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筑业统计系统

2023-02-22

第一篇:江苏省建筑业统计系统

江苏建筑业统计数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省建筑业统计数据的管理,确保统计信息数据管理的严肃性、规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建设统计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建筑业统计信息系统内全体用户。

第二章统计报表的审核

第三条建筑企业应根据统计报表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月、季、年等定期统计报表(企业生产报表和财务报表),并对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四条各市、县(区)负责工作的建筑业统计工作的部门应及时对统计报表的数据进行认真复查、核实、汇总并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定期发布分析报告。

第五条企业上报数据须经各市具体负责建筑业统计的部门审核、评估后方可使用,省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对统计数据有最终审核权。

第三章统计报表补报和数据变更

第六条统计数据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造成漏报的企业,应在报表上报最后期限后6个月内补报数据,递交补报申请、补报工程结算收入发票原件和复印件、年度审计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并经所在省辖县(区)、市建筑业统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

第七条 对误报数据的企业,必须递交情况说明和数据变更申请,重新报送报表,提供工程结算收入发票原件和复印件、年度审计报告原件和复印件,经所在县(区)、市建筑业统计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后,报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核实确认。

第八条 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定期召开建筑业统计数据管理专题会议,对申请变更数据、补报数据的企业实行集中审核、审批。专题会议形成纪要在《建筑业统计信息专栏》公布。

第九条 各地应加强对经常发生漏报、误报企业的管理监督,定期组织催报。凡发生漏报、误报情况的企业在申请补报数据时,应送县(区)、市主管部门审核,经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签字确认,集中报送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不再接受单个企业的申报要求。

第十条 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屡次迟报统计数据或不报统计年报、一年内不报统计定报的企业由当地建筑业主管部门集中组织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为半年,整改期间应对其报表数据进行严格审核。

第十一条 凡变更数据、补报数据不再计入月、季、年报数据汇总;年度补报企业不计入各地建筑业统计月、季、年度报表上报率统计。

第四章管理责任

第十二条各省辖市、县(区)建筑业统计数据未经当地统计局审核、评估的,不得公布;对擅自公布统计资料、数据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各省辖市、县建筑业统计主管部门应当对所辖统计数据管理负全责,具体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加强与当地统计局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调,确保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

第十四条 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对全省的数据管理负全责,有权要求各地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情况。建筑业统计信息系统统计数据是全省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从事行业监管的唯一合法来源,其它建筑业数据填报应与建筑业统计信息系统统计数据相一致。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建筑业统计工作诚信制度,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屡次迟报和不上报的建筑企业列入统计不诚信企业,各级主管部门应定期予以通报。

第十六条 省厅将定期对各地建筑业企业统计年报、季报上报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二级以上企业月报上报情况,三级、不分等级和劳务建筑业企业的考核由各省辖市建筑业统计部门确定。

第五章附 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业发展与综合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0年8月10日起施行。

第二篇:统计工作标兵-江苏统计局

申报“最美统计人”事迹材料

默默奉献的统计标兵

淮阴区统计局

丁玉成

提起淮阴区统计局的丁玉成,大家会一致称赞他为人随和、工作负责、精通业务。作为统计工作战线上的热血青年,丁玉成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统计工作的第一线,先后从事过工业、农业、贸易、服务业、投资等统计工作。他精心组织过全区人口、经济、农业等全面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基本单位调查、人口劳动力调查等多项省、市、区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他先后在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工作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

一、勤奋学习,练就扎实业务功底。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适应新形势和统计工作的需要,他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先后参加了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2010年10月取得中级统计师资格。通过学习,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轻车熟路,向领导汇报时胸有成竹,在基层指导工作时得心应手,成为统计业务工作的“领头羊”。 在历次普查和抽样调查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平凡的统计工作岗位上,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他好学上进,刻苦钻研,练就了较强的统计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二、恪尽职守, 出色做好统计工作。

