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消费心理管理论文

2022-05-0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众消费心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顾客反客为主,已经成为主人,我们只有顺应他们的需求,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并不容易的商业比赛。陈禹安心理管理学家,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微信公众号:xinlichenyuan近来有一种说法十分流行,说是中国的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

大众消费心理管理论文 篇1:

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互动式小班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独立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栋梁,高校稳则社会稳;高校安则社会安。社会环境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的安全稳定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给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们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安全教育常识,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授课教师应该思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安全教育课 互动式 小班

安全是人类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有活动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高校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作为未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生活学习安全的优劣对于其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师比例不断提高、办学环境不断开放,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越来越社会化、多元化、复杂化,大学生群体已经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趋势,大学生安全问题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20世纪90年代末,普通高校一时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应运而生,称之为独立学院,其属性为本科阶层二级学院,举办方式是按普通本科高校的新体制、新框架进行。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到22岁之间,属于青春中期,这个年龄段人群最大的特点是从外貌上看他们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和生理功能,可以实施成年人的本能行为,但由于其心理年龄较小,再加上社会化程度不高,刚刚离开父母,故很多行为不够理性。而独立学院学生与一本、二本大学学生比较而言,又有其他的心理行为特点。例如更具个性兼活力,内心世界具有两重性,个人意识与集体观念之间常呈现矛盾状态,学习意识和行动有一定的偏差,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相对一本、二本学生更大等等。面对此类现实状况,除由辅导员进行日常的教育管理、设置专门的心理疏导人员、健全心理管理体系和安全防控、治疗、康复机制外,合理地安排设置安全教育课是大学中安全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据调查,高校安全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和基础课,由大量的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课是由保卫处或者是辅导员承担,且均为150~200人左右的大课,这就显得教学力量稍微薄弱。而部分高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慕课,或是大型讲座的教学方式,这就给学生一种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的感觉,学生自然也就不重视这门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传统的安全教育课老师大多是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点,只注重基础安全教育,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安全教育课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价值的课程,瞬间变得得索然无味,学生更是厌倦。

由此,停止传统的说教教育课则势在必行,而互动式小班授课能够让受众者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课堂过程中来,其作用及效果不言而喻。

笔者构建的互动式课堂整体由两部分构成:(1)基础知识概述;(2)针对内容学生分小组互动。课程受众为大二下学期学生,授课内容为《预防非法侵害》,包括预防生命健康非法侵害、预防校园滋扰、预防非法性侵害、预防艾滋等内容。課前下达了预习任务,并针对50人的小班平均分成5组,要求每组准备针对不同安全知识方向的短剧,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或本学校存在的常见问题,由几人共同表演,一人进行讲解总结;之后由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安全词汇之“你比划我猜”,比划的同学通过肢体语言表演出所出示的安全词汇,猜的同学要求说出该安全问题常出现的情况以及该如何预防,优胜组将对最后一名的队伍进行“弹脑壳”的惩罚。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们情绪较为高涨,能够在预习中牢记知识,在欢乐中受到熏陶。后期,班级宣传委员将各小组表演的短剧用手机记录下来,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将快乐学习安全知识的气氛传播给其他同学。课程作业以《面对非法侵害我想说》为题,结合课题所识所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效果较说教课显著。

安全教育课的合理设置具有现实可行性。它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个社会人均需要一种自我保护的安全责任意识,才能正常生活于纷繁的社会中,而这种意识和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形成的。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增才干的黄金期,接受安全教育和管理,学习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正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过程。但由于90后大学生,特别是95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喜爱符合自己“口味”的新鲜事物。面对此类新情况,笔者在教授安全教育课时,牢牢抓住教学大纲,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立足于社会和学校的发展现状,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共同将安全教育课提升至趣味性教学,寓教于乐;并通过新媒体将学习成果加以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间接将安全知识传播至整个校园。由于小班授课,课堂更灵活且易掌握,打消了大部分学生想在大教室“浑水摸鱼”的念头,积极参与其中。利用小班课堂互动甚至反转、新媒体信息的推送相结合的授课模式进行安全教育课的讲授,是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利于学校安全稳定的最佳途径。

独立学院在现今社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更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应时刻保持“稳定压倒一切”、“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充分发挥各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手段、宣传媒介,切实将安全教育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实实在在,落实到位,以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赵雪.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G]. 中国计量学院,2014, 1.

