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论文

2022-04-2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让会计工作的运作模式发生巨大改变,这应引起所有会计人的重视与思考。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发展,从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角度进行论述并给出建议,望有助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分析与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速,会计作为一种普世商业语言及通用的专业也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文章着重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探讨,提出了“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扩充通识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模拟教学”的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教育 财务

引言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就大专(高职)这个层次而言,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高职会计教育因其特殊性,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既是高等会计教育,又属会计职业教育,其对会计理论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其它层次(中专、本科、研究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本文在借鉴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背景,以笔者多年来在会计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为支撑,对高职会计教育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综述

会计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在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受到了高度重视,为我国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吸收模式。德国“双元制”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较好结合,突出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企业,两种教学内容——学校的专业理论及基础文化知识和企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经验,强化了两类教师——企业实训教师和学校基础及专业教师,推出了学生双重身份——企业的学徒工和学校的学生,优化了两类不同的考试——企业职业技能考试和学校基础理论考试,打造了两类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和学校毕业证书等等方面。美国社区学院模式最突出特点就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兴趣培训,满足学生短时间内学会会计基本就业技能为目的,获得课程证书后还可转入大学继续进行后继学习,获得学士学位。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职业培养模式,其实施方式是在学年之间,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是相互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在熟悉企业生产环境和流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在校所学的会计知识。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技术和继续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在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整合了能力标准、资格认证及评估技能等方法,为行业需要设置不同培训包来培养高文化、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加拿大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即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是通过企业专家代表开发制定的职业分析图表为基础,从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利用学习包来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进行相关考核。总之,发达国家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借鉴思路。

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许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综合起来普遍都强调会计职业能力即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基础能力,更多的是会计职业价值观、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会计预测及监督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特征

1.高职院校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或学院及两年或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三个梯次的高等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特征主要以培育技能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面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践型、职业技能型、实用操作型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一般是职业技术型的高等专科教育。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以原来传统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普通中专学校等独立或合并而来。除极少数重点高职院校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规模、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经费等上均比不上很一般的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的教育状况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2.高职会计教育特征。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除具备一般高等学校的共性特征外,主要还有以下特征:

(1)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更偏重于实践性。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着重于培养拥有较强专业技能与知识的中高级会计乃至研究型人才,但就其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设置来看,还是呈金字塔状,毕竟基础的会计工作还需更多的人来做。同时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特别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企业中的会计“蓝领”,其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许多学校已逐渐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据调研,云南省目前3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会计专业的有30所,占到了79%;30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28所拥有了会计实训专用机房,25所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30所院校全部使用会计软件;一半的院校即15所院校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8个。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省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更应看到,高职院校虽然至少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但在安排实习次数、学生人数等方面还是受到限制,或是经费紧张等原因,还遠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的教学依然任重道远。

(2)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更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但它更属于职业教育。高职生的培育方向是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型,职业教育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对会计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社会基层需要的,既掌握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实践技能,能够从事财务相关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强调职业性就要强调职业能力,即面向市场的专业工作能力,而不是本科及研究生所着重的会计专业知识大量灌输及理论的研究。中小企业引进会计人员更看重职业能力方面,基于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运转职能特征和财务的独特性,会计人员不仅要求具有会计专业实务、财务运作及税费筹措能力,更要拥有良好的协调、语言沟通和表达方面的能力。不仅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归纳和整理,还要能将影响决策导向的经营状况及时汇报给决策层,还要处理好企业与供货商、客户之间,企业和银行、工商、税局等行政管理单位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结合当下的商业环境及企业发展趋势,加大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地体现出职业性的意义。

(3)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基层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所处的教育等级一般是专科水平,相对于本科及以上的来说,其工作地主要面向基层,处于单位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面对的是最基本单位的第一手数据,是最直接最原始的数据。因此,对基层会计工作者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多熟悉业务流程,接触最真实的原始凭证和数据,直接为一线服务。这种基层性虽然可能接触面相对来说较窄,但对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并不低,实际上这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更符合高职学生技术应用型岗位的特征。