淮阴区人口多,面积大,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不但要做好正常的月报、季报、年报,还担负着国家大型的普查和省、市区的各种抽样调查工作,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列全市靠前。为了做好统计工作,他首先考虑培育全区统计人员,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积极谋划统计规范化建设;其次是完善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台账,把各种资料整理归档。对于同事和下属碰到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诿,总是尽心尽力地解决。在历次普查中,他都担任淮阴区普查骨干,全面负责普查各项工作。作为重点区,淮阴区的统计工作难度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认真负责,积极发扬知难而进,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过程中,他编撰了淮阴区普查各种方案,独自培训了全区近千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荣获省级普查先进个人。

三、爱岗敬业,严格把握数据质量。

为了摸准统计数据,如实反映情况,当好领导参谋,他多次深入到企业、村、居委会和农户了解真实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精心指导各项调查工作,使调查数据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现在直报的企业越来越多,有些单位出于各种考虑,拒报、瞒报统计数据,为核实情况,解除企业主的疑虑,他经常到企业找他们谈心,沟通思想,为了一个数据,多次跑到企业核查。有的企业主不理解统计数据真实和及时的重要性,很有牢骚,他便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有一次,在核实某企业的数据时,一连跑了三次,都被企业老板以各种理由搪塞,无功而返,第四次,他一大早就等候在老板的办公室门前,当老板又一次看到他时,老板被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觉得很过意不去,当时就当场安排财务人员和他进行对接。2014年11月,他发现有两个企业有瞒报收入的现象,他来到这两个企业,耐心细致地宣传统计法规,做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并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使他们打消思想顾虑,如实上报企业收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2012年,国家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以后,保证源头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成为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开展以后,催报和审核工作给统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全区所有“三上”企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上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他一方面要关注网上直报进度,及时进行提醒催报,另一方面要对联网直报业务进行细致的讲解,为基层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走访企业,为企业统计人员演示工作流程,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所有“三上”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切实做到数据来之有据,查之有源,不虚报,不瞒报,做到真实可靠。

四、甘于奉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甘于奉献是统计人必有的精神。统计工作绝不是一些人所谓的“统计加估计”随心所欲写数字,而是基于实际,实事求是,经过详细的调查记录和严谨细致的汇总、分析、核算才能得出大家最后看到的反映经济社会情况的准确数据。统计是科学决策和现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信息是作决策、搞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在统计工作中,他不断加大调查力度,针对经济社会行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经常性地深入村(居)、企业、农户家中进行专题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做好统计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目前有3篇统计调研文章在国家级期刊发表。

2013年,是省对我区小康建设验收之年,他撰写的《2013年上半年淮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为淮阴区实现小康建言献策,为区领导决策小康起到重要作用,得到区领导肯定,最终通过江苏省小康验收。之后,我区开始新小康的征程,所撰写的《新小康 新机遇 新挑战》为淮阴区实现更高水平小康作了分析,已报送区主要领导审阅。

五、忘我工作,谱写动人的敬业乐章。

自参加统计工作以来,他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统计工作中,经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并多次亲临生产现场,与行业、部门责任人进行密切交流,按时按要求圆满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每个休息日他都在忙碌中度过,白天事情做不完晚上带回家里做。因为忙碌他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儿子,妻子没少埋怨,儿子打电话,“爸爸你还不回来嘛?”为此他深感愧疚。有时候,他就是这样一个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努力工作的人。在统计工作中,他默默无闻,勤恳耕耘,形成了严谨求实、照章办事、认真负责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他立足平凡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坚守在统计工作第一线,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平凡的笔迹书写了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不平凡事迹。

第三篇:建筑业统计分析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1

22010年3月23日

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高港区建筑业生产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我区建筑业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投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益有新突破。但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偏小、效益欠佳等问题仍需加大改进的力度。

一、基本情况

1.建筑业生产经营不断壮大。2009年,我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62家,新增1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49.25%,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61亿元,同比增长54.75%;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为398.13万平方米,同比增

