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

2022-04-3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有:一是维护档案实体的秩序状态,使档案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终有序;二是保护档案实体的理化状态,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损害,并尽量延长其物质形体的“自然寿命”。这两条任务同时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

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 篇1:

档案馆案卷实体管理工作新探索

档案案卷实体的管理工作是档案馆的基础工作,只有对馆藏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利用档案为社会服务。

一、全宗原则应根据档案实体性质而灵活掌握

全宗是指一个具有社会独立性的组织或个人在其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全宗原则贯穿着从档案收集、整理到移交进馆等一系列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根据档案实体产生单位的性质,从便于档案实体保存、利用的角度而有所变动。

1、对于特殊情况,档案是否给全宗号应灵活掌握

首先,特殊的临时机构可以给出全宗号。例如普查办是一个临时机构,由于各种普查源源不断,所以普查办又成为一个“常设的临时机构”,只是在每次新普查开始时改变一下名称。它隶属于区政府,具体工作由统计局完成,有相对独立的职能。各档案馆对此类档案的处理各不相同,有的将它归入政府全宗管理,有的归入统计局全宗管理。笔者认为,这两样做法都不科学,因为普查档案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每次普查形成的档案数量很大,门类包括文书、统计、声像、实物等,要使用4—8个目录号。一次普查结束,另一次普查又开始了。政府和统计局本身就是档案数量巨大、门类繁多的全宗,每年再给普查档案大量的目录号,会对全宗管理产生不便。而且将普查档案与政府、统计局的档案穿插排放,档案实体也容易产生混乱。应该给普查办一个全宗号,把普查档案进行单独排放,统一管理,这样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其次,征集档案也应有全宗号。《档案馆工作通则》上明确要求:档案馆要加强对历史档案、资料的征集。但是没有征集档案的整理标准。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馆都在加大征集工作的力度,征集来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多,一部分档案还十分珍贵,是对馆藏的必要补充。这部分档案应如何管理,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笔者认为,征集档案应视为独立全宗,给出全宗号,集中管理。将征集档案整体作为一个全宗进行整理,征集档案内部划分出不同门类,如古书字画类、民间艺术类、寄存类等,给出相应目录号,再将每一位捐赠者捐赠的档案资料整理为一卷,捐赠实物一件编一个件号,最后输入数据库管理,这样既方便利用,又使管理系统化。

2、一个全宗的档案不应分散,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首先,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坚持全宗理论原则,往往因理解偏差存在一定的误区,即将收集工作中的“全宗不可分散性”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全宗管理原则”完全等同起来,认为一个全宗档案的排放是不可分割的,必须集中排列到一起。其实这一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可能做到的。正确的做法是,以全宗理论为前提,同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而做相应的变动来进行全宗排放。所以,笔者认为,在档案管理中一个全宗内档案的不可分散性只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一个全宗的档案可以按门类、时期分别存放,而并不强求必须集中存放在一个相同的位置。如将各单位的声像、实物类档案实行专库集中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其需要的温湿度环境也与纸质档案有所区别,专库管理既有利于保护此类档案,又可以节约人力与能源。以后,若有大量的电子文件进馆,因国家对其保管条件的要求不同,也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而不必强求非与纸质档案排放在一起。随着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档案查询检索,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使排列无序状态而不利于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区县级档案馆应接收已在行政单位保管十年的永久、长期的各门类档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些档案集中到档案馆,会对管理和利用工作造成不便。例如基建档案,各单位对基建档案的利用率比较高,而基建档案大部分是图纸,尺寸大小不等,档案馆出证很不方便,复制图纸的费用很高,引起一些移交档案单位的不满。再看实物档案,移交进馆后,由于档案馆没有专门的装具,实物档案大小、材质很不相同,有纸质、玻璃、铜制等等。牌匾档案只能摞放在一起,想利用下面的档案,要把上面的一个一个拿下来放在一边,用完后再摞起来,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和利用。笔者认为除了撤并和没有保管条件的单位将基建和实物档案实体移交档案馆,其他单位只交案卷目录即可,档案实体仍在本单位保管,这样便于档案局对这部分档案进行监督检查,又有利于立档单位对档案实体的利用。