三、对高职会计教育重点方向的探讨

1.高职会计教育立足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近20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大、中专转型教育模式,它不同于原来的专科(学科)教育,更贴近社会、注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专业是和经济鱼水相存的关系,没有了经济就没有了会计。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将会计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必要会计基础理论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学习和应用现代会计知识,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中的实际会计问题,能够针对具体业务与相关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并提供指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非常强,其直接面向岗位及岗位群。

2.专业设计及知识结构的应用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计、课程设置还远远不符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由于会计专业性强,相对较难学习和掌握,并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相对本科来说要差些,从这方面造成了企业招不到想要的毕业生;另外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大部分仍沿用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着重理论知识而未能顾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合作中往往出现不匹配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比比皆是。专业设计及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体现在要以企业的会计业务为核心的编制上,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是高职院校专业的发展途径。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实用性。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围绕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标,会计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转型,在以往强调以基础理论学习为重点,应转化到根据会计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构建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两大板块,其普遍存在重核算轻指导的问题,将会计教学和会计工作割离开来,造成了“学”与“做”的脱节。因此,笔者建议应该从企业资金循环链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结构,增加企业流程及内控方面的内容,突出企业经济业务,让真实的会计凭证再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学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市场本位视觉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完善和升级

1.加大通识类课程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发达国家对会计人员的通识类教育特别重视。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为以会计学为主的商科职业教育是以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这十大能力作为努力实现的目标。以美国为例,对会计毕业生所要具备的能力,规定了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专业认同三个方面,其中技能方面具体包括沟通技巧、智慧技巧和人际技巧三大项,其突出了能够有效地读、听、写、讲及能够找出、取得及组织信息,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认清并解决问题,并且从事相应判断;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工作,并在适当时机展现和发挥领导才能。崇尚通识教育和自由探索精神是美国商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有些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真正专业核心必修课仅6门,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税务等课程,其它包括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外语、写作、自然科学、体育、历史文化等大量通识类的必选或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学好了本专业的同时,还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许多以提高人文素质的通识类课程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一般就业率均较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过多地关注会计专业知识和考试获取各类会计证书成为了就业、晋升的唯一“快速通道”。学生普遍还是以接受知识考点及能提供标准化答案而顺利通过考试,从而得到证书为核心。对于学生的素质和独立思考且具有批判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多学科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質,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情况,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适当增设商业、管理及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类学科教育,将极大地弥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也必将赢得用人单位青睐。

2.会计专业特色课程仍是培养学生会计从业的专业素养及能力的基础。进行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不重视会计专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专业课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离社会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为社会更看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而非仅是专业知识。如今所处的“大数据”信息年代,获取专业知识已是相当容易,而专业能力和素养却是要“台下十年功”的百般修炼和努力。因此会计专业特色课程从设置上就要尽量不仅仅只是传输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很多仍照搬照抄普通本科教学的体系,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线来展开,没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为适应我国多变的市场发展要求,会计专业特色课程应当以递进性和层次性进行,借鉴国外模块化、顶点课程设置等方式,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核心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模块,并细分为相关的课程,通过编号解决这些关联课程的先后学习顺序问题,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总之,专业特色课程要针对社会职业性需求及高职生的特点进行设置,突出专业能力的启发和开导,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毕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3.实践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尽早面对工作情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一直以老师讲授和灌输,学生听课为主,大部分学生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样做的后果必将离现代社会职业界的需求越来越渐行渐远。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材及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和趣味性,要逐步树立“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来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要加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大力开展,增加校内外实训、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教师的主讲内容应逐步重点在介绍主题和启发学习上面,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多元化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尽量模拟出毕业后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成为该工作情境下的“主角”表演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强调和更注重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实践性,加强课堂教学与能力训练整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富有创造性,以学会适应在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从原来只是“财务数据加工者”努力向面对复杂商业市场的“职业操作者”转变。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扩充通识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模拟教学”的核心培养模式,切切实实地改革和调整现有模式,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出大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社会认同的优秀毕业学生,这才是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功。

[本文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社会需求视觉下的高职会计教育探讨》校级课题(编号:14D003)]

参考文献:

[1] 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11~18

[2] 姜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24~25

[3] 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26~31

[4] 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5] 刘延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在推進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web/index.aspx

[6]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web/rcpy/index.aspx

[7] 黄诚.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3(10):5~13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33)