- 1 -

长17.15%。

2.建筑安装业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亮点。2009年,建筑安装

业完成产值6.30亿元,同比增长76.47%,增幅高于建筑业总产

值增速27.2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3.装饰装修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装

饰装修产值9280万元,同比增长69.99%,增幅高于建筑业总产

值20.74个百分点,我区装饰装修业虽整体规模较小,但已成为

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

4.建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区计算建筑业劳动

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29003人,同比增加22.57%。

5.签订的合同迅速增加。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的

合同额为71.45亿元,同比增长62.9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65.59

亿元,同比增长82.17%。新签订合同额的增加,有力的保障了

企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我区建筑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建筑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长期困扰建

筑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1.工程结算成本居高不下,费用支出增加。全区建筑业企

业工程结算成本17.26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78.67%,处在

高位区间。下半年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结

算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过快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

济效益的提高。

2.工程技术人员相对不足。全区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

包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30003人。其中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只有

2212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7.3%,与建筑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均

有较大的差距。

3.建筑业应收工程款仍然过大。今年以来,建筑业企业应

收工程款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但年底应收工程款仍有

2.92亿元,其中竣工工程款1.64亿元,占全部建筑业企业应收

款的56.16%。因被拖欠工程款形成的“三角债”问题依然存在。

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是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清理建设领域

拖欠工程款的工作决不能放松,各级相关部门还要做长期不懈的

努力。

三、对策建议

解决困扰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大力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建筑业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区“集

聚产业,集聚人气”和“泰州港核心港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1.完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

准入限制,改革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企业

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引导企业走出家门、

走出国门去承包工程,输出劳务。

2.抓好质量工作,打造精品工程。工程质量是占领建筑市

场的本钱,是企业可信程度的依据。企业应确保规范操作,认真

制定工程创优战略指标,狠抓落实。通过贯彻国际质量认证标准,

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自身要把好技术质量关,做好施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

队伍素质,确保有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建筑施工队伍,为创精

品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水平。针对成本费用增长过快、

影响赢利水平的状况,各建筑业企业应抓住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机

遇,适应建筑市场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

换经营理念,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并最

终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

4.加大清理力度,防止新欠款产生。继续加大清理工作的

力度,加强对还款计划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规范清欠的

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清欠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清理以往拖

欠款的同时,防止和避免新拖欠款的产生。

撰稿:马宗佑审签:马步忠校对:马宗佑

本期发: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泰州市统计局 。高内准字第007号共印30份

第四篇: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

关于开展2011《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

核验换证工作的通知

苏建建管〔2011〕778号

各市建设局(委)、泰州市建工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张家港保税区规划建设局,省有关厅、局:

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建法〔2002〕264号)的要求,经研究,现决定开展2011〘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核验换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在我省注册的本省建筑业企业(含中央在苏企业)和进入我省长期施工的省外进苏建筑业企业,均须核验换证。

二、本省建筑业企业〘手册〙核验换证工作由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省有关厅、局具体安排实施;省外进苏建筑业企业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核验换证工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三、核验换证工作要求

(一)换证时间:自发文之日起至2012年3月底。

(二)对换证前一年内存在〘施工企业失信行为主要内容〙(苏建管企〔2006〕26号)所列行为,被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罚通报的企业,可不予换发新证;未通过2010年建筑业企业资质网上核查和未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得发放〘手册〙。

(三)核验合格后换发新证。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所需数量向我厅领取。企业应将原〘手册〙保存好,作为企业资质升级和个人执业资格认定以及在评先评优中对合同和业绩认定的重要依据。

(四)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换证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结合对企业的信用考核和评价,切实做好〘手册〙核验换证工作。

工作中如有问题,请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联系,

联系电话:025-51868627。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第五篇:2010年建筑业统计分析

我国建筑业2010年发展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52981亿元,比上年增加5715亿元,增长1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签订合同总额为169074亿元,比上年增加35545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25.9%。到2010年底,共有

