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社会实践

2022-09-25

第一篇:教育部关于社会实践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护理学院年级:2009专业:护理本

姓名:周洁学号:113200901000162

摘要:

在2010年的寒假期间,我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比较深入地了解了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一些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粗浅建议。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农村的教育现状,以便实现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正文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

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唯一u盾指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来,必将影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对所在的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高托村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 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整个永丰镇除了城北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老师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的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聘用代课老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德育教育令人担忧。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与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务,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大老师的事件。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的教育严重缺失。

现状四: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今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

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一些重点中学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索性让孩子退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群殴建议,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情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学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

善。完善农村教育尤其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对策四: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五: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困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空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结束语: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利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

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

谢辞:

在此,真诚地感谢学校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的教育机会,真诚地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给予啊积极配合与支持。

五:附录

《 湖南省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实行 “特岗计划”。》

第二篇: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

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髓与内涵。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合力,凝聚人心,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形成务实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文明风尚,建设体现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隐性教育作用。

2、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继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4、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构成。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建设的原则,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务实向上、积极进取、敬业乐群、遵纪守法、崇尚实践的校风。要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的教风。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严格班级和教学秩序管理,建设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要提炼体现学校特色和学校精神的校训,精心设计校徽,创作校歌。

(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和管理,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多种活动。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德育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瞻仰革命圣地,祭扫烈士墓,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高度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校园的整体环境要做到功能齐全、安全有序、节能环保、室外绿化、室内美化、环境净化。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积极吸纳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结合学校特点,突出专业培养目标,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充分发挥板报、橱窗、图书馆作用。精心布置各种场所,张贴富有职业特色的标语、名言以

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建造具有专业特色的雕塑、碑铭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就业创业信心。

(四)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加强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学校要根据网络特点,按照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重点加强对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交互栏目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杜绝各种违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要教育师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及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网上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管理和保障

三、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共同做好工作。学校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党委宣传部、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研究生处、校工会、后勤处、计财处、南校区管委会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党总支书记为成员,形成党、政、

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九)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立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与检查,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对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校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校园活动、校园设施、校园秩序和学生社团等的管理,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坚决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加强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稳定的事端。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十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工作。学校主管部门要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中职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体系。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或细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三篇: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范文搜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

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范文搜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七、关于社会教育的思考:

在与××镇党委书记的访谈中,*书记明确指出民众素质已成为制约南康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许多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要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实在需要社会化教育的实行,我认为每个村实在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站,给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技术、家庭教育、时势政策、法律等方面书籍。建立图书站旨在通过书籍传播相关信息和观念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陈旧观念,避免农民思想成为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四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

班级:

院系: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有学者认为,这1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

二、实践调查内容。

1、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一般指6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学习能力的流动人口。他们就读的主要途径有四种。

一是借读公立学校。这是城市农民工最愿意接受的形式,但其家庭得交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目前进人此类学校的人数不是很多。

二是进人正规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学习。这类学校符合国家的办学标准,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批准,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但进入这类学校需要较高的收人支撑,一般农民工子女只能望而却步。

三是进人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学校,这类学校由政府批准建立,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往往高于农民工子女流出地的公立学校。由于交纳费用比较低,打

工子弟学校成为很多流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解决流动少年就学问题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第四类也是重要的一类就是非正规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类学校往往被视为“非法” ,它们尽量避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视线而成为“地下学校”。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可是费用较低,就读于这类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的绝对数量是巨大的。

综合以上所述,以上四类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主要途径,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真的很让人担忧。很多农民工子女仍然得不到正规、合理的基础教育,使得他们和城市孩子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那么,原因何在呢?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三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受教育权利。四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五是农民工收入较低,大部分还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地藏于心间。

3、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首先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本身要改革创新,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第二,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机制。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例如,在法国16岁以下的适龄儿童,无论国籍是否为法国,都能够享受跟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管这些儿童有没有合法的身份。法国人的观念是,对社会来讲,这些外来人口既然来了以后更有可能在这里,教育是最好的融入渠道,同时现在让他们受教育也避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失业,犯罪问题。这就对移民子女给予了一视同仁的教育机会,坚持了公平性原则,同时也避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农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农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学。

最后,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广度,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三、实践体会。

这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农民工家庭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但效率比较低,时间花费较久,有待改进。

并且意识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第五篇:关于教育的社会优秀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茶店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在我市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茶店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及学校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茶店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茶店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茶店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茶店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2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茶店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茶店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茶店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七里沟村、艾叶口村、小砭河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茶店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艾叶口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茶店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茶店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其二,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茶店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茶店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

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

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茶店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茶店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四)、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茶店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

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结尾:关于社会教育的思考

在与茶店镇党委书记的访谈中,陈书记明确指出民众素质已成为制约茶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许多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要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实在需要社会化教育的实行,我认为每个村实在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站,给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技术、家庭教育、时势政策、法律等方面书籍。建立图书站旨在通过书籍传播相关信息和观念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陈旧观念,避免农民思想成为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下一篇:教育督导工作站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