[第一作者简介:李春俐(1972—),女,中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毕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财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责编:若佳)

作者:李春俐 童晓茜 杨相鼎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论文 篇2: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新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让会计工作的运作模式发生巨大改变,这应引起所有会计人的重视与思考。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发展,从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角度进行论述并给出建议,望有助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教育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它迅速融入人们生活和社会产业的方方面面,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传统会计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二、“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发展的现状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面临新挑战

1.新技术新需求衍生新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电脑、手机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和环境,在不断更新升级,因此,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式每天也都在发生巨大的进步和改变,随之衍生多个新产业,比如通信中的微信、交通中的嘀嘀打车、金融中的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等。这些新兴产业改变了我们的交易方式,使面对面的服务转为后台操作,将以往的线下服务转化为线上服务,使实时记账和财务咨询服务成为新产业、新交易方式的必需品。“互联网+”为会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财务会计实现质的飞跃提供平台。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改革会计教育模式,创新会计教育方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2.新政策带来的新使命。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使国家产业得到升级,导致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电商换市的局面。比如,中国全自动水饺生产线的出现,改变了就业岗位,为了使人才供给端与社会需求端协同发展,教育要主动适应,改革创新,培养新的技术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否则我们会计人员将无立足之地。

3.新需求引发的新要求。我国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大概现状是:专业教育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快,教育改革慢,供需错位,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矛盾就业结构。目前,高端財务、金融人才缺口较大,企业招聘不到想要的人才,高校培训不出社会所需的人才,特别是国家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后,由于员工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现象非常多。加之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会计行业人员从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基于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会计从业环境的现实,我们在会计教育中要重新确定新的办学定位:会计专业教育要精,岗位能力培养要通,让学生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如不适应新产业、新使命、新要求的严峻挑战,必将被新时代所淘汰。

(二)会计行业转型发展新趋势

1.“互联网+”时代推动会计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推出的企业财税融合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如ERP、金税系统、电子交易平台、电子发票、发票管理系统、无纸化报销、电子会计档案等。大数据在会计上的应用便捷快速,极大地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平台登录进行网上报税纳税的工作,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实现会计工作,利用财务软件APP如云上实训、会计工厂、懒人记账等实现随时随地无纸化的智能做账。新技术、新软件在会计上的应用,对财务工作实现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快速地对已发生事项进行财务分析,找出相关因素并提供决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概率进行预测。

2.“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管理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方便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是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企业需要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参与管理工作。2017年11月修订的《会计法》不仅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还将管理会计相关内容纳入其中,明确管理会计的法律地位,使其地位上升一个台阶,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的必然选择。

三、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发展需要,响应国家政策,高等院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国家、社会所需的高端全能型财务人才的重任,从源头解决中国高端全能金融、财务人才缺失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通过理论教学内容,又要通过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分别从培养目标、核心技能、就业领域方面进行调整。

1.培养目标。随着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管理化,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实现从培养传统会计核算人才到培养财务管理分析决策人才的转变,从原先熟练单一技术技能人才向能动的复合技术技能融合人才转变,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未来的税务规划、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财务模拟平台的练习操练,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高校要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建立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实践培训基地,使在校学生能够参加实践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2.核心技能。结合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核心技能的要求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实现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原先的以出纳结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税费缴纳、审计监督、财务管理为核心技能培养学生,向管理会计七大领域的工具和方法、信息化工具软件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利用为核心技能培养转变,与时俱进。

3.就业领域。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带来的就是会计行业的显著变化,对应的就业领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中小企业、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公司为主向财务共享中心、财务软件公司、财务外包公司、云代账公司等衍生拓展,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降低失业率。

(二)科学重构课程体系

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改革需求,为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我们需要强化管理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战略管理基础、财务管理等课程。为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冲击,我们应开设辅修课程,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易,在出纳实务中讲解支付宝、网银、微信等支付工具与账务处理、资金预警等内容,在会计电算化中增加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三)重新探索实践教学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是:重核算轻管理、重线下轻线上、重纸质轻电子、重规范轻创新、重单项轻综合。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要革新思想,进行实训任务与技能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人工进行线下手工实训操作,要引进新软件与平台,进行模拟仿真的综合训练,如会计工厂真账实操实训、云上实训、网中网实操平台、管理会计工作室、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让学生实践不再局限于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无障碍教学模式。

(四)创新会计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资源交流教学技能,分享经典案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来说,“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将互联网融入传统教学,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搜索知识,教师也可利用微课、慕课、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在互联网上分享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资料和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不再单单是教师的舞台,学生可线下操作巩固知识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邵娟.“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

[2]张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68+276.