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突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1),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6%。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由1980年的4.3%上升至近两年的6.6%。这一比重,30年间呈现波浪起伏、平缓下滑和持续上升3个阶段(见图2)。1993年曾出现波峰,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4%;之后一路缓慢下滑,至2001年出现拐点后一路上升,直至2009年再创新高,达到6.6%;2010年继续保持6.6%的高贡献率,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建筑业的发展,不但大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即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2.5%(见图3)。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是2000年建筑业总产值的7.6倍。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是2000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的4.8倍。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883元/人,比上年增长11.2%,分别是2000年、2005年的3.46倍、1.75倍,建筑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产值利润率达到3.6%,与“九五”期末(2000年)产值利润率1.5%和“十五”期末(2005年)产值利润率2.6%相比,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建筑行业总体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见图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全国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其中:新开工面积37.43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7.34亿平方米,增长24.4%;实行投标承包面积为58.5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平方米,增长18.9%。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46亿平方米,增长5.9%。从2000年至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见图5),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

2010年,实行投标承包面积占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83.5%。从2003年至2010年,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17.2%,建筑市场竞争更为规范化(见图6)。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近年来大规模投资增长对工程建设产生强劲需求,为建筑业的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投资4万亿元加快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30%的基础上,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3.8%,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投资继续增加,投资拉动建筑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10768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435.49亿元,增长26.3%。从2004年到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6%(见图7),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增幅继续加大,高于年平均增长率2.7%。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增加。到2010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70061个,比上年同期减少756个。从2009年起,连续两年建筑业企业数量小幅回落(见图8)。虽然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但总产值、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全国建筑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为6939个,比2009年减少127个。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7年为13.3%、2008年为12.3%、2009年为9.98%、2010年为9.9%。

全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连续多年稳定增长。2010年从业人数为4043.37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数为895.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2.2%。“十一五”期间,各年从业人数增长率分别为6.6%、8.9%、5.8%、10.8%、10.1%,年平均增长8.4%(见图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近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也逐年递增。198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648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5%;到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4043.37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建筑业不仅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同时吸纳了城市化及农村结构调整所转移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发展增速减缓,但竞争力增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包括咨询设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与2009年相比,增速降低18.6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5%,与2009年相比,增速降低14.2%。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

2010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新签合同额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全年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1.1万人,同比增长4%,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4.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万人。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760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万人。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但总体竞争力持续增强。进入全球225强承包商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34家增至2009年的50家,2010年再增4家,上升至54家;

进入225强的我国企业总营业额也由2000年的47.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05.73亿美元,提高9.6倍。鉴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要市场的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刚性需求,而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我国承包企业建设能力和水平在已有市场中的良好口碑,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前景依然看好。

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强者恒强我国建筑业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而内蒙古、西藏等地产值增长缓慢。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地区仍然是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分别为12323.59亿元、11859.99亿元、5495.11亿元、5196.02亿元(见图10)。这4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6.6%。其中,江苏省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浙江省今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5.4%,即全国建筑业1/4的产值由这两个建筑强省完成(见图11),而且这一状况保持多年,体现了建筑市场竞争中强者恒强的特点。排名第

三、第四的山东省和北京市总产值相差不大,但与排前两位的江浙两省差距较大,均达不到前两位产值的一半。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变化较大的是上海市和辽宁省,上海由2009年排名第五变为第八,这与2010年世博工程完工,世博会期间本市建设工程基本停工有关;辽宁省由排名第九跃变为第五,总产值大幅增长38.7%,这与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建设息息相关。

建筑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省还有广东、河南、湖北、四川4省,紧随上述10省市的是河北、湖南、陕西3省,它们的总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以上13省市(也是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前13位)的建筑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4,显示出强者恒强的特点。

为提高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水平,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打破地区分割,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兼并和跨地区跨行业多方式联合经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中西部地区发挥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建筑市场,完善机制。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各地区均衡发展。受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投资影响,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2010年1月~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1290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中部地区投资