二、档案实体在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案卷备考表的真实作用

案卷备考表的位置在每一本案卷的最后,在立卷完毕后填写,其内容有案卷情况说明(案卷的优点及缺点)、立卷人、检查人和检查时间这四项。现在,基层档案室只注重填写后三项,第一项基本是不填的,其实第一项才是备考表内较为重要的项目,它评价案卷实体的优缺点,立卷前后文件的变化,可以作为档案进馆后管理人员重要的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档案案卷中,某项工作月报的保管期限是永久,看到此卷的人以为是立卷人将保管期限搞错,但看到备考中注明:“这一年没有年报,故月报升为永久”,这样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利用者就可以一目了然。在备考中还可填写立卷后对卷内文件所作的改动,如卷内有到期销毁的文件被撤出,应在备考中注明。还有其他各种情况都可写在备考中,建议在今后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在这方面加以引导。

2、案卷目录号如果需要也可用数字加代字

案卷目录号是全宗内每一本目录的代码,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遇到全宗内档案的成分比较复杂时,也可用数字加上代字表示。仍以普查档案为例,人口普查到目前为止已经搞过五次,基本上是每十年普查一次,在十年中,又会出现其他类普查档案,比如工业普查、商业普查等,众多普查都是穿插交替进行的,不可能为一类的普查档案预留出目录号,为了使他们既可区分开,又不打断他们之间的联系,笔者认为人普档案可用“人”字为代字再加上数字为目录号,工普档案用“工”字,依此类推,这样即使普查是分开进行的,但一类的普查档案目录号是相连的,保持了档案的连续性,也可以使原本很混乱的门类变得系统与清晰。

三、为方便利用,档案馆对接收范围

和接收时间应作适当的调整

《档案馆工作通则》规定: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是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立档单位保管十年左右的档案。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基本情况统计年报》中的数据,1983年,全国档案馆文书档案占馆藏总量的95.2%,其他各门类档案只占到4.8%;1990年文书档案占馆藏总量的85.3%,其他门类占到总量的14.7%。从上面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文书档案一直在馆藏总量中占绝对的优势,这就造成馆藏单一,结构不合理。从优化馆藏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档案馆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应适当调整接收的范围,将具有代表性的三级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也接受进馆,这些单位形成的档案,往往能反映出某方面一些部门的工作或生产、教学、科研、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的基本历史面貌,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或历史价值,是日后从事研究活动的很好素材。如本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的档案,可以记录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的历史、生产的技术条件、图纸、工艺规程、产品获奖证书等,此类档案进馆,对于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档案馆内部举办展览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其次,对反映出本地区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工程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可提前接收进馆,这些带有地区特色的档案进馆,可以改变目前“千馆一面”的局面,发挥出“地方信息资料中心”的作用,提高利用者到档案馆查阅档案的热情。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

作者:王 静

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 篇2:

档案的保管工作制度等

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有:一是维护档案实体的秩序状态,使档案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终有序;二是保护档案实体的理化状态,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损害,并尽量延长其物质形体的“自然寿命”。这两条任务同时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档案管理制度有: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要进行系统地、有规律地调整和加工,合理排放。二是档案馆(室)对收集来的零散文件,要作系统地、全面地整理,按立档单位划分全宗,在每个全宗内分类、整理、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和档号等。三是按照档案整理的原则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管理和利用。四是根据机构的不断变化,适当调整全宗。五是案卷的排列要以全宗为单位,根据档案的不同门类、载体和保管期限分别排列。

