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雨花台有感

2022-08-11

第一篇:游南京雨花台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12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

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第二篇: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有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有感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10车辆2W

徐梦杰 10326224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烈士就义群雕、纪念观和纪念碑是主要纪念性建筑。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

陵园位于南京城南1公里的雨花台丘陵中岗,面积113公顷。自1927~1949年,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邓中夏、罗登贤等烈士都在这里英勇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先烈,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此建立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 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 广场、 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

烈士群雕是用197块花岗石拼组而成的

纪念馆坐落在主峰南面的任家山上,平面呈向南开口的矩形结构,东西长92米,南北长49米。中间为主堡,四层,重檐,高25.8米。正门馆名由邓小平题写。墙外面及地坪贴铺花岗石,朴素庄严。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遗像和文物史料。

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 5.5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北殉难处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3米,长14.2米,由 9位烈士形象组成,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雨花台是一个约100米高、约3500米长的山岗,原名石子岗,相传在南朝梁代,有一个叫云光的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了佛祖,霎时间天降落花如雨,从此改名为“雨花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陵园由雨花台主峰等五个山岗组成,总的占地面积约54.2公顷。陵园正门立有一对石柱,朴素庄严,高约11.7米,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陵园内部有宽阔的广场和花坛。 在雨花台的主峰建立了6.8米高的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烈士殉难处建有“革命烈士殉难处”牌坊以及其他的纪念物。

烈士的墓群位于西岗的西殉难处,东殉难处建有烈士纪念亭,北殉难处建有赭色花岗岩烈士就义群雕,雕像高10.3米、长14.2米,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组成,雕像充分的表现了烈士们临刑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正气。 在主峰东麓,建立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陈列着先烈们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

陵园内还建有“四一烈士墓”、“望江矶烈士墓”以及安葬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的“三烈士墓”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 剩下了一步之差。

清明节前,我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来缅怀先烈,纪念前辈。

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着主持人说:“低头为革命战士哀悼。”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望着脖子上正在飘扬的红领巾,才想起这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心中。

在烈士纪念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在奉献自己的生命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他们的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一直烙印在我们的心底。

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荣辱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第三篇: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全市的小记者游世博夏令营,游览了南京、上海、杭州,第一站到达南京,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刚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石雕,每座雕像仿佛都在描述着那个悲惨的年代、叙述着那些悲惨的故事……一位母亲抱着两个孩子,一个儿子背着老母亲,正焦急地跑着,想要躲避纷飞的炮火,可到处都被日本侵略军炸得惨不忍睹、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死难者的尸体,他们又能往哪跑呢?看到这里,我不禁怒火中烧,真想大声质问那些侵略者:你们还有没有人性?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国家?杀害我们的人民?难道你们就没有父母、亲人?

往里走,我们又看到了一座被破坏掉的楼房,房里有一对蜡像,样子是妈妈抱着女儿。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南京被轰炸后,眼前这座楼就是李昌鼎的家,当时他一岁半的女儿幸存着,她坐在地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哇哇地大哭着,茫然无助地守候在自己母亲的身边,过了许久,昏过去的母亲苏醒过来,可是母亲身受重伤,动弹不得,只能将女儿抱在怀里,母女俩就这样拥抱着,慢慢的,妈妈的血流光了,闭上了眼睛,可怜的孩子也因饥饿和妈妈一起走了……这座雕像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听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模糊了,苦

难深重的旧中国啊,你的儿女们是多么凄凉啊……

再往里走,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画作,名为“恶、生、佛”,它是由三幅分画组成的,右边画着两个鬼子正在进行“三光”(抢光、杀光、烧光)政策,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惨无人道,这一部分的画称为“恶”;中间部分画着一个男孩从死人堆钻出,那代表着新的希望,称为 “生”;右边部分画着一个人不断地掀开死难者的尸体,想找出存活下来的生命,这部分称为“佛”,三幅画完整地勾勒出了南京大屠杀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1937年底的南京有如人间地狱般地惨状。透过窗户,我看到了一片荒地和一片长满绿草的土地,如同生命与死亡在对抗。

走出纪念馆,同学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南京大屠杀,是旧中国的屈辱,更是日本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想不被别人欺负,就要牢记历史,只有强大才能不被欺负,才能保卫国家、保护人民。我们有幸成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就应该努力学习、发愤图强,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不再受到别国侵略;我们更应该号召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让21世纪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学生姓名:段博文

指导老师:彭丽

第四篇:游雨花台之感受

2011年,我们初一的学生去南京的雨花台参观,感悟到我们的党是多么伟大。坐上客车,开上高速公路离淮安越来越远,离南京越来越近,我的心也随着距离的缩短而越来越激动。走上雨花台,只见两旁的小摊忙的热火朝天,而纪念碑前却是格外严肃,虽然人来人往,但不失庄重。在这雄伟庄严的纪念碑下,我们的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们受尽 磨难和屈辱,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人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从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女侠秋瑾,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皱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奏章。

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坚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那纪念碑前的雕像手脚被拷上枷锁,但还以死为反抗,我们在纪念碑前共同宣誓: 我们坚决继承你们的遗志,发扬你们精神,严守纪律,刻苦学习,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奋发图强,投效祖国。

是啊!我们应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积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党为国家作出贡献!

