作品占曲目的总数不超过20%,其中还有一些美国,阿根廷,印度,非洲及南美洲的钢琴音乐教材则更少。由于学生对于20世纪音乐接触较少,再加之20世纪的钢琴音乐在旋律、和声、调性、结构、弹奏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大量的非歌唱性旋律,高叠置和弦,非三度和弦,打破了以泛音为准则的在旋律表层功能意义基础之上的传统和声体系。

其次,在节奏方面采用了非韵律的节奏,重音的转移,不对称的小节,频繁的改变拍号,节奏与时值的增减等等。

最后,在演奏方面,20世纪的钢琴音乐采用很多崭新的音乐音响,如用小臂演奏音块、敲击琴体、甚至在钢琴中加入木板、螺丝钉、橡皮的“加料钢琴”。

高师钢琴教材和音响资料的缺乏。在当今高师钢琴教学中,造成学生对20世纪钢琴音乐的陌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各种20世纪钢琴音乐的乐谱及音响的匮乏,高师学校的乐谱资料也仅限于古典乐派甚至是浪漫派以前的钢琴作品。很多学生弹奏和聆听了大量贝多芬,莫扎特的曲目,但是真正学习过巴托克或者其他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的曲目的少之又少。

教师知识的空白。目前,高师的钢琴教学也是在以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为中心的音乐环境中完成的,很多早年学习钢琴的老教师还是深受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的作品的影响较多,对于20世纪现代派钢琴作品非歌唱性曲调,调性和和声的形态扩展并不十分熟悉。但是作为钢琴教师,必须在继承传统作品精华的基础上,对20世纪的钢琴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作品,将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结合,审时度势,变换策略,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潜能。

二、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时间不长,和西方的钢琴音乐的演奏教材相比还远远不够。如果钢琴教师在教学曲目选择上太过偏向某一乐派或者某一风格的作品,势必会造成学生审美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的单一取向。因而改变现有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高师钢琴音乐教学的钢琴教育模式,已成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对待20世纪的钢琴作品,让它们出现在教室,出现在舞台,对于钢琴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自身所带有的创新活力,他们带着大学中的创新文化气息,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及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20世纪钢琴作品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将其引入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符合大学生心里发展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对那些新事物、新知识,反应迅速,比较敏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对于20世纪钢琴音乐而言,似乎正需要这样的群体去感受、去理解。[2]

三、在高师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策略探求

(一)将20世纪钢琴作品与传统作品建立联系

现代作品大都有着独特的技法与音乐语言,如不和谐性,还有十二音技法、音块、无调性、多调性都是前无古人的。高师学生对于这些现代派的音乐语言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是通过研究,理解及增加兴趣中逐渐产生的,对20世纪作品的掌握和学习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时期。

对于本科一二年级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技巧还是审美能力还不足够完善,可选取难度适中,比较简单短小的多调性、变节奏的作品,建议如巴托克《小宇宙》中前几首简易作品、萨蒂《体育与娱乐》中的一些小曲及爵士小品等。

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弹奏水平和审美理解力的提高,从音乐表现及乐曲的驾驭能力都有所提升,这时可以扩大视野,深入学习一些篇幅,创作技法,节奏,调性均难度较大的作品,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瞬间幻影》、五首《嘲讽曲集》、谢德林的钢琴套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等,探寻20世纪钢琴作品与古典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共性,在选曲方面与古典浪漫派作品并驾齐驱。

(二)通过研究,理解掌握20世纪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

1.戏剧性的力度对比

现代派的钢琴作品充满了相互对置的戏剧性因素。因此,要演奏好这些作品,既要做到对比,又要做到有机组合,避免支离破碎。20世纪钢琴音乐力度域被空前扩大,20世纪的作曲家为了获得更大及更多的力度层次,普遍将力度扩大到pppppppp—ffffff的范围。

