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等体育专业教学现代化的基本理论构想

2022-12-27

现代化教学是与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实践活动, 是传统教学的一大飞跃与创新, 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高等体育专业教学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实现必然会涉及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 我们必须要从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 从而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

一、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新的人才观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 先进的教学观念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现代化教学的分析, 实现高等体育专业教学现代化, 首先要着力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教学活动。现代人才观念是教学观念现代化中最重要的观念, 是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通才型、创造型的人才, 要求人们具有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全面素质, 即 (一) 具有迎接科技和经济发展挑战的选择、吸取、运用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 具有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改革要求的现代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应变能力; (三) 具有良好的文明修养、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四) 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体育专业现代化人才, 是高等体育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现代人才观也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如果按照他们早期表现出来的天赋, 施以适应其特点的教育, 人人都可能成才。而我们传统的教学从来都是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 成绩好的学生被视为“人才”, 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成绩差的学生则往往会受到冷落, 甚至受到批评或指责。在这种人才观的指导下, 学生被塑造成为统一规格的“产品”, 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掉了。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在这种人才观指导下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 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 作为学校和教师, 首先应该树立新的学生观, 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 认识到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 教师必须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技术、身体基本素质等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类型、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其次, 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空间, 应该彻底履行教师的职责, 热情鼓励并主动帮助学生的个性学习和发展。树立“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二、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分别于1980年、1986年、1991年、1997年2003年做了5次修订, 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不同时期的调整。70年代末, 学校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型的人才。这一时期的教学“重视知识的掌握”。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引进了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要求人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还要具备多种能力,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就成为80年代初期我国教学的主旋律。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全面学习的基础上, 具有从事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和计划管理场地设备等工作能力。”自90年代初期,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 科技的日益进步,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识到, 我们所培养的人才, 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具备较高的智能水平, 还应具有健全的个性, 以及良好的品德和身体, 因而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人才便成为这一时期教学改革的目标。这一时期体育教学的目标调整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时代发展到21世纪,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 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就是创新能力, 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于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 将培养创新精神明确纳入了教育目标, 这是我国在教育目标上的重大突破, 为我国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指导。在这一背景下, 2003年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修订为“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在传统的知识、技能教育方面是有显著成绩的, 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却相对比发达国家显得落后。发达国家的高等体育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当前的高等体育教育改革要适应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承的同时, 教学目标也要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来, 尤其要强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能反映社会文化、体育为文化各个领域中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和要求, 即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和追踪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现代化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 因而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 要反映时代特色,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一直是以分科教学为主, 各门学科以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组织而成, 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 适应能力较差, 往往解决不了复杂的实际问题。这既不符合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也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科技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并以综合为主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体育教学内容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合理吸收各学科领域最新的科学成果,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使课程内容体现出时代特色, 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知识。 (二) 学科、术科内容要结构化。这便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和各项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法则, 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以适应现代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 (三) 教学内容要做到整体结构上的优化, 编制上的灵活化, 通过对原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形成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要求, 具有基础厚实、覆盖面宽、综合性、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 课程设置要综合化。这一方面是指打破学科界限,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实行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 开设综合课程, 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 综合设置各种类型的课程。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 要协调好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 避免因课程设置比例的不合理而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五)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在教学内容的规定上要注意新闻是最新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事实第一性生的或是正在, 新闻第二性发生的事实, 事实发的报道, 浅概括事生在前, 新闻发生在后实加工编辑而成。的事, 事实是新闻发生的实是新闻的原材料, 前提新闻, 又是谈存在是新, 而那些没有事闻存在的依据, 实依据的信息没有了事实就, 不能称之为新闻没有了新闻的合法, 新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坚所以在新闻的一切活动中, 持新闻的真实性一定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一方面坚持新闻的真, 就是在新实性在于:闻工作中坚持党的的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 仔发、细去对待每一条新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避免以偏概全养成科学认真, 真以入点进代行面调。查新研闻究工, 作不者仅要要做做到到真所实报地道反的映单生个活事, 就情要的深真实实展、趋准势确上, 去尤把其握要事注物意的和真善实于性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性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不可一概而论。

四、变革教学方法, 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个性化为基础的社会, 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多方面、多种类型和多种规格的人才, 而这种需求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展开个性化教学。高等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 就更应该重视人的主体价值, 从而唤起所培养人才的主体意识, 发挥其主体活动能力。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常常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学习、吸收储存知识、技能, 教学方法上强调讲解、示范, 并用重复练习、达标、考试来进行强化, 因此, 教学方法比较单调, 其功能也显单一, 知识与知识、动作技能与动作技能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中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应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 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发挥其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当前, 国内外一些教育家和一些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倡导和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一些体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也创造出了情境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较多的教学方法。实际上, 这些教学方法也就是把自学、自练、讲解、示范、演示、讨论、实践等单个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律科学组合、排列, 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组合。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启发式”作为总的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前, 在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中, 有些学校和教师一方面是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 另一方面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还在普遍运用, 这不但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结果, 培养的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能够管理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队伍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 没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任何教育改革既不能持久, 更无法获得成功。新型的高等体育教育需要新型的体育教师、科学的管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设备电子化、传递教学信息手段现代化、教学时空的广泛适应性等特点, 这不但更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扩大了教育规模, 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教学方法。但相对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 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 离开真实, 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 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所以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是坚持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

宁信力。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

长和引导力, 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

川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 那些得到受众欢迎的媒

体, 都是因为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另一方面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就是:

要绷紧政治家办报这根弦, 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在我国,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而党和政府的工作宗旨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此社会主义

一些较发达国家,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手段还有一些差距, 普及率、利用率都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思想仍然停留在示范加讲解的传统教学手段时代, 认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得不偿失。当前, 首先亟待解决的就是要提高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水平, 转变教学观念, 组织教学人员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培训, 使他们系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技能, 要营造普及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这样的氛围和环境是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人人必须参与的大学习氛围和环境。其次是学校、院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人事分配方案和建立切合发展实际的评价体系, 鼓励和强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和训练, 真正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通过改革, 逐步使教师队伍由管理型向研究型转变, 由操作型向开发型转变。使其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研究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六、改革学习评价, 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一般来说, 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 我国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是:重知识, 轻能力, 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 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 轻纵向对照;重共性, 轻个性, 重教师的评价, 轻学生自评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学围绕着分数转, 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心理负担过重, 高分低能。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全面、整体地评价学生的学习。首先在评价范围上, 既要考查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掌握, 考查能力是否提高, 还应评判态度和习惯;其次在评价标准上, 要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 (相对评价) 转向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 (绝对评价) 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三在评价主体上, 要改变以往的封闭式评价, 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还应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评价的积极性, 形成评价主体多样化的开放性评价;第四在评价内容上,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偏差;第五有特点地进行评价, 在评价时要考虑学生在身体素质、技能、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 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评价标准, 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学习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全面、积极、有特点地评价整个教学过程, 有利于教和学活动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曹表阳, 稳步迈向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 1995, (3) ;13。[2]李江原,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略论[J], 教育现代化, 1999, (1) :10。

参考文献

[1] 曹表阳, 稳步迈向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 1995, (3) ;13。

[2] 李江原,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略论[J], 教育现代化, 1999, (1) :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浅析分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