[2] 黎藜.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A].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8(8): 118-119

[3] 蔡文政, 殷云林.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J]. 中国市场. 2015, 11(45): 162-163.

[4] 王绍让, 李鸿浩. 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影响因数及对策[J]. 消费导刊. 2008-3: 223.

[5] 白艳红.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1: 137.

[6] 蒋娜红. 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A].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115-119.

[7] 郑宝.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调查及教育新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 102.

[8] 宗传鑫, 罗赣虹.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J]. 2017, 2.

作者:刘学

大众消费心理管理论文 篇2:

从人性的角度理解互联网下半场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顾客反客为主,已经成为主人,我们只有顺应他们的需求,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并不容易的商业比赛。

陈禹安

心理管理学家,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微信公众号:xinlichenyuan

近来有一种说法十分流行,说是中国的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这一说法的背景是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已经消失,绝大部分的人已经成为网民,再靠简单的规模拉动已经无法支撑各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指数级增长了。互联网的世界确实已经到了分水岭。

那么,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顺应这一巨大的背景性变化而取得当下及未来的成功。

从我对互联网技术及商业的连续性观察来看,互联网的下半场和上半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互联网上半场:以技术为圆心、资本为半径

互联网的上半场可以说是以技术为圆心、资本为半径来画互联网商业这个圆圈的。这是因为在互联网初兴之际,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科技的陌生感、神秘感和不确定感,营造出了一个认知上的巨大的模糊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明确情境下,人们按各自大脑中的思维等号行事,各安其分。但是在模糊情境下,人们头脑中因没有可以用于指导行为的思维等号,故而只能向外界寻求,以他人的言行作为从众的标准,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盲从。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普遍采用免费模式,也是为了极大地降低人们的恐惧感,让人们无须担心会因为使用互联网各种商业应用而遭受损失。而背后买单的则是各类风险资本。烧钱从而也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式。

不过,互联网的颠覆性实在太大了,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摸透其规律与走向。但很多创业者在风险投资的强力支撑下,推出的各种试探性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却因为社会缺乏真正正确的规范,轻而易举地吸引了众多的模仿者和追随者。

但也正因为谁都不懂互联网如何与商业结合,试错率自然就很高。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茬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倏忽而兴、倏忽而亡的本质原因。而作为消费者的无知大众,则别无选择地在一轮轮的商业兴替中随波逐流。在这样的商业情境下,互联网商业只是按照科技的节奏快速奔行,并不怎么尊重消费者作为人的人性,甚至很多公司为了攫取一时之暴利而滥用人性。

受淘宝“双11”刺激的买家在买多了之后用不着,便有为买家量身定做的闲鱼社区作二手处理。这样的买卖一条龙真的是贴心的服务吗?

靠着一夜情而兴起的社交服务,是不是真的帮用户解决了情感刚需呢?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免费模式,在培养出了顾客的恶性依赖后,是不是真的能天长地久?

互联网下半场:以人性为圆心、科技为半径

而当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消费者经过百转千折的历练教育,摆脱了对互联网商业的陌生感、不适感后,一切都改变了。

美团创始人王兴也许是最早感知到这种变化的互联网大咖之一。最近,在“经济100人”论坛上,王兴谈到了互联网下半场的三大机会,分别是上天、入地、全球化。所谓的“上天”,是指高科技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入地”,一是指根据客户需求,根据新的场景和模式,从体验、成本上去创造价值;“全球化”,则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无边界性,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抛开“全球化”不说,从更本质的层面来看,所谓的“上天”“入地”,就意味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圆圈不仅必须以人性为圆心、科技为半径,还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消费者作为人的基本属性,从感性的层面去理解他们的需求。