力度层次的全面立体化也是与力度的模式化和序列化有关联的,力度层次的立体化使得作品的戏剧性大大增强。面对这些新的力度特点,必须改变以往音乐作品力度变化的自然渐变的特点,针对每首作品所涉及的力度级别,按自己处理力度的可能性,认真表现好力度的变化。

2.不协和音响

音响上的高度不协和性,是现代派作品突出的特点。由于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神经日益被绷紧,以及机器噪音的大量充斥,这种生活中的不协和越来越多地被真实地反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因此,演奏者应该努力去了解这些不协和音响产生的背景,以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再弄清它们的音乐构成和所表达的音乐内涵,这是演奏者要演奏好作品首先要突破的一关。

3.较为复杂的音乐语言

由于乐谱的记谱法和音乐语言复杂化等因素,使他们的作品较难理解。因而弹奏者必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冲动、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是理解作曲家音乐内涵的主要途径,也是研究现代派作曲家音乐风格的重要课题。

巴托克《小宇宙》第 130 首《乡村玩笑》音乐中滑稽俏皮的形象十分生动,调性总是在具有大调式含意时急转直下到小调(如 1~6小节),和具有小调式含意时急转直下到大调(如 7~14 小节)其中不断出现的小二度和三全音增加了这种形象特点。

(三)引导学生演奏20世纪钢琴作品,在演奏中挖掘新的弹奏技术

20世纪的上半叶,是一个交通发达、现代化工业蒸蒸日上的时代,生活中的噪音,钢琴已不仅仅被看作抒情的乐器来演奏和研究了。一种新的键盘演奏技术“敲击性因素”,开始逐渐成为钢琴演奏者和学界关注并研究的课题。在表现敲击性音响时,手掌及手指各个关节要有一定的坚硬度,触键面不仅限于指尖,并且要用大臂,手掌的力量直接和快速的触键等。这种触键的方式使得音乐的音响效果非常激烈,粗犷,此类作品全新的演奏风格,大大拓宽了钢琴作品的演奏观念。

(四)广泛聆听20世纪现代派作品,开拓艺术视野

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与之前各个时期的钢琴音乐相比,有着根本的差异,对于长期受着古典音乐熏陶的老师与学生来说,聆听和理解这些作品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新鲜的作品,将当代钢琴学科引入了一种新的钢琴视野,促使音乐人以一种更契合现代精神的音乐思想更全面的深入的研究钢琴作品。

四、结语

由于20世纪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标题性,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特别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钢琴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钢琴的热情和兴趣。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尤其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师们,更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和努力,来引导学生们去尝试和学习更多,更优秀的20世纪钢琴作品,理解掌握现代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在演奏中挖掘新的弹奏技术,开拓艺术视野,增强音乐修养。

音乐教育不仅是技术,技能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教育,教学中大力倡导20世纪钢琴作品的运用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曲目局限从而进一步提高之时,更好的促进高师钢琴的教学改革,在更广阔的深度上推动了钢琴学科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方.谢德林现代复调音乐思维及演奏风格——钢琴套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探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2]郝洁.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20世纪钢琴作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黄河之声,2009,(18).

[3]康建东,冶鸿德.20世纪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意义初探[J].人民音乐,2003,(5).

作者简介:吴洁(1985—),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硕士,肇庆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作者:吴洁

高师钢琴教学论文 篇2:

论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的作用

摘 要:对高师专业学生而言,在掌握鋼琴技能后,需要从钢琴作品入手,练习特定的曲目,感知不同的音乐情感、氛围,学习不同的技巧,这样才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钢琴知识与技术,并且做到熟练运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所体现出的几个重要因素,以期能够在钢琴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钢琴作品;高师教学;钢琴教学

高师钢琴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专业素质优秀的高师教师,而以往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作品则是教师开展教学时的最佳参考。因此,文章需要进一步分析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1 丰富教学内容、传承音乐文化