746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西部地区投资5986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但投资增速都有所回落,中部和西部地区回落幅度较大。

受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建筑市场分布也相对集中(见图12)。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前10位的省市中,除河北和安徽外,其他8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均排名在前

10位(见表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江苏、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2809.04亿元和22585.11亿元)两省建筑业产值分列第一和第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不高,分别位列全国的第22位和第24位,但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在第4位和第8位,说明这两市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较强,完成的总产值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外省市完成的,企业对外拓展能力较强。河北、安徽等省虽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分别位列全国的第6位和第9位,但本省建筑业总产值并不高,分列全国的第11位和第14位,说明该省区开放度较高,外省市施工队伍进入较多。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2010年,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总额为

107683.95亿元。有10个地区新签合同额超过4000亿元,这10个地区是浙江、江苏、北京、广东、湖北、山东、辽宁、上海、河南和四川,这10个地区新签合同额占到全国的64%。新签合同额排名前两位的仍然是江浙两大建筑强省,但位置互换,浙江省由2009年新签合同额比江苏省少387.89亿元变为2010年比江苏省多943.48亿元,新签合同额位居全国第一。加上上年结转合同额,2010年浙江省合同总额达到20338.42亿元,江苏省合同总额16770.32亿元,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建筑企业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发展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和辽宁省首次进入新签合同额前8位,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各地区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排序和地区构成比例图,分别见图13和图14。 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2010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的省份共14个,比上年增加1个,这14个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1.3%。其中有五个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分别是:江苏576.81万人、浙江548.84万人、山东305.09万人、四川298.15万人、河南221.28万人(见图15),都是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

2010年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全国平均为205883元/人,比上年提高11.2%。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其次是上海和湖北,分别为368151元/人、346105元/人和268778元/人。陕西、北京和广东分列第

四、第五和第六,分别为263028元/人、254765元/人和245702元/人(见图16)。

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的省份中,只有浙江省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略高于全国平均值,江苏、山东、四川和河南省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因此,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效率低下、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建筑市场更为开放,在外省完成产值逐年提高2010年,各地区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为29225.23亿元,比2009年增加6755.29亿元,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

筑业总产值的30.7%。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居前3位的是浙江、江苏和北京,分别达到5721.08亿元、4472.83亿元和3265.34亿元。这3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的46.1%。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和湖北,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均在1400亿元以上。详见图

17、图18。

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跨省完成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状态,建筑市场日趋开放,但各地区建筑业外向流动性却有很大差别。2010年“外向度”(在外省、市完成的产值占本省、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排名前5位的地区是北京、浙江、福建、山西和天津,分别达到62.84%、48.24%、40.43%、39.89%和36.68%,对外拓展业务力度较大。各地区建筑业外向度排序(见图19)。与2009年相比,外向度提高幅度较大的有:上海、北京和广西;外向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的是:吉林、山西、宁夏、黑龙江、贵州、辽宁、内蒙、陕西和广东,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拓展能力。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74.8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排名前5位的是广东、上海、山东、江苏和四川(见图20)。这5个省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占全国各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全部营业额的51.3%。与2009年相比,2010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提高幅度较大的有重庆和湖南;有不同程度降低的是:海南、山西、贵州、甘肃、辽宁和河北。 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30.2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排名前5位的是上海、山东、广东、湖北和四川(见图21),其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全国的61.02%。与2009年相比,2010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提高幅度较大的有陕西、吉林和四川等地;有不同程度降低的是:上海、北京和辽宁等省市。

统计数据显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四川、湖北等省对外开拓能力在逐步加强。

说明:

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2010年建筑业特、一级资质企业基本情况分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的专业承包一级企业数据。

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国家统计局《2010年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快报》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12月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快速调查统计快报》

4.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5.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简明统计》

6.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0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简明统计》

7.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按省市区排名》

(执笔人:赵惠珍 程飞 王秀兰 金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 中国建筑业协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下一篇:教师师德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