第五篇:南京“雨花台砾石层”

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早就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和研究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地质学家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指出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晚新生代重要地层之一,它是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j除河的沉积物,属于河流沉积相。

为了说明问题,我把几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直接引录如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李立文认为:南京附近古砾石层主要形成于距今1000万到300万年的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早更新统砾石层有下蜀土覆盖,中新统砾石层位于玄武岩之下,上新统砾石层夹于上下玄武岩之间。所以说,南京附近古砾石层,是多层、多时代的沉积,各个砾石层的岩性特征有所不同。

南京大学地质系康育义副教授认为:南京古砾石层分布很广,是长江中下游沿岸特殊的产物。远至湖北宜昌,近到镇江等地都有它。以南京为例,雨花台砾石层却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几套砂砾石层的混名。最早的一套形成于新第三纪的中新世(大约在1000万年以前),它分布于江宁和江浦县,叫洞玄观砂砾层或浦镇砂砾层;第二套广泛分布在六合县境内,叫六合砂砾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期(大约500万年前后)。第三套分布在六合的黄冈、马集一带,叫黄冈砂砾层(大约400万年前的上新世)。最后一套才是真正的雨花台砂砾层,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上新世末)。由于河道不断变迁,这四套古砾石层时而相互重叠,但更多的各自分开,独辟蹊径。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工程师李铁民认为: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之所以品种丰富,与砾石的补给源有关。补给源远,渗合作用大,含量即贫;补给源近,渗合作用小,含量即丰。雨花台的上源地区,是宁芜火山岩盆地及六合、盱眙火山地区,有含原生玛瑙的火山岩产出,并被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滁河剥蚀搬运沉积于雨花台、六合、江浦等地第四纪砂砾层中,南京地区砂砾层富含玛瑙,其近源补给是第一重要因素。

从以上三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中,使我们明白了雨花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形成年代及其特征,以及砾石的来源。

从砾石的来源看,由于存在近源的补给源,砾石的磨损程度相对减小,因此,有些砾石,并未完全磨圆,呈现出不规则的有棱角的几何形状。反过来说,这些具有几何形状砾石的存在,更证明雨花石中确实有不少“土著居民”。

1991年3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南京雨花石来源有新说》的报道称:省地矿局科技人员提出,雨花石已有1000多万年历史,而长江贯通才200至300万年,从而否定了“搬运说”,肯定了“近源说”。我以为,如果这一论点能够成立的话,只能否定“远源说”,而不能否定“搬运说”。既然承认雨花石大多数是被磨圆的卵石,就必然存在“搬运”过程;即使近源的也存在“搬运”。再说,长江“贯通”才200到300万年,那么,没有“贯通”以前,上游的水是怎样入海的呢?存在不存在比长江更早水系呢?退一步说,即使长江“贯通”于200到300万年,那么“雨花台砾石层”最晚也是形成于1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正好与长江“贯通”的地质年代相吻合。因此否定“远源说”论据不足。这一学术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认为流水不可能把千里外的石头搬运到南京附近沉积下来。

回答是肯定的。自然力的巨大威力,往往是人们难于理解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引用几个实例。

1956年9月24日,龙卷风卷走了上海浦东江边上一个三四层楼高、重十一万公斤的储油桶,抛落在120米远的地方;还把一座三层教室大楼吹塌、一座钢筋水泥大楼削去一角。象这样大的风力,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均有记录,把房屋、大树、牲畜和人,卷入空中,抛向他处。用“飞砂走石”一词,远不能形容其威力。这是风力搬运石头。

再看冰雪。秘鲁境内的瓦斯卡兰峰,海拔6768米,1970年5月31日发生地震,冰帽从悬崖下落到冰川盆,顿时腾起冰雪粒的蘑菇云,同时向外溢出巨量冰雪流,挟带着悬崖上的碎石、泥土,激起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泥石流,总量三千万立方米。它沿着河谷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疯狂地往下冲,产生了气浪和石雨,把重达三吨的岩石抛到六百米以外。它还翻越一百米高的分水岭,席卷了岭下的容加依城,造成两万多人死亡。这是冰雪流造成泥石流搬运石头的威力。

冰川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加拿大劳伦高地,在200万年前,覆盖2000米厚的冰层,它流动时,推走了前缘地面的土壤、石子,一直带到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表土层,被冰川推移,沉积在康涅狄州沿海地区,形成了长岛。第四纪冰川时,巨大的冰川刨削着地层,大量的白垩、小石块和砂子被带到岛附近,逐渐堆积,形成高耸地面的自主丘陵。这是冰川的威力,可称为“移山填海”了!

地球曾经经历过多次大冰期,第四次冰期是最近的一次,持续100多万年,形成全球性的大冰期。我国的长江流域也不例外,冰川把被风化剥蚀的砾岩冻结成冰块,形成“冰役”,载着石头,沿长江滚滚而下,到入海处的下游沉积下来。古长江的入海处,在今镇江附近,离南京很近。所以说,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是风力、水力、冰力等自然力的综合作用,搬运沉积而成的。

从雨花台北大门正前方向拾阶向上,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座大型群雕像,这就是烈士群雕像,这里是北殉难处原址。雕像塑造了九位先烈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这座巨大的石雕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高10.3米,总重1300多吨,是烈士陵园区的标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疗质控工作安排下一篇:油品安全管理规定