钢琴作品对于我国高师钢琴教师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素材。教师了解的作品越多,会演奏的作品越多,掌握的知识与技巧越多,能够教给学生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实际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而在进步的过程中,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但是,在当前的高等师范音乐教学过程中,中国钢琴作品的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钢琴是西洋乐器,作为源自西方的古典乐器,流传下来的对应曲目也多是西方曲目。但是,实际上我国的许多音乐作品,与钢琴的音色也都能够十分巧妙的契合,因为我国的传统音乐一路发展,已经形成了十分多样化的风格体系,所以教师在选择钢琴曲引导学生时,也不可忽视中国的钢琴曲作品。例如,《中国钢琴名曲50首》便专门收录了“喜丰年”“喀什噶尔舞曲”及“谷粒飞舞”等由钢琴演奏的中国曲目,既体现着浓浓的中国特色,又突出了钢琴的音色优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加以利用,就会让学生体验到钢琴与我国传统歌曲结合后的美妙效果,自然会更乐于用钢琴去演绎中国曲目。除此之外,教师还摆脱了选材的局限,可用的素材也更多,能够保证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这显然是有利的趋势。[1]

2 培养全方面素养,提升演奏水平

2.1 重视作品的研究对比,培养学生音乐审美

鉴赏是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对于鉴赏素材的选择,依然多局限于国外作品,而忽视了对国内钢琴曲作品的鉴赏,也并不重视不同曲风、不同作者作品以及不同时期作品、不同国家作品的对比。学生的鉴赏能力受到局限,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呢?实际上每一种,甚至每一首钢琴曲目,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全面地去听,才能够发现不同。例如,从不同国家的作品差别来看,中西方钢琴作品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调性调式的差别,西方钢琴曲多采用大小调体系,而中国音乐作品则更加重视音阶的流畅性。两者的风格不同、魅力不同,所以在实际欣赏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师不可忽视学生鉴赏范围的拓展,因为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听,才能够学会分辨不同风格、不同美感,这是最基本的鉴赏教育思想。

2.2 掌握不同作品演奏技巧

在学习演奏技巧时,学生需要掌握广泛的知识与技巧,同时要融汇中西,领会不同风格。以中西方钢琴曲为例,中西方钢琴曲在风格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演奏音色以及技法上自然也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挑战,但同时也是丰富自身的机会。因钢琴起源于西方,所以在中国的钢琴曲当中,原创钢琴曲的比重较小,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原有歌曲经过改编后的曲目,而改编曲又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由地方民族歌曲改编的作品;其二是由中国民族器乐改编的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演奏技巧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引导,在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民族歌曲的改编曲时,要融入地方民族乐曲原本的风格特色。例如,陕北民歌的旋律起伏大,装饰音多,因此学生在演奏时必须要重视轻重音的运用,要做到刚柔并济、轻重得当;而江南地区的民族歌曲则更加柔婉流畅,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演奏时则应当更加重视滑音等技巧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柔和且顺滑的音色去展现江南的温婉风情。而在学习不同器乐的改编曲目时,教师则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原曲乐器的音色特点,例如,古筝的音域广、表现力强、可刚可柔、古朴而典雅;马头琴的音色苍凉、音量大,一般情况下利用马头琴演奏的曲目滑音多。学生掌握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自然能够更好地运用钢琴去表现。[2]

3 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

3.1 领略不同钢琴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不同曲目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所包含的故事,这也是教师促进学生理解的关键手段,因为学生只有对曲目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进入情境,更加生动地演绎曲目。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中国钢琴曲的使用较少,因此便很少涉及相应的背景普及,学生亦不会主动去了解我国钢琴曲的发展历史。实质上钢琴作为非本土乐器,与我国传统曲目的融合,凝聚了许多音乐人的努力,要想利用钢琴去展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去了解相关曲目背后隐藏的故事。例如,我国的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所改编的《蓝花花》《小奏鸣曲》以及《东山魁夷画意》等作品,在50年代,堪称是我国音乐领域突破性的壮举,因为这三首曲目是十分传统的民歌,在风格上,与钢琴原有的演奏风格差异巨大,但是汪立三先生敢于迈出这一步,并且成功地改编了这几首作品,充分地显示了其敢于探险的创新精神。这是值得每个学生学习的精神,也是学生在未来创作中应当体现出的精神。

