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语言生态环境论文提纲

2022-09-02

论文题目: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建设研究

摘要:生态语言学主张语言与外部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自身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语言系统与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的内部关系,认为语言多样性程度越高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更高的和谐性与稳定性。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语言的多样性和语言生态的和谐。本文的研究以生态语言学的“语言多样性”理论为主体框架,从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运用语言田野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使用现状,通过访谈等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单语使用者、双语使用者或多语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语言期待等进行调查。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并结合文献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田野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阐述。进一步结合社会文化、民族认同等因素分析,探讨内蒙古地区语言和谐及语言保护问题。本文除结语外,共从六个方面展开调查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介绍本研究调研地及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章首先从城市概况和语言分布情况两个方面介绍本研究的调研地——内蒙古通辽市;其次,从性别、年龄、民族、区域分布、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介绍本次田野调查的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内蒙古通辽市作为调研地具有很好的典型性,适合在该地进行本次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象符合调研要求,所得出的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第三章,调查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本章主要从语言使用调查方面描述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并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得到本研究所需的研究数据。通过分析,内蒙古通辽市大部分语言使用者汉语水平高于蒙古语水平,随着年龄的降低双语使用者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汉语的频率增高。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对通辽市各民族对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的知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语言态度方面的数据对通辽市公民对语言使用的态度进行分析。在了解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的同时,了解现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情况,为政府深入推行法律法规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参数。从数据上看,通辽市的市民对国家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偏低,政策的宣传效果欠佳,但语言使用者对汉语和蒙古语的态度都十分良好,没有出现排斥现象。第五章,总结分析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生态现象以及内蒙古通辽市的社会发展对其语言生态影响。首先,根据前文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特征分别为:蒙古语还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产生许多汉蒙混词、随着语言使用者年龄的变化不同语言使用呈现出层次性、语言景观字体大小体现语言顺位以及存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其次,从民族身份认同、社会语言认同、社会网络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析推进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人口流动,外部移民的语言与当地民族的语言进行语言接触造成直接影响。第六章,基于前文,提出保护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和谐的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多语和谐具有保护民族完整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本章从维护语言多样性、加强语言文字相关立法及执行制度、推进双语教育以及利用媒体途径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四个方面对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语言保护;语言和谐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研究概念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内蒙古通辽市概况及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 内蒙古通辽市概况

2.1.1 城市概况

2.1.2 语言分布概况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2.2.2 调查对象居住区域分布

2.2.3 调查对象民族构成分布

2.2.4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2.2.5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分布

2.2.6 调查对象职业分布

第3章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3.1 语言掌握程度调查

3.1.1 个体语言掌握程度

3.1.2 蒙古语单项技能掌握程度

3.1.3 双语习得情况

3.2 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3.2.1 通辽城市语言社区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

3.2.2 通辽市乡镇语言社区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

3.2.3 公共场所语言使用情况

3.3 途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3.3.1 广播电视语言使用

3.3.2 书籍报刊语言使用

3.3.3 互联网语言使用

3.4 通辽市语言景观使用情况

第4章 内蒙古通辽市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公众认知及语言态度调查

4.1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公众认知

4.1.1 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政策的应用

4.1.2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2 对现阶段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

4.2.1 对学习、使用汉语通用语的态度

4.2.2 对学习、使用蒙古语的态度

4.2.3 对汉蒙双语或多语使用的态度

4.2.4 对现阶段语言期待的调查分析

4.3 结论与思考

4.3.1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对内蒙古地区语言文字使用的意义

4.3.2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在内蒙古通辽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现象及影响因素

5.1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现象

5.1.1 蒙古族母语仍具较强活力

5.1.2 汉蒙混合话的使用

5.1.3 语言使用随着年龄呈现层次性变化

5.1.4 语言景观字体大小体现语言顺位

5.1.5 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

5.2 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影响因素

5.2.1 民族身份认同感的弱化引发蒙古语使用率降低

5.2.2 社会语言认同感增强加深汉语接受度

5.2.3 社会网络发展导致语言使用变化

5.2.4 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第6章 保护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和谐的建议

6.1 维护语言多样性

6.1.1 维护语言多样性实现语言和谐

6.1.2 语言和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6.2 加强语言文字相关立法工作及行政执行制度

6.2.1 加强教育立法工作

6.2.2 完善蒙古语文字行政执行制度

6.2.3 保障公民使用蒙古语诉讼的权利

6.3 持续推进双语教育

6.3.1 扩大蒙古语授课招生人数

6.3.2 鼓励开设蒙古语社会办学

6.4 利用媒体途径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4.1 使用转写软件为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档

6.4.2 利用新媒体作为媒介传播少数民族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蒙古通辽地区语言使用现状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2 内蒙古通辽地区语言使用现状调查问卷(蒙文版)

附录3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公众认知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4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公众认知调查问卷(蒙文版)

附录5 访谈提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程建设历史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民办高校师德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