以技术为圆心,技术是冰冷的、理性的,光靠风险投资拉动的商业模式未必能引发消费者的持续共鸣。以人性为圆心,人性是温暖的、感性的,在击中了消费者的情感软肋后,技術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上下半场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之大,甚至大到可以从主客易位的角度来看待。

互联网的上半场,可以说是科技公司的主场,顾客们听凭技术的指引而盲目跟从。而互联网的下半场,则是消费者的主场,已经觉醒了的消费者们不再是任由支配的羔羊了,而是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偏好什么样的满足。

如何跑赢下半场

对于互联网公司(以及越来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传统公司)来说,充满技术优势的上半场结束之后,它们不得不面对以顾客为中心、人性为主导的下半场比赛了。它们该何去何从?

从我的观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顾客的完整化

顾客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需求必然是完整的,渴望自己能够以人认知能耗及行为能耗最低的方式获得完整性的需求满足。这直接促成了平台化商业模式的形成。此前,行业的分工明晰,壁垒森严,但现在跨界成为主流。这源自“完整顾客”带来的内在商业动力。

2.顾客的玩家化

消费者的身份意识从最初的“顾客”,先是演变成了“用户”,进而演变成了“玩家”。用户是工具思维的产物,密切关注产品的功能性。而玩家是玩具思维的产物,密切关注产品的情感性。顾客已经玩家化,商家也必须玩家化,才能与之同频共振。

3.产品的膨胀化

产品的概念内涵不仅仅是产品的实体,也包括价格、渠道、促销,即4P融合于1P。但主要的是,产品必须带有精神内涵。比如褚橙的热销,很多人认为是品质好。但比褚橙品质更好的橙子并不少见,为什么没火?还有的人认为背后的电商推手营销做得好。但同一家电商再推柳桃、潘苹果,却没有再度大火。而柳传志、潘石屹的知名度并不亚于褚时健。关键在于,褚橙的精神内涵中有褚时健永不言败的励志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4.消费的节能化

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喜欢偷懒的偏好成为可能。综合能耗低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受到当下及未来消费者的青睐。综合能耗可以分为时间能耗、空间能耗、价格能耗、学习能耗、安全能耗、关联能耗等,融物理成本、生理成本、心理成本为一体,是一个全新的成本概念。

5.交易疗愈化

交易将不再只是交易。饱受心理困扰的现代人将会越来越需要具备一定精神疗愈效果的产品。未来的营销必须具备针对消费者情感的识别以及疗愈能力。

以上这五点,将会是互联网下半场商业营销的主要趋势。每一点都可以展开详细地论述,限于专栏的篇幅,只能概要性地加以总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我刚刚出版的新书《互联网商业的下半场:打造以人性为圆心、科技为半径的商业模式》。

总之一句话,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顾客反客为主,已经成为主人,我们只有顺应他们的需求,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并不容易的商业比赛。

编辑:

方 远(微信号:swei-226)

大众消费心理管理论文 篇3:

无形产品:我玩,故我在

对无形产品或有形产品的无形环节实施玩具思维,就如同傍大款一样,要傍就傍“注意力大款”或“影响力大款”。

心理管理学专家

我们曾经以iPhone手机、特斯拉电动汽车、智能手镯等实体产品为例来阐述正日益成为主流产品战略导向的玩具思维。但事实上,玩具思维不仅仅适用于有形产品,也适用于无形产品(服务)或有形产品的无形环节(比如营销推广)。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玩具思维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属于“道”的层面,其核心要义始终体现在形而上的“玩”上,而无须僵化固定在形而下的“具”或“器”上。

但是,由于人们与生俱来的认知特性,显然是那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体玩具要素更能赢得关注与偏爱。无形产品或有形产品的无形环节从一开始就因为缺乏可视化元素而存在着先天不足。更为甚者,有些无形产品除了抽象之外,还枯燥、乏味,简直与玩具思维背道而驰。

要想转无形为有形,化腐朽为神奇,必须通过可视化嫁接,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玩具思维要素从外部导入无形产品中,形成记忆关联,从而实现“曲线救国”。