3.2 结合中西钢琴作品,开展创新

创新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一个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在水平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后,打好了乐理知识以及演奏技巧的基础,音乐审美水平上有了提升,必然会有自己对于钢琴乐的见解,以及关于新曲目的创想。而教师不应因学生尚未走出校园,便认为学生不具备创作与创新的能力,进而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已经累积了一定经验的钢琴学习者、演奏者,承担着创新中国钢琴乐,将中国钢琴文化传承下去的责任,并且要相信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如果告诉学生,他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这不仅无法激励学生,还会使学生因过度自我质疑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当代学生是敢于创新的一代、敢于突破框架的一代,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需要欢欣鼓舞的事,教师要认识到,我国的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够与西方乐器钢琴融合并产生了诸多优秀作品,正是因为我国有敢于突破的音乐人,而教师也要培养这样的音乐人,在未来推动我国钢琴乐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要积极组织音乐创作相关的活动,要让学生不要将音乐创作与创新拒之门外,不要在未尝试之前便认为自己不可能,而是要满怀信心地去尝试,即便最终的结果不够理想,也不应气馁,只有不断吸取经验,才能不断获取灵感。

3.3 融合师范思想

高师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教育人才,而教育工作是高师学生未来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因此,在实际开展钢琴教学时,教师也要融合师范思想,让学生转换角度,站在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在演奏时要考虑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利用音乐引导学生等。钢琴曲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未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音乐帮助自己的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投入课堂当中,全身心投入配合教师的引导,这是未来师范学生作为教师的必要技巧。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最基本的提示,例如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情绪浮躁时,应当使用怎样的曲目去舒缓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对于不同的活动,可以搭配怎样的曲目,这些技巧都会在未来给身为教师的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3]

4 结语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曲作为钢琴教学的关键素材,在课堂上的应用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析了其实际应用的要点,望教师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阮琼刚.“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钢琴教学体系的改革探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04):79-82.

[2] 董敏.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意义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2):127-129.

[3] 孙禺慧.钢琴音乐审美要素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208-209.

作者简介:杨春霞(1976—),女,贵州三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与民族音乐。

作者:杨春霞

高师钢琴教学论文 篇3:

高师钢琴课程引入钢琴重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出能够从事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素质化教育改革,对于我们的音乐老师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我们的中小学钢琴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适应岗位上工作的变动,并且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就是我们目前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主要改革内容。笔者分析了目前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提升高师钢琴教育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高师;钢琴;重奏;教学

一、钢琴重奏与高师钢琴教学

(一)利用重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丰富钢琴教学中研究型学习的内涵

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有老师与其一起演奏的话,绝对要比学生自己一个人练习独奏要强很多,无论是声部、力度、表现型都会强很多。这样的一起配合练习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新鲜,比自己一个人苦练的时候要丰富很多,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多重重奏或者多手连弹对于学习新鲜感的提升。一般来说老师最好根据学生的熟练度将其分成数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重奏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就不仅仅要跟独奏时一样记住自己演奏部分的内容,还要去倾听他们的演奏内容,因为只有了解了他人的演奏内容,才能在重奏中进行很好的配合。在有了彼此倾听和了解的前提下,每次重奏之后,还可以组织小组内的交流,彼此之间相互督促,提出建议,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二)重奏教学提高演奏合作能力和全面深入把握作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独奏练习除开客观地去了解和记忆作品的基础内容以外,就仅仅是需要在演奏的时候将自己的想法和技巧融合到独奏中去就可以了。但是重奏的时候,是多个人一起演奏一部作品,这个时候个人风格就是不能表现的地方,它需要的是演奏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每个演奏者要将自己这个个体融入到演奏的整体中去,才能让整个重奏显得十分协调。并且重奏的时候,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演奏自己的那部分,但是又要和其他部分融合在一起,演奏者需要自己把握不同声部的关系,才能做到这种融合后的平衡感,从而更加充分地锻炼了演奏者对于声部的理解。