档案库房管理工作“八防”要求及具体措施

档案库房“八防”的要求是: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鼠、防虫、防尘、防污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一、档案库房周围灭绝火源迹象,库内严禁吸烟,库房电器线路禁用明线。在日常保管中要放置灭火器,档案人员要了解其性能并能熟练使用。二、档案库房应有防盗措施,一般库房要加设防盗门窗。三、湿度较大的库房应配备去湿机及放置吸潮剂,并安装空调。四、档案库房窗户要配挂窗帘,防止阳光直接射入库内,同时库房照明装置应以使用白炽灯为宜,避免日光灯中紫外线对档案纸张的破坏。五、为防止档案库房发生鼠害,库房应定期检查并投放灭鼠药。六、档案柜架应经常放置灭虫药,以防档案害虫破坏档案。七、为防止灰尘对档案损害,库房最好加双层窗,同时利用吸尘器及时吸除档案柜架上的灰尘。八、密闭档案门窗和库房设置过渡间,是避免档案遭受有害气体侵害的最实际的办法。

档案库房对温湿度的要求标准

通常情况下,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是: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库房温度过高(超过30℃)或湿度过大(超过70%),都会给档案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使纸张变黄、变脆,字迹褪色、扩散,也会加速档案害虫的各种霉菌的繁殖速度,降低纸张强度,影响档案的寿命,同时,如果库房湿度过低(干燥),也会使纸张失去正常的含水量,使纸张老化。因此,及时调节档案库房不适宜的温湿度,使库房始终保持较适宜的温湿度,是档案保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档案法规对档案的开放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那么国家档案法规对开放时间又是如何规定的呢?《档案法》第19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0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起始时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自本办法实施之日(1990年11月19日)起向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

档案馆类型介绍

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等,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建国后,从

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

当前划分档案馆类型的一般标准:一是中央级档案馆和地方级档案馆;二是国家的档案馆和非国家的档案馆;三是综合性档案馆和专业性档案馆;四是党政档案馆、军事档案馆、高校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五是永久性档案馆和过渡性档案馆;六是古代档案馆、近代档案馆、现代档案馆;七是纸质档案馆、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当然档案馆的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区分,比如从级别上分:有中央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从规模上分,有大型档案馆、中型档案馆和小型档案馆;从来源上分,有公共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从载体上分有,影片档案馆、照片档案馆等等。

目前我国已建设的档案馆有:一是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有省档案馆、市档案馆、县(区)档案馆;二是专业系统内设立的档案馆,有城建档案馆、气象档案馆等,如河北省气象档案馆、河北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石家庄城建档案馆等;三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内部设立的档案馆,如外交部档案馆、安全部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档案馆、开滦集团公司档案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河北大学档案馆等;四是以档案某制成材料为根据建立的档案馆,如中国照片档案馆;五是以档案某一特定的形成时期为依据建立的档案馆,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档案管理处曹立朝提供20140208)

档案馆档案全宗排放论文 篇3:

关于乡镇档案全宗设置的思考

摘 要:乡镇属于一级政权组织,拥有乡镇档案工作行政管理和乡镇机关档案管理两种档案工作职能,合理的进行乡镇档案的全宗设置,不仅有利于乡镇的档案管理部门行使这两种职能,还能够促进县(市)档案部门对档案进行系统的管理,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重视乡镇的档案全宗设置。结合乡镇档案全宗的设置,探讨最适合乡镇档案全宗设置的划分方式。

关键词:乡镇;档案;全宗;设置;思考

档案全宗是指立档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全部档案。乡镇以全宗为单位管理档案,是有效开展档案管理的基础。乡镇档案全宗设置需要遵循《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以及《档案法》的相关档案管理规定,从乡镇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乡镇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乡镇档案全宗的设置

乡镇党委、政府的全宗档案包括乡镇党委、政府、人大、纪委以及社会团体等,全宗名称为“××县(市)××乡(镇)政府”,属于联合全宗。结合乡镇农村工作的特点不难发现,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工作是不分彼此的,因此大部分的档案都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乡镇的内部结构不尽相同,可以区别对待。