[3]米雯静.“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2018,(06).

[4]邓宝玲.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贸与财税,2018,(04):77-79.

[5]李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改革和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07).

作者:李芬芬 邓邵军 沈杉林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会计是一项应用型较强的技能,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职会计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举措。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文就个人的工作经验,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会计教育 问题 对策建议 教育改革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不适应形势需要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一般还采用以教师用文字来表达经济业务,注重讲解会计事项处理结果说明,而忽视对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分析讲解和实际描述说明,使学生理解受到影响。因此,常常出现“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大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面临缺乏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能力,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等问题,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1.2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很多教师都是从一所学校出来,到另外一所学校任教,虽然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真正的会计从业经历,缺乏对企业实际所需会计人才的了解,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欠缺合理的安排,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能力还相对薄弱。会计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科,它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然而,我们大部分高职会计教师缺乏实务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发展。

其次,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的继续教育未能落实,不能更好地把握会计方面的信息,专业知识又得不到系统的更新和补充。近年来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充实,因而,落在每位教师上的工作量就会加大,加上我国高职院校在教研和科研的氛围上不够浓烈,导致教师在教研和科研工作上比较落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會计专业教学的效果,使得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上与社会或企业不相适应。为了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实现高职会计教育目标的关键。

1.3 考核评价制度达不到预期目的

1.3.1 对学生的考核

(1)评价尺度单一,与社会需要脱节。

以学生成绩论能力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学生全面素质评论的需要。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平时比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却成为企业争夺的对象,这就是对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批评的最好佐证。

(2)过分统一,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会计教育实行与社会隔离的封闭式管理,以考试成绩、学生是否听话等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机械的教育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问题,无法用灵活的方法去解决,更无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空间。

1.3.2 对教师的考核

在教师考核的标准上,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表现的过于简单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打分,虽然这样的方式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太大,个人的人际关系以及一些功利性等非正常因素会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我国高职院校现在还是基本上依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进行,在具体实施核心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这些指标进行科学客观的考察,没有量化标准或量化标准太复杂繁琐,考核者往往凭经验,凭印象来评价,打人情分、印象分。

2 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一些对策建议

2.1 注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太重视理论上的学习,却把最重要的实践环节给忽视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过硬,而实践方面又太过薄弱,“会说不会干”的学生比比皆是,致使用人单位都不愿意招类似的毕业生,即使企业勉强收下了,也是不愿意多让动手,干了会不放心。面对这种情况,对于新一轮的会计教育模式的改革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放眼于未来。我们应以会计理论与实务并重的理念来培养新一代的会计人才。

2.2 加强高职会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决定着学校培养出来学生的质量,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学校就会限于“教师忙、学生苦、质量差”的局面而不能自拔,并且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教师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校要确立“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工作理念。教师自身的发展很重要,但环境一样也很重要,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师的培训和选拔上加大力度,并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3 改革高职会计教育考评制度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下,要多构建知识和能力并重,突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的特色。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来改变题型,使其更加接近实务,同时需设置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减轻学生闭卷考试的负担,增加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让学生充分学习和锻炼,侧重点放在平时,而非“临阵磨枪”式的突击记忆,这样才能持久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有效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提高学校整体水平与办学竞争力,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这也保证了教师的切身利益,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公正的、高效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就是以深化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和教师岗位职业化的岗位价值观为基本理念,加上运用现代激励理论的最新成果,建立与高职院校未来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相配套,在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定量考核为主、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规范化与实证化相结合的教师聘期绩效考核评价系统。

3 结论

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改革的道路还很长,在进行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改革上不能一蹴而就,这其中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借鉴国外职业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树叶.高校会计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山东纺织经济,2010(7).

[2] 王华,张永欣.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3).

[3] 唐青玉,江景.关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就业定位情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作者:杨晓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无机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学好化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