“冰桶挑战”:让人玩疯,才叫逼格

源自美国的“冰桶挑战”就是通过可视化嫁接实现无形产品的玩具思维的一个完美案例。

在“冰桶挑战”的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无形产品——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英文简称为ALS)患者募集善款,用于研究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生活。ALS患者的大脑会丧失控制运动神经的能力,肌肉逐渐萎缩,俗称“渐冻人”。最著名的“渐冻人”患者是霍金。但是,尽管有霍金这样的世界名人作为“代言人”, ALS仍然是一种深奥复杂的医学病症,没有几个人能搞懂其确切含义。如果直接就此向社会公众展开募捐,效果可想而知,该病种2013年募集的善款不过区区280万美元。

2014年,冰桶挑战被引入ALS募款中。规则是这样的:参与者把一桶冰水浇到自己头上,以体会“渐冻”的感受,并将拍下的视频上传到Facebook上,同时挑战另外3个人。被挑战者需要在24小时之内做同样的事情,否则捐款100美元给ALS研究协会。

到了7月底,美国知名棒球运动员Pete Frates的参与使得冰桶挑战在体育明星中广泛传播,并迅速蔓延到娱乐圈和商界。大牌明星和著名CEO的参与很快使得冰桶挑战成为一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娱乐盛宴。当名人、明星们挨浇湿身,当众出糗,狼狈不堪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被疯狂浏览、点赞、转发、评论的同时,ALS也变得广为人知。而且,募款效果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截至2014年8月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球范围内的善款总额已经超过1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30多倍。中国是8月18日开始冰桶挑战接力的,仅仅一天时间,这个话题在网上就获得了1.4亿次浏览量以及14.5万条评论。截至8月30日,共收到捐款8146258.19元,其中捐赠意向为支持“渐冻人”群体的有550余万元。

为什么冰桶挑战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以让全球范围内如此之多的人来关注ALS,并为ALS出力呢?

首先,冰桶挑战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平时不太会去尝试的玩乐机会。而且,冰桶挑战既可以自我娱乐,又可以通过发起挑战,实现娱乐社交。这就营造出来一种参与感。

其次,冰桶挑战是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画面。在大脑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观看视频者能够感同身受被当头浇水后那种冰凉透体的感觉。这就营造出了一种体验感。

再次,大量名人、明星的参与,不但放大了冰桶挑战的影响力和扩散面,而且营造出了一种娱乐感。

以上三点,可以说是玩具思维的完美体现,而更重要的是,冰桶挑战并不是独自在战斗,而是始终和ALS关联在一起的。通过规则设定和具体执行,冰桶挑战的影响力自然就被嫁接到了ALS上。

当然,很多商界名人在参与时,也玩了心眼,将一部分影响力嫁接到自身产品上了。比如,雷军在浇完冰水后拿出了口袋里的小米手机;周鸿祎微博上每一条关于冰桶挑战的信息都不忘提到360的产品;古永锵选择在土豆映像节上自倒冰水。

这种分肥冰桶挑战注意力及影响力的行为有搭公益便车之嫌,不值得特别提倡,但因冰桶挑战与ALS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而没有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影响。但这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规则。

Blendtec:玩也要傍大款

当我们试图通过可视化嫁接来实行无形产品的玩具思维时,必须考虑被嫁接的注意力母体或影响力母体本身的体量及能量。大马拉小车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小马拉大车必然就是力不从心,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比如,美国有一个强力搅拌机品牌Blendtec,其用途是研磨粉碎咖啡豆、各种坚果等较为坚硬的食材,瓜果蔬菜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在这一市场,不同厂商的产品大同小异,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也很难做出选择。而且,搅拌机这样的产品,其本身也很难直接运用玩具思维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及喜爱。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Blendtec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营销活动。他们制作了一个叫作“Will?it?blend”(《它能被粉碎吗?》)的视频节目,用自己的搅拌机来粉碎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不定期地发布到Youtube网站上。

这个营销策划显然是一个符合玩具思维要义的好玩的游戏,也具备相当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真正让Blendtec引发轰动效应的却是iPhone手机。