乡镇所属的行政村、办事处可以独立设立一个全宗,其中档案的内容包括村党支部、村办事处(公所)、村民委员会等,还包括其他的组织档案,比如团支部、妇联以及调解委员会等。全宗名称为“××县(市)××乡(镇)××村办事处(公所)”。

乡镇的直属单位可以设置独立的全宗,乡镇直属单位主要是指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职能以及工作地点独立,比如农机站、教办和土管所等。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同样可以设置独立全宗,比如医院、幼儿园等。县乡双重领导的单位,比如工商所、税务所、派出所等单位也可以设置独立全宗。乡镇所属的企业以及管辖范围内的经济组织、科技示范组织和专业户组织都可以设立单独的全宗。

二、针对乡镇档案全宗的设置的划分展开思考

在人民公社的时期出现“政社合一”的全宗设置方法,将公社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档案,设置一个独立的全宗管理体系,用来整理、存放档案,并向区、县的档案部门机进行档案的移交。随着档案管理体制的不断更新和改革,乡镇将党政档案全宗分开、政府和企业单位分开进行全宗设置,乡镇的档案全宗改革后出现了划分的问题。

乡镇档案是我国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镇档案如果在相同地区范围内的划分不能保持一致,就会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困难。目前,乡镇对于全宗的划分分为三种:第一,主张从党委和政府分开、政府和企业分设之日起再将乡镇党委、政府以及企业的全部档案做成“联合全宗”;第二,将改革后的党委、政府和企业三个机构分别设立档案全宗;第三,保留改革前的档案全宗不变。基于以上三种划分方法,结合我国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发展,“联合全宗”应该是最适合乡镇进行档案划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与人民公社时期的档案进行衔接,还能和其他的档案有所区别。“联合全宗”就是一个档案全宗保存机构,若干的档案资料之间相互存在必然的联系,却不太容易区分。也可以理解为“联合全宗”由若干个全宗构成,形成的每一个档案都是一个独立的机关,能够具备构成立档单位的基本条件;“联合全宗”中的每个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资料之间存在联系,不易区分,但却能够作为一个全宗档案来整理和保管。

决定乡镇档案运用“联合全宗”的方式进行全宗设置的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第一,乡镇党委、政府和总公司需要具备基本形成独立档案单位的条件。结合人事任免权角度来看,乡镇的党委可以任免支部以下党内的干部,乡镇的政府有权任免村民委员会以下的干部,乡镇的总公司可以任免公司直属分公司的负责人。结合工作角度来看,党、政、企之间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党委、政府和总公司都有各自的独立职能。结合财务和行文角度来说,乡镇的党委和政府普遍采用统一核算的方式,符合国家的财务预算,乡镇的党委和政府就能获得统一的开支,并且两个机构都能够对外行文。然而乡镇的总公司属于集体的经济组织,能够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进行单独行文。由以上分析能够看出乡镇的党委、政府和企业都具备构成立档单位的条件,并且都适合采用“联合全宗”进行档案全宗划分,比较符合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因此,进行乡镇全宗的设置时,不仅需要考虑构成立档单位是否符合基本条件,还应该考虑乡镇工作的实际问题。乡镇的党、政、企在人事和财务上不仅相互存在必然联系,还相对独立。党委主要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对乡镇党组织、政权、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方针;政府主要管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经济工作;企业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带领并发展乡镇各方面的经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委、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工作联系,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结合农村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乡镇工作具有范围小、工作内容多、干部少的特点,大部分的农村乡镇干部需要身兼数职,并且能够独挡一面,进行“联合全宗”档案划分是最有利党、政、企发展的全宗设置。

参考文献:

[1]杨洁.“国家档案全宗”在我国的引入、演变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5,17:8-9.

[2]唐育清.论档案馆现行档案的全宗排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169.

[3]任少丽,贾建成,徐广深.浅谈国家档案全宗内档案分类的层次性[J].山东档案,2001,02:34-35.

作者:赖树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开发的教育培训论文下一篇:成本控制下桥梁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