(三)扩大艺术视野

有关钢琴的著作是非常丰富的,因为钢琴本身诞生的时间就很早,从古到今对于钢琴演奏的研究,以及针对于钢琴的音乐创作数不胜数。而且这些音乐作品里,重奏曲目占了绝大部分,无论是单纯的钢琴作品,还是跟其他乐器配合的合奏,都是如此。历史上各位音乐大师几乎都根据自己的风格创造了很多钢琴演奏曲,不同风格的曲目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音乐阅历更加丰富,而不同形式的合奏的演练,又可以让学生对于各种乐器的感觉和配合能力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二、高師钢琴重奏教学对策

(一)从培养学生的演奏兴趣和音乐感开始

以往的钢琴教学,就是从最基础的曲目开始,让学生不断的熟悉,然后加快弹奏速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换复杂度更高的曲目,追求的始终是弹奏本身的技巧训练。虽然说基础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机械的训练同时也会摧毁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而兴趣一旦消失了,那么学生就很难再坚持学习下去了。同时,机械的重复也会摧毁学生的乐感,而乐感是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必备的素质。学生需要感受到钢琴的优美,感受到钢琴曲里包含的情感和故事,他才能提升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才能慢慢地塑造出自己的乐感。

(二)做好整个学科规划

整个钢琴教学,必要条件有三:老师、教师、时间。首先,学校雇佣的老师最好是国际知名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是社会上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钢琴演奏者,因为只有专业的人材才知道如何进行专业的教学。其次,教材最好是在专家和学者的调查之下,选择难度适中、内容丰富的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经典教材,因为艺术往往是最认同经典的。最后,钢琴训练需要充足的训练,所以学校如果想要开展这门课程,就要给予这门课程充分的时间,每周至少要保证一次课时,防止时间过长导致的记忆中断。

(三)侧重演奏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钢琴重奏教学是器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技能从新的角度对钢琴教学中的整合。只有从更宽广的角度重点加强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在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演奏基本功训练。其次,加强学生多声部音乐的听觉能力训练,重奏要求每个演奏者把自己的声部演奏得清晰、干净,使各自具有独立性之外,还需要演奏者随时注意聆听自己的声部与其他音准是否和谐,快慢是否统一,强弱是否协调,并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把自己的声部奏出变化。教师可以用加强用复调让学生分析,做视奏练习。最后,强调对作品曲式结构和调性的分析,由于钢琴重奏作品一般都属于大型器乐套曲,所以了解技术课题和训练目的对于完整地演奏作品、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极为重要。只有从最基本的技术和曲子的分析和视听开始,循序渐进才能培养演奏者的综合演奏能力,也是培养较高音乐水平的重奏人才的必然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师钢琴教学从实际角度来看是需要引入重奏训练内容的,因为需要适应目前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学改革计划,我们的高等师范学校需要培养出素质出众、能力优秀的音乐教师才能满足我国的义务教育素质化改革。同时引入重奏部分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是单纯地对于传统教学部分的扩展,更像是一项深化变动的大工程。无论是师资的提升,教学大纲的变化,学时的调整,都会对最终的教学成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改革是必须的,因为我们需要加强我们的音乐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让其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宗励.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J].音乐创作,2011(01):144-147.

[2]励继红.高师钢琴教学评价体系探究[J].音乐探索,2016(01):108-111.

[3]王磊.高师钢琴课程的审美分析[J].当代音乐,2016(03):5-9.

作者简介:顾丹(1982.7-),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作者:顾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村群众文化论文下一篇:教师钢琴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