当iPhone 3G推出后,一机风靡全球,绝大多数追求新潮风尚的人们,都希望得到一部iPhone手机,但Blendtec却把它扔进了搅拌机。伴随着人们的阵阵肉痛惋惜,一部崭新的iPhone 3G在Blendtec搅拌机的轰鸣声中,被搅拌成了一堆粉末。这一视频被网民们疯狂浏览点击,从此,对于苹果公司系列产品的“粉碎性打击”也成了Blendtec公司的保留节目。每当苹果公司推出新产品时,就是Blendtec搅拌机大显身手之际。包括iPhone 4s、iPad乃至最新的土豪金iPhone 5S,都没能逃过Blendtec搅拌机的魔爪。在粉碎金色的iPhone 5S时,Blendtec还特意在现场安排了一个身穿金色西装、镶着金牙的博士,以提升强调效果。

Blendtec还及时推出了搅拌机大赛,鼓励消费者大胆尝试去粉碎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通过和消费者互动,进一步强化品牌记忆。最终的获胜者可以获得一台限量版的镀金Blendtec搅拌机。

Blendtec为什么能够名声大噪?

显然,这和它选择苹果系列产品作为粉碎对象是分不开的。如果它选择稀奇古怪的各类事物,如铁钉、CD、刀叉等,也能够在Youtube上火一阵子,吸引很多的关注。这正如冰桶挑战即使没有明星加入,仅仅是屌丝的游戏,也不可能完全默默无闻一样。但是,选择与本身有强大魅力的注意力母体嫁接关联,必然能够让无形产品轻松萃取到远超预期的惠益。

苹果系列产品就是商品中的明星,当无形产品通过可视化嫁接与其发生联系后,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无形产品或有形产品的无形环节实施玩具思维,就如同傍大款一样,要傍就傍“注意力大款”或“影响力大款”。

“逗比”才是情怀

当然,实现无形产品的玩具思维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脱俗的创意。真正好的创意,往往是一本万利的,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却能收到很好的营销推广效果。

比如,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悄然兴起的“Movember胡子月”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Movember是Moustache(胡子)和November(11月)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词。2003年,一群小伙子在喝酒闲谈时,觉得社会上很少有人关心男性健康,他们决定在每年的11月份,留整整一个月的胡子来提醒人们关注男性健康。同时,他们还成立了Movember基金会,鼓励人们捐款。

第一年,只有30个小伙子参与。30个正当年少的小伙子留胡子(他们被称为Mo Bros,支持他们的女性被称为Mo Sistas)的画面具备相当的视觉冲击力,很快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到了第二年,就有9000人参与。而且,这项活动很快就迈出了国界,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每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英国、南非、爱尔兰、芬兰、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比利时、捷克、中国香港等就有超过190万的Mo Bros和Mo Sistas参与。而他们的基金会也已经吸纳了1.74亿美元的善款。这项活动的影响之大,甚至连著名的英国大本钟和维珍公司的航班都“参与”其中。

“关注男性健康”,本来是一个很虚泛的主题,如果没有形象生动的“胡子月”活动,根本不可能得到世界范围内如此之大的关注。但细检这一营销活动的成本,却几乎为零。胡子本来就是人体自然生长之物,如果不导入胡子月活动,每天也是要剃掉的。但是,一个好的创意将废弃无用之物变成了可视化标签,并塑造成一个好玩的游戏,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与关注。

可见,创意是可视化嫁接的最佳黏合剂。追寻优异的创意,可以让无形产品的玩具思维通过极低的成本而发扬光大。

总之,在运用玩具思维的时候,“玩”和“具”既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无形产品无须因为先天之缺而自外于玩具思维,只需在娱乐感、参与感、体验感三个维度上精心设计可视化嫁接,同样可以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走跨界曲径以通幽,利用适宜的注意力母体,达到“玩”与“具”的和谐归一。(关于玩具思维的详细论述,见本刊2014年第6期、2014年第8期及2014年第9期)

编辑:王巧贞380829298@qq.com

作者:陈禹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监理管理模式论文下一篇:信息系统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